拉羅歇爾(La Rochelle)散步地圖(二) - 德國

Andy avatar
By Andy
at 2020-12-01T16:34

Table of Contents

https://blog.xuite.net/toiletmei/blog/589474873

  拉羅歇爾散步地圖第二篇來了!

  途旅的開始(見此)就知道拉羅歇爾是個蘊含豐富歷史的地方,由於時間的限制,我
們只能待上一天。

  從拿到旅客中心的散步地圖開始,一路上我們按照著地圖的建議路線,將所有景點完
完整整跑完了!

  除了佩服子台的腳力(當時他才6歲,走了將近6小時),也暗自慶幸這幾年以來讀了
不少法國史和歐洲史,讓這趟旅程的內涵豐富許多!

  請跟著我們的腳步,一起探索拉羅歇爾!

--

第十三站:⑫拱廊道

  拉羅歇爾的拱廊道(Rues à Arcades) 分布在宮殿路(Rue du Palais)和布料街
(Rue des Merciers)之間,這些有著美麗拱廊的騎樓構成拉羅歇爾舊城最美的風景。

  怎麼拍都拍不膩!

  當初建造的原因是為了讓攤販能夠遮風避雨,現在這些騎樓成了購物者的天堂,無論
晴雨,皆能享受逛街的樂趣!

  除此之外,街道上偶然撞見的半木構造建築(maisons à pans de bois)或以山牆
作為立面的建築(maison à pignon),皆為這趟精彩無比的城市散步添加樂趣與驚喜。

--

第十四站:⑬聖路易主教座堂

  通常探索一座歐洲城市,會從教堂開始。

  聖路易主教座堂(Cathédrale Saint-Louis de La Rochelle),矗立於拉羅歇爾最
原始港口的岸邊,隔著一條馬路與凡爾登廣場(Place de Verdun)相望,在中世紀,那
裡曾有一座雄偉傲立的城堡,名喚沃克萊爾(Château Vauclair)。

  沃克萊爾城堡是在英格蘭國王亨利二世(Henri II d'Angleterre)提議之下興建的
,亨利二世因娶了亞奎丹女伯爵埃莉諾(Aliénor d'Aquitaine),獲得亞奎丹伯爵的頭
銜。

  百年戰爭中,《布勒丁尼條約(Traité de Brétigny,1360)》的簽訂使得桑通日
成為英格蘭領土,沃克萊爾城堡就此易主。

  1372年,法軍圍攻拉羅歇爾(Siège de La Rochelle 1372),正是上一篇提到的拉
羅歇爾市長讓‧紹德里耶(Jean Chaudrier)利用機智從英國人手中奪回城堡,但他並沒
有馬上打開城門,讓在外圍城的法軍長趨直入。

  與法王查理五世(Charles V)談妥條件後,紹德里耶才讓法軍入城。

  紹德里耶開了許多條件,國王也不甘示弱,非得摧毀沃克萊爾城堡才能放下心中大石


  這就是為什麼現今拉羅歇爾沒有城堡的原因,這座城市的戰略地位太重要,取得城堡
等於取得控制權,於是奪城的一方乾脆就把城堡摧毀,讓誰都不能得到。

  目前所見的大教堂建於1742年,於1857年才完工,跨越了一個世紀。

  在這之前,這裡曾有過兩座教堂:聖巴托羅繆教堂(Église Saint-Barthélémy,
1568年被新教徒拆除)和大聖殿聖巴托羅繆教主教座堂(Cathédrale Saint-Barthélé
my-du-Grand-Temple,1687年燒成灰燼)。

  這座18世紀的教堂對我來說還不夠古老,走進教堂後,發現沒多久可看之處,正要走
出教堂,卻被JY攔了下來。

  他要我去看水手禮拜堂(Chapelle des Marins)裡17至18世紀之間的還願牌(
ex-voto),大多來自歷劫歸來的水手們,畫面皆是於暴風雨中航行的船隻。

  其中一塊還願牌描繪一艘名為「藍寶石(Le Saphir)」的奴隸船,從西非的幾內亞
灣航行至法屬聖多明哥(今海地),船隻因風力不足而停滯不前,因缺乏食物和水而造成
饑饉,又渴又餓的黑人向基督祈禱脫困。

  畫中黑人禱告的對象是基督而非聖母,可能是因為船東吉羅多(Giraudeau)與船長
羅薩爾(Rossal)皆為新教徒。

  這些許願牌皆來自已被拆除的佩羅的聖讓教堂(Église Saint-Jean-du-Perrot)。

  1180年,醫院騎士團來到佩羅的聖讓教區(Paroisse Saint-Jean-du-Perrot),此
教區的邊界南至城牆路(Rue sur les Murs),北至萊昂斯‧維埃熱路(Rue Léonce
Vieljeux)。

  12世紀起便蓬勃發展,成為水手與資產階級聚居之地,其街道之井然有序,甚至趕過
了拉羅歇爾最早形成的聚落-庫涅(Cougnes)。

  然而在拉羅歇爾於1568年成為新教城市後,所有的教區教堂全遭摧毀。

  即便聖讓教堂在1671年和1802年二度重建,仍在1887年難逃拆除的命運。

  如今,僅存大鐘路(Rue de la Cloche)的路名,見證這段過去。

--

第十五站:⑭和平咖啡廳

  走出教堂,我們沒在凡爾登廣場上多逗留,逕自往馬路對面的騎樓走過去。

  我很好奇,地圖上為什麼特別標出一間咖啡廳,到底多麼特別呢?

  看了一下介紹,1793年成立,名為「軍用咖啡廳(café militaire)」,前身竟然
是聖艾蒂安醫院(Hôpital Saint-Étienne)!

  看來又是另一段故事。

  1709年的嚴酷的寒冬造成許多人染上惡疾,安妮‧弗里斯提(Anne Forestier) 自
費照顧了幾名女病患,她的善行得到主教尚普爾(Étienne de Champflour)在經濟上的
大力支持(醫院便以主教同名的聖人為名),於是她買了一棟大房子,能容納納更多病患
,不僅如此,弗里斯提還辦學,對象是孤兒和婦女。

  弗里斯提的善行像是一塊磁鐵,吸引許多年輕女性加入她的行列,這些女孩被稱作「
弗里斯提女孩們(Les Forestières)」,「forestière」的原意是守護森林的人,的
確,她們就像守護著城市裡最需要協助的人們,稱他們為「護林員」,實當之無愧!

  拉羅歇爾善心人士真不少,前有歐弗雷迪(Alexandre Aufrédy),後有弗里斯提!

  19世紀,醫院的一部分改建為軍用咖啡館,另一部分成為表演劇場(Théâtre des
Variétés),仍然共用同一個立面。

  1952年,屋主買下隔壁的房子,裝潢整修後以「和平咖啡館(Café de la Paix)」
重新開幕;至於隔壁的劇場則成了奧林匹亞電影院(Cinéma Olympia)。

  如今,人們來到這裡,從門口便可窺見內部華麗的裝潢,重現20世紀初美好年代(
Belle Époque)的歡慶喧騰、歌舞昇平。

  著名比利時法語作家喬治‧西默農(Georges Simenon)常到此流連,並創作以拉羅
歇爾為舞臺的小說《多納迪厄的遺囑(Le Testament Donadieu)》。

  亦是在這間名為「和平」的咖啡店,他透過廣播知道英法向德國宣戰,面對撲朔迷離
的局勢,他點了一瓶香檳,故作輕鬆的說:「至少,可以確定的是,德國人喝不到這杯酒
!(Au moins, celle-là, on est sûr qu’elle ne sera pas bue par les
Allemands !)」

--

第十六站:植物園

  地圖上的建議路線有兩條,一條比較長,約3小時;另一條比較短,約1.5小時。

  我們選擇了前者,只因子台太想去看植物園(Jardin des Plantes),我想看庫涅聖
母教堂(Église Notre-Dame-de-Cougnes)。

  JY說我們兩個真是太貪心,每次都想把景點一網把盡才肯善罷甘休,然而,好脾氣的
他還是任由我們母子倆決定路程。

  植物園旁就是拉羅歇爾的自然史博物館(Muséum d'Histoire Naturelle),我們連
舊港旁的三座塔都不想進去了,更何況是自然史博物館?

  子台一馬當先,衝進植物園裡,興奮的跑了回來,告訴我他的大發現:「有玩的東西
耶!」

  這座生意盎然、綠蔭蓊鬱的公園,是拿破崙一世於1808年送給市民的禮物,前身是耶
穌會學院(Collège des Jésuites),於是原有的建築物成了自然史博物館,院子成了
公園。

  公園占地廣大,分成庭院與植物園兩部分,不過無論是哪一部分都沒有兒童遊戲區這
般讓子台玩得不亦樂乎!

  這座兒童遊戲區裡的遊具非常特別,幾乎都是木頭製的!尤其是大象滑梯,更是讓我
忍不住也上去玩了一次! 

--

第十七站:⑯庫涅聖母教堂

  雖然地圖上並沒有對這座教堂多做介紹,不過我很開心我還是專程繞了過去。

  庫涅聖母教堂與植物園在同一條路上,路名紀念法國自然史學家阿爾西德·道比尼(
Alcide d'Orbigny)。

  出生於稍北的庫埃龍(Couëron)的道比尼,18歲時舉家遷至拉羅歇爾,也是從那時
起,開始對自然史產生興趣。

  不得不說拉羅歇爾真是個人才輩出的地方啊!

  話雖如此,道比尼路(Rue Alcide d'Orbigny)僅僅是一條普通到不行的道路,要不
是庫涅聖母教堂的尖塔遠遠召喚著我要加緊腳步,否則真是走到意興闌珊。

  身為拉羅歇爾的教區教堂之一,庫涅聖母教堂和其他教堂一樣,在拉羅歇爾新教化的
1568年,幾乎拆個精光。

  當然後來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國王大獲全勝,天主教堂陸續重建。庫涅聖母教堂也不
例外,1653年再度拔地而起。

  這就是為什麼我對拉羅歇爾的教堂並不怎麼期待的原因,他們在宗教戰爭中受到嚴重
的破壞,大多都是在17世紀才重建的。相對於一些一直信奉舊教的城市,甚至可以見到千
年以上的教堂或修道院。

  不過除了教堂以外,拉羅歇爾還是非常值得一看的!

  話說回來,庫涅聖母教堂還是有許多獨特之處,能讓一個歷史控細細品味。

  教堂所在的區域是拉羅歇爾最早形成的聚落,因此庫涅聖母教堂是拉羅歇爾第一座教
區教堂。

  根據歷史學家的說法,「Cougnes」的字源來自凱爾特語,意指「角落(coin)」。
11世紀時這一帶被鹽沼環繞,來自艾克斯島(Île-d'Aix)的克呂尼修士在此興建第一座
修道院,名為庫涅聖瑪麗亞(Sainte-Marie-de-Cougnes)。

  隨著時間的推演,修道院成了美麗的哥德式教堂,國王路易十一(Louis XI)於1472
年5月24日親臨此地,參加彌撒,大概就是這座教堂最輝煌的時刻了。

  由於這裡是拉羅歇爾最早的聚落,這一帶的道路承襲了中世紀的路名,除了標示出商
家和工匠的聚集之處,亦顯示出當時聚落的繁華。

  例如科杜安路(Rue du Cordouan)的「Cordouan」是皮革與鞋子的經銷商或鞋匠、
酒商路(Rue des Buffeterie)的「buffererie」是零售葡萄酒的商人或小酒館的老闆,
另外還有釘匠路(Rue des Cloutiers)、服飾商路(Rue des Merciers)等十分有趣的
路名。

  離開聖母教堂,我們就沿著這些有著百貨街名的道路前往下一站:勇敢的隆多路(
Rue du Brave Rondeau)、傳教士路(Rue des Frères Prêcheurs),還在路口遇到三
位一體禮拜堂(Chapelle de la Sainte-Trinité)後,轉進伊夫斯科路(Rue de
l'Evescot)後,是氣氛悠閒的釘匠路,最後來到良婦路(Rue des Bonnes Femmes)與穀
倉路(Rue du Minage)交岔口的示眾枷噴泉(Fontaine du Pilori)。

--

第十八站:示眾枷噴泉

  我認真的覺得地圖上沒有標示出這個景點,實在是過於可惜。

  要不是我們想去家樂福買個東西喝,不然也不會無意撞見這個十字路口,並在此停留
了好一會兒。

  噴泉原名洛利井噴泉(Fontaine du Puits-Lori,或稱作Puilori、Puiy-Lory),是
居民掘井取水的地方,不過這裡也是羞辱犯人的刑具示眾柱(Pilori)矗立之地,兩者乍
看之下毫無關係,不過仔細一想,無論是取水或行刑,皆為聚眾之地。

  噴泉所在的穀倉路是一條兩側皆為拱廊的美麗道路,商店林立,琳瑯滿目。

  路名中的「minage」指的是用來秤量和交易穀物的倉庫,這座倉庫還保留著,位於36
號的房子,有興趣的人可以前往參觀。

  除此之外,這個十字路口還有一座附有方形望臺(échauguette)的建築,造型十分
特殊。

--

第十九站:⑱公有市場

  順著穀倉門路(Rue Pas du Minage)向南走,我們來到了拉羅歇爾的公有市場(
Les Halls)。

  建於1834年至1836年的市場,全由鍛鐵、玻璃和磚塊組成,與當地利用白石灰岩建造
的房子相比,色彩迥異,為其亮點。

  不過我們到的時候市場已經關門,沒能進去參觀,因此在外頭虛晃一圈就草草結束。

  倒是市場對面的半木構造建築讓我們駐足良久,走近一看,才發現是一間房仲公司,
給人一種極為突兀的感覺。

--

第二十站:布料街

  接下來就是我最愛的一條路-布料街(Rue des Merciers)。

  大概就像艋舺的迪化街一樣,拉羅歇爾的服飾商路上的建築,立面一間比一間精彩,
簡直不知道要走多久才能把這條路走完。

  在中世紀,這條馬路就是最主要的道路-大路(Grande Rue)。

  地點離港口有段距離,因此這裡販售商品以手工製品為大宗,其中又以布料最多,因
而得名。

  如今,這條街道成為拉羅歇爾另一條大動脈,16世紀的半木構造建築和17、18世紀的
文藝復興建築交替出現,讓人流連忘返,頻頻駐足。

  如果剛剛市場對面的那棟半木構造建築還看不夠的話,這條路上有更多這樣的房子:
55號的英國老牌子「Burton of London」、29號的居家用品店「Carré Blanc」和隔壁的
31號和33號、23號的服飾店「Parfois」和對面24號的服飾店「ARTHUR」。

  半木構造建築的技術從古羅馬時期便已經開始發展了,從中世紀到19世紀的法國一直
持續使用。隨著地區文化,也發展出不同的特色。亞爾薩斯(Alsace)、諾曼第(
Normandie)和布列塔尼(Bretagne)是最常見到半木構造建築的大區。

  拉羅歇爾半木構造建築的歷史可追溯至16世紀,與諾曼第的建築同源,最特別的是木
頭框架會用深色的板岩覆蓋,避免接觸水氣,防止木頭腐爛。

  而仔細端詳布料街的建築,會發現有一側的騎樓已被封起,僅剩一側的騎樓仍開放給
行人使用,也算是這條街的特色之一吧!

--

  看來又小不心寫太多了,下一篇一定會寫完的!

--

跟著歷史控遊法國(持續更新中)
https://blog.xuite.net/toiletmei/blog/587807485

--
Tags: 德國

All Comments

徵項目助理或售後文員

Charlotte avatar
By Charlotte
at 2020-11-29T04:26
大家好,公司招聘,有興趣可以聯繫 CIBOX INTERACTIVE成立於1995年,是一家上市公司,公司資訊可以google查詢 招聘 -項目助理 -售後文員 以上職位接受自由職業居留,CDI(需要自備居留) 35H /週,5jours /週 請發簡歷到 recrutementatciboxcorp.com ...

拉羅歇爾(La Rochelle)散步地圖(一)

Ingrid avatar
By Ingrid
at 2020-11-25T14:22
https://blog.xuite.net/toiletmei/blog/589463542 第一站:拉羅歇爾城站   火車站是我們遊覽一座城市的起點。   夏朗德省許多車站既華麗又雄偉,抵達城市的那一刻起,便被這城市之旅的第一站給 深深吸引。   目前所見的拉羅歇爾城站(Gare de La Ro ...

羅什福爾(Rochefort)-景點篇

Emily avatar
By Emily
at 2020-11-16T00:47
https://blog.xuite.net/toiletmei/blog/589433307   我們在羅什福爾(Rochefort)住了五個晚上。   城市的街道十分乾淨,建築勾勒繁盛的榮景。七八月的度假旺季,城市十分冷清,說 明了這裡不是個度假勝地。   羅什福爾建城的年代相對晚,17世紀才開始。 ...

6日起巴黎晚上不能再送外賣了!

Carolina Franco avatar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20-11-06T18:15
https://reurl.cc/KjvZRR 法國自10月30日二度全國“封城”近一個星期,控制疫情毫無轉機。據衛生總署署長熱羅 姆·薩洛蒙(Jerome Salomon)宣布的消息,11月4日單日確診人數達新高,為58046人, 比2日的52518人還多。薩洛蒙表示:自新冠疫情以來,法國是歐洲新增確診“ ...

走過美好年代,比亞希茲(Biarritz)

Joe avatar
By Joe
at 2020-10-23T01:02
https://blog.xuite.net/toiletmei/blog/589392822   前一晚下了整夜的雨,出門時天空還是陰的,隨時都可能再下起傾盆大雨。   許多人選擇在夏天的時候前來巴斯克地區避暑,緯度明明跟馬賽(Marseille,見此 篇)差不多,氣溫卻能低上許多,歸因於毗鄰大洋能調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