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政黨政治?? - 社會議題
By Delia
at 2005-06-11T00:00
政黨政治 政黨政治新局面下對朝野政黨的建言 1993/9 政治是冷酷而現實的,形勢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一年多前筆者亦曾在此對國內第三黨參選國代的結果做了論析與期待;一年多後的今天,國內執政黨「歷史新開端」方才展開,最大野黨日益茁壯,而又有新的「有意義的」政黨(指在國會佔有席次而言)成立。在若干重要選舉將在未來數年間展開之際,此一新局不啻為國內政局投下變數。不過臺灣的政治社會大氣候及其趨勢仍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形勢,它將對各政黨的發展構成一定的限制。但大氣候與小氣候的關係,意志與形勢的關係不是一成不變的;辨證的形勢的運動使得人的主觀能動仍然大有可為,關鍵在於能不能認清形勢,抓住機遇,則天而用。否則命定論宰制下的人類歷史,其意義必陰沈而消極。筆者將先鋪陳當前形勢的主要性質,並再度對各政黨寄予若干期許。 後冷戰時期國際社會中公認的主要形勢是兩極對立的消失,意識形態淡出後經濟問題與區域整合是新形勢的主要特質;另一個則是杭廷敦指出的文化衝突與民族主義激化的問題。國內政局作為全球政經形勢的一環,是其中的「小氣候」。而當前島內「小氣候」作為各黨各社會階層的生存空間,是一個「大氣候」。當前此氣候形勢的主要結構無可諱言的是族群問題與所得分配問題,這是過去冷戰--威權結構下不曾有或至少在控制之中的。這個兩重結構彼此並非逕渭分明而是相互糾纏,相互扭曲的。其中在當前的種種政治互動戲碼裡,主要的劇本與動力是前者而非後者;單純階級取向的政黨在臺灣從來不曾擁有力量,這是臺灣歷史的特殊性使然。前者甚至扭曲或有時完全取代原本是後者的問題。畢竟人除了經濟需要外,也要過精神生活。在蘇聯崩解後的今天,這種例子全球司空見慣。其他國內諸如環保、人權、地域與南北差距、國家等認同與務實外交等問題都是環繞著這兩個中心議題旋轉,本身是沒有主體性的。這樣的論斷看似武斷大膽甚至殘忍,但證諸近年國內政情發展則所差無幾。當然,「飄風不終朝,暴雨不終日」,形勢不是一成不變的,「應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凶」。 政黨的選票與選民的利益不一定是一致的,譬如執政黨往往能囊括大多數的婦女票,但這不必然表示該黨最重視或最能反映婦女同胞的利益。筆者本文將首先考慮臺灣一般性的利益(生存與發展)及多數民眾的利益,再為各黨的選票著想。(這是「黨利」與「民利」間的問題)從上面扼要的假定出發,筆者仍然深切希望執政黨能如馬英九先生所說的,痛下決心求改革。雖然本土化可以結合地方士紳掌握宗親、派系(主要是也越來越是)的選票,乘著當前島內大氣候御風而行,削弱逐漸失控的臺北小氣候的影響而續控政權,但隨著都市化與教育水平的提高,此種消極保命的策略將喪失都市中產、新貧階級的大量精英與選票。小氣候如果漸趨以第二個結構為意見導向,強調公共政策的重要,抱怨所得分配與都市生活品質惡化,長期不無引起大氣候質變的可能。「典範變革」往往是始以為不足患,而終至於不可為。只靠層峰的特殊號召力,實在蠻冒險的。 另外,「本土化」與「民主化」是重疊的,但不是等同的。過去務實的成果不能保證未來的豐收。如果「本土化」至落實在某一階層之上,則可能一方面不能說服黨內舊勢力,另一方面成了吸收新血的障礙。全民政黨要以「民主化」充實「本土化」,兼顧各階層的利益,才能在兩重結構中坐穩江山。 面對新黨的組成,最大野黨的若干領導人表現了謙虛謹慎的一面。雖然對自己的族群號召力信心十足,對新黨短期內可能的基本支持與根據地做了正確的估計,但本文要指出的在於,執政黨黨魁的特殊號召力短期內似是其難以也暫時不願突破的鐵壁;但長期依賴第一項結構終不能使之取代執政黨。如果也與它競逐於庸俗的金權、派系之間,而忘記了曾經共患難的弱勢朋友,務實則務實矣,或許在大形勢掩護下可以與執政黨分享政權,但犧牲的是百姓的希望甚至經營有成的公義形象。 最後,對於在國會擁有席次的諸小黨,筆者希望它們不要再走上「個人扈從黨」的死路,也不要變成「明星俱樂部」或「口才班」。儘管目前天下不歸楊,則歸墨、儘管大氣候的隴罩下前景多艱、但筆者要再重複的是,如果小黨能善盡維持理想、教育群眾的職責,則歷史將給予其公正的評價。如果小黨能放遠眼光,堅守公共政策崗位,為弱勢者喉舌,不在特定群眾與情結中畫地自限,製造激情,進而爭取理性聲音的同情,或許能在中北部都會區建立起與兩大黨不同的形象,進而分享政壇上的少數席位,改變客觀形勢對民眾利益的扭曲。則雖置身雞群,實鶴立其中。如果小黨妄想東施效顰,把大黨拉派系搞金權的一套如法炮製,則不但不能扭轉劣勢,反而無法自拔,獨立性與理想性喪失殆盡,必將成為中國(臺灣)政黨史上的泡沫,為歷史所唾棄!
"民主政治"發展到後來就會衍生出"政黨政治"
(在十多年前的國民黨統治時代 , 不能算是政黨政治)
政黨政治基本上是依附在民主政治底下運作的
他的好處是什麼?
假設 , 現在的台灣只有民主而沒有政黨
你在選舉時 除了可以選擇單一候選人 你無法選擇政黨
因為政黨通常可以代表某種意識形態與政治風格
而且 以立法院 250個委員 會一人一把號 各吹各的調
只有更加混亂 而且永遠不會有結論
但是透過政黨協商 可以加速整合意見 提高效率
政黨政治如果以美國為範例
就會發展出兩黨政治 並輪替執政
台灣將來也可能走出健康的兩黨政治
政黨政治乃是政黨在一個國家中參與政治運作各種行為
可分為
一黨政治-指一個國家不只一個政黨但是執政黨長期執政,其他小黨沒有挑戰成功之機會因此使輪流執政變成不可能
兩黨政治-指一個國家國會有兩個主要政黨,兩黨能透過選舉彼此競爭,交替執政
產生國會多數
多黨政治-指一個國家國會有兩個以上政黨,沒有一個政黨在國會能佔超過半數
因此必須聯合其他政黨組成多數聯盟來執政
以上是粗淺的政黨政治之介紹及分類
要了解詳細內容
請參考有關政黨政治大師G.Satori之作品
國內韋伯文化有翻譯
書名為"政黨與政黨制度"
這是目前要了解政黨政治最佳的一本書籍
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Related Posts
它的事業前景如何,怎分辨公司的好壞。它的薪水是怎麼算的?如想深入了解它的工作,從那可以獲取資訊(不是公� ...
想請問了解稅法或是環保的人~不知手上是否有今年、去年或者單一個月台灣政府課徵污染、及環保稅的數據或是�� ...
學校裡,有一個學生,
老是喜歡說謊話,說了好幾回仍然無法改正他這樣的缺點,
有沒有什麼好方法,可以平和的讓他慢慢的除去這個壞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