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明修新書 網上相關討論 - 生態環境討論
By Oliver
at 2007-03-10T23:52
at 2007-03-10T23:52
Table of Contents
※ [本文轉錄自 NCCU_SEED 看板]
作者: Valera (向日的想望) 看板: NCCU_SEED
標題: 何明修新書 網上相關討論
時間: Fri Jan 12 23:33:23 2007
http://blog.roodo.com/SoundsandFury/archives/2609690.html
張鐵志 好書推薦:綠色民主、社區、共同體
http://socio.com.tw/forum/viewtopic.php?t=146
群學出版論壇 〈社會運動研究的社會學想像〉 (何明修)
http://socio.com.tw/forum/viewtopic.php?t=148
【新書出爐】008《綠色民主:台灣環境運動的研究》(何明修)
剛剛意外發現的
+++
以下這段話 節自 社會運動研究的社會學想像
讓我很驚訝:
我開始試著接觸當初領導反五輕運動的地方人士,其中有些人還因此被判刑入獄。結果我很意外地發現,大部分後勁居民並沒有認為那是一場「失敗」的環境運動。儘管他們受到國家暴力機器的強力鎮壓,五輕也在1994年開始運轉,但是不可否認地,由於中油投入更多的防污設備,地方環境品質有明顯改善,優渥的回饋與睦鄰方案也提升了社區生活的物質條件。社區領袖對於過去的抗爭感到驕傲、光榮,但是對於政府的打壓,甚至於自救會的被迫解組,卻沒有太多的怨言。後勁人的自我認知是與外界中產階級環境人士的看法有明顯地差異。在筆者所讀到的文獻中,一位環境
法學家曾批判,高額的回饋是迫使地方民眾「出賣環境權」,另一位環保聯盟的教授會長也曾說,五輕動工是「他任內最大的挫敗」。為何會出現這樣南轅北轍的觀點?這裡所出現的觀點歧義是引發我持續追問的線索。
我後來找到了Robert Weller, Hill
Gates等人類學家對於台灣宗教的探討,他們強調民間宗教長期以來是與國家處於緊張的關係。統治者常以迷信、粗俗文化、鋪張浪費等理由對於宗教儀式進行限制或管制,民間宗教意味著以社區為中心的地方主義,其信仰組織也構成了一個強而有力的動員網絡。在先前的作品中,許多研究者都指認出民間宗教在反五輕運動中的重要性,提供了資金、聚會場所、抗爭儀式等資源。但是從更深層的面向來看,民間宗教的作用不只是資源,它同時也定義了反污染抗爭的目標。民間宗教義意味著社區內外的區分,以及內部成員的團結。與其說反五輕運動的出現是因為污染的加劇,ꐊㄕp說是興建五輕的外來威脅構成了一個重新提振社區團結的時機,居民的種種抗爭行動等於是在維繫既有的社區傳統內聚力。因此,只有對於外在的環境人士而言,是否能夠成功地阻止五輕才是唯一的判準;對於後勁居民而言,在關鍵時期表現出團結一致才是最重要的。此外,從長期來看,傳統民間宗教「保佑鄉土」的觀念也提供另一套詮釋運動後果的方式,各種新增加的睦鄰與回饋措施開始被視為是居民團結的回報。
如果我這樣的解讀是可以被接受的,那麼許多促成台灣地方環境抗爭的文化動力並不是所謂的土地倫理、環境價值、環境權意識等,而是傳統的社區認同。這種認同最大的特色在於地方主義與特殊主義,它能夠激發社區居民保護自己環境的強大動力,但是同時也阻礙了他們去關切社區範圍以外的議題,以及使得社區以外人士無法參與。很顯然,這樣的社區認同是與現代環境主義所強調的普遍主義是扞格不入的。當後勁居民提出「我愛後勁、不要五輕」的訴求,中產階級環境人士所看到的是土地倫理的在地實踐,但是其更傳統主義的元素,卻是被忽略的。
※ 編輯: Valera 來自: 140.119.140.200 (01/13 01:47)
--
作者: Valera (向日的想望) 看板: NCCU_SEED
標題: 何明修新書 網上相關討論
時間: Fri Jan 12 23:33:23 2007
http://blog.roodo.com/SoundsandFury/archives/2609690.html
張鐵志 好書推薦:綠色民主、社區、共同體
http://socio.com.tw/forum/viewtopic.php?t=146
群學出版論壇 〈社會運動研究的社會學想像〉 (何明修)
http://socio.com.tw/forum/viewtopic.php?t=148
【新書出爐】008《綠色民主:台灣環境運動的研究》(何明修)
剛剛意外發現的
+++
以下這段話 節自 社會運動研究的社會學想像
讓我很驚訝:
我開始試著接觸當初領導反五輕運動的地方人士,其中有些人還因此被判刑入獄。結果我很意外地發現,大部分後勁居民並沒有認為那是一場「失敗」的環境運動。儘管他們受到國家暴力機器的強力鎮壓,五輕也在1994年開始運轉,但是不可否認地,由於中油投入更多的防污設備,地方環境品質有明顯改善,優渥的回饋與睦鄰方案也提升了社區生活的物質條件。社區領袖對於過去的抗爭感到驕傲、光榮,但是對於政府的打壓,甚至於自救會的被迫解組,卻沒有太多的怨言。後勁人的自我認知是與外界中產階級環境人士的看法有明顯地差異。在筆者所讀到的文獻中,一位環境
法學家曾批判,高額的回饋是迫使地方民眾「出賣環境權」,另一位環保聯盟的教授會長也曾說,五輕動工是「他任內最大的挫敗」。為何會出現這樣南轅北轍的觀點?這裡所出現的觀點歧義是引發我持續追問的線索。
我後來找到了Robert Weller, Hill
Gates等人類學家對於台灣宗教的探討,他們強調民間宗教長期以來是與國家處於緊張的關係。統治者常以迷信、粗俗文化、鋪張浪費等理由對於宗教儀式進行限制或管制,民間宗教意味著以社區為中心的地方主義,其信仰組織也構成了一個強而有力的動員網絡。在先前的作品中,許多研究者都指認出民間宗教在反五輕運動中的重要性,提供了資金、聚會場所、抗爭儀式等資源。但是從更深層的面向來看,民間宗教的作用不只是資源,它同時也定義了反污染抗爭的目標。民間宗教義意味著社區內外的區分,以及內部成員的團結。與其說反五輕運動的出現是因為污染的加劇,ꐊㄕp說是興建五輕的外來威脅構成了一個重新提振社區團結的時機,居民的種種抗爭行動等於是在維繫既有的社區傳統內聚力。因此,只有對於外在的環境人士而言,是否能夠成功地阻止五輕才是唯一的判準;對於後勁居民而言,在關鍵時期表現出團結一致才是最重要的。此外,從長期來看,傳統民間宗教「保佑鄉土」的觀念也提供另一套詮釋運動後果的方式,各種新增加的睦鄰與回饋措施開始被視為是居民團結的回報。
如果我這樣的解讀是可以被接受的,那麼許多促成台灣地方環境抗爭的文化動力並不是所謂的土地倫理、環境價值、環境權意識等,而是傳統的社區認同。這種認同最大的特色在於地方主義與特殊主義,它能夠激發社區居民保護自己環境的強大動力,但是同時也阻礙了他們去關切社區範圍以外的議題,以及使得社區以外人士無法參與。很顯然,這樣的社區認同是與現代環境主義所強調的普遍主義是扞格不入的。當後勁居民提出「我愛後勁、不要五輕」的訴求,中產階級環境人士所看到的是土地倫理的在地實踐,但是其更傳統主義的元素,卻是被忽略的。
※ 編輯: Valera 來自: 140.119.140.200 (01/13 01:47)
--
Tags:
生態環境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環保人士的BLOG (請多加補充)
By Skylar Davis
at 2007-03-10T23:48
at 2007-03-10T23:48
布希政府氣候報告顯示美溫室氣體急遽攀升
By Dora
at 2007-03-10T01:31
at 2007-03-10T01:31
亞洲空氣污染 增強太平洋風暴 加速北極 …
By Jack
at 2007-03-10T01:29
at 2007-03-10T01:29
何謂全氟化物
By Elvira
at 2007-03-09T23:57
at 2007-03-09T23:57
3/10讀書會第一次聚會時間與地點
By Rae
at 2007-03-09T18:39
at 2007-03-09T1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