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的暖化--Nature 之北極暖化的垂直結構(2) - 生態環境討論
By Necoo
at 2008-01-08T22:03
at 2008-01-08T22:03
Table of Contents
[更正] 關於AO的描述,一般說來正指標應為北極地區變冷,通常是冬天,負指標則為暖,
通常是夏天,前一篇文章誤植顛倒,在此更正。
========================================================================
http://mengpai.blogspot.com/2008/01/nature.html
第二篇,研究結果
Nature 這篇文章作者分析ECMWF的資料後發現,北極地區暖化現象,並不限於地表附近
-- 應該說他們發現這樣的現象只發生於春季,在其他季節,反而有的發生在中對流層
(夏季)或分布於整個對流層(秋季)(註4)。另一項冬天平均溫度的變異分析也顯示了北極地
區自1970年之後暖化的情況(註5)。各位都知道,北極的冬天是永夜,也就是沒有太陽光
,沒有太陽光就沒有什麼長短波輻射,也就沒有反照率,如果冰與海反照率的變化真是影
響北極暖化的主因,那在沒有反照率的情況下理論上暖化情況應該變少,或是至少趨緩,
可是實際情況卻沒有。
Wang and Key 在2003年3月於Science Magazine(註6),與2005年7月於Journal of
Climate各上發表了一篇文章(註7),指出大尺度環流、北極上空總雲量、AO index與北極
地面溫度改變之間的強烈的關聯性。因此研究人員推測造成北極地區暖化的能量應該也可
能經由大氣環流將熱量與水氣從低緯度傳送過來,影響北極地區上空的雲量,改變輻射量
以及地面反照率,因而衝擊北極地表溫度的改變。
有了這樣的推測,他們做了500 hpa 溫度場與通過北緯60度的北傳大氣能量
(Atmospheric Northward Energy Transport, ANET)的線性迴歸分析發現了當ANET通過北
緯 60 ,再經過5天,北極上空 500 hpa 的溫度變化有很大的關聯性(註8)。接著做了其
他各層,也得到同樣的結果。最近數十年裡,除了一月與二月,ANET在其他時間裡都是增
加的,研究人員想知道ANET什麼時候,對於哪一層影響最為劇烈 -- 也就是引起的暖化最
大。經過分析夏季半年(四月到十月)的 700 hpa 的溫度上升最為明顯(註9)。
雖然發現了這樣重大的變化,研究群仍很謹慎地,不敢把北極上空暖化的情況全部推給
ANET的傳送,所以根據Wang and Key 兩篇論文,他們推測另外可能影響的兩個原因:
一個是雲量的改變。經過衛星的觀測發現北極地區上空春、夏季的雲量明顯增多
(見[註6][註7]論文),雲量增多,可能導致吸收熱能而加熱周圍的大氣。一是大氣
輻射介質的改變(radiative properties),這有可能造成過多暖濕水氣的傳輸。水氣
也是溫室氣體的頭號成員,水氣變多,便會吸收更多的長波輻射,因而使得高空溫度增加
(見[註6][註7]論文)。
一般認為長波輻射來自雲底與溫室效應氣體是導致北極地區暖化的主因,那直接來自太陽
的短波輻射呢?
近來的觀測顯示北極地區海冰減少最為劇烈的地區是在北緯70 - 80度間,東經160 - 西
經 160 度之間的區域,也就是圖上左上角的位置(註10)。2007年10月,Perovich et al.
在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發了一篇論文(註11)。這篇文章分析了自有海冰衛星
資料以來1979年到2005年的海冰與每年地表吸收太陽短波入射總量的關係,尤其是在裸露
海面與海冰面積之間變化的關係。研究的結果顯示了每年的地表吸收的太陽短波輻射總量
跟上述區域海冰面積改變的趨勢是相互吻合的(註12)。由前一篇文所述,海冰與海水反照
率不同,當融冰越嚴重,裸露海水(open water)越嚴重,吸收的太陽熱量總量也就越大。
由此可知,北極地區暖化的原因,已經不只是單一的溫室氣體引發的長波輻射所造成,來
自太陽的短波能量對於原本暖化後的北極無疑地更是雪上加霜。
Nature 這篇文章重要性在於確認了大尺度環流對於北極地區暖化的所扮演的角色,也證
實北極對流層中低層對地表暖化的影響。這使得未來的研究重心擺在北極中低層的高空,
而不是只關注在近地面。如此一來可以改進北極地區甚至全球氣候模式的模擬,以提供給
我們更準確的全球氣候預報。
(註4)見Nature論文圖1b., 1c.以及1d.
(註5)見Nature論文圖2.
(註6)見論文
Wang, X., and J. R. Key, 2003, Recent trends in Arctic surface, cloud, and
radiation properties from space, Science, 299, 1725-1728
http://www.sciencemag.org/cgi/content/abstract/299/5613/1725
(註7)見論文
Wang, X., and R. Key, 2005, Arctic surface, cloud, and radiation properties
based on the AVHRR polar pathfinder dataset. Part II: Recent trends, J.
Climate, 18, 2575-2593
http://ams.allenpress.com/perlserv/?request=get-abstract&doi=10.1175%2FJCLI3439.1
或
http://tinyurl.com/32ts23
(註8)見論文圖3.
(註9)見論文圖4.
(註10)Figure source:
NASA Earth Observatory:
http://earthobservatory.nasa.gov/NaturalHazards/shownh.php3?img_id=14571
或見以下論文圖1
Rigor, I. G., and J. M. Wallace, 2004, Variarions in the age of Arctic
sea-ice and summer sea-ice extent, Geophys. Res. Lett. 31, L09401,
doi:10.1029/2004GL019492
http://www.agu.org/pubs/crossref/2004.../2004GL019492.shtml
(註11)見論文
Perovich, D. K., B. Light, H. Eicken, K. F. Jones, K. Runciman, and S. V.
Nghiem, 2007, Incearsing solar heating of the Arctic Ocean and adjacent seas,
1979-2005: Attribution and role in the ice-albedo feedback, Geophys. Res.
Lett., 34, L19505, doi:10.1029/2007GL031480.
http://www.agu.org/pubs/crossref/2007.../2007GL031480.shtml
(註12)見(註11)論文之圖3
--
◢█▎ ◢▃ ◆█▆▃ ◢█▍ ◢▋ ‥〃mph〃ELNINO〃‥
▍█▍ ◢█▌ ▍█◤◥▎ ▌█▎ ▎▋
▎ ◣◢◤█▍ ▎█▎▋▍ ▍█▃▅█▋
█▊▄▆▍█▏ ▅ ▁▂▆ ◥ ▅▉█▌ 人生繁擾一場夢
█▌ █▊ ▅ ▍█ ▊█▋ 但求浮雲一片白
▅▂ ◥▊ █▋ ꈠ ◥ ▎ █▋
--
通常是夏天,前一篇文章誤植顛倒,在此更正。
========================================================================
http://mengpai.blogspot.com/2008/01/nature.html
第二篇,研究結果
Nature 這篇文章作者分析ECMWF的資料後發現,北極地區暖化現象,並不限於地表附近
-- 應該說他們發現這樣的現象只發生於春季,在其他季節,反而有的發生在中對流層
(夏季)或分布於整個對流層(秋季)(註4)。另一項冬天平均溫度的變異分析也顯示了北極地
區自1970年之後暖化的情況(註5)。各位都知道,北極的冬天是永夜,也就是沒有太陽光
,沒有太陽光就沒有什麼長短波輻射,也就沒有反照率,如果冰與海反照率的變化真是影
響北極暖化的主因,那在沒有反照率的情況下理論上暖化情況應該變少,或是至少趨緩,
可是實際情況卻沒有。
Wang and Key 在2003年3月於Science Magazine(註6),與2005年7月於Journal of
Climate各上發表了一篇文章(註7),指出大尺度環流、北極上空總雲量、AO index與北極
地面溫度改變之間的強烈的關聯性。因此研究人員推測造成北極地區暖化的能量應該也可
能經由大氣環流將熱量與水氣從低緯度傳送過來,影響北極地區上空的雲量,改變輻射量
以及地面反照率,因而衝擊北極地表溫度的改變。
有了這樣的推測,他們做了500 hpa 溫度場與通過北緯60度的北傳大氣能量
(Atmospheric Northward Energy Transport, ANET)的線性迴歸分析發現了當ANET通過北
緯 60 ,再經過5天,北極上空 500 hpa 的溫度變化有很大的關聯性(註8)。接著做了其
他各層,也得到同樣的結果。最近數十年裡,除了一月與二月,ANET在其他時間裡都是增
加的,研究人員想知道ANET什麼時候,對於哪一層影響最為劇烈 -- 也就是引起的暖化最
大。經過分析夏季半年(四月到十月)的 700 hpa 的溫度上升最為明顯(註9)。
雖然發現了這樣重大的變化,研究群仍很謹慎地,不敢把北極上空暖化的情況全部推給
ANET的傳送,所以根據Wang and Key 兩篇論文,他們推測另外可能影響的兩個原因:
一個是雲量的改變。經過衛星的觀測發現北極地區上空春、夏季的雲量明顯增多
(見[註6][註7]論文),雲量增多,可能導致吸收熱能而加熱周圍的大氣。一是大氣
輻射介質的改變(radiative properties),這有可能造成過多暖濕水氣的傳輸。水氣
也是溫室氣體的頭號成員,水氣變多,便會吸收更多的長波輻射,因而使得高空溫度增加
(見[註6][註7]論文)。
一般認為長波輻射來自雲底與溫室效應氣體是導致北極地區暖化的主因,那直接來自太陽
的短波輻射呢?
近來的觀測顯示北極地區海冰減少最為劇烈的地區是在北緯70 - 80度間,東經160 - 西
經 160 度之間的區域,也就是圖上左上角的位置(註10)。2007年10月,Perovich et al.
在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發了一篇論文(註11)。這篇文章分析了自有海冰衛星
資料以來1979年到2005年的海冰與每年地表吸收太陽短波入射總量的關係,尤其是在裸露
海面與海冰面積之間變化的關係。研究的結果顯示了每年的地表吸收的太陽短波輻射總量
跟上述區域海冰面積改變的趨勢是相互吻合的(註12)。由前一篇文所述,海冰與海水反照
率不同,當融冰越嚴重,裸露海水(open water)越嚴重,吸收的太陽熱量總量也就越大。
由此可知,北極地區暖化的原因,已經不只是單一的溫室氣體引發的長波輻射所造成,來
自太陽的短波能量對於原本暖化後的北極無疑地更是雪上加霜。
Nature 這篇文章重要性在於確認了大尺度環流對於北極地區暖化的所扮演的角色,也證
實北極對流層中低層對地表暖化的影響。這使得未來的研究重心擺在北極中低層的高空,
而不是只關注在近地面。如此一來可以改進北極地區甚至全球氣候模式的模擬,以提供給
我們更準確的全球氣候預報。
(註4)見Nature論文圖1b., 1c.以及1d.
(註5)見Nature論文圖2.
(註6)見論文
Wang, X., and J. R. Key, 2003, Recent trends in Arctic surface, cloud, and
radiation properties from space, Science, 299, 1725-1728
http://www.sciencemag.org/cgi/content/abstract/299/5613/1725
(註7)見論文
Wang, X., and R. Key, 2005, Arctic surface, cloud, and radiation properties
based on the AVHRR polar pathfinder dataset. Part II: Recent trends, J.
Climate, 18, 2575-2593
http://ams.allenpress.com/perlserv/?request=get-abstract&doi=10.1175%2FJCLI3439.1
或
http://tinyurl.com/32ts23
(註8)見論文圖3.
(註9)見論文圖4.
(註10)Figure source:
NASA Earth Observatory:
http://earthobservatory.nasa.gov/NaturalHazards/shownh.php3?img_id=14571
或見以下論文圖1
Rigor, I. G., and J. M. Wallace, 2004, Variarions in the age of Arctic
sea-ice and summer sea-ice extent, Geophys. Res. Lett. 31, L09401,
doi:10.1029/2004GL019492
http://www.agu.org/pubs/crossref/2004.../2004GL019492.shtml
(註11)見論文
Perovich, D. K., B. Light, H. Eicken, K. F. Jones, K. Runciman, and S. V.
Nghiem, 2007, Incearsing solar heating of the Arctic Ocean and adjacent seas,
1979-2005: Attribution and role in the ice-albedo feedback, Geophys. Res.
Lett., 34, L19505, doi:10.1029/2007GL031480.
http://www.agu.org/pubs/crossref/2007.../2007GL031480.shtml
(註12)見(註11)論文之圖3
--
◢█▎ ◢▃ ◆█▆▃ ◢█▍ ◢▋ ‥〃mph〃ELNINO〃‥
▍█▍ ◢█▌ ▍█◤◥▎ ▌█▎ ▎▋
▎ ◣◢◤█▍ ▎█▎▋▍ ▍█▃▅█▋
█▊▄▆▍█▏ ▅ ▁▂▆ ◥ ▅▉█▌ 人生繁擾一場夢
█▌ █▊ ▅ ▍█ ▊█▋ 但求浮雲一片白
▅▂ ◥▊ █▋ ꈠ ◥ ▎ █▋
--
Tags:
生態環境
All Comments
By Daniel
at 2008-01-13T19:10
at 2008-01-13T19:10
By Vanessa
at 2008-01-18T16:16
at 2008-01-18T16:16
By Oscar
at 2008-01-23T13:23
at 2008-01-23T13:23
By Rebecca
at 2008-01-28T10:29
at 2008-01-28T10:29
Related Posts
雨水欠缺 巴西政府啟用火力發電應急
By Cara
at 2008-01-08T21:57
at 2008-01-08T21:57
全球暖化每上升1度 恐與每年2萬人死亡有關
By Victoria
at 2008-01-08T14:15
at 2008-01-08T14:15
「地球急診室特展」招募義務解說員
By Ursula
at 2008-01-08T14:05
at 2008-01-08T14:05
環團籲外食備餐具 自救又環保
By Rebecca
at 2008-01-08T13:58
at 2008-01-08T13:58
有機米把關失靈?農藥吃下肚
By David
at 2008-01-08T13:42
at 2008-01-08T1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