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有哪些外來種? - 社會議題

Freda avatar
By Freda
at 2008-04-12T00:00

Table of Contents

我想知道台灣有哪一些外來種
他們在哪裡出現
例如:玻璃魚˙˙˙等等
Update:
我想知道他們在台灣的哪些地方出現?
例如南線蜥蜴、玻璃魚˙˙˙等等
謝謝!

All Comments

Valerie avatar
By Valerie
at 2008-04-13T05:08
台灣有哪一些外來種
A: 什麼是外來入侵種 (invasive alien species) ?根據世界自然保育聯盟 (World Conservation Union, 簡稱 IUCN, International Unio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Natural and Natural Resources) 2000 年公布的「避免外來入侵種導致生物多樣性喪失的指導方針」的定義,外來種 (alien species) 係指「一物種、亞種乃至於更低分類群,並包含該物種可能存活與繁殖的任何一部分,出現於自然分布疆界及可擴散範圍之外。」而「外來入侵種」係指「已於自然或半自然生態環境中建立一穩定族群,並可能進而威脅原生生物多樣性之外來種。」
琵琶鼠
   琵琶鼠俗稱「垃圾魚」,原產於南美洲。由於牠們取食水族箱內的碎屑殘渣,省去飼主清洗的麻煩,因此被水族業者引進。養在水族箱裡面的琵琶鼠,受到飼主照顧,沒有太大的問題;可是棄養在池塘、河流中的琵琶鼠就不一樣了,這些雜食性魚類,取食底泥、海藻、魚餌、碎屑、魚卵,加上繁殖力強,又具有保護幼魚的行為,因此在自然環境中,四處繁殖擴散,搶食水中植物,一旦食物耗盡就攻擊其他魚
圖片參考:http://baike.baidu.com/pic/103/11832087512159687_s...
類、魚卵以及啃食本土性水生植物,釀成水域生態的大災難。
吳郭魚
   屬於慈鯛科,原產於非洲,全世界共有一百多種。以「吳郭」命名是為了紀念吳振輝及郭啟彰兩位先生自新加坡引進魚苗。吳郭魚屬雜食性魚類,性兇猛、喜攻擊、耐污染、成長快、繁殖力強,也有保護魚卵及小魚的習性,加上體型比原生魚類大,很快就排擠原生魚種,也成為台灣本地河川的優勢魚種。
圖片參考:http://baike.baidu.com/pic/1/11565946878962872.jpg

松材線蟲
    松材線蟲可能是日據時代引進琉球松時一併夾帶進來的外來種,牠的體長僅 0.1 公分,破壞力卻不小。被松材線蟲感染的松樹,可在 40 天之內迅速凋萎、枯死。受到松材線蟲危害的松樹,以北臺灣的琉球松和黑松為主。松材線蟲本身無法由一株松樹傳到另一株松樹,而要透過媒介昆蟲才能傳播,在台灣,已知的媒介昆蟲為松斑天牛,不過,每一隻松班天牛所攜帶的松材線蟲並不如國外紀錄的高。因此,不排除還有其他媒介昆蟲的可能。目前北臺灣的琉球松幾乎已全數死亡。
圖片參考:http://baike.baidu.com/pic/10/11799974950861100.jp...
小花蔓澤蘭
    小花蔓澤蘭是一種攀緣蔓藤性的外來植物,主要分布在中南美洲,進入台灣的時間不詳。英文俗名為「一分鐘一英里雜草」,顯見其生長、擴散速度之快。小花蔓澤蘭的生長速度隨季節而變化,春季平均生長 45.7 公分、夏季 52.4 公分、秋季是 47.3 公分、冬季 13.0 公分。秋季開花後產生大量的種子,每平方公尺的產量高達十七萬粒,它們隨風飄散,四處蔓延。小花蔓澤蘭不僅生長快速,更有纏勒覆蓋的本事,不論是路旁雜草、低海拔樹木、荒廢農耕地、果樹都會被它覆蓋,導致弱勢植物無法正常生長,終致死亡,故有「植物殺手」之稱。
中國梨木蝨
    中國「梨木蝨」可能是果農因改良品種的需求,從中國大陸走私未經檢疫的梨接穗引進台灣的。中國梨木蝨的體型很小,只有 0.3 公分左右,體態像迷你蟬。 梨木蝨的危害主要以若蟲及成蟲刺吸嫩芽及嫩葉等組織,影響生育並造成受害葉片褐化、枯死及落葉,影響果樹發育甚鉅。由於若蟲有群聚現象,並分泌大量蜜露,致使葉片、幼果及枝條等誘發煤煙病,影響果實外觀及品質。梨木蝨每隻雌蟲可產卵約 300粒,一年發生數代,且有世代重疊現象,因此族群增長快速。 中國梨木蝨目前已入侵台中、南投及苗栗等地,不僅梨子產量減少,更增加了用藥成本及環境污染。
銀合歡
    十七世紀就引進臺灣,在鄉村,銀合歡的實用價值頗高,居民銀合歡的葉含有較高的蛋白質,適合作為牲畜的飼料,樹枝則可做為薪炭材,因此是一種受歡迎的樹種。銀合歡也是固氮樹種,能增進土壤肥力,它的纖維很長,可以造紙,因此在民國 70 年代又引進多倍體的薩爾瓦多巨葉銀合歡,廣泛種植於東部,做為紙漿材。後因銀合歡木蝨為害,栽植面積遂大幅減少。近年來,銀合歡因不明原因迅速擴張,入侵無人經營的農地及牧地,排擠原生樹種,目前的恆春半島及澎湖地區的問題尤為嚴重。
圖片參考:http://baike.baidu.com/pic/30/11859430858147097.jp...
牛蛙
    引進牛蛙的目的是為了食用,牛蛙的人工養殖相當成功,也開創了一定的市場,然而一些牛蛙從養殖場逃出野外,造成問題。牛蛙體型碩大、領域性很強,棲地又與原生蛙類重疊,所有台灣原生的蛙類都有可能成為牛蛙捕食的對象。牛蛙蝌蚪也會捕食其他的蝌蚪。
圖片參考:http://baike.baidu.com/pic/2/11456118390744942.jpg
更詳細:http://tasin.tfri.gov.tw/

2008-04-13 17:41:40 補充:
玻璃魚出現在日月潭最近數量突然暴增,是以往的10倍,嚴重影響到高經濟價值的奇力魚!
Skylar DavisLinda avatar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08-04-12T22:19
1.植物:
馬櫻丹
俗名:七變花、五色梅、五龍蘭、臭草、如意草
英文名稱:Common Lantana
學名:Lantana Camara Linn.
分類型態:長綠蔓性灌木
介紹:
原產於南美洲,在三百多年前由荷蘭人引進台灣。它的莖密生且具有短勾刺,葉形呈卵形,葉緣為鈍鋸齒狀,頭狀花序有多種顏色,一年四季均可開花。因為它對於環境的適應力很強,且容易繁殖,不僅被大量栽植成為景觀植物,也在路旁、荒地大肆蔓延,甚至逐漸取代台灣地區原生植物。
對生態的影響:
由於馬櫻丹對環境要求並不嚴苛,植株又具有耐熱、耐瘠、抗旱、抗污染的能力,繁殖力更是過人,以插枝移植的方式即可存活,馬櫻丹的花色非常多種且艷麗,因此可吸引各種昆蟲上門,以達到傳粉的目的,這也大大增加了馬櫻丹傳宗接代的本錢,一但找到合適的生長環境,馬櫻丹便出現大區域蔓延的情況,當它的族群密度迅速增長後,對本土植物將產生排擠的效應,於是許多原生植物便陸續遭到取代,如今,在全台灣低海拔平地、路旁,甚至海邊,都可輕易發現它的蹤跡。
南美蟛蜞菊
學名:Wedelia triloba L.
英文名稱:Wedelia
別名:三裂葉蟛蜞菊、美洲蟛蜞菊、維多利亞菊、穿地龍、地錦花、黃花蜜菜
分類:菊科
介紹:
多年生蔓性草本,原產於熱帶美洲。其蔓莖的節處易發根,藉以拓展成片。葉橢圓形,先端三裂,葉緣粗鋸齒狀或全緣。花為頭狀花序,舌瓣鮮黃色,幾乎全年開花。生性強健,耐旱,耐濕,耐瘠,是一種常見的地被或護坡植物,也是小型的蝶類及蜂類的蜜源植物。
對生態的影響:
台灣常見的三種原生蟛蜞菊,二種生於海濱,一種生於稻田溼地;然而,分布最廣泛,生長極為迅速的入侵種南美蟛蜞菊,南美蟛蜞菊的繁殖勢力,如蟹之橫行;這類外來者的強凌,被冠上了入侵者的罪名,而它們也確實壓縮了本土種植物的生存空間。
香澤蘭
別名:五色花、五雷丹
科別:菊科
介紹:
原產南美牙買加及雲南、兩廣、寮國和泰國。可作藥用故民國七十年由中醫師引進台灣,曬乾後具消腫止血效用。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頭花約有30朵小花,葉對生。
對生態的影響:
香澤蘭耐旱又耐濕,雖然沒有藤蔓,但會攀附樹枝、樹幹,可超過樹頂,將整棵樹木覆蓋,而被覆蓋的樹木終因無法獲得充分光照死亡。不僅如此,其所分泌的拮抗物質,可使周遭植物無法生長,短期間原野、溪谷、山林、道路兩側全成了為香澤蘭的地盤,另外,香澤蘭本身也容易乾枯,易引發森林大火。隨之引起的效應,便是鳥類或其它野生動物的棲息地縮減,形成經濟及生態上嚴重的危害。
小花蔓澤蘭
科名:菊科
學名:Mikania micranthaKunth
俗名:山瑞香、蔓菊、薇甘菊
介紹:
一年生、草質、攀爬的藤本植物繁殖力驚人,生長快速,適應力強,原生於南美洲,曾在美國森林造成浩劫,大約20年前,台灣農業界自美國進口曳引機等中古農機,機械上夾帶微小的蔓澤蘭種子,在本地發芽生根,倍數擴展,造成今日生態問題。
對生態的影響:
以攀附的方式纏繞樹幹向上生長,在木生植物上擴張,最後覆蓋整株植物,使植物無法行光合作用而枯死。由於繁殖力強盛,目前已經在本島中、南、東部,海拔一千公尺以下平地、農田、果園、山坡地及國有林班人工造林地快速繁衍,嚴重影響農林生態。

布袋蓮
學名:Eichornia crassipes
別名:鳳眼蓮、布袋葵、水鴛鴦、浮水蓮花
分類:雨久花科布袋蓮屬,多年生水草浮水性植物
介紹:
布袋蓮是一種世界廣泛分佈的漂浮性水生植物,原產地是在南美洲的巴西,由於它大而美麗的花朵,受到許多人的喜愛,因此被引進到世界各地做為觀賞植物。
布袋蓮是浮水性的多年生水草,常成群生長。花莖粗大而直立,總狀花序,花為漏斗狀鐘形,淡藍紫色。
對生態的影響:
布袋蓮的繁殖力特別強,即使在污染的水塘也能形成一股惡勢力,令其它的水生植物難以立足。為一年生。由於繁植過快,常常阻塞河川,蚊蟲滋生,影響環境衛生,甚至於造成水災,是不受歡迎的水生植物。
2008-04-14 20:18:34 補充:
2.動物:
非洲大蝸牛
學名:Achatina fulica Bowdich
俗名:露螺
介紹:原產於非洲的馬達加斯加島,於1933年由日人自新加坡引進台灣飼養,以備作家禽、畜類或人類食用。當時引進12隻的蝸牛,經繁殖成功後大力推廣家庭飼養,僅僅兩三年內就遍及本省各地,但經過一兩年推廣飼養後,才發現味道不如法國蝸牛好吃,於是飼養者均將其拋棄野外,任其滋生繁殖。
對生態的影響:
因為巨大的牠們常會危害農田、苗圃與果樹,造成嚴重的農業損失。加上牠們繁殖率高、適應性強、擴散力快,用再多的方式也無法將牠們完全消滅,反而在入侵地喧賓奪主,與原生種蝸牛競爭食物、棲地與資源等,成為不折不扣的土霸王。
2008-04-14 20:18:45 補充:
美國牛蛙
英文名稱:American Bullfrog
介紹:
美國牛蛙並不是台灣的固有種,可能來自於養殖場逃逸或者放生。特徵是頭寬遠大於頭長,鼓膜大型明顯,背部綠色或褐綠色,有許多黑色斑點,皮膚粗糙。腹部光滑乳白色,前肢指端細長,指間無蹼,後肢粗壯,趾端圓鈍。零散分布在全省郊區靜水池,繁殖期在春天及夏天,每次產卵6000-40000粒,成片漂浮在水面上。蝌蚪屬大型,全長可達15cm。
對生態的影響:
牛蛙因叫聲如牛而得名,體型大而且具有強烈的領域性,常坐在池邊淺水區域或浮在水面鳴叫。由於牠的繁殖力強,成體和蝌蚪都會捕食其它他種類的青蛙,對本土蛙類族群的生存有很大的威脅,因此應該加強管理及移除。
2008-04-14 20:23:02 補充:
紅耳龜
俗名:巴西龜
介紹:
紅耳龜原產於北美洲,幼年斑紋明顯,外觀易討人喜歡,不過成長後,外觀不及幼龜有吸引力,因此時常發生民眾棄養的情形,使紅耳龜的族群在野外迅速繁衍開來,廣布於全台的河川中下游、湖泊、池塘、溝渠中,在感到外在威脅時,會有攻擊行為。
對生態的影響:
紅耳龜在野外以葷食為主,在攻擊獵物時咬勁十足,當牠遇外在刺激容易引發攻擊行為。紅耳龜雖然為外來種,但因國人放生或棄養,外加上牠們的適應力強,又不挑食,所以在野外的族群儼然像本土種一樣,進而威脅到原有生態,河流、池塘、水庫等,均可見其蹤跡,據特種生物保育中心的研究,台灣北部地區河川湖泊,幾乎都是牠們的天下。
2008-04-14 20:24:26 補充:
紅火蟻
學名:Solenopsis invicta Buren
介紹:
原產南美洲, 2004年入侵台灣,應該是隨進口種苗根部的替代泥土孔隙夾帶進來,或是進口機具的木質封裝箱中有火蟻蟲卵夾帶入境。它螫人時能射出比自己身體還長的毒刺。此外,火蟻很少單獨出擊,它們不僅喜歡成群蜂擁而上,而且幾乎同時叮咬襲擊目標。
對生態的影響:
遭火蟻螫咬後,先是出現小小的紅色螫痕,感覺火辣辣的灼痛,然後會出現奇癢。火蟻和一般螞蟻相比,體型較小,火蟻蟻酸有毒蛋白,送醫前的急救保命,尿液最有效。如果體質或抵抗力比較弱的人被咬傷,就會引起紅腫,而嚴重的話就會發高燒甚至休克死亡,引發的各種併發症才是致命的根本原因。
2008-04-14 20:26:30 補充:
福壽螺
俗名:金寶螺
介紹:
原產於阿根廷,是喜食綠色植物的大型螺類,自1979年以食用目的而傳入台灣,但因口感與味道均不如台灣田螺,所以被棄養。卵為長橢圓柱狀,色澤為粉紅至鮮紅,上有臘粉狀物保護,色澤鮮艷醒目。這一類淡水螺,除鰓外還有一根呼吸管,當生長水域過於污濁時,可利用呼吸管直接呼吸水面上的空氣,遇乾旱時則緊閉殼蓋以減少體內水分散失,靜止不動至少可維持三個月以上。
對生態的影響:
目前全台灣除了高山的水源頭之外,只要有水的地方就有福壽螺,分佈十分廣泛。由於牠對環境的適應力加上驚人的繁殖力,因此迅速成為台灣農田、溝渠常見的螺類,因此對於台灣的農作產業產生極大危害,嚴重影響農作物的收成。
2008-04-14 20:27:40 補充:
緬甸小鼠
介紹:
原分布於印尼的小巽他群島及東南亞和赤道兩側緯度三十度以內的太平洋各島嶼。緬甸小鼠的登陸時間約是在1999年,緬甸小鼠隨著花蓮紙漿業者從東南亞進口原木時偷渡上岸。
對生態的影響:
不但直接危害農作物,也經常損害田地、水利設施等,對糧食、經濟損失相當大。此外,鼠類身上所附有的病菌常是帶來傳染病的主要傳播途徑,像是鼠疫、漢他病毒等,對人類健康更具威脅性。緬甸小鼠除了會直接嚙食農作物,危害著田地間的榖類作物,損耗倉儲穀物,也因為穴居關係,會破壞農田環境設施,而體毛、排泄物也會污染環境,甚至傳播人畜共通疾病。
2008-04-14 20:28:26 補充:
白輪盾介殼蟲
介紹:
介殼蟲有一對翅,會飛,只要牠出現,全區域的蘇鐵都遭殃,且繁殖力超強,一隻雌蟲七十五天的存活期會生出超過一百顆卵,卵孵化三十天即可加入繁衍行列。台灣有白輪盾介殼蟲是這兩三年的事,因為蘇鐵在苗木市場大受歡迎,於是從中南半島、主要是越南走私蘇鐵苗木,因而引進介殼蟲。
對生態的影響:
白輪盾介殼蟲主要危害蘇鐵目植物,先是在亞洲地區擴散,一九九六年美國買亞洲的蘇鐵苗木,讓寄生的介殼蟲入侵,由於美國沒有泰國原棲地的天敵寄生蜂,蘇鐵介殼蟲因而擴散得非常的快。蘇鐵災情到2003秋天,幾乎遍佈全台灣,珍貴的原生種台東蘇鐵也岌岌可危。農政單位有引進介殼蟲天敵寄生蜂的構想,但仍在評估中。
2008-04-14 20:29:30 補充:
多線南蜥
科別:石龍子科
介紹:
多線南蜥分佈於中國雲南及海南島以及東南亞一帶。台灣最早的多線南蜥紀錄是在1992年,在美濃及澄清湖發現,並確定有50隻以上的生殖族群,但引進台灣的原因不明,推測可能和人為運輸有關。目前在台灣地區主要分佈於高屏兩縣,由於食量大且來者不拒,有掠食本土種的現象,如果入侵範圍繼續擴大,將可能使得本土種蜥蜴滅絕。
對生態的影響:
多線南蜥不咬人、不帶菌,對人沒有直接危害,但對牠蜥蜴科的同類,只要體型比牠小,幾乎都成了牠的食物;正因為對人類沒有直接威脅,只對牠的分佈範圍有些瞭解,其它習性、生殖行為等的研究幾乎都才起步。
2008-04-14 20:29:51 補充:
沙氏變色蜥
介紹:
屬小型的蜥蜴,軀幹長雄體約5公分,雌體約4公分。身體背面淡棕色或棕色,有鮮豔的橘色喉囊。喜歡停棲於大樹的基部、灌木或水泥柱上,非常敏捷,不容易接近。有很強的領域性,並藉打鬥驅離其他接近的蜥蜴,甚至會咬人。沙氏變色蜥原產於古巴及其鄰近島嶼,台灣2000年於嘉義水上鄉境內發現引入的族群,可能從寵物市場逸出,引入原因不明。
對生態的影響:
因具有強烈的領域性及競爭力,對當地的蜥蜴族群生存造成嚴重的威脅。台灣目前也發現沙氏變色蜥對台灣野生蜥蜴的生存有排擠效應,值得注意。
2008-04-14 20:30:05 補充:
魚虎
俗名:紅線鱧、紅鱧
學名:Channa micropeltes
介紹:
原引進做為觀賞魚,可能因其成長快速及掠食性強被棄養。孵化後幼魚群集靠岸邊的水面,成魚在魚群下守衛。最大體型可達130 cm,20 kg以上。棲息於水塘、池沼及溪流緩水域,耐污濁缺氧的環境。
對生態的影響:
掠食性很強,除了掠食其它魚種,在水面上游動的蛙類、龜鱉及水鴨等也都會被攻擊。魚虎的顎寬,上下顎佈滿尖牙,會攻擊體型較小的原生魚種和幼小水鳥,許多保育類水鳥因而遭殃,原生魚種也面臨極大災難。到最後水體內的生物多樣性都會因為魚虎的存在而喪失
2008-04-14 20:30:10 補充:
琵琶鼠魚
介紹:
琵琶鼠魚又稱垃圾魚,原產於南美洲,棲息於河川、湖泊,喜歡以水中死屍、藻類、落葉、青苔等物為食,起初是水族業者引進賣給顧客放養於水族箱,以便吃食雜穢物淨化水箱,扮演「清道夫」的角色。
對生態的影響:
該族群日漸壯大,不僅和其他本土魚類搶食水中食物,將來一旦失去食物來源,恐會攻擊其他魚類、魚卵,以及啃食本土性的水中植物,造成另一種生態浩劫
Jake avatar
By Jake
at 2008-04-13T07:37
請上下面這個網站找資料...
www.tersi.gov.tw
台灣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勞工安全衛生法

Jacky avatar
By Jacky
at 2008-04-11T00:00
想請各位大大回答一下,在勞工安全衛生法當中,雇主應負的責任有哪些(各方面都可以),請將資料整理過後再回答唷!不要提供網頁或連結給我,謝謝 ...

流程三化的關聯性

Odelette avatar
By Odelette
at 2008-04-11T00:00
請幫我分別解釋一下流程三化它們之間的關聯性?
也就是說何謂(標準化、合理化、最佳化) 而他們之間的關聯性是什麼,謝謝~

請問澎湖5天4夜的畢旅行程安排?

Rachel avatar
By Rachel
at 2008-04-11T00:00
我們這團大約有10人,日期訂在6/4~6/8,是因為可以觀賞到2次花火節的表演(分別是6/4和6/7),搭乘飛機去,看到網路上有許多套裝行程,但不希望內容太過緊湊,�� ...

我20~可是我眼睛下面最近出現細紋~難過到炸>”

Suhail Hany avatar
By Suhail Hany
at 2008-04-11T00:00
我咧...大學生...之前因為課業很忙..連續熬夜1個月...每天睡不到...4小時吧...結果也沒事阿...但是最近這一兩個星�� ...

南山人壽基金如何選呢?

Olive avatar
By Olive
at 2008-04-11T00:00
各位大大,
買了南山人壽投資型的保險
這個保險會把一部份的金額拿去投資基金
但小女子對基金真的不懂
希望各位大大幫忙挑選幾支基金+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