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維尼莫內花園 走在莫內2.5公頃的畫裡 - 德國
By Andy
at 2014-07-10T19:29
at 2014-07-10T19:29
Table of Contents
圖文並茂網誌版:http://socialite.pixnet.net/blog/post/154422702
在巴黎的橘園美術館內掛著莫內睡蓮系列裡面最巨幅的睡蓮,喜歡莫內的人來到巴黎一定
都得來這兒朝聖,非常喜愛莫內的我,把握這次機會打算親眼看到這幅大作以及親臨這幅
畫的啟發之源- 莫內花園,而在進巴黎的第二天,我選擇先到莫內的故居 - 莫內花園
(Claude Monet's garden),接著隔天才到橘園觀賞那幅傳世巨作。
跟著網路上背包客們的解說,我們起了個大早就為了跳上唯一只能從聖拉薩車站搭上的車
班,到維儂後自然發現有一撮人群成形,我想,他們應該也要前往莫內花園的吧,跟著準
不會錯,巴士開到吉維尼,並沒有直接停在莫內花園的門口,而是停在一個地方,你得自
個兒摸著路牌再走一小段路進去。
話說,這個花園的起源是,莫內在奮鬥了一輩子之後,終於在巴黎郊區的吉維尼小鎮買下
了一大塊地,他先是建造了一個好美好美的花園,裡面有各種我沒看過的品種,一進園裡
就發現滿滿的奼紫嫣紅,園裡規劃得一塊兒一塊兒,有種照著農田的配置去做的規劃。
知識淺薄的我,實在說不出滿園的花兒都是些甚麼名兒,只略略可辨識出一些菊花、向日
葵,我想這裡多樣的植物花卉可媲美一座國家植物園,心裡驚嘆著花兒開的豔麗怎會如此
多采多姿,粉紅的配著黃的,白著夾著紫的,綠的中點著一撮橘的,飽滿的色彩一落落撒
在園丁修剪的綠牆綠地裡,令遊客暗暗為其喝采。
莫內在園裡頭蓋了一座綠色房屋,就近搭了個雞舍,莫內和他的最後一任妻子、幾個孩子
們在這裡度過了莫內接下來的生活,孩子與大屋也成為他畫裡的風景。
屋裏僅限遊覽禁止拍照,但單從外表看來也能看出這是個大房子,記憶中裡面有個大廚房
,有個大畫室,放了許多莫內一生中的收藏,其中特別搶眼的就屬浮世繪相關的繪畫,莫
內對浮世繪的傾心,大大的影響了莫內和這座莫內花園。
最特別的就是園子內的雞了! 法國的雞怎麼這麼可愛呢?! 雞冠開成這樣,臉擠成一團,
簡直就是個卡通遊戲裡走出來的雞呢,連叫聲都跟我所熟知的公雞不同,回想起來我還發
噱呢!
可以觀察得出來,法國人真的很注意這些文化傳承中的細節,養了幾隻雞就足足讓後世遊
客們都真實體驗了莫內當初養雞的生活小節。
接著,莫內又攢夠了錢,繼續買地建蓮花池,於是我們在花園的另一頭沿著階梯,走進了
傳說中的莫內睡蓮池,是的,經過了一些風霜的日本橋就橫臥在池上,我一直都覺得看這
些”古時候”的東西,有種不真實感,總覺得應該有點毀壞了呀,或是被拉起紅繩圈起來
了呀等等的,想不到是個健朗的橋,我們還能走在上面,恣意想像當時莫內就跟我們一樣
靠在橋上觀察蓮花的樣子。
再接著,莫內又接續著拓展了他的花園,在蓮花池旁建造了竹林,細細一想,與其說莫內
是個畫家,其實骨子裡是個創業家,莫內花了幾十年,建造了一個2.5公頃的絕妙花園,
把自己對園藝的夢想一步一步付諸實現。
我覺得莫內與其他畫家最大的不同是,其他畫家是背著畫板兒四處旅遊,看到好的風景、
人像就地取材作畫,莫內則是創造了一個他要的風景,而且是四季不停轉變的風景、是一
個在畫作之外留給後世的風景。
實際來這兒走一遭,對於莫內從植物、光影上看到的東西,轉化為對畫作、對人生上的理
解,並把光影、顏色處理得如此優美,深感佩服,而且在這裡有種心靈上的平和,我想因
為大眾對莫內太熟悉了,加上莫內留了許多畫作讓大眾能夠來到現場時,對更多景色的細
細琢磨,讓這個園子充滿了生命力跟想像空間,這次的體驗跟我之前逛中國著名的園林建
築如頤和園或是圓明園等,著實有大大的不同。
約莫半天的光景,隨著湧進遊客越來越多,我們準備告別莫內回巴黎了,一出來竟發現門
口排了一長龍,好在我們搭早班車來!
吉維尼是個優閒寧靜的小鎮,這邊的居民也大多習慣的慕莫內知名而來的眾多遊客,若還
有點時間,周圍有幾間特色小店也值得繞繞。
--
Tags:
德國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巴黎1-2圈地鐵票*6
By Ursula
at 2014-07-10T11:47
at 2014-07-10T11:47
Orange Nano Sim卡&儲值序號
By Poppy
at 2014-07-09T23:00
at 2014-07-09T23:00
201404 聖艾米里翁(Saint Emilion)暨品酒
By Michael
at 2014-07-09T20:37
at 2014-07-09T20:37
巴黎戴高樂機場 有中文免費旅遊諮詢服務
By William
at 2014-07-09T20:05
at 2014-07-09T20:05
南法民宿推薦(交通方便)
By Ula
at 2014-07-09T19:12
at 2014-07-09T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