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行。懇請諸位先學大德指導 - 社會議題

Jacob avatar
By Jacob
at 2014-05-03T00:00

Table of Contents

善知識法喜
知識+開版第四次,不才為演示求法決心,執著的再次發問,現在此懺悔。不才對於無明緣行,的<行>。
和色受想行識,的<行>,兩者之間的異同。懇請諸位先學大德慈悲指導,不才虛心受教。如在他版提問中不才和Brightman師兄提問,
根觸塵生識,此時為無明緣行,之後的名色在思考時,做意決意的行屬色受想行識的行。願法喜充滿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已更新項目:
剛才在他版中,芳師兄提出看法,認為無明緣行的行屬於平等無分別的,是習氣使然,而在名色處做意的行,是我的分別性,兩者不同。
但不才疑惑,假設,有人見到喜歡的東西,此時為無明緣行,升起貪欲,但是在正念下降伏,久而久之,某日見此物已無貪愛心生起。這時依舊是習氣使然,但是為何能改變這無明(緣)的力量呢?
是行的改變還是無明改變。
2 個已更新項目:
Kisc師兄吉祥,感恩師兄分享指導,關於空或空性,其本就清淨圓滿,就算不去辯思空,也是能成就佛果的。
但是(行)是正見的基礎,佛的十名號,其中之一便是明行足,解釋為完全明瞭行的具足。故稱為行者,指知一切行的關係證悟之人。
此為成佛的學處,不可不認真對待。
3 個已更新項目:
明行足:明瞭(行)一切成立之處。
4 個已更新項目:
星洲師兄法安,不才感恩師兄指導,不才怕師兄誤會特意解釋,不才認為大乘小乘無論在家出家,皆是佛所教法,皆是戒定慧,切莫輕視任何法宗學處,如讓星洲師兄誤會,不才特此合十道歉。
5 個已更新項目:
Charlie師兄吉祥,師兄所言,不才受教,那不才跟師兄討論,懇請師兄指導
不才請問,十二因緣中名色,當塵觸根,此時識生起,為七種心,此七心有先後嗎?七心各自獨立還是依序生滅,還是往復生滅各自不同。不才要表達,法生成有生集成住壞滅六個階段。非名色法如此,一切法皆是如此。因此法在形成的各時期中,所顯現的內涵會有些差異,但是本質依舊是同一個法,只是法生時法聚時法成時法住時法壞時法滅時,各自不同。
還有法同一法但是眾生業性取分,如色法色聚,琉璃體,同異否?琉璃體,肉身同異否?
觀智不同而現相異相,實無不同,同是色聚。
回到行,行作用於大,於小,於細微,於法,於無明,皆無不同,只是行法生成壞滅。
6 個已更新項目:
讚嘆橋東師兄,所言如法,不才合十讚嘆,虛心受教。
7 個已更新項目:
胎兒投生一瞬間的心,此身此世的心,死亡時的心,三者同一種心,時期不同作用不同,實則相同。
8 個已更新項目:
明行足的三明六通,便是明瞭因緣過去現在未來,粗細遠近一切因緣的關係,而成就之智。
成就後不入有漏,一切世間法自在(行)。
正是明瞭行在一切緣起中的作用。
9 個已更新項目:
行,不才舉例,有一段繩子,兩頭綁上鈴鐺,手拿起鈴鐺,然後綁上。說繩子手和鈴鐺之外,其他起心動念處都是行的作用。
10 個已更新項目:
善哉!無心是道師兄所言如是,仁者心動。
這問題不才在前一個討論中提出是否眾生要等到是法因緣盡的時期。
這意思是,在四聖諦中,阿羅漢觀自己此生最後一世,為何最後一世,因為發現他們的因緣法到此生命終就不在升起新的法,故法盡。
而師兄所言,正是如此,心不造作新的因緣,直到因緣盡為止,此實為佛所宣說善法。
但因眾生心願力故,輪轉生死之中,如用此法便是無有出期。故佛宣說菩薩住世之法。也就是金剛經或妙法蓮華經等。
依願,及知空故,住世輪轉修習無上正等正覺波羅蜜。
11 個已更新項目:
剛才鈴鐺的例子,鈴鐺和鈴鐺和手和繩子,四者關係便是行,其一。
鈴鐺與鈴鐺兩個之間的繩子在繫上鈴鐺時,繩子就是行,其二。
手拿鈴鐺和繩子和做拿起,繫上動作,都是行,其三。
手的色法,繩子色法,鈴鐺色法,都是行,其四。
手的名法,繩子名法,鈴鐺名法,都是行,其五。
分別鈴鐺繩子手的心,都是行,其六。
各自色法名法生滅過程,都是行,其七。
行則是業,業則是無明。
不才拙見,懇請慈悲指導
12 個已更新項目:
芳師兄所言如是,不才說過只是提供另一種思考佛法的方向。
13 個已更新項目:
芳師兄大智點解,如是如是,佛法本來就是圓滿,不會有缺憾遺失或損壞,不再是各宗說法,相互貶低,佛住世時,這行為便是不善的。現在訊息交流方便,聞思在決定如何修,也不是壞處,不才保持這種心,前來向各位先學大德請法,祈願佛法常轉,正法常住。
14 個已更新項目:
文殊菩薩言:欲證佛智,則需殺佛大勇猛。
15 個已更新項目:
讚嘆融空師兄,依法演說,利益眾生,是真實語。
不才在此合十感恩師兄大慈悲,以此正法輪轉世間。
16 個已更新項目:
善哉!般若波師兄,您大智慧所言與相法經書一致,不才合十頂禮。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上論述,無明如日,行如光,能使一切眾生做諸事業。
如是說法,目前您是第一位。真正說明行的善知識。
17 個已更新項目:
不才並不想用分別的方式來討論,但是好像又無法說明白。簡單說,先分成世俗地和究竟地。
究竟地就是一切空,
不才在空討論過了,
現在討論因緣行的世俗地。
不才用鋼琴彈一首悲傷音樂做例子。
鋼琴彈音樂時,是一個個的音聲響起。
此時有四種認識
1.認知這音樂是一首悲傷的曲子。
2.認知這是一個個音符組成的曲子
3.認知這是一個個的色聚碰撞,耳根觸塵的色法名法。
4.認知此為色聚生滅,因緣法。
這是須知,無明就是認知的角色,也就是我。
在1的情況下,行將音符及鋼琴手組成音樂,音樂是手鋼琴和音符薰染之後的法,事實上本體不變,確有不同現象,這是薰染。而音樂讓我聽見,是行的薰染,我認為是音樂…下承。
18 個已更新項目:
在2的情況下,智起做用,我認知音符組成,個個有獨立性,行薰染讓我判斷其音符是主體。
在3的情況下,慧起作用(這也是行),我認知聲塵是色聚碰撞,並觸耳根,這些還是行的薰染。
在4的情況下,慧智起作用,認知生滅法,這時行就非常的單純,就是我的薰染。
以上,不才文筆不好難以想像表達萬分。
從中間知道,其實因緣法中,我從未變,名色未變,所有的法都是依舊清淨,但是行的薰染確實作用於法,但由於眾生根性,能辨明行薰染其實就是因緣異熟的真實現象。就是所謂的果報,但是之前在(是法因緣盡)討論中,不才便提過,因緣中無果,便是這行的作用而已。
以上不才拙見,懇請諸位先學慈悲指導
19 個已更新項目:
其實因緣法到最後是有果的。

All Comments

Madame avatar
By Madame
at 2014-05-03T02:01
無明緣行,的<行>。
和色受想行識,的<行>,兩者之間的異同。
<行>行作有為故為「行」。行有二種:(一)「由無明之緣而有行」的行;(二)由於說行的語句而來的行。此中:(一)福行、非福行、不動行三種,及身行、語行、心行三種(二)由於說行的語句而來的行有四種:(1)有為行,(2)曾行作行,(3)在行作的行,(4)加行的行。
節錄清淨道論 第十七 說慧地品
(1)(無明緣行)先就「無明緣行」等的句子說:
①以說法的差別,
②以義,
③以相等,
④以一種等,
⑤以緣起支的差別。
②「以義」,即以無明等句之義。即所謂:
(無明)(1)以不應成就的身惡行等名為不當有──不應得的意思,那不當有而有,故為無明。(2)相反的,身善行等名為當有,那當有而不有,故為無明。(3)因為對於蘊的聚義,處的努力義,界的空義,根的增上義,諦的如實義,都不知故為無明。(4)不知以逼惱等而說苦等四種之義,故為無明。(5)於無始的輪廻,令諸有情徘徊於一切胎、趣、有、識住、有情居之中,故為無明。(6)奔走於第一義不存在的男女等之中,而不奔走於第一義存在的蘊等之中,故為無明。(7)障蔽眼識等的所依、所緣及緣起、緣生法等之故為無明。
(緣)果從彼緣而來故為「緣」。「從緣」,是非無及不拒絕之義。「來」即生起及進行之義,又緣的意義為資助之義。無明即緣為「無明之緣」;所以說「由無明之緣」(而有行)。
(行),行作有為故為「行」。行有二種:(一)「由無明之緣而有行」的行;(二)由於說行的語句而來的行。此中:(一)福行、非福行、不動行三種,及身行、語行、心行三種的此等六種為「由無明之緣而有行」的行;它們都只是世間的善及不善的思而已。(二)由於說行的語句而來的行有四種:(1)有為行,(2)曾行作行,(3)在行作的行,(4)加行的行。此中:
(1)在「諸行無常」等句,是說一切有緣的法,名「有為行」。(2)在義疏中說業所生的(欲、色、無色界)三地的色法及非色法,為「曾行作行」;這亦包攝於「諸行無常」的句子中,但其各別敘述的來處則不清楚。(3)三地的善與不善的思,名為「在行作的行」。它的來處,見於「諸比丘,這在無明中的人,在行作福行」等句。(4)由於身心的精進,名「加行的行」,它來自「直至車輪行作之時,停止車軸都固定」等句。
不只是此等方法而已,並有其他由行字而來的方法,如「朋友,毗舍佉,那於想受滅入定的比丘,先是語行滅,其次身行,其次心行滅」等。然而此等一切行,沒有不包攝於有為行裏面的。
其次於「行緣識」等句之中,亦如上述的方法。還沒有說明的如下:識知故為「識」。38傾向故為「名」。可壞故為「色」。來者伸展及擴大的引導故為「處」。覺受故為「受」。渴故為「愛」。取著故為「取」。成有及使有故為「有」。生的故為「生」。老的為「老」。(人)以此而死故為「死」。憂愁的為「愁」。悲痛的為「悲」。苦痛為苦;39或依破壞於生住二種故為「苦」。不快意的狀態為「憂」。深憂為「惱」。「發生」即生起。「發生」一字,並非只與愁等諸字結合,當知是和一切句結合的,不然的話,說「由無明緣而行」,而行做什麼呢?則不清楚;如有「發生」來結合之時,則無明即是緣為無明緣,所以形成「由無明緣而行發生」,則確定其緣與緣生的意思了。其他各
句也是同樣。「如是」即指剛才所說的方法,便是說無明等是原因,而不是自在天等所化作。「這」是如上所說的。「一切」是不雜或全體之義。「苦蘊的」是苦聚的,不是有情的,不是樂淨等的。「集」即生。「是」即成為。
──如是當知以義的抉擇──
Elma avatar
By Elma
at 2014-05-06T00:16
行?
去做就對了!
邊做邊想邊修正
空想無益!
只能做學術研究啦!
George avatar
By George
at 2014-05-03T19:23
.***應該多多思維星洲善德的意見.***
五取蘊與12因緣是用不同的角度去觀察生命的活動!五取蘊的活動包括身口意行,而身口意行也包括五取蘊的活動...在大方向上都是生命的運作-->諸行!
但在細微論處,的確如星洲善德所說.有所差別!-->這需要如實觀照的實證的!
在文字論述上,舉個偏執的例子-->既然要比較,就要擺在同一水平線上.
所以將五取蘊擺入十二因緣中.是屬於[識;名色]
若用三世二重因果去看十二因緣.則五取蘊的行偏重於現世當下的作意狀態!
若以剎那生滅去看十二因緣.也可以說,五取蘊偏向於[[名詞]而12因緣的行偏向於[動念]的動詞!
供參考.
2014-05-04 17:29:53 補充:
***當塵觸根,此時識生起,為七種心,此七心有先後嗎?
或同時或有先後...但這是屬於心法的觀察...在下的止觀能力尚未達此一境界.
***本質依舊是同一個法,只是法生時法聚時法成時法住時法壞時法滅時,各自不同。
其實...這在因緣法中的一部分...諸法因緣生滅....本無[同跡]可循!
***還有法同一法但是眾生業性取分,如色法色聚,琉璃體,同異否?琉璃體,肉身同異否?
法非無因生....端看眾生如何面對所觸的塵境...若有分別自然不同! 若如理作意則只是相同的生滅色法!!
2014-05-04 17:32:52 補充:
***回到行,行作用於大,於小,於細微,於法,於無明,皆無不同,只是行法生成壞滅。
此法界本在因緣法中....無常;苦;無我....因緣生滅無不同!
但作用於確依眾生的貪愛執取....而有不同!!
供參考!
2014-05-05 19:06:34 補充:
...因緣法中,我從未變,名色未變,..???
應該說..法非無因生...因緣法的產生,本來如是! 非[我從未變,名色未變].
[名色]就是色受想行....屬於五取蘊
眾生視[五取蘊]為[我].....五取蘊真實是->蘊蘊相續...無常生滅!
[行蘊]亦如是!!
只是蘊蘊相續中以[貪欲]為繫! 眾生的貪欲依所說[業習]而有不同!
止觀的修持中,只會覺知音樂的第一個聲音,而去內觀自己的意欲如何變化生滅!!
不會對音樂作分析.....體證不是分析;內觀不是認知.
釋迦佛從不認為五取蘊是眾生苦難的原罪....而是令蘊蘊相繫的[貪欲]
供參考!
2014-05-05 19:49:59 補充:
***我是無明是貪瞋癡等,我亦非無明非貪瞋癡,不取我無明我貪瞋癡。***
佛法不共世間其他法的就是[無我]....這是眾生本來如是的真實相!
如今卻有一個[我]....亦名[佛性][空性][不二].....而存在!
佛陀說[我]就是很單純的眾生執取五蘊為[我]...因為無明故!
很單存的彩色紙片...放入萬花筒中....變成八萬四千法門的複雜!
所以眾生對成佛的方法變成難以釐清真實方向!
以上只是在下的個人想法抒發而已! 非關他人!
感恩題主開題,令眾生能參與討論!!
Bennie avatar
By Bennie
at 2014-05-07T19:51
不明白真相就是無明 因為不明白所以心是浮動的 起伏不定的..
從老病死開始觀,爲什麽會苦?因爲有這些東西的存在才會苦;這些“有”是哪裏來的?是因爲有爲造作;爲什麽會造作?因爲貪愛;貪愛是因爲有感受;感受是來自身心的對立;對立是因爲妄想分别;妄想分别是因爲心的動搖;心的動搖就是因爲無明。追尋到這裏,如果一下子把無明捅破,發現無明也是虛妄的、無我的,真明現前就解脫了...
參考:
http://www.shidazhao.com/zz/story-133.html
Linda avatar
By Linda
at 2014-05-05T14:17
兩處的<行>意是同的
<行>.是造作意.念頭如瀑布般川流不息.由身口意所造作.
起心即是行.趣向於六塵所緣境.
五蘊即是緣起.
故說五蘊本空.就是緣起性空意
管見
..
2014-05-04 08:41:53 補充:
凡夫在本無生中幻分別
智者了達無生本無人法
何不直超如來地.五蘊緣起本無我法.
管見
Kama avatar
By Kama
at 2014-05-07T04:20
無明緣行
色受想行 識
這兩個 都是 行動
妄念所 起的 行動
李老師講解

第四就是行蘊
就是這個六根
六根就是眼睛//耳朵 鼻子 嘴巴 身體
和我們的意念
對這個境
關係著善和惡//一切心的作用
等於就是連結就對了
你眼睛看到一個東西//把他接收進來
心裡在想
現在心就說好啊//去做不要做啊
這個所要去行這叫做行蘊
第五就是識蘊
就是對境//了別知事物心的本體
識蘊就是分別
譬如說看到一個東西//把它接收進來
你就想 想就想要做
想要做的時候//這個識蘊就說
不要做哦
現在說不要做
這個心若命令//身體就不會動

他說好啊 把它做
把它做 這個心身 就會動

金剛經惠能六祖的註解
心有所住
即是著法相
見色著色
住色生心
即是迷人

見色離色
不住色生心
即是悟人
住色生心
如雲蔽天
不住色生心
如空無雲
日月長照

住色生心
即是妄念
不住色生心
即是真智
妄念生則暗
真智照則明
明即煩惱不生
暗則六塵競起
生其心
即生清淨心
清淨心者
即無所住心也
現在惠能六祖//來註解這個金剛經這樣說
一個人的心你若有所住
就被這個社會所有眼前//一切的東西來黏住
看到一個東西//就被那個東西黏住
你假使若是將這個色//來生這個心
就是一個迷迷惘惘的人
你若看到這個色//有辦法來離開這個色
你就不會將這個色//來生這個心
這樣就是開悟的人
你若住色生心
好比像那個雲遮住//沒有看到天
你若不住色生心
好比像天上沒有雲
空和天一樣
天空 天空
天就是空 空就是天
太陽 月亮//永遠都照在世間
你若住色來生心//就是妄念
你若不要住色生心//就是真正的智慧
你的妄念若生出來 就暗
暗就是迷惘
沒有看到路
你真智若照出來就光亮
若光亮 我們的煩惱//就不會出生來
一個人你心若暗
六塵 色受想行識…
這個色聲香味觸法//這個六塵
就翻滾一直起來了
現在說生其心
就是要生清淨的心
清淨心就是無所住心
所以只有一個無所住而已
都沒有什麼
所以你想//惠能祂有一種大智慧
光是聽到一句//無所住心而已
祂就開悟了//就看出本性了

Irma avatar
By Irma
at 2014-05-03T23:58
善哉! 是名眾生 師兄 真是勇猛精進!
此問,無明緣行是緣起,也是過去世的煩惱及業果,一一在現世呈現!
此因,乃如來藏識無量染淨種子依根塵識而生起,即為一切法。
而法之展現,曰現量、曰見聞覺知!
簡而言之乃自性所生!自性能生萬法故!一切法不離自性。
所以,自性為體,現量(見聞覺知)乃為妙用。
妙用為自性體所展現,一切見聞覺知即為法故,非為執識,切勿錯解!
無明(緣)的力量並無法改變,而是此緣起生滅一切隨緣,隨緣則了因。
一切因緣是無法改變的,所有眾生皆然,必定受報故!故言平等。
阿彌陀佛 感恩 合十!
2014-05-03 19:11:16 補充:
對於無明緣行,的<行>。
Ans︰「無明」指過去世的煩惱(三毒)!「行」指過去世造的業報。
和色受想行識,的<行>,兩者之間的異同。
Ans︰色受想行識,的<行>指現世所造作的因。
阿彌陀佛 感恩 合十!
2014-05-03 20:36:21 補充:
一切法所出,皆是從無明緣行而集
= = =
是名眾生 師兄 善哉!
「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指諸行(含過去及現在),皆是生滅無常法!指緣起生滅之無常性,然而此無常性中可見其常性,曰佛性。因如來以此為性。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七︰
若有人見十二緣者即是見法。見法者即是見佛。
佛者即是佛性。何以故。一切諸佛以此為性。
阿彌陀佛 感恩 合十!
2014-05-03 20:50:40 補充:
呃............ 抱歉啦~ Brightman 法友..
打字太慢... 結果...... 您已經出現啦~ !!
不才.. 抱拳歉禮
= = =
殘天師兄 莫見外,末學於意見008 有針對「行」的差異,有再作說明!
過去世的「行」,是造作的業報。決定現世的緣起,無法改變,定受報故!
現在世的「行」,是造作的因。決定未來世的緣起,無法改變,定受報故!
如來者,解緣起義,無為而行,離生滅。
離生滅即離見聞覺知,即離一切相,即無所住心,即無心。
阿彌陀佛 感恩 合十!
2014-05-03 23:35:05 補充:
不才思索,根塵相觸,此時根生起(不才不知道這是什麼來形容)某種行,這時變化將這種觸所生的??和無明起了第一次的因緣,這時是清淨的行,這行應是無善無惡的因,這時識的合和。第二次因緣生,在此生成壞滅的過程中,思維選擇加入(這裡是不才問題中色受想行識的行)此時原本清淨的法,開始轉變成強烈的業。
= = =
第一次的因緣,這時是清淨的行,這行應是無善無惡的因~一般論法曰現量,曰見聞覺知!
即是體用一如之用,本為自性所生法,不垢不淨。
然於見聞覺知而起知見,則為妄識!即是汝所言︰第二次因緣生,在此生成壞滅的過程中,思維選擇加入(這裡是不才問題中色受想行識的行)此時原本清淨的法,開始轉變成強烈的業。
2014-05-05 10:06:28 補充: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七︰
善男子。十二因緣一切眾生等共有之亦內亦外。
何等十二。
過去煩惱名為無明。
過去業者則名為行。
現在世中初始受胎是名為識。
入胎五分四根未具名為名色。
具足四根未名觸時是名六入。
未別苦樂是名為觸。
染習一愛是名為受。
習近五欲是名為愛。
內外貪求是名為取。
為內外事起身口意業是名為有。
現在世識名未來生。
現在名色六入觸受名未來世老病死也。是名十二因緣。
2014-05-05 12:52:44 補充:
剛才鈴鐺的例子,鈴鐺和鈴鐺和手和繩子,四者關係便是行,其一。
鈴鐺與鈴鐺兩個之間的繩子在繫上鈴鐺時,繩子就是行,其二。
手拿鈴鐺和繩子和做拿起,繫上動作,都是行,其三。
手的色法,繩子色法,鈴鐺色法,都是行,其四。
手的名法,繩子名法,鈴鐺名法,都是行,其五。
分別鈴鐺繩子手的心,都是行,其六。
各自色法名法生滅過程,都是行,其七。
行則是業,業則是無明。
= = =
末學愚見!
由其一至七諸行,皆是體用,無生體、智慧用也!無關憎愛,故此行非為無明!
鈴鐺如是鈴鐺、繩子如是繩子、繩子繫上鈴鐺如是繩子繫上鈴鐺,皆是慧用。
依例諸行,皆是一心之慧用,非是業、非是無明!
阿彌陀佛 感恩 合十!
2014-05-05 14:41:32 補充:
大般涅槃經︰
一切眾生不能見於十二因緣。是故輪轉。
善男子。如蠶作繭自生自死。
一切眾生亦復如是。不見佛性故自造結業流轉生死猶如拍毬。善男子。是故我於諸經中說。
若有人見十二緣者即是見法。見法者即是見佛。
佛者即是佛性。何以故。一切諸佛以此為性。
善男子。觀十二緣智凡有四種。
一者下。二者中。三者上。四者上上。
下智觀者不見佛性。以不見故得聲聞道。
中智觀者不見佛性。以不見故得緣覺道。
上智觀者見不了了。不了了故住十住地。
上上智觀者見了了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道。
以是義故。十二因緣名為佛性。佛性者即第一義空。
第一義空名為中道。中道者即名為佛。佛者名為涅槃。
阿彌陀佛 感恩 合十!
2014-05-05 20:56:11 補充:
***我是無明是貪瞋癡等,我亦非無明非貪瞋癡,不取我無明我貪瞋癡。***
善哉!charlie 師兄 大智慧!
確時單純,只因眾生無明,而於正緣生貪緣、嗔緣、癡緣。
因無明而生妄執故,永在三界輪迴。
- - - - - - - - - - - - - -
一切都無生  亦無因緣滅
善哉! 殘天師兄
貼此自性無生偈,供諸大德聞法,開啟無生慧!
大悲心體展現無餘,佛版之幸!
阿彌陀佛 感恩 合十!
2014-05-05 22:11:52 補充:
解空 與真空妙有 仍是有差別的
= =
善哉!名相 師兄,所言如是!
大般涅槃經︰
善男子。佛性者名第一義空。第一義空名為智慧。
所言空者不見空與不空。智者見空及與不空。
常與無常苦之與樂我與無我。
空者一切生死。
不空者謂大涅槃。
乃至無我者即是生死。
我者謂大涅槃。
見一切空不見不空不名中道。
乃至見一切無我。不見我者不名中道。
中道者名為佛性。

= = = = = = = = = = = =
但菩薩於法非是無法,而是不住。
= =
善哉! 是名眾生 師兄,所言如是!
乃真空妙有也。不可執空。
古德云︰「寧起我見如須彌山,不起空見如芥子許。」
阿彌陀佛 感恩 合十!
2014-05-05 22:45:57 補充:
般若智是表現在行上 不在思維上不在觀照上
不在七種心 七種心是 心之用才有的
這就是答案
= = =
善哉! 名相師兄 所言如法,正是我與 是名眾生師兄 所談之問題。
般若智是表現在行上,為正知正見,若起妄心,則般若智不見矣!
阿彌陀佛 感恩 合十!
2014-05-06 12:10:29 補充:
有人說水車改變水,有人說水改變水車,或是互相改變,有
有人說是農夫改變水車和水,有人說都沒改變。
有人說水車是相水是相農夫是相,有人說水車水農夫是因緣。
有人說是文字是空,有人說故事裡無我。
= = =
《楞嚴經》:「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
知見因緣,不立知因緣,即是無見因緣!
即是如來遊於大寂滅海。即是清淨圓覺。
一切不可思議!何況言說!
阿彌陀佛 感恩 合十!
2014-05-06 15:54:29 補充:
是名眾生 師兄 善哉!
知見因緣,乃是見法。
不立知因緣,乃見法者不起心動念。不起心動念即是無見。
整句義,指見法如是見法,別無他法見。名無生。
十方法界亦如是,見十方法界如是十方法界,別無他方法界。
唯一清淨心,即是如來。
大寂滅海者離一切相也!
離一切相者心無所動,何有執、薰染積習?
希望所說不會太玄,令學人看不懂,若看不懂則末學有過!文筆太差!
阿彌陀佛 感恩 合十!
2014-05-06 18:06:59 補充:
是名眾生 師兄 善哉!
哈哈哈!
清淨者就算著一切相心亦無動,
因為知一切相即是非相。心清淨故
= = =
著一切相即心動;心動即著一切相!
我未見過,著一切相心亦無動,之說法,令人驚豔啊!
* * * * * * * * * * * *
不才能知,可惜尚不能見。
= = =
知即是見,見即是知,何以故?
能知者,唯一心,既能知則能見啊!
阿彌陀佛 感恩 合十!
2014-05-06 20:06:15 補充:
那是二分,本來就沒有相,沒相怎著 ~ 著空見!
離一切相即名諸佛,解脫三毒故!
著一切相即名眾生,三毒繫縛故!
解脫三毒者,即解脫三界,即名無我,即名無礙。無我即無三毒。
三毒繫縛者,即輪迴三界,即名有我,即名繫縛。有我即三毒繫縛。
***不才思其處,懊惱懺悔大哭一場,能知不能行就是不知。***
是名眾生 師兄 善哉!能懊惱懺悔大哭一場,即是已知已見。真是勇猛精進。
哈哈!
阿彌陀佛 感恩 合十!
2014-05-06 20:53:24 補充:
善哉!是名眾生 師兄 大智者。
已真實知道一切法皆清淨,末學 隨喜讚歎!
金剛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金剛經解空第一,相信師兄解空指日可待。
阿彌陀佛 感恩 合十!
2014-05-06 22:03:13 補充:
中道者即名佛性。
見十二因緣即是見法,見法即是見佛,佛者即是佛性。
佛性者真空妙有,真空者金剛身不壞故。妙有者生諸萬法故。
空性者,即真空妙有。即是空與不空,即名中道,名為佛性。
部份參考!大般涅槃經。
阿彌陀佛 感恩 合十!
2014-05-06 22:42:25 補充:
出離心,與中道,兩認知的差異?
出離心,即是離染,即是無受,即三心不可得。即無心。
中道者,即入不二門,入不二者即斷一切受,即無受,即三心不可得。即無心。
言雖異,以法解義,實則目標相同。
末學法義皆由自心而出,捫心自問,諸多法義,言雖殊,然其義皆相同。
皆是一心。
修行方式有何不同?實則相同,佛法無你用功處,平常日用皆是佛法。
佛性即是當下作用處。不除妄想,不求真,放下一切無明。
阿彌陀佛 感恩 合十!
Isla avatar
By Isla
at 2014-05-04T04:10
常念金剛經,可使自己不執著。加油!
George avatar
By George
at 2014-05-03T11:19
無明緣行,的<行>
就像地球接受隕石、流星衝擊,多餘背負、假我融合在空,沒有排除多餘的能力。
色受想行識,的<行>
具有排除的能力,能將多餘不要、不承擔,真我獨立共同共通融合在空。
兩者之間的異同↑
諸法空相:
諸法在空的樣貌各自表現,最具代表的是朱法﹝太陽所展現的方法﹞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您請參考太陽所展現的方法!不難明白。

Ula avatar
By Ula
at 2014-05-05T15:37
問:無明緣行的「行」,與受想行識的「行」,有何差異?
答:在十二因緣法中,提到行有二處:無明緣行、愛緣取
  此處的「行與取」,皆是因;
  受想行識的行,卻是果,是前「行與取」的積聚總稱。
問:假設,有人見到喜歡的東西,此時為無明緣行,升起貪欲,
  但是在正念下降伏,久而久之,某日見此物已無貪愛心生起
  。這時依舊是習氣使然,但是為何能改變這無明(緣)的力量
  呢?是行的改變還是無明改變。
答:此問是問「愛」,並非行;
  受緣愛,其過在貪;
  貪則愛、不貪則無愛執,與行義無關。
問:甚麼才是行?
答:
 ※無明緣行:
  此行,並不存愛想等等,只是迷惑;
 ※愛緣取:
  此取(行),緣自愛惑,還是迷惑;
 總之,行的問題,皆來自迷惑;
    故經論行蘊為惑業相織之相。
問:有一段繩子,兩頭綁上鈴鐺,手拿起鈴鐺,然後綁上。說繩
  子手和鈴鐺之外,其他起心動念處都是行的作用。
答:要究此行,當由二入;
 ※無明緣行:仁者心動的參悟。
 ※愛緣取:世間(綁鈴)因緣的起滅,究己心的貪愛處。
  若皆無惑,即不起積聚,不會增加行蘊的累積。
末學建議:
※若要解行的因,當從十二因緣法的「行、取」入,解惑第一。
※若要解行蘊,唯從三魔地入。
以上是末學的邊見。
Elvira avatar
By Elvira
at 2014-05-06T03:09
無明緣行,的<行>,和色受想行識的<行>,兩者之間的異同色受想行識,的<行>,是世間法.所謂色、受、想、行、識.五蘊。色含蓋一切人事時地物、也就是包含一切相、時間、空間、物理現象、乃至意識形態.因為煩惱等諸雜染法,皆依色等故。受想行識也是如此.因為色以變礙為相.受以領納為義.想者取像.行謂遷流.識以了別。這一切都屬生滅法,所以它是無常。【受以領納】者︰雜集問云︰受蘊何相。答︰領納相是受故。謂領種種淨不淨業,所得異熟.又唯識云:受謂領納順違俱非境相為性。【想者取像】者,即唯識文.下云施設種種名言為業.謂要安立境分齊相,方能隨起種種名言。雜集云「搆了相是想相」.由此想故,搆了種種像類,隨所見聞覺知之義,起諸言說。【行謂遷流】者︰俱舍云「造作遷流二義名行」。雜集云「造作相是行相」.由此行故令心造作.謂於善惡無記品中驅役心故。釋曰︰俱舍二義今取遷流欲訶毀故。【識以了別】者︰俱舍云「識謂各了別」。論云「了別名識」.此有六種了別不同.故名為識。雜集云「了別相是識相.由此識故.了別色聲香味觸法等種種境界」。無明緣行,的<行>是於第一義諦不了故名無明.所作業果是行.行依止初心是識.與識共生四取蘊為名色.名色增長為六處.根境識三事和合是觸.觸共生有受.於受染著是愛.愛增長是取.取所起有漏業為有.從業起蘊為生.蘊熟為老.蘊壞為死.死時離別.愚迷貪戀.心胸煩悶為愁.涕泗咨嗟為歎.在五根為苦.在意地為憂.憂苦轉多為惱。如是但有苦樹增長.無我無我所.無作無受者。隨事貪欲.與心共生.心是事.事是行.於行迷惑是無明.與無明及心共生是名色.名色增長是六處.六處三分合為觸.觸共生是受.受無厭足是愛.愛攝不捨是取.彼諸有支生是有.有所起名生.生熟為老.老壞為死。由上述經文已經很明確:所謂無明是不了一切法皆因緣所生,而執著一切為實有,因而作業生果報而生死輪回。也就是說依八識所緣皆是無明因。以隨事貪欲而迷真心。由妄心生分別而乖智.妄辯為識。妄心所辯是識.緣境是行。於行迷惑者,所緣之境謂實有故。以心無明便生名色.從名色六根妄心,三事和合生觸.正觸相應,分別取著是受。於無明中,因境六根識三事,而生五蘊。以五蘊對六根緣,生一切觸,總以意識為主.而隨根境識,能作種種生死業緣.乃至八萬四千一切塵勞,從此而起無明緣行有三世無明。無明緣行是當念中過去.是所緣前境.是過去無明。識乃至受是現在無明.為識受是當念中現在無明.此正是識受是無明。 以此無明緣行識受愛有成三世業,因而苦果相續不斷。因此無明緣行,是生起緣,亦是生滅繫縛因。由前可知,無明略有四種:一、迷理無明,此從始至終。二、發業無明,此在於行前。三、覆業無明,此在行後識前。四、受生無明,此與識同時。
Necoo avatar
By Necoo
at 2014-05-06T22:57
求法決心::???
斷臂求法的山寨版?
嗯嗯嗯~~
這樣也可以很山寨..............祝你成功~~
Frederica avatar
By Frederica
at 2014-05-05T12:04
你可以四加行~~別人就可以四增上!!!
2014-05-04 03:01:19 補充:
一個是空性的功能
分開來
空對應能
性對應功
所產生的交互作用力>>>>>>空性的功能
2014-05-04 03:03:32 補充:
12既然四捨五入都匯了~~
2.~七捨八識開通了~~~~
3.此時!那對彼此又有什麼差別(三無差別)
2014-05-04 03:06:10 補充:
有捨有得~~~捨即是得,德籍是捨!!
能修行就必須講究精進~~~
不能修行~~卻能增上~~~哦!可以說是迴向!!!也就是用捨行藏。
2014-05-04 16:53:48 補充:
子期斷絃論:
好好珍惜難得的人身~~~難聞的佛法的吧~~
不趁現在~~要待何時?
以上通篇論.....也容得下敘述文.............
2014-05-04 17:39:20 補充:
人身並非不可得~~佛法並非不可聞~~~
人參與佛法就像唐僧肉那樣.......難得啊!!!
2014-05-04 17:43:23 補充:
不能說人生早晚都得死......那就不想活了!!
不能說人身與佛法都不得.那就不得了!!
不能說佛與眾生對心來說都一樣三無差別......
所謂的斷滅空~~就是因咽廢食~~或只會吃脖子上的大餅~~~或鴕鳥心態。
2014-05-04 17:48:49 補充:
同樣的定律~~另一面的反觀~~~~不空~~步空~~布空!!
也不能沉迷於事實(適時/是十)~~永遠在五里迷霧中~~想受廬山真面目的不見由此而逐漸墮落三惡道,反而更要精進如金剛般斷一切所得利益。
不能自殺~~也不能殺他~~~
2014-05-04 17:51:49 補充:
至於你(東降),老胡救了你一命,你就把自己賣給盜賊團,要擔負起帶領他們向上發展的重任。
記住,有人守護你,時刻都在。”
2014-05-04 17:52:18 補充:
以上敘述文~~更可以融空論。
2014-05-04 17:53:28 補充:
混亂天龍王往入口處一站,差不多幾分鍾就逮出一個人來。不老實就狠狠彈腦瓜崩,直到彈老實為止。
2014-05-04 17:53:58 補充:
混亂天龍王挨個收拾“撿來”的天王,大顛倒禁絕力場鎮壓,在入口處形成一片領域,想要召喚機甲作戰並不容易,至少要達到李天宗的程度。就算能召喚出來,也有一個非常細微的間隔,足夠時間重點封殺。有那窮凶極惡的通緝犯,做下過人神共憤之事,這些人直接屠滅。
2014-05-04 17:54:47 補充:
胡蘿卜加大棒,如果不願歸順,就將機甲從空間痕內挖出來,給你自由。如果歸順,無論你有多大冤屈,得罪了多麼厲害的勢力,李家小主為你承擔後果。
以上都是機甲天王古劍鋒的小說文~~
2014-05-04 18:12:22 補充:
所以~~在這個顛倒的末法世代~~~
黑道沒有想像中的陰暗邪惡~~白道也沒想像中的光明磊落。
2014-05-04 18:13:58 補充:
多元化的時代(大方廣義)~~不能單純用二元論(相對狹義)去看待。
2014-05-05 21:33:32 補充:
很奇妙的四等性~~~~
如果還沒做到~~就先偷跑的原因~~~~的人法特性~~~~~
這樣的情形~~~往往都是被押五百世不得翻身。
2014-05-05 21:36:25 補充:
這種自以為高高在上的行者!!卻被如來佛壓在五指山~~~到底該不該救!!
曉之觀世音菩薩的自在心就能看見端倪!!
唯有唐僧三藏(玄奘)大師..能救。
2014-05-05 23:06:37 補充:
那如果真的如法~~~根本不必擔心有所謂的"我"被押五百世不得翻身!!
這種畫蛇添足或前後顛倒矛盾的思想!!!
2014-05-05 23:15:48 補充:
常人道:知恥近乎勇~~~
聖人云:知止而後有定~~~才具備真正的效果~~~
否則都是虛耗、空轉、迂迴......沉溺於五光十色的流轉門而不自覺。
2014-05-06 01:39:11 補充:
好了!知道根柢了~~~就不用再說了~~~知止了~~~知識背後那一片蒼白~~
不是覺悟比光速還要快~~~是無所不在!!!不用再說了!!!
可以好整以暇的執行了~~~安心吧!!不用在尋覓何處有心拿來安了。
David avatar
By David
at 2014-05-07T20:29
問於心止
這才是有智慧的好問題
行似波滔
潭溪要見黑夜中的明月
你還要遠觀才行
2014-05-04 14:04:56 補充:
心欲動而問不止
行欲想而動不止
Michael avatar
By Michael
at 2014-05-07T13:08
如是我知:
一、佛:明(無所不知、見)行(身口意圓滿)足(所行步履、出入法界自在)。
二:法身菩薩:無明(根本)為因,無明(根本)為緣,不得(證)究竟涅槃(無生無滅、自由自在)。
三、迴心阿羅漢(菩薩):無明(塵沙)為因,行(念念心動分別)為緣,不得(證)無餘涅槃(不生不滅、法界自在)。
四、凡夫眾生:無明(見思)為因,行(身口意三業)為緣,不得(證)偏真涅槃(不生不死、生死自在)。
五、「五陰」(名色)中的「行陰」,在唯識理論是指第七識,又名「末那」,就是專司分別的「意根」,若不分別則轉「分別智識」成「平等性智」。
六、所以「五陰」(名色)中的「行」 就是緣起法中「無明緣行」的「行」,但是依其內容與範圍,緣起法所述的「行」,已經交代了「所以然」,而「五陰」卻只分析了自身的現相、功能和作用而已,所以兩者又略有差異。





Michael avatar
By Michael
at 2014-05-07T01:26
雜阿含經卷第二
愚癡無聞凡夫以無明故。
見色是我.異我.相在。
言我真實不捨。
以不捨故。諸根增長。
諸根長已。增諸觸。
六觸入處所觸故。愚癡無聞凡夫 起苦樂覺。從觸入處起。
何等為六。
謂眼觸入處。耳.鼻.舌.身.意觸入處。
如是比丘。
有意界.法界.無明界。
愚癡無聞凡夫 無明觸故。
起有覺.無覺.有無覺.
我勝覺.我等覺.我卑覺.我知我見覺。
如是知.如是見覺。
皆由六觸入故。
==================
經為主 論看看就好 ,,,,,,,,,不然會被害
2014-05-04 11:52:30 補充: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三十七卷
三界所有 唯是一心。
如來於此 分別演說十二有支。皆依一心 如是而立。
何以故。
隨事貪欲 與心共生。

心 是 識。
事 是 行。
於行迷惑 是無明。
====================
佛演說十二有支 皆依一心 如是而立
所以 說因緣從外來 還是看看就好,,,,,,,,,不然會被害
2014-05-04 14:55:02 補充:
如是佛所言,因緣的起滅無內外,唯一心,
此一心為無明而起因緣,以行而事,
如是如是佛所言真實不虛。
=======================================
大般若經41
佛已說 不知六根 五蘊 十八界 十二因緣 三十七道品 無自性
不能成辦 聲聞、獨覺、菩薩、如來 所有聖法
把六根 五蘊 十八界 當成自己會動
或十二因緣 三十七道品 當成會自起
這不僅 醫學 科學 說不通
更是偏離 阿含 般若
所以有些論 跟經文說顛倒
建議拿般若經分辨一下
2014-05-05 22:58:18 補充:
佛說開覺自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
復次須菩提。
若有人言。
色 是我 \ 是我所。
作此說者。
我說彼是 外中之外。愚夫異生 邪見分位。
須菩提。
若有人言。
受想行識 是我 \ 是我所。
作此說者。
我說彼是 外中之外。愚夫異生 邪見分位。
================
寧學了義 不於義不暸
2014-05-05 22:59:14 補充:
佛說開覺自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
復次須菩提。
若有人言。
色 以色像為相。
受 以領納為相。
想 以遍知為相。
行 以造作為相。
識 以了別為相。
作此說者。
我說彼是 外中之外。愚夫異生 邪見分位。
========================
研究這些 都被壓在五指山.......很危險
2014-05-06 00:09:45 補充:
桌上一壺水,
修者見,言空
凡人見,言有水
菩薩見,怎取杯飲之
==========================
又問文殊。
仁為 有為 \ 若無為乎?。
答曰仁者。
吾 不有為 亦不無為。
所以者何。
設使有為。則與 愚癡凡夫 同塵。
假使無為。則與 聲聞緣覺 同等。
==========================
菩薩不有為 不無為
水是無性法 喝就喝
說空 說有水 說是什麼水 就如同 不知戒定慧是誰起一樣
成戲論..............
2014-05-06 00:33:28 補充:
達摩大師 悟性論
經云:心也 法也。
無智之人,不信此心解法 成於聖人,
但欲遠外求學,愛慕空中佛像 光明香色等事,
皆墮邪見,失心狂亂。
=============================
經云: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八萬四千法門,盡由一心而起。
若心相內淨,猶如虛空,
即出離身心內 八萬四千煩惱為病本也。
===============
已知法無自性 皆一心起
思考2345678 有點怪
2014-05-06 05:34:03 補充: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第四
=======================
如我所說 一切法無我
當知此義 無我性 是 無我
無我性=無自性=觀察六根+法無自性
把佛性 說成無我 這是修斷滅 超級大邪見
大般涅槃經卷第七
=======================
佛法有我 即是佛性。
世間之人 說佛法無我。是名 我中生無我想。
若言佛法 必定無我
是故如來 敕諸弟子修習無我 名為顛倒。
是名 第三顛倒。
若有修習 如來密藏 無我空寂。
如是之人 於無量世。在生死中 流轉受苦。
2014-05-06 05:43:55 補充:
錯認六根有性 還認定死後 法身不動一切永滅 ?
自以為是小木偶 ?? 其實是佛門大外道.....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第十
第七外道
知其受滅 無後連綴 陰性銷散
縱有生理 而無受想 與草木同。
此質現前 猶不可得 死後云何 更有諸相。
因之勘校 死後相無 如是循環 有八無相。
從此或計 涅槃因果 一切皆空。
徒有名字 究竟斷滅。
由此計度 死後無故。墮落外道 惑菩提性。
是則名為 第七外道。立五陰中 死後無相 心顛倒論
2014-05-06 05:58:15 補充: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二十
================
一切凡夫無明覆 常為四倒所圍繞-----------------不知佛性
於無法中作法想 於無物中作物想-----------------不覺我法無自性
以是因緣名顛倒 如是之人行邪道

若有說言眼見色 乃至意能知諸法-----------------不知六根無自性
如是之人行顛倒 流轉生死無量劫
大乘破有論 龍樹菩薩
===============
眼不見色 乃至 意不知法
若如是知 是為智者 即能通達 第一義諦
如是乃名 最上真實。
Erin avatar
By Erin
at 2014-05-04T06:59
在經法中 五蘊是這麼解釋
=========================
持世經 五陰品第二
持世。
我今舉手
其有 見五陰者。見陰相者。貪五陰者。
我則不與 是人為師。
是人亦非我弟子。
不隨我出家。不隨我行。不歸依我。
是人 入於邪道 入虛妄道
取不實者。是為顛倒 不知佛意。
不知佛 隨宜說五陰。
不知佛 第一義。
是人不受佛教。不應受供養而受。
=====================
不知五蘊無自性 是第一義起
很麻煩.........
2014-05-04 09:53:11 補充:
是人 我尚不聽出家。
何況當得 受人供養。
何以故。
如是之人 是外道徒黨。
所謂 生五陰相者。貪著歸趣五陰者。
持世。
當來之世 後五百歲 法欲滅時。
於我法中出家 多是生 五陰相者。決定說 五陰相。
深著五陰 入虛妄邪道。
於我法中 而得出家 袈裟繞咽。
常樂往來 白衣居家。
當知是人 與外道無異。
亦以我法 多為眾人 恭敬供養。
持世。
我說是 見五陰者。決定說五陰者。貪著五陰者。
不聽受人一杯之水。
所以者何。
是人於我法中 乃至無有柔順法忍。
是人違逆我法 背捨聖行。
===========
不知五蘊無自性
真的很麻煩.....
Jacky avatar
By Jacky
at 2014-05-03T08:33
永嘉大師是學天台宗三止三觀的證道者
然而證道歌寫道:
.....遊江海 涉山川 尋師訪道為參禪
自從認得曹谿路 了知生死不相關.....
內容中完全不提三止三觀
臨濟大師是法相宗的法師
明心見性後 則絕口不提法相
末學意: 見見之時 見不能即 才有所重便成窠臼
2014-05-04 11:12:35 補充:
為何明瞭空,卻又害怕因緣。
--------------------------------------
不是害怕因緣
是為了不著相
法有方便法與就竟法 所謂究竟法是指"筏喻"裏的筏
方便與究境差別在於是否識得本心
所以不能一直把方便當作就竟
故云: 不識本心 學法無益
--淺見--
2014-05-05 21:06:30 補充:
一切無所有  斯皆是言說
------------------------------------------
大般若經云:
無明如師子吼,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
老死愁歎苦憂惱如師子吼
此又如何言說?
解空 與真空妙有 仍是有差別的
大般若經裏有說 如何才能變無明為獅子吼
也有如實知見的脈絡可循 應該有相對應的禪法
--淺見--
2014-05-05 21:37:59 補充:
日如無明 光如行 是指根本無明
根本無明再加習氣無明 則
日如無明 行無光
--淺見--
2014-05-05 22:18:06 補充:
名相師兄,不才請教,無明就是我,可是無我,那無明呢?
-------------------------------------------------------------------------
版主此題 問行
般若智是表現在行上 不在思維上不在觀照上
不在七種心 七種心是 心之用才有的
這就是答案
---淺見---
Rae avatar
By Rae
at 2014-05-03T13:09
從十二因緣法中知道,只有一種法能和無明相因相緣,此法便是行。
那無明在何處?
佛在何處,無明便在何處。無處不是佛,無處不是法,那就無處不是無明。
佛告善現:
若菩薩摩訶薩 修行 般若波羅蜜多時,
如實知 無明
無生無滅、無染無淨,自性本空,遠離二法;
如實知 行 識 名色 六處 觸 受 愛 取 有 生 老死愁歎苦憂惱
無生無滅、無染無淨,自性本空,遠離二法。
無明不在其中,因為他無處不在,所以行也是無處不在。
外六處如何糾結內六根?
2014-05-04 10:13:12 補充:
所有的大菩薩摩訶薩,都敢發大勇猛誓願,觀世音菩薩,地藏王菩薩,普賢菩薩等等大菩薩,流轉世間無有畏懼,是大願所致嗎?
是因為明瞭空的真實意。
願諸菩薩能明白過去所發初發心的意義。
2014-05-04 10:14:43 補充:
為何明瞭空,卻又害怕因緣。
2014-05-04 11:37:11 補充:
須菩提尊者為何喜極而泣,因為他明白自己也能成佛,輪迴之道唯空而已
2014-05-04 12:08:54 補充:
無心是道師兄法安,,如是佛所言,因緣的起滅無內外,唯一心,此一心為無明而起因緣,以行而事,如是如是佛所言真實不虛。
不才在前面提到,無明非內非外,一切法處皆是一切無明,亦是一切佛生處。
唯行作為助緣。
師兄大智,不才合十讚嘆
2014-05-06 17:46:07 補充:
十二因緣,我執入死,以死為苦為懼為惱,但以智知,死如換衣,十二因緣中唯無明以智替之,則執死不得其哭憂惱悲懼。
何以智知我死如換衣,因知我身如幻,又如何我身如幻,因名色生滅,又生滅我何在,識與行薰染。
以上的道理,不是不才想像的,大家都知道是誰教的。
佛宣說一法三車,實是一法,任何宣說此對他錯的言說,都是當時佛曾制止的。
2014-05-06 19:24:28 補充:
Brightman師兄法安,不才所謂知,是指其意,清淨是本質,分別在我,此是知。
但要見其行,習氣難改,如見到全身骯髒腥臭老者,前來乞討,出言不遜,不才以指捏錢贈與,不敢與之接觸。
其後反思,如有其老者向佛頂禮雙足,佛會嫌惡老者否?
不才思其處,懊惱懺悔大哭一場,能知不能行就是不知。
此行要幾時能真知真行,不才幾年時間才有見其惡而不起惡心,但還是辨之為惡,或有一日,見一切相平等清淨時,即是真實知見。
2014-05-06 22:14:40 補充:
不才請教,出離心,與中道,兩認知的差異,及修行方式有何不同。
2014-05-07 16:00:14 補充:
感恩星洲師兄,感恩brightnan師兄感恩殘天師兄,感恩牧牛師兄,感恩名相師兄,感恩,二蟲之見師兄,感恩無心是道師兄,一切善知識的幫助,不才合十頂禮感謝,昨夜brightnan師兄所言,對不才幫助,特意感謝,現在沒有問題了。就是這樣,
真實讚嘆諸佛。
Sarah avatar
By Sarah
at 2014-05-06T02:23
呃............ 抱歉啦~ Brightman 法友..
打字太慢... 結果...... 您已經出現啦~ !!
不才.. 抱拳歉禮
合十
2014-05-03 20:23:31 補充:
嗯.... 我說明一下另一層無明緣行的 [ 行 ] .. 造作 之意 。 ^_^
就像.. 蝴蝶效應 ! 蝴蝶.. 並不知。
可看成.. 非佛陀之千百萬 [ 劫 ] 於 一切梵行修者。
知此造作者.. 唯佛 !
故佛知... 那個誰誰誰... 於百千劫後.. 成佛 !!
^_^
合十
2014-05-04 02:39:16 補充:
不才舉個例子,眼睛看到燈的火光,眼根觸光塵,識生起,也就是心生起,此時這個心會產生分別
======
嗯.. 這要看下圖 !
色 .. > 受 .. > 想 .. > 行 .. > 識 .. > 色 .. > 受.. > 想.. > 行
<..........嬰兒 , 學習段........> < ....... 成人, 應用段........>
** 嬰兒學習段是色識種。
若學無明, 若學真知諦見.. 應用段便以學知而用 !
2014-05-04 02:52:42 補充:
而 [ 心會產生分別 ]
在前段是.. 生滅作出識種子。
在後段是.. 識作之用。( 種子已經如大樹一樣 )
思維, 精進, 善惡, 分別 , 等.. 需明白前, 後, 段的..
如: 前段是 [ 名相種 ] , 後段是 [ 名相用 ] 。
圖中可看出佛陀之法入處 !!
合十
2014-05-04 03:08:58 補充:
如實知 無明
無生無滅、無染無淨,自性本空,遠離二法;
如實知 行 識 名色 六處 觸 受 愛 取 有 生 老死愁歎苦憂惱
無生無滅、無染無淨,自性本空,遠離二法。
======
嗯.... 這段經文要注意 ^_^
注意.. [ 遠離二法 ] !
注意... [ 無生無滅、無染無淨 ]
** 一切法.. 不生不滅 , 不染不淨 ...
合十
2014-05-04 16:05:59 補充:
明行足的三明六通,便是明瞭因緣過去現在未來,粗細遠近一切因緣的關係,而成就之智。
成就後不入有漏,一切世間法自在(行)。
正是明瞭行在一切緣起中的作用。
========
^_^
[ 明行足 ] 之 " 行 " .. 是心之意 !
而 " 明 " 呢... 是 [ 識, 智, 清楚, 不得有無, 有無不得 ] 之意 !
" 足 " 呢.. 是 [ 遍計一切依而圓成 ] 之意 !
上面 " 之意 " 是.. [ 境相狀的形容 ] !
要做 [ 色境狀的形容也是可以 ] , 因為.. [ 是形容 ] !
2014-05-04 16:06:31 補充:
要問法友..
在這麼多的答案與意見中.. [ 找到自己的形容沒有?! ]
^_^
他人心色境所作的形容.. 作意文字而來翻譯的形容.. 不是您的 !
這樣交流而來 [ 法的形容 ].. 才是對的 !!
善哉諸佛~
2014-05-04 16:13:59 補充:
是否眾生要等到是法因緣盡的時期
=====
^_^
眾生是佛, 佛是眾生, 何必等法因緣盡呢 ?!
佛.. 因緣不盡 !
這禪機.. 在您 !!
合十
2014-05-04 17:07:32 補充:
不才舉例,有一段繩子,兩頭綁上鈴鐺,手拿起鈴鐺,然後綁上。說繩子手和鈴鐺之外,其他起心動念處都是行的作用。
===
^_^
這例子就真的有些無明了 !
鈴鐺, 繩子, 手.. 沒有關係 ! ( 各自各的 )
您.. [ 心想完成 ] 才讓它們 [ 和合完成的因緣 ] !
您.. 辨識鈴鐺和繩子.. 是色識 ! 手還是手.. !
是心.. [ 取色識而作 ] !
2014-05-04 17:09:54 補充:
您... [ 想完成 ] 而心知手可用.. 是識 ! 用綁..就是識用智作 !
您.. [ 完成一切 ] 是心.. 一切行 !
是心.. 一切法 ! 是心.. 用一切識做智 !
完成這 [ 因緣和合 ] 法..
完成這法在您鈴鐺, 心.. 不生不滅因緣法 !
鈴鐺依舊在那裡 , 繩子依舊在那裡。
綁起.. [ 來了 ] 而已。
合十
2014-05-05 13:49:12 補充:
輪迴是佛在十二因緣法中最重要的觀念,也是成佛之道,沒錯就是輪迴。輪迴名者,是大智慧。
=====
這是 " 自覺 " 嗎 ?
此言 : 輪迴是佛在十二因緣法中最重要的觀念,也是成佛之道,沒錯就是輪迴。輪迴名者,是大智慧。
輪迴是觀念 , 輪迴的觀念是成佛之道 ?? 輪迴名者 , 是大智慧 ??
呃....... 很創造性的說法 !!
2014-05-05 13:55:52 補充:
鈴鐺單獨沒有什麼意義,用繩子將幾個鈴鐺相繫串聯,搖動起來悅耳動聽
此時鈴鐺不只是鈴鐺,再將此鈴鐺贈與心儀的女子,繫在手上,此不是鈴鐺。
一切變化皆是由他緣相結而生。
過程有,取,愛,受,觸,六入,名色,識,行,無明。
之間其實各自獨立,並無雜染。請師兄明思。
=========
呃...... 能問問是否知道佛陀所說 " 雜染 " 之意嗎 ??
既然是 [ 過程 ] .. 就不會是獨立的 !! [ 獨立的 ]... 過程早被完成喔~ !!
2014-05-05 14:17:48 補充:
此中若無正法,輪迴依貪瞋癡薰染永無無明。
此輪迴薰染中,並無我的一切存在。
故小乘者,即可出離。
大乘者,待依願依正法薰染,還無無明之清淨。
========
呃...... 所謂的 " 我執 " , 就是指過往習氣無明薰染成的 " 我 " !
[ 執 ] .. 就是我之意 !! 薰染之因.. 當然包含著十二因緣因 !!
所以.. 此言 : [ 此輪迴薰染中,並無我的一切存在。] 我看不懂~ !! ^_^
2014-05-05 14:18:59 補充:
呃..... 二無我 ( 人無我, 法無我 ) 中 , 依舊要 [ 離我執 ] !
所以此言 : [ 大乘者,待依願依正法薰染,還無無明之清淨。]
不免讓我好奇.. 空 怎麼薰呢 ? 心 怎麼薰呢 ?
本來清淨的東西.. 怎麼薰得清淨呢 ??
好好奇您讀的經書 , 學的佛法 , 想求的心 , 欲解的執 ..
2014-05-05 20:32:26 補充:
善哉~ Brightman 法友..
我也貼一段佛偈 ! ^_^
一切都無生  亦無因緣滅
 於彼生滅中  而起因緣想
 非遮滅復生  相續因緣起
 唯為斷凡愚  癡惑妄想緣
 有無緣起法  是悉無有生
 習氣所迷轉  從是三有現
 真實無生緣  亦復無有滅
 觀一切有為  猶如虛空華
 攝受及所攝  捨離惑亂見
 非已生當生  亦復無因緣
 一切無所有  斯皆是言說
善哉諸佛~
2014-05-06 02:23:54 補充:
一切無所有  斯皆是言說
------------------------------------------
大般若經云:
無明如師子吼,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
老死愁歎苦憂惱如師子吼
此又如何言說?
========
^_^ 名相法友.. 您看太快了 !
這段 [ 佛偈 ] 要看全部 !! ( 意見140 全 )
是講.. [ 因緣相 ] !
[ 言說 ] 之意並非你我所用的 [ 言說 ] ,
而是世尊用 [ 言說 ] 要表達的........... 你懂啦~ !!
請鑑查~ !
合十
2014-05-06 02:41:00 補充:
補充 : 名相法友..
[ 獅子吼 ] 呢.. 我所知道的是對 [ 聲聞 ] 所作的 !!
要讓他們從迷悟中急醒, 進一步去修悟通曉 [ 人無我 ] 的法理 !!
此中無明.. 是聲聞乘的 [ 苦執 ] ! ( 覺知人生皆苦, 即苦因, )
以上.. 是我所知道的 !
合十交流~
2014-05-06 03:07:47 補充:
佛說無我,又說無明是因有我,不才無法理解其中的道理,只知道清淨圓滿的佛性,是真實不虛
====
這就像..
一團線頭混在一起, 佛陀用方法把十二個線頭理出分別出來,
並且分給搞不清楚煩惱的人,
讓他們知道自身執著所造成混亂煩惱的源頭。
所以.. [ 若有人見十二緣者即是見法。見法者即是見佛。] 是說法佛 !
是佛用方法的法佛..
找出很多眾生人的我.. 困於混亂的緣因。
如此
合十
2014-05-06 14:01:40 補充:
有一位農夫買了一個水車,他將水車放到了溪流旁,他看著運轉的水車,不停將水從溪中灌溉到田裡,心裡充滿優越感。
( 後略... )
=====
( 容我這麼說.. ^^ )
^_^ 傻瓜~ [ 田裡喝到了水 , 不是嗎 ?! ]
善哉諸佛~
2014-05-06 20:52:32 補充:
不才目前只能體悟清淨還無法體悟空
====
我幫你~ !! ^_^
要想喔~ ^^
[ 手已經觸泥 , 手已經觸泥... ! 觸泥 就沒有髒不髒 , 清不清淨的泥 !
髒的泥.. 空了 ! 清淨的泥.. 空了 ! 你的手.. 已經觸泥了 !!
這泥的... 是不乾不淨, 不髒不垢的 ! 如空.. 之泥 !! ]
呵呵..
合十
Harry avatar
By Harry
at 2014-05-07T03:24
對於無明緣行的<行>。和色受想行識,的<行>,兩者之間的異同。======================================六根無自性 五蘊無自性 法無自性 能無明緣行的<行> 是自性起能色受想行識的<行> 是自性起 假設有人見到喜歡的東西,此時為無明緣行,升起貪欲,但是在正念下降伏,久而久之,某日見此物已無貪愛心生起。這時依舊是習氣使然, 但是為何能改變這無明(緣)的力量呢?是行的改變還是無明改變。==========================================六根無自性 五蘊無自性 法無自性 能改變無明(緣) 只有自性在改變
2014-05-03 23:22:02 補充:
黑人牙膏我用幾十年 也變不了黑人
十二因緣法研究再久 也斷不了輪迴
經文如標月指----------指著自性
佛用五蘊 標月時
應去思維 五蘊自性空
佛用十二因緣 標月時
應去思維 無明 行 識 名色 六處 觸 受 愛 取 有 生
老死愁歎苦憂惱 自性空
五蘊自性空 法自性空 只有自性會動
只有自性停下來 無明才能斷 別無二法
給您參考..................
2014-05-03 23:22:31 補充:
黑人牙膏我用幾十年 也變不了黑人
十二因緣法研究再久 也斷不了輪迴
經文如標月指----------指著自性
佛用五蘊 標月時
應去思維 五蘊自性空
佛用十二因緣 標月時
應去思維 無明 行 識 名色 六處 觸 受 愛 取 有 生
老死愁歎苦憂惱 自性空
五蘊自性空 法自性空 只有自性會動
只有自性停下來 無明才能斷 別無二法
給您參考..................
2014-05-04 00:20:57 補充:
云何菩薩摩訶薩能學五蘊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三百八十四
爾時具壽善現白佛言:
世尊!
云何菩薩摩訶薩 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 能學五蘊?
復次善現!
若菩薩摩訶薩 修行 般若波羅蜜多時,
如實知色 色自性空,
如實知受 受自性空,
如實知想 想自性空,
如實知行 行自性空,
如實知識 識自性空。
善現!
是為 菩薩摩訶薩 修行 般若波羅蜜多時 能學五蘊。
2014-05-04 00:22:09 補充:
云何菩薩摩訶薩能學十二緣起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三百八十四
具壽善現白佛言:
世尊!
云何菩薩摩訶薩 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 能學 十二緣起?
佛告善現:
若菩薩摩訶薩 修行 般若波羅蜜多時,
如實知 無明
無生無滅、無染無淨,自性本空,遠離二法;
如實知 行 識 名色 六處 觸 受 愛 取 有 生 老死愁歎苦憂惱
無生無滅、無染無淨,自性本空,遠離二法。
善現!
是為 菩薩摩訶薩 修行 般若波羅蜜多時 能學十二緣起。
2014-05-04 00:43:29 補充:
佛是明行足 知一切行證悟之人
上述已交代清楚 五蘊 十二緣起 覺法自性本空 遠離二法
所以學法 不是去轉如何做..........而是覺法空 停下即是
另外般若經三空
內空:眼耳鼻舌身意 六根無自性,故名內空。
外空:色聲香味觸法 六塵無自相,故名外空。
內外空:六根 六塵 六識 無自性,故名內外空。
三空 是大小乘基礎
不覺十八界無自性 就不知自性作用
這點給您參考
2014-05-04 00:46:31 補充:
入楞伽經 卷第七
阿梨耶識者。
名 如來藏 而與 無明七識 共俱。
餘七識者。
心意意識等 念念不住 是生滅法。

七識 由彼虛妄因生 不能如實分別諸法。
爾時世尊重說偈言
甚深如來藏  與七識俱生
取二法則生  如實知不生
如鏡像現心  無始習所熏
如實觀察者  諸境悉空無
如癡見指月  觀指不觀月
計著名字者  不見我真實
2014-05-04 00:54:30 補充:
佛說十號經
=======================
云何明行足。
佛言。
明 謂 天眼
明 宿命
明 漏盡
明行足者。
為如來 身 \口\意業。善修滿足 正真清淨。
如有大衣鉢等 自在觀照 而無愛著。
於自願力 一切之行。修令滿足。
號 明行足
2014-05-04 01:12:18 補充:
三藏十二部 稱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道
佛說法不二 意指"法無自性" "起二"即是"佛性起"
所以學法 反覺我法無自性 是三乘基礎
還不知的話 建議先把 大般若經 第4 第41 兩卷概念先學會
大般若經第4
http://kisc8888.blogspot.tw/2013/09/blog-post_998....
大般若經第41
http://kisc8888.blogspot.tw/2013/09/blog-post_5995...
2014-05-04 06:52:41 補充:
從十二因緣法中知道,只有一種法能和無明相因相緣,此法便是行
======================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三
汝等當知。
若有虛妄分別。不如理作意 即可施設。
若無虛妄分別。不如理作意 無所施設。
若有不如理作意。而彼無明 即可施設。
若無不如理作意。無明亦復 無所施設。
無明有故 行有施設。
無明無故 行無施設。
======================
誰能 虛妄分別 不如理作意 ? 六根 ?五蘊 ?
2014-05-04 06:59:58 補充:
入楞伽經卷第七
七識 由彼虛妄因生 不能如實分別諸法。
========================
七識不能如實分別諸法
取二法是誰 答案應該很清楚
入楞伽經卷第七
甚深如來藏  與七識俱生
取二法則生  如實知不生
2014-05-05 09:14:49 補充: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二十三
善男子。
因眼見色 而生愛心。
愛心者 即是 無明。
為愛造業 即名為 行。
至心專念 名之為 識。
識共色行 是名 名色。
六處生貪 是名 六入。
因入求受 名之為 觸。
貪著心者 即名為 愛。
求是等法 名之為 取。
如是法生 是名為 有。
次第不斷 名之為 生。
次第斷故 名之為 死。
生死因緣眾苦所逼 名之為 惱。
乃至 識法因緣 生貪。亦復如是。
如是 十二因緣。
一人一念 皆悉具足。
2014-05-05 09:15:56 補充: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二十三 十二因緣
善男子。
因眼見色 而生愛心。
愛心者 即是 無明。
為愛造業 即名為 行。
至心專念 名之為 識。
識共色行 是名 名色。
六處生貪 是名 六入。
因入求受 名之為 觸。
貪著心者 即名為 愛。
求是等法 名之為 取。
如是法生 是名為 有。
次第不斷 名之為 生。
次第斷故 名之為 死。
生死因緣眾苦所逼 名之為 惱。
乃至 識法因緣 生貪。亦復如是。
如是 十二因緣。
一人一念 皆悉具足。
Heather avatar
By Heather
at 2014-05-04T06:29
如來知諸行
教眾生行施
而不著於施
此施無上施
行的改變:施空、受空、施物空。

愛愛完後床上有白色乾掉的物體是白帶嗎

Ina avatar
By Ina
at 2014-05-03T00:00
那天晚上跟女友愛愛完後,檢查套套沒有破之後,就很平常的睡了到了隔天早上發現昨天愛愛的位置有一塊類似豆 ...

淡水河整治。基本上不是一條鞭。各走各的調

Anthony avatar
By Anthony
at 2014-05-03T00:00
淡水河整治。基本上不是一條鞭。各走各的調無法有效整合。這種情況將會是永無止境的惡性循環。而且問題會變的更加嚴重。到最後就是堤防潰堤。

造事逃逸禁考3年

Agatha avatar
By Agatha
at 2014-05-03T00:00
當初我15歲的時候造事逃逸現在17歲要開始繳錢說甚麼禁考3年原本去監理所他是說一年現在又變3年我查過了別人都 ...

請問有人看過竹北立安身心診所嗎

Puput avatar
By Puput
at 2014-05-02T00:00
請問有人看過竹北立安身心診所嗎?
想看的是婚姻帶給我極大的憂鬱, 無從排解
是看身心科嗎
還是婚姻諮商呢

股票資訊雜誌

Emily avatar
By Emily
at 2014-05-02T00:00
之前有看金融家雜誌,裡面介紹許多公司新的消息.給投資者選股投資.現在金融家雜誌轉型=andgt;訂購又變貴...所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