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重性氣喘 - 社會議題
By Yuri
at 2006-05-27T00:00
at 2006-05-27T00:00
Table of Contents
請問
嚴重性氣喘,有哪些保護及保養的方法?
如何判斷嚴重性??
感謝各位~~~
嚴重性氣喘,有哪些保護及保養的方法?
如何判斷嚴重性??
感謝各位~~~
Tags:
社會議題
All Comments
By Lauren
at 2006-05-30T00:14
at 2006-05-30T00:14
*感冒是一種上呼吸道感染通常是急性發作
*氣喘是慢性呼吸道發炎,屬於下呼吸道發炎
*氣喘伴有鼻子過敏的人,其症狀會似感冒,但咳嗽易發生在淸晨或晚上
*感冒常誘發氣喘發作,二者常是同時發生
*感冒不是造成氣喘的成因,氣喘病人的氣道很敏感,常因受感染刺激而發炎
*氣喘是需長期吸藥控制
藥物種類控制用藥(controller):
★主在抗發炎,每天且長期規則使用的藥物
☺吸入型類固醇
☺長效性吸入型 支氣管擴張劑
☺口服茶鹼 ☺吸入型細胞穩定劑
☺合併製劑 ☺口服白三烯拮抗劑
緩解用藥 (reliever):
★快速緩解支氣管收縮、喘鳴、胸悶等急性症狀
★急救用藥--短效性支氣管擴張劑
氣喘控制藥物
治療呼吸道發炎與腫脹並具有預防氣喘發作作用慢,必需連續使用幾週效果才會出現必需每天使規則使用,病情穏定時也一樣
常見有:★類固醇 (吸入型類固醇最好.一般當作保養用藥.副作用少)
長效型乙二型交感神經興奮劑
口服白三烯拮抗劑
茶鹼製劑
抗過敏藥物
類固醇
★治本藥物具有很好的抗發炎作用
★乾粉吸入型
★定量噴霧
★口服
★注射
★副作用:口腔念珠菌感染、咳嗽、聲音沙啞等
★吸入型直接作用在呼吸道,經血循第一次通過肝臟即代謝成沒有活性,故全身性副作用很少
衛教小叮嚀
病人保養用藥必須每天規則使用,即使症狀減輕或無症狀,仍因下呼吸道可能持續在發炎。
且症狀改善表示控制在良好狀況需持續用藥來維持
吸入型類固醇直接作用於肺部,經一次代謝即轉為沒有活性,所以很安全,全身副作用少
預防發病作用慢,連續使用數週才會有改善
氣喘誘發原因
環境中過敏原的刺激:家塵
空氣污染:廢氣、二手煙
呼吸道感染:感冒
天氣變化
運動
食物或藥品刺激
胃食道逆流
情緒變化
預防方法
正確且規則的使用藥物
避免過敏原
天氣變化需注意身體有無不適,注意保暖,早晨起床時及出門戴口罩,圍圍巾,家中可使用空氣調節機以調節室內溫度及溼度。
治療相關疾病。
避免使用會引起氣喘發作的藥物。
保持愉快心情。
環境控制
★氣喘病人其呼吸道很敏感,易受外界刺激而發炎
★居住環境:
☺室內保持簡潔,不要使用地毯、厚布窗簾、床單等
☺不要飼養貓、狗,絨毛玩具也要放置櫃子關好櫃門
☺枕頭及床墊需加裝防蟎套,每週以55。C來淸洗被套床單
☺食物:不要攝取會過敏物質
☺黴菌、花粉、蟑螂皆是易造成過敏物質須保持家庭環境整潔
☺打掃時要戴上口罩防止灰塵刺激
自我評估氣喘嚴重度症狀
胸悶
咳嗽
喘鳴聲
呼吸困難
肺功能測量
Spirometry
尖峰呼氣流速計
尖峰吐氣流量計
*氣喘的診斷工具
*評估發作之嚴重度
*評估治療之反應
*評估控制之情況
*提醒病人改變治療
依峰速器作氣喘嚴重度分級
最佳峰速值之百分比
第四級---嚴重持續性 < 60%
第三級---中度持續性 60-80%
第二級---輕度持續性 >80%
第一級---輕度間歇性 >80%
依峰速器將氣喘分紅黃綠燈區
*綠燈區: 達最佳預估值的80%以上
代表氣喘控制良好
處置:依目前用藥,繼續控制
*黃燈區: 達最佳預估值的60-80%(警戒)
當峰速值在60-80%時,為黃燈區
代表氣喘控制不穩定,必須提高警覺
*紅燈區: 達最當峰速值在60%以下(危險)
當峰速值在60%以下時,為紅燈區
代表氣喘病情加劇,必須立刻處理
By Iris
at 2006-05-27T06:08
at 2006-05-27T06:08
By Mia
at 2006-05-29T17:20
at 2006-05-29T17:20
其他也沒什麼保養方法了
我給你一些我之前蒐集整理的氣喘資料
希望對你有用 ^^
一、氣喘定義:
氣喘是一種慢性呼吸道發炎,反覆發生呼吸道,尤其是小支氣管阻塞的氣道疾病,可藉著藥物緩解其氣喘症狀,偶而不治療也會緩解,即使在沒有症狀發生時,其小支氣管內亦充斥著嗜伊紅白血球,淋巴球等發炎細胞,其氣管壁水腫,痰液分泌增加,發作時會因為呼吸道阻力增加,而產生 鳴聲 呼吸困難 胸悶,尤其好發生於夜裡或清晨,這些現象造成了氣道對外界的刺激如冷空氣、灰塵、感染、運動等過度敏感反應而產生呼吸道平滑肌收縮,造成呼吸道阻塞、呼吸不暢,有時只會以慢性咳嗽表現之。
二、氣喘症狀
每一位氣喘病人發病的症狀可能都會不太一樣,不同年齡層,或在不同時期氣喘症狀也可能會不同。早期,氣喘可能只會引起輕微胸悶不適,或夜間型咳嗽,逐漸地咳嗽變得較為長期性,也伴有呼吸不暢現象,後來會產生運動時呼吸困難症狀,尤其是在深夜或清晨3到4點鍾,這時通常伴有明顯的哮鳴聲。
三、氣喘的診斷:
氣喘的診斷需要三方面的資料綜合判斷以確立診斷詳細病史,懷疑是否有氣喘。
理學檢查:含視診、聽診、可能有氣喘。
實驗室檢查:確立診斷
氣喘其實依賴詳細的病史就可以臆斷,但完全依據病史來加以診斷是相當不準確的,因為有許多病人常常臨床上毫無症狀,但氣喘卻持續存在,有些病人即使發病時亦不會出現哮鳴聲,有時是因為氣喘較輕微,或太嚴重使呼吸道完全阻塞就聽不到哮鳴聲。
氣喘病人之呼吸道對外界刺激會產生過度反應,使呼吸道阻塞,因此以呼吸功能測試或以尖峰吐氣流速計檢查成為最客觀的依據,以呼吸功能檢查時,常可以偵測到呼吸道阻塞的現象,而且這種阻塞現象可藉由支氣管擴張劑加以改善,讓病人紀錄早晚的尖峰吐氣流速值時常可以看到差異極大的變化量。
另外氣喘的特點就是呼吸道特別敏感,因此可藉著支氣管激活試驗呈陽性變化來證實,但是有許多呼吸道疾病如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症亦會有呼吸道過度敏感的現象,差別在於氣喘病人的試驗陽性值比較偏低,表示氣喘的呼吸道極不穩定,在臨床上藉此試驗來區分氣喘及非氣喘的阻塞性呼吸疾病有極大的價值及可靠性,因此雖然無法因檢查屬於陽性即判定患有氣喘,但卻可因此檢查而認知氣喘的穩定性。
四、氣喘的成因:
●過敏原:
一旦氣喘病人已被某種過敏原刺激產生過敏體質,再次接觸到即使微量的過敏原也會加重氣喘症狀。
●空氣污染:對呼吸道會有傷害,其污染物分為戶內及戶外污染源:
1.戶外污染物:
工業排放的煙霧(主要是二氧化硫),光化作用的霧氣(臭氧及二氧化氮),雖然有證據顯示這些污染原會加重呼吸道過度敏感反應,引發支氣管收縮,加重過敏反應,但並沒有直接證據證實空氣污染會直接引發氣喘發作。
2.戶內污染源:
(1)有一氧化氮,一氧化碳、氫氧化物、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福馬林,及似肉毒之類的生物產物。
(2)香煙:無論是一手菸或二手菸都會加重呼吸道疾病(包括氣喘)。
●呼吸道感染:尤其是病毒感染會誘發氣喘的發作,也會加重氣喘的症狀。
●運動:
會誘發短暫性的氣喘發作,可能因運動時換氣過度,造成呼吸道黏膜變化而產生,一般呼吸道疾病或正常人不會因運動而引起呼吸道阻塞的現象。
●氣候變化:尤其是病毒感染會誘發氣喘的發作,也會加重氣喘的症狀。
●食物與藥品:
有許多氣喘病人都對食物的添加物或藥品有過敏的現象,但每個人有其特別的過敏病史,文獻中較常被注意到會引發氣喘發作如下:
(1)食物:水楊酸、防腐劑、食物冷凍劑、monosodium glutamate。
(2)藥品:
阿司匹靈、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會加重氣喘症狀,降血壓藥物的貝他受體拮抗劑會引發支氣管收縮。
●情緒及精神狀態:
過度的情緒變化如大笑、大哭、激怒或駭怕會引發換氣過度而造成支氣管收縮,過度焦慮狀態也會加重氣喘症狀。
●胃酸逆流:
胃酸逆流至食道會刺激附近的神經或直接吸入呼吸道,會引發支氣管收縮,造成氣喘發作,但不一定會有胸部燒灼感,嗝胃酸等典型胃酸逆流的症狀。
●鼻竇發炎倒流:
細菌性鼻竇發炎若沒有適當治療會使氣喘控制變得很困難,適當的抗生素治療常可以降低氣喘的嚴重度。
By Anthony
at 2006-05-28T17:06
at 2006-05-28T17:06
By Andrew
at 2006-05-29T07:46
at 2006-05-29T07:46
夜間孝喘.清晨胸悶.白天喘鳴.白天咳嗽下去分類
而嚴重性氣喘的症狀是持續性.在活動上會受到限制.氣喘發作的評率很長
在夜間也常發生
在於治療方面:
1.藥物的控制.如支氣管擴張劑.類固醇.抗膽鹼激性藥物與肥大細胞抑制劑
2.氧氣治療.在發作期立即給予.以避免低血氧引起休克
3.避免刺激源:例如有些人會對花粉過敏或是對塵蠻過敏都得移除,以避免引起氣喘
在沒有禁忌下每天需攝取2000~3000c.c.的水分(水分有稀釋的作用以利痰易的排出)
至於日常生活保養:
就不能喝或吃冰的東西.因為會引起支氣管的收縮
還有日常生活要避免過敏源..要是你不知道你對什麼會過敏可以去醫院..
抽血驗驗看就知道了
Related Posts
男生的毛孔粗大和想白一點的問題
By Caitlin
at 2006-05-27T00:00
at 2006-05-27T00:00
餐旅類推甄的讀書計畫跟自傳要怎麼寫阿?
By Mary
at 2006-05-27T00:00
at 2006-05-27T00:00
避免水污染的方法
By Madame
at 2006-05-27T00:00
at 2006-05-27T00:00
海岸污染.臭氧層稀薄,這些現象可能為全球帶來什麼影響?
By Christine
at 2006-05-27T00:00
at 2006-05-27T00:00
水污染報告
By Ursula
at 2006-05-27T00:00
at 2006-05-27T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