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回顧 都市人口遽增 各國紛尋綠色交通 - 生態環境討論

Iris avatar
By Iris
at 2007-12-31T12:33

Table of Contents

國際回顧 都市人口遽增 各國紛尋綠色交通

來源: ( http://www.lihpao.com/news/in_p1.php?art_id=17250 )

聯合國表示全球都市人口將首度超越鄉村人口,世界銀行運輸與都市發展部研究
也預估,2030年世界人口 72%會住在都市。各國如何具體因應環保壓力提出的綠
色交通措施就值得借鏡。

直接採價格手段徵收塞車費以管制交通,是受塞車苦的大都會重要對策。倫敦被
認為是塞車嚴重的城市,從2003年開徵塞車費,鼓勵以大眾運輸工具進市區,估
計交通流量減少1至2成,過去一年更擴大收費範圍至西倫敦地區。一些大都會紛
紛起而效尤。如瑞典的斯德哥爾摩在2006年以公投贊成收塞車費。除公共汽車和
外國車牌車輛免徵,所有車輛均適用,電動車和複合動力車則延至2012年徵收。

至於美國郊區汽車化與旅次單一化問題已久,美國運輸部提出都市夥伴計畫,透
過競爭型提案方式選出包括紐約、邁阿密、明尼亞波里斯聖保羅、舊金山、西雅
圖等5大都會區,共補助8億5000萬美元,利用徵收塞車費、過路費、區域轉運
、旅次需求管理、運輸科技等策略減少塞車。

另一個風行措施是自行車共乘。巴黎提供1萬輛自行車與750處租還點;里昂提供
3000輛自行車與350處租還點;斯德哥爾摩提供1000輛自行車與80處租還點。

以巴黎Velib專案為例,卡片開鎖後可免費騎半小時,之後每半小時收1至4歐元
,希望大眾改以自行車通勤或購物,已有60多萬人報名。但推動自行車共乘制前
,有龐大自行車通勤族的哥本哈根市區早有100公里以上自行車專用道,過去一
年更讓自行車可直接騎入捷運地鐵站寄放,增加公共運輸轉乘的人性考量,也
設計自行車專用橋樑以重新連結兩岸住宅區。

更有專門針對自行車運輸與使用年度報告,目標是2015年至少有一半的市民以
自行車上學上班,預估一年至少可減少8萬噸二氧化碳排放量。

這些都市是否藉綠色運輸引導居住、就業、環保,抵抗快速效率至上的成長思維
以帶動永續城市發展新思維?值得持續關注。(文/鍾國輝)



--

All Comments

明華濕地生態園區 環境自然資源再造

Anonymous avatar
By Anonymous
at 2007-12-31T12:11
來源: ( 網址超過一行請多貼個縮址http://0rz.tw/ ) http://news.msn.com.tw/news529342.aspx 透過溼地淨水法讓水資源自然回收再利用的概念,並結合環保與生活、教育、休閒…等方向的大林鎮「三疊溪明華濕地生態園區」,已趕在年底前正式落成使用,佔地面積約2.7公 ...

請推薦關於資源回收寫得不錯的書..

Ivy avatar
By Ivy
at 2007-12-31T10:30
as title..爬過文.. 發現似乎沒有人推薦過這類的書籍.. 但這本書可是環保的基礎.. 畢竟..若真懂得如何回收且回收後的東西將如何被再製造.. 那我想自己本身就可以徹底落實資源回收.. 甚至也可以說服他人..資源回收的重要性和如何做回收.. 所以請版友推薦一下吧..:) ※ 編輯: yaerse ...

告訴三峽:維昂特大壩的教訓

Christine avatar
By Christine
at 2007-12-31T00:23
來源: http://tinyurl.com/ywnvas 大衛‧N‧皮特利 2007年11月5日 1963年,維昂特大壩引起的大洪水沖毀了多個村莊,義大利北部有幾千人因此而喪生。地 質危險度專家大衛‧N‧皮特利研究了這場災難,並且思考了它對中國三峽工程有何啟示。 ___________________ ...

面對氣候變化,倫敦奮勇出擊

Gilbert avatar
By Gilbert
at 2007-12-31T00:01
來源: http://tinyurl.com/2vhtvf 穆瑞‧阿姆斯壯 2007年12月28日 英國首都避開中央政府的“瘋狂討論”,制定了自己的全面氣候變化目標。穆瑞‧阿姆斯 壯報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新聞] 元旦起 南市千人抓車輛怠速

Delia avatar
By Delia
at 2007-12-30T23:11
※ [本文轉錄自 Tainan 看板] 作者: march1 (做個沒有記憶的人) 看板: Tainan 標題: [新聞] 元旦起 南市千人抓車輛怠速 時間: Sat Dec 29 05:30:35 2007 〔記者王俊忠、林相美/綜合報導〕2007年12月29日 星期六 自由時報 http://ww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