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壩‧移民‧民怨 - 生態環境討論
By Elvira
at 2007-11-13T18:14
at 2007-11-13T18:14
Table of Contents
http://chinese.wsj.com/big5/20071106/chw200246.asp?source=email
Shai Oster 2007年11月07日11:05
隨著三峽大壩工程的推進而不斷上升的水位迫使140萬三峽人加入了移民大軍﹐范中成就
是其中的一員。不過﹐他去年的移民過程充滿辛酸。根據政府指示﹐他父母原來的老房子
要拆掉﹐但在拆除過程中﹐那幢泥磚結構的房子突然垮塌﹐全家人都被砸在裡面。幾個小
時後﹐范中成和他的妻子被救了出來﹐而年邁的雙親卻先後停止了呼吸。
不過﹐范中成家的麻煩並沒有就此結束。政府部門前不久宣佈﹐將再動員400萬人遷出三
峽庫區的沿江地帶和山區﹐移居到其他地方。范中成現在居住的新家建在老房子上面的山
上﹐也在這次遷移範圍以內。
政府之所以制定這樣一個計劃﹐與它之前公開承認的三峽工程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有關。
耗資250億美元的三峽工程原本是為保護長江兩岸人民免受經常性洪澇災害的痛苦﹐並借
助大壩發電﹐但現在﹐這個人類工程史上的奇跡正在威脅著它本來希望保護的人們﹐對此
﹐中國政府表示已認識到這一現實。大壩工程對週邊及輻射地區生態環境造成的損害已到
了不能漠視的地步﹐今年9月﹐中央有關部門警告說﹐為避免釀成重大環境災難﹐必須採
取強有力的措施。
在發出上述警告前五天﹐有關部門已批准新的移民計劃。當地一些官員說﹐新計劃純粹是
出於他們所在城市發展經濟的考慮﹐而中央政府的研究人員建議數百萬人遷移實則是為了
應對環境惡化的問題。
伴隨大壩工程形成的這片綿延640公里長的靜止水域淹沒了數百平方公里的良田﹐水域的
污染正變得越來越嚴重。不斷上漲的水位迫使農民不得不向高處尋找能耕種的土地﹐而那
些地方本來已經居住著大量貧困人口﹐移民的謀生機會少得可憐﹐也享受不到公共服務﹐
這種生存環境讓他們的健康問題面臨著威脅﹐而且﹐未經處理就流入水域的污水和農用化
學品也因此而增加。
三峽大壩這一世界規模最大的水電工程儼然已成為中國工業革命效能水平的象徵──它的
特點是:以高昂代價換來高增長。近一個世紀以來﹐中國的歷任統治者就一直夢想著在
6,400公里長的長江上建造一座大壩來制伏水患﹐並利用其巨大的威力發電。在過去的這
個世紀﹐長江曾奪去了數十萬人的生命。但現在﹐中國政府對三峽大壩的管理讓人們產生
了疑問﹐人們不知道政府是否有能力解決出現的問題﹐並避免製造更大的問題。
自從2003年6月三峽工程進行首次截流以來﹐庫區部分岸線多次潰堤。目前大壩水位已上
升156.6米﹐根據計劃﹐到2009年還將再上升20米。當地官員稱﹐大壩建成後形成的新江
岸有60%過於陡峭、無法耕作。批評人士警告說﹐大壩附近主要大城市重慶的長江碼頭10
年內將因江水流速下降致淤泥積聚而報廢。
眼下﹐大壩水域上游城市沿江地區已被污水帶包圍﹐重慶最西面一帶就是這樣。\據世界自
然基金會(World Wildlife Fund)今年春天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稱﹐由於大壩橫亙在江面
上﹐上游污水不能像以前那樣被一路沖刷到海里。進入庫區靜止水域的污水及其他污染物
還會倒流進支流﹐導致大面積藻類爆發。由於水流中斷﹐長江盆地漁業作物大幅減少。另
外﹐據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研究表明﹐大壩還導致該地區降雨和大霧天氣增加、氣溫
下降。
中央政府在三峽地區共投資50億美元﹐用於建設數百個污水和垃圾處理廠﹐政府部門還計
劃建一條一公里寬的沿江綠化帶﹐以阻止化肥殘留物或其他污染物進入江中。與此同時﹐
長江上游及支流水域還在計劃建設更多的水電設施﹐但三峽工程目前暴露出的缺陷使國有
媒體針對興建更多大壩的計劃刊發了批評文章﹐現在﹐中央政府也開始重新考慮這些計劃
。
分管三峽庫區經濟工作的重慶市副市長譚棲偉指出﹐保護三峽地區水質的最好辦法就是減
少人口﹐並加強環境保護。過去一年里﹐一些獲得政府資助的研究機構曾警告說﹐三峽庫
區的1,100萬居民中有480萬無法生存。不過後來﹐這個估計數字被減少了一半﹐但政府仍
希望讓400萬人搬遷到別處﹐這其中有一半人口現居住在沿江地區﹐其餘則位於週圍的山
區。
已安置人員的待遇引起的不滿可能會令新的安置計劃變得更加複雜。這其中的許多人都失
去了工作﹐也沒得到政府的補貼。當地環保組織重慶綠色志願者聯合會(Green
Volunteer League of Chongqing)會長吳登明問道﹐搬遷一百萬人都出現了如此多的問題
﹐搬遷四倍於此的人又會怎樣呢?如今在當地開藥店的范中成是就首次移民安置給家庭造
成損失而提起訴訟的人之一。
范中成說﹐當地政府給了他大約人民幣20,000元補償。當地官員說﹐他們給的數字兩倍於
此﹐且否認對此事負有責任。但范中成說﹐他希望政府能夠承擔責任﹐並補償更多。他說
﹐他的父母是因為三峽大壩死的﹐是為國家死的﹐國家在這點上欠他們的。
當初在討論建設三峽大壩時﹐人大代表有三分之一投了反對票﹐這在人大歷史上是從來沒
有過的事﹐但政府還是在1992年批准動工修建大壩。三峽大壩的發電能力是美國胡佛大壩
的10倍。反對者當初就預見到了目前出現的許多問題﹐如生態環境惡化、大規模移民安置
帶來的問題等等。持不同意見的記者、工程師戴晴曾在一本書中表達了反對意見。
三峽大壩沿著三峽狹窄的山谷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水庫。大壩的另一端是中國最大的城市之
一重慶﹐這是一個有著3,000萬人口的直轄市。
在2003年6月長江截流後不久﹐三峽大壩就開始出現問題。沿岸的山體開始扭曲變形﹐幾
週後的7月14日﹐有20多名農民和漁民因嚴重的山體滑坡而失去了生命。一開始﹐政府官
員將原因歸咎於暴雨﹐但國內外的研究人員不久後指出﹐水位上升才是罪魁禍首。
施工仍在繼續﹐而水位也越來越高。2005年8月﹐范中成一家與其他600名村民同政府簽訂
了協議﹐同意放棄位於桐林村的老房屋﹐搬到幾小時車程之外﹐距離重慶市更近的地方。
水庫很快就會淹沒山腳下他們耕作了幾十年的土地。政府向每人發放了約人民幣12,304元
的安置費﹐並承諾由政府拆掉房屋。這筆安置費的數額比他們一年的收入要高。
不過有文件顯示﹐政府官員在最後一刻表示﹐農民必須自己拆除房屋﹐否則將被扣掉2000
元的補償款﹐不過一名當地官員表示﹐他們可以自己選擇。2006年5月﹐范中成年邁的父
母僱了幾名工人幫他們拆房子。范中成和妻子也去幫忙。那天天氣晴朗炎熱﹐已經有幾週
時間沒有下雨了。范中成看到﹐工人揮動錘子和鎬頭敲牆時﹐空氣中到處都是灰塵。
突然間﹐房子的一面牆塌了﹐全家人都被埋在磚頭和碎木頭下面。鄰居急忙扒開廢墟﹐搶
救他們。范中成母親的頭骨被砸碎了﹐父親四肢骨折﹐他自己的肝臟被扎傷﹐而且他已很
難回想起被埋在廢墟下的幾個小時里發生的事情了。在此後的一個半月時間里﹐他躺在醫
院的病床上﹐受傷的妻子不得不奔在范中成和他父親的住處之間來回奔波照顧他們。
同大多數農民一樣﹐這個家庭也沒有醫療保險﹐不得不向親友借錢支付不斷上漲的醫療費
。當全家人再也無力同時負擔父子兩人時﹐家人決定將范中成的父親送到新建的安置房中
。由於那裡醫療條件落後﹐他的傷口開始感染﹐十幾天後就去世了。
也是在5月份﹐有關部門舉行了盛大的典禮﹐慶祝2.2公里長的大壩混凝土結構完工。與此
同時﹐成都某地質勘察單位的地質學家范曉撰文質疑政府在大壩對地質沉降、地震和污染
的影響上面過於樂觀了。他在接受採訪時說﹐不應該建這個大壩﹐為它付出的代價太大了
。
今年春季﹐又一輪山體滑坡迫使更多的村民流離失所。為世界自然基金會和一些中國高校
工作的科學家稱污染和泥沙淤積問題越來越嚴重。政府最高層終於也開始意識到這方面的
問題。重慶市官員表示﹐36公里長的江岸共發生了91起坍塌事故﹐不過後來他們收回了這
一統計數據。
6月27日﹐中國國務院召開會議討論了重慶和三峽大壩的未來。據官方媒體新華社後來有
關此次會議的報導說﹐總理溫家寶在會上表示﹐長江三峽生態和環境惡化是要重點考慮的
問題。一天後﹐又有4名村民在另一起山體滑坡事件中喪生。
北京方面的憂慮使得重慶地區領導人開始重新考慮移民計劃﹐新計劃於9月20日獲得中國
國務院批准。9月25日﹐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首次公開承認了三峽大壩存在的問題。
據新華社報導﹐政府官員警言﹐大壩正產生某種“負面影響”﹐除非採取強有力的應對措
施﹐否則將會引發一場環境“災難”。中國政府指出﹐建三峽大壩利大於弊﹐它在發電的
同時不污染空氣﹐而且還能幫助減少嚴重的洪澇災害。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的一位發言人
說﹐移民有助於中國的城鎮化進程﹐但拒絕進一步置評。
譚副市長介紹說﹐今後10到15年中移民計劃將採取自願原則﹐此外﹐政府還將在40個工業
區中出台與就業、醫療、教育和住房相關的多種優惠政策﹐以此來吸引移民搬遷。然而﹐
由於以往移民過程中發生的不愉快事件曾引發民怨﹐因此有些批評人士對此次移民計劃仍
持懷疑態度。重慶還打出了戶口牌﹐而這正是那些在上海、廣東等沿海地區打工的重慶農
民所夢寐以求的。重慶一帶的許多農民如今都前往沿海工業城市務工﹐那裡不僅機會多﹐
掙的錢也要多得多。
重慶社會科學院的研究員陳悅談到﹐這一項目有兩大出發點﹕改善生態和扶貧﹐但目標只
有一個﹐那就是城鎮化。從全國範圍來看﹐城鎮居民的收入平均比農民高出兩倍有餘﹐而
且這一差距還在不斷擴大。在重慶市中心﹐大型購物商場鱗次節比﹐其中不乏布克兄弟
(Brooks Brothers)、范思哲(Versace)等高檔品牌專營店。
重慶現有居民則指出﹐中央政府提供的資金將幫助重慶吸收、安排可能大量流入的勞動力
﹐避免貧民窟的湧現。譚副市長說﹐隨著經濟的發展﹐移民已經開始了﹐政府應該對此加
以引導。他介紹說﹐所有民營及公共領域的投資總計將達到1,000億美元左右。
范中成六百位鄉鄰中的大多數已經離開了政府此前的指定移民點﹐搬到了養鹿鄉。重新在
養鹿鄉安頓下來的他們已是怨聲載道。今年30歲的于青華是范中成的表親﹐他抱怨說自己
沒有拿到政府原先允諾的錢﹐可那些和“上面”有關係的人卻如願拿到了。他說﹐政府指
定的搬遷點十分偏遠﹐根本就沒有工作機會。他希望政府能兌現承諾﹐真是“山高皇帝遠
啊﹐”于青華感嘆到。
沿上游驅車一小時後﹐就到了重慶的一座衛星城﹐周立太律師正在給他的辦公室做最後的
收尾工作。在他看來﹐用不了多久﹐三峽壩區規模更大的新移民潮會令這間辦公室擠滿原
告。今年夏天﹐周律師就接待了大約一千名客戶﹐涉及問題都是與另一處大壩相關的移民
事宜﹐這也使他相信今後將有更多工作要做。“現有法律和政策是好的﹐但問題在於地方
政府如何執行﹐”他談到。如今的周律師在中國已小有名氣﹐他曾在重慶民工與工廠雇主
發生糾紛時維護了前者的利益。
在范中成就雙親遇難一事狀告地方政府時﹐當地法院一開始拒絕受理﹐而後來立案審理時
﹐又處處袒護地方官員。幾週前﹐范中成從家鄉趕往重慶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
。他沿法院大樓的大理石台階拾級而上時俯瞰了身下的滾滾長江水。他在遞交了上訴材料
後就回到了自己的家。范中成一面要照顧女兒們﹐一面還要照看那家小藥店。為了掙錢﹐
妻子只身前往2400公裡外廣東的一家珠寶加工廠打工﹐從此一家人天各一方。
就在范中成等待判決結果的同時﹐他會不時去桐林村看看﹐這個已快要被淹沒的廢墟曾是
他父母的彌留之地。曾經的房屋如今已成殘垣斷壁﹐被蚊蠅叢生的雜草和江水所包圍。往
日的田地已成為蓄水池﹐只剩幾根腐爛的玉米杆顯得格外扎眼。從新家的窗戶往外看﹐范
中成看見江水拍打著水泥石碑的基座﹐此時蓄水高度已漲到156.6米﹐也正是在這一高度
﹐他的農田永遠成為了過去。
相關報導:
三峽移民圖輯 http://chinese.wsj.com/big5/20071106/pho181213.asp
生態問題導致三峽移民再增400萬
http://chinese.wsj.com/big5/20071012/bch072547.asp?source=article
中國承認三峽大壩存在隱患
http://chinese.wsj.com/big5/20070927/bch083802.asp?source=article
三峽大壩之憂
http://chinese.wsj.com/big5/20070829/chw110745.asp?source=article
--
看這篇覺得很難過..
--
Shai Oster 2007年11月07日11:05
隨著三峽大壩工程的推進而不斷上升的水位迫使140萬三峽人加入了移民大軍﹐范中成就
是其中的一員。不過﹐他去年的移民過程充滿辛酸。根據政府指示﹐他父母原來的老房子
要拆掉﹐但在拆除過程中﹐那幢泥磚結構的房子突然垮塌﹐全家人都被砸在裡面。幾個小
時後﹐范中成和他的妻子被救了出來﹐而年邁的雙親卻先後停止了呼吸。
不過﹐范中成家的麻煩並沒有就此結束。政府部門前不久宣佈﹐將再動員400萬人遷出三
峽庫區的沿江地帶和山區﹐移居到其他地方。范中成現在居住的新家建在老房子上面的山
上﹐也在這次遷移範圍以內。
政府之所以制定這樣一個計劃﹐與它之前公開承認的三峽工程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有關。
耗資250億美元的三峽工程原本是為保護長江兩岸人民免受經常性洪澇災害的痛苦﹐並借
助大壩發電﹐但現在﹐這個人類工程史上的奇跡正在威脅著它本來希望保護的人們﹐對此
﹐中國政府表示已認識到這一現實。大壩工程對週邊及輻射地區生態環境造成的損害已到
了不能漠視的地步﹐今年9月﹐中央有關部門警告說﹐為避免釀成重大環境災難﹐必須採
取強有力的措施。
在發出上述警告前五天﹐有關部門已批准新的移民計劃。當地一些官員說﹐新計劃純粹是
出於他們所在城市發展經濟的考慮﹐而中央政府的研究人員建議數百萬人遷移實則是為了
應對環境惡化的問題。
伴隨大壩工程形成的這片綿延640公里長的靜止水域淹沒了數百平方公里的良田﹐水域的
污染正變得越來越嚴重。不斷上漲的水位迫使農民不得不向高處尋找能耕種的土地﹐而那
些地方本來已經居住著大量貧困人口﹐移民的謀生機會少得可憐﹐也享受不到公共服務﹐
這種生存環境讓他們的健康問題面臨著威脅﹐而且﹐未經處理就流入水域的污水和農用化
學品也因此而增加。
三峽大壩這一世界規模最大的水電工程儼然已成為中國工業革命效能水平的象徵──它的
特點是:以高昂代價換來高增長。近一個世紀以來﹐中國的歷任統治者就一直夢想著在
6,400公里長的長江上建造一座大壩來制伏水患﹐並利用其巨大的威力發電。在過去的這
個世紀﹐長江曾奪去了數十萬人的生命。但現在﹐中國政府對三峽大壩的管理讓人們產生
了疑問﹐人們不知道政府是否有能力解決出現的問題﹐並避免製造更大的問題。
自從2003年6月三峽工程進行首次截流以來﹐庫區部分岸線多次潰堤。目前大壩水位已上
升156.6米﹐根據計劃﹐到2009年還將再上升20米。當地官員稱﹐大壩建成後形成的新江
岸有60%過於陡峭、無法耕作。批評人士警告說﹐大壩附近主要大城市重慶的長江碼頭10
年內將因江水流速下降致淤泥積聚而報廢。
眼下﹐大壩水域上游城市沿江地區已被污水帶包圍﹐重慶最西面一帶就是這樣。\據世界自
然基金會(World Wildlife Fund)今年春天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稱﹐由於大壩橫亙在江面
上﹐上游污水不能像以前那樣被一路沖刷到海里。進入庫區靜止水域的污水及其他污染物
還會倒流進支流﹐導致大面積藻類爆發。由於水流中斷﹐長江盆地漁業作物大幅減少。另
外﹐據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研究表明﹐大壩還導致該地區降雨和大霧天氣增加、氣溫
下降。
中央政府在三峽地區共投資50億美元﹐用於建設數百個污水和垃圾處理廠﹐政府部門還計
劃建一條一公里寬的沿江綠化帶﹐以阻止化肥殘留物或其他污染物進入江中。與此同時﹐
長江上游及支流水域還在計劃建設更多的水電設施﹐但三峽工程目前暴露出的缺陷使國有
媒體針對興建更多大壩的計劃刊發了批評文章﹐現在﹐中央政府也開始重新考慮這些計劃
。
分管三峽庫區經濟工作的重慶市副市長譚棲偉指出﹐保護三峽地區水質的最好辦法就是減
少人口﹐並加強環境保護。過去一年里﹐一些獲得政府資助的研究機構曾警告說﹐三峽庫
區的1,100萬居民中有480萬無法生存。不過後來﹐這個估計數字被減少了一半﹐但政府仍
希望讓400萬人搬遷到別處﹐這其中有一半人口現居住在沿江地區﹐其餘則位於週圍的山
區。
已安置人員的待遇引起的不滿可能會令新的安置計劃變得更加複雜。這其中的許多人都失
去了工作﹐也沒得到政府的補貼。當地環保組織重慶綠色志願者聯合會(Green
Volunteer League of Chongqing)會長吳登明問道﹐搬遷一百萬人都出現了如此多的問題
﹐搬遷四倍於此的人又會怎樣呢?如今在當地開藥店的范中成是就首次移民安置給家庭造
成損失而提起訴訟的人之一。
范中成說﹐當地政府給了他大約人民幣20,000元補償。當地官員說﹐他們給的數字兩倍於
此﹐且否認對此事負有責任。但范中成說﹐他希望政府能夠承擔責任﹐並補償更多。他說
﹐他的父母是因為三峽大壩死的﹐是為國家死的﹐國家在這點上欠他們的。
當初在討論建設三峽大壩時﹐人大代表有三分之一投了反對票﹐這在人大歷史上是從來沒
有過的事﹐但政府還是在1992年批准動工修建大壩。三峽大壩的發電能力是美國胡佛大壩
的10倍。反對者當初就預見到了目前出現的許多問題﹐如生態環境惡化、大規模移民安置
帶來的問題等等。持不同意見的記者、工程師戴晴曾在一本書中表達了反對意見。
三峽大壩沿著三峽狹窄的山谷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水庫。大壩的另一端是中國最大的城市之
一重慶﹐這是一個有著3,000萬人口的直轄市。
在2003年6月長江截流後不久﹐三峽大壩就開始出現問題。沿岸的山體開始扭曲變形﹐幾
週後的7月14日﹐有20多名農民和漁民因嚴重的山體滑坡而失去了生命。一開始﹐政府官
員將原因歸咎於暴雨﹐但國內外的研究人員不久後指出﹐水位上升才是罪魁禍首。
施工仍在繼續﹐而水位也越來越高。2005年8月﹐范中成一家與其他600名村民同政府簽訂
了協議﹐同意放棄位於桐林村的老房屋﹐搬到幾小時車程之外﹐距離重慶市更近的地方。
水庫很快就會淹沒山腳下他們耕作了幾十年的土地。政府向每人發放了約人民幣12,304元
的安置費﹐並承諾由政府拆掉房屋。這筆安置費的數額比他們一年的收入要高。
不過有文件顯示﹐政府官員在最後一刻表示﹐農民必須自己拆除房屋﹐否則將被扣掉2000
元的補償款﹐不過一名當地官員表示﹐他們可以自己選擇。2006年5月﹐范中成年邁的父
母僱了幾名工人幫他們拆房子。范中成和妻子也去幫忙。那天天氣晴朗炎熱﹐已經有幾週
時間沒有下雨了。范中成看到﹐工人揮動錘子和鎬頭敲牆時﹐空氣中到處都是灰塵。
突然間﹐房子的一面牆塌了﹐全家人都被埋在磚頭和碎木頭下面。鄰居急忙扒開廢墟﹐搶
救他們。范中成母親的頭骨被砸碎了﹐父親四肢骨折﹐他自己的肝臟被扎傷﹐而且他已很
難回想起被埋在廢墟下的幾個小時里發生的事情了。在此後的一個半月時間里﹐他躺在醫
院的病床上﹐受傷的妻子不得不奔在范中成和他父親的住處之間來回奔波照顧他們。
同大多數農民一樣﹐這個家庭也沒有醫療保險﹐不得不向親友借錢支付不斷上漲的醫療費
。當全家人再也無力同時負擔父子兩人時﹐家人決定將范中成的父親送到新建的安置房中
。由於那裡醫療條件落後﹐他的傷口開始感染﹐十幾天後就去世了。
也是在5月份﹐有關部門舉行了盛大的典禮﹐慶祝2.2公里長的大壩混凝土結構完工。與此
同時﹐成都某地質勘察單位的地質學家范曉撰文質疑政府在大壩對地質沉降、地震和污染
的影響上面過於樂觀了。他在接受採訪時說﹐不應該建這個大壩﹐為它付出的代價太大了
。
今年春季﹐又一輪山體滑坡迫使更多的村民流離失所。為世界自然基金會和一些中國高校
工作的科學家稱污染和泥沙淤積問題越來越嚴重。政府最高層終於也開始意識到這方面的
問題。重慶市官員表示﹐36公里長的江岸共發生了91起坍塌事故﹐不過後來他們收回了這
一統計數據。
6月27日﹐中國國務院召開會議討論了重慶和三峽大壩的未來。據官方媒體新華社後來有
關此次會議的報導說﹐總理溫家寶在會上表示﹐長江三峽生態和環境惡化是要重點考慮的
問題。一天後﹐又有4名村民在另一起山體滑坡事件中喪生。
北京方面的憂慮使得重慶地區領導人開始重新考慮移民計劃﹐新計劃於9月20日獲得中國
國務院批准。9月25日﹐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首次公開承認了三峽大壩存在的問題。
據新華社報導﹐政府官員警言﹐大壩正產生某種“負面影響”﹐除非採取強有力的應對措
施﹐否則將會引發一場環境“災難”。中國政府指出﹐建三峽大壩利大於弊﹐它在發電的
同時不污染空氣﹐而且還能幫助減少嚴重的洪澇災害。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的一位發言人
說﹐移民有助於中國的城鎮化進程﹐但拒絕進一步置評。
譚副市長介紹說﹐今後10到15年中移民計劃將採取自願原則﹐此外﹐政府還將在40個工業
區中出台與就業、醫療、教育和住房相關的多種優惠政策﹐以此來吸引移民搬遷。然而﹐
由於以往移民過程中發生的不愉快事件曾引發民怨﹐因此有些批評人士對此次移民計劃仍
持懷疑態度。重慶還打出了戶口牌﹐而這正是那些在上海、廣東等沿海地區打工的重慶農
民所夢寐以求的。重慶一帶的許多農民如今都前往沿海工業城市務工﹐那裡不僅機會多﹐
掙的錢也要多得多。
重慶社會科學院的研究員陳悅談到﹐這一項目有兩大出發點﹕改善生態和扶貧﹐但目標只
有一個﹐那就是城鎮化。從全國範圍來看﹐城鎮居民的收入平均比農民高出兩倍有餘﹐而
且這一差距還在不斷擴大。在重慶市中心﹐大型購物商場鱗次節比﹐其中不乏布克兄弟
(Brooks Brothers)、范思哲(Versace)等高檔品牌專營店。
重慶現有居民則指出﹐中央政府提供的資金將幫助重慶吸收、安排可能大量流入的勞動力
﹐避免貧民窟的湧現。譚副市長說﹐隨著經濟的發展﹐移民已經開始了﹐政府應該對此加
以引導。他介紹說﹐所有民營及公共領域的投資總計將達到1,000億美元左右。
范中成六百位鄉鄰中的大多數已經離開了政府此前的指定移民點﹐搬到了養鹿鄉。重新在
養鹿鄉安頓下來的他們已是怨聲載道。今年30歲的于青華是范中成的表親﹐他抱怨說自己
沒有拿到政府原先允諾的錢﹐可那些和“上面”有關係的人卻如願拿到了。他說﹐政府指
定的搬遷點十分偏遠﹐根本就沒有工作機會。他希望政府能兌現承諾﹐真是“山高皇帝遠
啊﹐”于青華感嘆到。
沿上游驅車一小時後﹐就到了重慶的一座衛星城﹐周立太律師正在給他的辦公室做最後的
收尾工作。在他看來﹐用不了多久﹐三峽壩區規模更大的新移民潮會令這間辦公室擠滿原
告。今年夏天﹐周律師就接待了大約一千名客戶﹐涉及問題都是與另一處大壩相關的移民
事宜﹐這也使他相信今後將有更多工作要做。“現有法律和政策是好的﹐但問題在於地方
政府如何執行﹐”他談到。如今的周律師在中國已小有名氣﹐他曾在重慶民工與工廠雇主
發生糾紛時維護了前者的利益。
在范中成就雙親遇難一事狀告地方政府時﹐當地法院一開始拒絕受理﹐而後來立案審理時
﹐又處處袒護地方官員。幾週前﹐范中成從家鄉趕往重慶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
。他沿法院大樓的大理石台階拾級而上時俯瞰了身下的滾滾長江水。他在遞交了上訴材料
後就回到了自己的家。范中成一面要照顧女兒們﹐一面還要照看那家小藥店。為了掙錢﹐
妻子只身前往2400公裡外廣東的一家珠寶加工廠打工﹐從此一家人天各一方。
就在范中成等待判決結果的同時﹐他會不時去桐林村看看﹐這個已快要被淹沒的廢墟曾是
他父母的彌留之地。曾經的房屋如今已成殘垣斷壁﹐被蚊蠅叢生的雜草和江水所包圍。往
日的田地已成為蓄水池﹐只剩幾根腐爛的玉米杆顯得格外扎眼。從新家的窗戶往外看﹐范
中成看見江水拍打著水泥石碑的基座﹐此時蓄水高度已漲到156.6米﹐也正是在這一高度
﹐他的農田永遠成為了過去。
相關報導:
三峽移民圖輯 http://chinese.wsj.com/big5/20071106/pho181213.asp
生態問題導致三峽移民再增400萬
http://chinese.wsj.com/big5/20071012/bch072547.asp?source=article
中國承認三峽大壩存在隱患
http://chinese.wsj.com/big5/20070927/bch083802.asp?source=article
三峽大壩之憂
http://chinese.wsj.com/big5/20070829/chw110745.asp?source=article
--
看這篇覺得很難過..
--
Tags:
生態環境
All Comments
By Anthony
at 2007-11-16T03:51
at 2007-11-16T03:51
Related Posts
拒絕黑金治國 環保聯盟至環保署抗議
By Leila
at 2007-11-12T19:58
at 2007-11-12T19:58
俄油輪遇風暴斷裂 千噸原油泄漏
By Edith
at 2007-11-12T12:09
at 2007-11-12T12:09
1208抗暖化,為下一代而走 大遊行
By Quanna
at 2007-11-12T02:13
at 2007-11-12T02:13
看待生質燃料的另一隻眼
By Linda
at 2007-11-12T01:16
at 2007-11-12T01:16
面對暖化危機 唯有各方合作才有解答
By Eartha
at 2007-11-12T00:58
at 2007-11-12T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