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自治為什麼走到今天這樣 - 自然保育討論
By Kelly
at 2007-05-15T12:44
at 2007-05-15T12:44
Table of Contents
※ [本文轉錄自 NCCU_SEED 看板]
作者: iraq1986 (小噗瑪,也是ㄏㄏ妹) 看板: NCCU_SEED
標題: [轉錄][轉錄] 學生自治為什麼走到今天這樣
時間: Tue May 15 00:07:05 2007
※ [本文轉錄自 NTUniNews 看板]
作者: catchy1009 (太晚) 看板: NTUniNews
標題: [轉錄] 學生自治為什麼走到今天這樣
時間: Sun May 13 23:58:09 2007
台大學生自治為何走到這個地步?
社會二 b94305039
前言:
在現在的台大校園中,學生自治無疑走到一個低潮。每一次台大學生會長選舉投票率,
從最一開始的五成多,逐步下滑,到了近幾年來不過一成多走左右。而台大學生會大部分
的預算與心思,都花費在舉辦娛樂性質的活動。而跟幾次校園爭議事件中,學生會都沒有
在其中扮演很積極的腳色,甚至扯後腿。
大多數的學生對於學生自治也是很冷漠的。譬如本學期召開的2次網路加退選公聽會,出
席的學生都只有個位數。而幾次嚴重影響學生權益的校方措施,如新生南路旁的網球場改
成羽球場。除了網路上討論外,學生並沒有積極的抗爭。在我的觀察中,大部份台大學生
對於校園內部的公眾事務,呈現很冷漠的狀態。
本文想要剖析台大的學生自治為何走到今天這樣的情況。筆者現在擔任學生代表,也參
與過議題性社團,並且參與了兩場校園爭議爭議事件。我以我自己觀察到的結果,並佐以
簡單的文獻回顧,來撰寫這份報告。
學生會學代會為何可以出席許多重要會議,但卻無法做出重要影響?
台大學生會長、學代會長是許多校內重要會議的當然代表。包括最高決策的校務會議、
活大餐廳招標會議、校園規劃小組會議…。他們在裡面代表著整體學生的意見,也參與了
整個政策的決定。如此一來,這樣的會議「有了學生代表參與討論並告知」。某種程度上
,學生參與了決策過程,符合了學生自治的理念。
但是學生在裡面的席位是很劣勢的。諸如校務會議,共兩百多人所構成,但只有數十名
學生代表。而活大餐廳招標共20多名代表,但在邀請名單中的學生代表只有5名。雖然能
夠出席會議,但在裡面能發揮的影響力其實十分有限。
更重要的事,在會議中,一大部分的組成都是教授,另一些則是低階行政人員。而學生
與教授間,存在的明顯權力上的不對等。一來是教授擁有的知識高出太多,二來是我們對
教授這一職業所持有的尊敬。除此之外,某些教授掌控了我們的成績,決定了我這科會不
會被當掉或院不願意加簽我。在許多會議上,縱然有學生代表出席,他們的講話時間、力
量都明顯比教授遜色很多。並無法平等的參與整個決策過程。
學生代表或許代表學生參與學校的會議,但正如前述所言,處於結構少數下的學生意見
常常被教授或行政主管以多數決的方式技術性否決或杯葛,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學校刻意地
不公開,學生通常無法掌握與教授同等的資訊,妨礙了學生參與決策的能力,在這種細緻
的阻撓之下,我們無法樂觀地認為只是擁有學生代表的席次,就是校園民主的實踐。
--吳明孝(東海大學學生會會長)【校園民主/學生自治若干問題的反省】
在台大,學生代表也飽受這種「資訊不對稱」之苦。譬如之前召開的活大餐廳招標會議
,雖然有學生代表出席。但是校方之前已經先召開過一次討論,決定了標書的大致內容。
而這個秘密會議某些決議與公開會議中有所牴觸,我們也發現後續的走向跟這個秘密會議
的決議較為相符。也就是說,公開會議中其實只是場表演,大致的內容都已經被決定了。
學生會學代會為什麼罕跟學校正面抗爭?
學生會學代會在近幾年來的校園爭議事件中,都很少與學校正面衝突。如網路加退選,
在上學期的公聽會,學生會的代表們抱持的姿態是:「我們會關心這件事」。他們沒有講
他們的立場,在會議當中也沒有代表學生的聲音跟學校做出強烈的抗議。反而是會議中,
議題性社團對這個政策有較大的抗拒。或者說,對校方有較大抗拒。
容許我在這邊講一下議題性社團跟學生會學代會之間的差異。議題性社團如傳統的大陸
、大新、大論;或是較為年輕的濁水溪、女研、實筆、浪達。他們除了參與社會議題之外
,也積極的參與校內公眾事務,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的行動者。因為常是批判現狀的,對於
擁有權力者有一份敵意。他們通常假設「政府(或是學校)是心機的、是黑暗的」。這樣
的認知導致他們在行動上,可能會採取較激烈的、比較體制外的行動。譬如在那場公聽會
中,議題性社團大聲要學校道歉、舉標語、放送音樂、鼓譟等等。而這並不符合一般人對
公聽會「理性溝通」的想像。
在幾次的爭議事件中,學生會並不與校方正面衝突。如果跟議題性社團相比,更顯現出
他們的懦弱與不積極、缺乏明確的立場與訴求。
為什麼會如此?這跟學生會跟學校間的曖昧關係有關。
由於學生政府式的學生會接手了原本應屬校方行政單位的行政工作,導致一般日常性的瑣
碎業務過於龐雜,耗費了參與學生自治學生大多數的時間和精力,這樣的結果反而弱化了
學生會對校務的監督和參與,在學校一旦有侵害學生權益的情事,學生會無力也避免對學
校進行正面的抗爭,因為學生政府的運作有賴於校方的支援與配合,如此一來學生生會不
過是被收編在學校下的官僚而已。
--吳明孝 (東海大學學生會會長) 【校園民主/學生自治若干問題的反省】
觀看台大學生會95學年度預算,22%的收入來自於校方補助。但是扣掉這筆收入,也不會
造成本屆學生會的虧損。台大的學生會的財源基本上是獨立的,來自於學生繳納的學生會
費與企業贊助。
但是學生會處處需要跟校方行政人員溝通。譬如繳納學生會的單子是校方夾在新生郵袋中
,是校方幫忙發送的。借場地需要校方的同意、辦活動也需要經過校方的手續。台大的學
生會雖然表面上獨立,但卻常常需要校方行政系統的配合。如果學生會跟校方的關係很對
立,很多事情就無法得到行政系統的支援而險的麻煩或窒礙難行。此外,如果跟行政人員
有良好的關係,也較容易獲得不錯的情報。
學生會學代會為何跟一般學生疏離?
學生會跟一般的學生是很疏離的。每年的投票率逐漸降低,近年來只有一成多。從10年
前開始,學代會的選舉幾乎每次都是不足額競選,也每次都有候選人未達門檻而不能選上
。而學生會每次想要找尋幹部,都必須要找很久。
大家的投票率低,當然跟惡質的選舉風氣有關。
在每年選舉後殘留在我們腦中的記憶裡,原先候選人為理想奔走的神態也逐漸為相互謾罵
及黑函所取代。學代大會也充斥著派系與政客。
--佘健源(大學論壇社)【學生自治小組淺介 ─這是一個反省的開始】
遠從10年前,每逢學生會的選舉,黑函謠言滿天飛,當然也使大家對學生自治失去了信心
。但是近幾年來的觀察,派系與惡質選舉文化雖然尚存,但是已經沒有那麼嚴重。但是學
生會長或是學代的投票率並沒有增加,依然持續下滑。因此,必然有其他的原因導致如此
。
根本的問題還是在學生會的權力不彰。當學生會只淪為辦康樂性活動,而無法有效的爭取
學生的權益時。那麼除了原本的政治性光環外,這些職位又能帶來什麼實際用處呢?仔細
的看學生會所辦的活動:電影節、耶誕舞會、園遊會、學生卡,這些都不一定要學生會來
舉辦。譬如一些社團聯合起來辦社影展、一些系所聯合起來辦耶誕舞會、一些院聯合起來
辦五院認同卡。學生辦的東西東西並沒有特殊性,甚至只是「與民爭利」,多增加個分括
消費群體的競爭者而已。而在爭取學生權益的部分,所以能夠出席許多重要會議,卻無法
做出什麼影響,只能圍繞著技術性細節打轉。當學生會的層級跟其他的社團沒有太大差別
,而唯一的差別又只是在要去開許多的繁瑣會議時,那麼有誰想要選,或是加入學生會?
而學生會搞不出什麼名堂時,監督學生會的學代也完不出什麼花樣。不足額競選、每次開
會一半以上的人請假,成了學代會的常態。
就像托克維爾所描述的:
隨著時間的推移,特權顯貴在全民大會中人數倍增;工業行會的代表為數日少,甚至不再
出現。在全民大會中只能見到團體代表,就是說,會議只包括資產者,幾乎不再接納手工
業者。人民並不像人們想像的那樣輕信徒有其表的自由,當時各地人民都不再關心市鎮事
務,而像局外人一樣生活在家牆之內。行政官員一次次試圖在人民中喚起那種在中世紀曾
建樹種種奇跡的城市愛國主義精神,但毫無結果:人民不聞不問。至關重大的城市利益看
來也不能打動他們。在那些還保留自由選舉假像的地方,若是讓人民去投票,他們堅持棄
權。歷史上這種事屢見不鮮。幾乎所有那些曾經摧毀自由的君主最初都想保持形式上的自
由:自奧古斯都至今一向如此;他們自以為這樣便可將只有專制力量才能給與的種種便利
與公眾認可的道德力量結合起來。這種嘗試幾乎全告失敗,人們很快便發現,要長期維持
這些沒有真實內容的騙人假像是不可能的。
--托克維爾 【舊制度與大革命】
是的,在台大,學生會學代會被少數的一群人所掌握。曾經有學代說:「這個圈子就那麼
小」。這群人雖然不見得屬於通一個階級,但是可以確定的是,他們是少數想要參與學生
自治的人。而想要參與學生自治的人,很容易就可以擔任學代或學生會幹部。沒有有心想
要參與但進不去的情況,因為參與的人實在太少了而沒有門檻。而整個台大的學生自治,
就被這一群人關在一個圈圈中玩自己的遊戲。而這個圈圈,談論著議事規則與各種專業但
其實沒有太大意義的術語。對很多台大學生而言,他們是一群「學生政客」。
此外,當台大發現所謂「公共參與」其實只是個假象,跟本無法改變什麼時,他們就險的
興趣缺缺。如我一個同學所說:「你沒有管道去得知消息,而就算知道了也不能做什麼。
」學生會學代會沒有辦法對學校的決策產生重大影響,那麼參與學生會學代會就很沒有意
義。
另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台大太大,台大學生會太小。跟大部分的學生接近的,是生治會、
社團、或是系學會。但是學生會跟這些組織很疏離,並沒有密切的聯繫。他們像是個鬆散
的「邦聯」,各自做自己的事情。單憑著會長與少數幹部,並無法跟台大學生有密切的聯
絡。
為什麼台大學生對於公眾事務感到冷漠?
我們簡單頗析了台大學生對於學生會與學代會的疏離,但無法就立即推論說「台大學生
對於校園公眾事務是冷漠的」。因為除了參加學生會學代會之外,還有許多參與校園公眾
事務的方法。
譬如之前所提的議題性社團,或是更平易近人的參與各種公聽會。如果夠積極的話甚至
自行結社推動某向政策,而這都是台大校規所賦予的權力。但是學生其實很少使用這些權
力的。
譬如本學期的兩次加退選公聽會,參與的人數都只有個位數。第一次沒有公開宣傳或許
可以另當別論,但第二次則是寄給了全體學生公告信。校方盡了責任,卻很少有學生想要
參加。我個人跟一些人談過這些問題,他們也關心這個問題,但是就是不會出席可以跟校
方面對面溝通的公聽會。
我認為,這或許可以某部分歸因台大學生「帶有自傲感的奴性」性格。
我看過許多網路上的人,嚷嚷著「學生會為什麼沒有去開公聽會」,卻不會自己想要去
開公聽會。或是抱怨「這個選課制度很鳥」、把相關文章轉到她的個板上。等到公聽會那
天,說「耶,系籃要比賽」「我昨天熬夜現在要補眠」,而無法參加。但是更多的人,是
根本不想關心、也不會在乎。
的確,課外活動的發展越來越多元。學生可以往多方面發展,政治不是唯一的出路。所
以課外活動發展的越來越蓬勃時,就有可能壓縮到參與公眾事務的意願與心力。而台大學
生常自認為高人一等,有種潛藏的優越感。「公共事務這種事情,交給學生會做就好了,
用不著我去弄。」他們沉浸在自我的世界:感情、課業、社團中,不喜歡有人拿公眾事務
來倒擾他。他們雖然不滿學生會,卻又把希望放在學生會。在社辦被搬遷的事件中,許多
人的想法,都是「讓學生會做這種事情」。甚至被偷了錢包、漏水、腳踏車被拖吊等等瑣
事,都有人找上學生會所開的版。
就像托克維爾所說:
在中央政權和個人之間,只存在廣闊空曠的空間,因此在個人眼中,中央政權已成為社
會機器的唯一動力,成為公共生活所必須的唯一代理人。
--托克維爾 【舊制度與大革命】
只是在台大,中間政權機構並不是不存在,而是它變成了娛樂性性質的系學會、變成了
關心收多少新生的社團。這些中間機構已然跟政治無關,台大學生會成為了台大學生公共
生活唯一的代理人。學生會去幫大家做公眾事務,而不是我親自去做。如果學生會做的不
好,就活該被我批評。但要我行動?無法也不能。
我們不該完全否認台大學生的些許對公眾事務的熱情。譬如在上學期網路加退選公聽會
,學生會有效的在網路上宣傳,也得到台大學生在網路上的熱烈迴響。而公聽會當天,雖
然期中考前一週,學生卻塞滿整個會場。當政策全面而深入的影響每個學生的生活時,當
然會引發大家激烈的反彈。但是到了下學期,當學校召開當初爭取來的公聽會時,大家的
出席率就驟減了。一來是沒有團體積極的做宣傳,二來是「公眾事務這種事情,交給學生
會就好」。
也許就像馬克思形容的那樣:
法國國民的廣大群眾,便是由一些同名數簡單相加形成的,好像一袋馬鈴薯是由袋中的
一個個馬鈴薯所集成的那樣。數百萬家庭的經濟生活條件使他們的生活方式、利益和教育
程度與其他階級的生活方式、利益和教育程度各不相同並互相敵對,就這一點而言,他們
是一個階級。而各個小農彼此間只存在地域的聯系,他們利益的同一性並不使他們彼此間
形成共同關系,形成全國性的聯系,形成政治組織,就這一點而言,他們又不是一個階級
。
--馬克思 【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
縱然大家都被選課新制所影響,在這點上,台大學生是一個階級。但是各個學生彼此間
只存著社團、系學會、小團體等非政治性的聯繫,而無法形成全校性的聯繫。而就算有,
也是個跟大家很疏離的學生會學代會。在這點上,台大學生又不是一個階級。
台大學生,就像一袋馬鈴薯中一個個的馬鈴薯。當沒有團體起來組織或動員,就只是群
鄉民。頂多在口頭上抱怨,卻不會、也不知該如何實際行動。雖然有個團體理論上把大家
聯繫了起來,但是因為種種因素使其無法有效跟校方抗衡,使大家失去了大家對他的信任
。但是台大學生「帶有優越感的奴性」,雖然不滿意,還是把期待這個空殼解決事情。
「當台大的學生跟校園失去關聯、對台大環境感到疏離,我們心中就產生了疾病」。當
大家對台大的環境不關心時,許多荒謬的事情就會發生。當環境被改造的更陌生,台大學
生就更不想參與。最後「為什麼這座校園變成這樣!」時,我們除了抱怨外,也不會做什
麼。
--
作者: iraq1986 (小噗瑪,也是ㄏㄏ妹) 看板: NCCU_SEED
標題: [轉錄][轉錄] 學生自治為什麼走到今天這樣
時間: Tue May 15 00:07:05 2007
※ [本文轉錄自 NTUniNews 看板]
作者: catchy1009 (太晚) 看板: NTUniNews
標題: [轉錄] 學生自治為什麼走到今天這樣
時間: Sun May 13 23:58:09 2007
台大學生自治為何走到這個地步?
社會二 b94305039
前言:
在現在的台大校園中,學生自治無疑走到一個低潮。每一次台大學生會長選舉投票率,
從最一開始的五成多,逐步下滑,到了近幾年來不過一成多走左右。而台大學生會大部分
的預算與心思,都花費在舉辦娛樂性質的活動。而跟幾次校園爭議事件中,學生會都沒有
在其中扮演很積極的腳色,甚至扯後腿。
大多數的學生對於學生自治也是很冷漠的。譬如本學期召開的2次網路加退選公聽會,出
席的學生都只有個位數。而幾次嚴重影響學生權益的校方措施,如新生南路旁的網球場改
成羽球場。除了網路上討論外,學生並沒有積極的抗爭。在我的觀察中,大部份台大學生
對於校園內部的公眾事務,呈現很冷漠的狀態。
本文想要剖析台大的學生自治為何走到今天這樣的情況。筆者現在擔任學生代表,也參
與過議題性社團,並且參與了兩場校園爭議爭議事件。我以我自己觀察到的結果,並佐以
簡單的文獻回顧,來撰寫這份報告。
學生會學代會為何可以出席許多重要會議,但卻無法做出重要影響?
台大學生會長、學代會長是許多校內重要會議的當然代表。包括最高決策的校務會議、
活大餐廳招標會議、校園規劃小組會議…。他們在裡面代表著整體學生的意見,也參與了
整個政策的決定。如此一來,這樣的會議「有了學生代表參與討論並告知」。某種程度上
,學生參與了決策過程,符合了學生自治的理念。
但是學生在裡面的席位是很劣勢的。諸如校務會議,共兩百多人所構成,但只有數十名
學生代表。而活大餐廳招標共20多名代表,但在邀請名單中的學生代表只有5名。雖然能
夠出席會議,但在裡面能發揮的影響力其實十分有限。
更重要的事,在會議中,一大部分的組成都是教授,另一些則是低階行政人員。而學生
與教授間,存在的明顯權力上的不對等。一來是教授擁有的知識高出太多,二來是我們對
教授這一職業所持有的尊敬。除此之外,某些教授掌控了我們的成績,決定了我這科會不
會被當掉或院不願意加簽我。在許多會議上,縱然有學生代表出席,他們的講話時間、力
量都明顯比教授遜色很多。並無法平等的參與整個決策過程。
學生代表或許代表學生參與學校的會議,但正如前述所言,處於結構少數下的學生意見
常常被教授或行政主管以多數決的方式技術性否決或杯葛,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學校刻意地
不公開,學生通常無法掌握與教授同等的資訊,妨礙了學生參與決策的能力,在這種細緻
的阻撓之下,我們無法樂觀地認為只是擁有學生代表的席次,就是校園民主的實踐。
--吳明孝(東海大學學生會會長)【校園民主/學生自治若干問題的反省】
在台大,學生代表也飽受這種「資訊不對稱」之苦。譬如之前召開的活大餐廳招標會議
,雖然有學生代表出席。但是校方之前已經先召開過一次討論,決定了標書的大致內容。
而這個秘密會議某些決議與公開會議中有所牴觸,我們也發現後續的走向跟這個秘密會議
的決議較為相符。也就是說,公開會議中其實只是場表演,大致的內容都已經被決定了。
學生會學代會為什麼罕跟學校正面抗爭?
學生會學代會在近幾年來的校園爭議事件中,都很少與學校正面衝突。如網路加退選,
在上學期的公聽會,學生會的代表們抱持的姿態是:「我們會關心這件事」。他們沒有講
他們的立場,在會議當中也沒有代表學生的聲音跟學校做出強烈的抗議。反而是會議中,
議題性社團對這個政策有較大的抗拒。或者說,對校方有較大抗拒。
容許我在這邊講一下議題性社團跟學生會學代會之間的差異。議題性社團如傳統的大陸
、大新、大論;或是較為年輕的濁水溪、女研、實筆、浪達。他們除了參與社會議題之外
,也積極的參與校內公眾事務,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的行動者。因為常是批判現狀的,對於
擁有權力者有一份敵意。他們通常假設「政府(或是學校)是心機的、是黑暗的」。這樣
的認知導致他們在行動上,可能會採取較激烈的、比較體制外的行動。譬如在那場公聽會
中,議題性社團大聲要學校道歉、舉標語、放送音樂、鼓譟等等。而這並不符合一般人對
公聽會「理性溝通」的想像。
在幾次的爭議事件中,學生會並不與校方正面衝突。如果跟議題性社團相比,更顯現出
他們的懦弱與不積極、缺乏明確的立場與訴求。
為什麼會如此?這跟學生會跟學校間的曖昧關係有關。
由於學生政府式的學生會接手了原本應屬校方行政單位的行政工作,導致一般日常性的瑣
碎業務過於龐雜,耗費了參與學生自治學生大多數的時間和精力,這樣的結果反而弱化了
學生會對校務的監督和參與,在學校一旦有侵害學生權益的情事,學生會無力也避免對學
校進行正面的抗爭,因為學生政府的運作有賴於校方的支援與配合,如此一來學生生會不
過是被收編在學校下的官僚而已。
--吳明孝 (東海大學學生會會長) 【校園民主/學生自治若干問題的反省】
觀看台大學生會95學年度預算,22%的收入來自於校方補助。但是扣掉這筆收入,也不會
造成本屆學生會的虧損。台大的學生會的財源基本上是獨立的,來自於學生繳納的學生會
費與企業贊助。
但是學生會處處需要跟校方行政人員溝通。譬如繳納學生會的單子是校方夾在新生郵袋中
,是校方幫忙發送的。借場地需要校方的同意、辦活動也需要經過校方的手續。台大的學
生會雖然表面上獨立,但卻常常需要校方行政系統的配合。如果學生會跟校方的關係很對
立,很多事情就無法得到行政系統的支援而險的麻煩或窒礙難行。此外,如果跟行政人員
有良好的關係,也較容易獲得不錯的情報。
學生會學代會為何跟一般學生疏離?
學生會跟一般的學生是很疏離的。每年的投票率逐漸降低,近年來只有一成多。從10年
前開始,學代會的選舉幾乎每次都是不足額競選,也每次都有候選人未達門檻而不能選上
。而學生會每次想要找尋幹部,都必須要找很久。
大家的投票率低,當然跟惡質的選舉風氣有關。
在每年選舉後殘留在我們腦中的記憶裡,原先候選人為理想奔走的神態也逐漸為相互謾罵
及黑函所取代。學代大會也充斥著派系與政客。
--佘健源(大學論壇社)【學生自治小組淺介 ─這是一個反省的開始】
遠從10年前,每逢學生會的選舉,黑函謠言滿天飛,當然也使大家對學生自治失去了信心
。但是近幾年來的觀察,派系與惡質選舉文化雖然尚存,但是已經沒有那麼嚴重。但是學
生會長或是學代的投票率並沒有增加,依然持續下滑。因此,必然有其他的原因導致如此
。
根本的問題還是在學生會的權力不彰。當學生會只淪為辦康樂性活動,而無法有效的爭取
學生的權益時。那麼除了原本的政治性光環外,這些職位又能帶來什麼實際用處呢?仔細
的看學生會所辦的活動:電影節、耶誕舞會、園遊會、學生卡,這些都不一定要學生會來
舉辦。譬如一些社團聯合起來辦社影展、一些系所聯合起來辦耶誕舞會、一些院聯合起來
辦五院認同卡。學生辦的東西東西並沒有特殊性,甚至只是「與民爭利」,多增加個分括
消費群體的競爭者而已。而在爭取學生權益的部分,所以能夠出席許多重要會議,卻無法
做出什麼影響,只能圍繞著技術性細節打轉。當學生會的層級跟其他的社團沒有太大差別
,而唯一的差別又只是在要去開許多的繁瑣會議時,那麼有誰想要選,或是加入學生會?
而學生會搞不出什麼名堂時,監督學生會的學代也完不出什麼花樣。不足額競選、每次開
會一半以上的人請假,成了學代會的常態。
就像托克維爾所描述的:
隨著時間的推移,特權顯貴在全民大會中人數倍增;工業行會的代表為數日少,甚至不再
出現。在全民大會中只能見到團體代表,就是說,會議只包括資產者,幾乎不再接納手工
業者。人民並不像人們想像的那樣輕信徒有其表的自由,當時各地人民都不再關心市鎮事
務,而像局外人一樣生活在家牆之內。行政官員一次次試圖在人民中喚起那種在中世紀曾
建樹種種奇跡的城市愛國主義精神,但毫無結果:人民不聞不問。至關重大的城市利益看
來也不能打動他們。在那些還保留自由選舉假像的地方,若是讓人民去投票,他們堅持棄
權。歷史上這種事屢見不鮮。幾乎所有那些曾經摧毀自由的君主最初都想保持形式上的自
由:自奧古斯都至今一向如此;他們自以為這樣便可將只有專制力量才能給與的種種便利
與公眾認可的道德力量結合起來。這種嘗試幾乎全告失敗,人們很快便發現,要長期維持
這些沒有真實內容的騙人假像是不可能的。
--托克維爾 【舊制度與大革命】
是的,在台大,學生會學代會被少數的一群人所掌握。曾經有學代說:「這個圈子就那麼
小」。這群人雖然不見得屬於通一個階級,但是可以確定的是,他們是少數想要參與學生
自治的人。而想要參與學生自治的人,很容易就可以擔任學代或學生會幹部。沒有有心想
要參與但進不去的情況,因為參與的人實在太少了而沒有門檻。而整個台大的學生自治,
就被這一群人關在一個圈圈中玩自己的遊戲。而這個圈圈,談論著議事規則與各種專業但
其實沒有太大意義的術語。對很多台大學生而言,他們是一群「學生政客」。
此外,當台大發現所謂「公共參與」其實只是個假象,跟本無法改變什麼時,他們就險的
興趣缺缺。如我一個同學所說:「你沒有管道去得知消息,而就算知道了也不能做什麼。
」學生會學代會沒有辦法對學校的決策產生重大影響,那麼參與學生會學代會就很沒有意
義。
另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台大太大,台大學生會太小。跟大部分的學生接近的,是生治會、
社團、或是系學會。但是學生會跟這些組織很疏離,並沒有密切的聯繫。他們像是個鬆散
的「邦聯」,各自做自己的事情。單憑著會長與少數幹部,並無法跟台大學生有密切的聯
絡。
為什麼台大學生對於公眾事務感到冷漠?
我們簡單頗析了台大學生對於學生會與學代會的疏離,但無法就立即推論說「台大學生
對於校園公眾事務是冷漠的」。因為除了參加學生會學代會之外,還有許多參與校園公眾
事務的方法。
譬如之前所提的議題性社團,或是更平易近人的參與各種公聽會。如果夠積極的話甚至
自行結社推動某向政策,而這都是台大校規所賦予的權力。但是學生其實很少使用這些權
力的。
譬如本學期的兩次加退選公聽會,參與的人數都只有個位數。第一次沒有公開宣傳或許
可以另當別論,但第二次則是寄給了全體學生公告信。校方盡了責任,卻很少有學生想要
參加。我個人跟一些人談過這些問題,他們也關心這個問題,但是就是不會出席可以跟校
方面對面溝通的公聽會。
我認為,這或許可以某部分歸因台大學生「帶有自傲感的奴性」性格。
我看過許多網路上的人,嚷嚷著「學生會為什麼沒有去開公聽會」,卻不會自己想要去
開公聽會。或是抱怨「這個選課制度很鳥」、把相關文章轉到她的個板上。等到公聽會那
天,說「耶,系籃要比賽」「我昨天熬夜現在要補眠」,而無法參加。但是更多的人,是
根本不想關心、也不會在乎。
的確,課外活動的發展越來越多元。學生可以往多方面發展,政治不是唯一的出路。所
以課外活動發展的越來越蓬勃時,就有可能壓縮到參與公眾事務的意願與心力。而台大學
生常自認為高人一等,有種潛藏的優越感。「公共事務這種事情,交給學生會做就好了,
用不著我去弄。」他們沉浸在自我的世界:感情、課業、社團中,不喜歡有人拿公眾事務
來倒擾他。他們雖然不滿學生會,卻又把希望放在學生會。在社辦被搬遷的事件中,許多
人的想法,都是「讓學生會做這種事情」。甚至被偷了錢包、漏水、腳踏車被拖吊等等瑣
事,都有人找上學生會所開的版。
就像托克維爾所說:
在中央政權和個人之間,只存在廣闊空曠的空間,因此在個人眼中,中央政權已成為社
會機器的唯一動力,成為公共生活所必須的唯一代理人。
--托克維爾 【舊制度與大革命】
只是在台大,中間政權機構並不是不存在,而是它變成了娛樂性性質的系學會、變成了
關心收多少新生的社團。這些中間機構已然跟政治無關,台大學生會成為了台大學生公共
生活唯一的代理人。學生會去幫大家做公眾事務,而不是我親自去做。如果學生會做的不
好,就活該被我批評。但要我行動?無法也不能。
我們不該完全否認台大學生的些許對公眾事務的熱情。譬如在上學期網路加退選公聽會
,學生會有效的在網路上宣傳,也得到台大學生在網路上的熱烈迴響。而公聽會當天,雖
然期中考前一週,學生卻塞滿整個會場。當政策全面而深入的影響每個學生的生活時,當
然會引發大家激烈的反彈。但是到了下學期,當學校召開當初爭取來的公聽會時,大家的
出席率就驟減了。一來是沒有團體積極的做宣傳,二來是「公眾事務這種事情,交給學生
會就好」。
也許就像馬克思形容的那樣:
法國國民的廣大群眾,便是由一些同名數簡單相加形成的,好像一袋馬鈴薯是由袋中的
一個個馬鈴薯所集成的那樣。數百萬家庭的經濟生活條件使他們的生活方式、利益和教育
程度與其他階級的生活方式、利益和教育程度各不相同並互相敵對,就這一點而言,他們
是一個階級。而各個小農彼此間只存在地域的聯系,他們利益的同一性並不使他們彼此間
形成共同關系,形成全國性的聯系,形成政治組織,就這一點而言,他們又不是一個階級
。
--馬克思 【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
縱然大家都被選課新制所影響,在這點上,台大學生是一個階級。但是各個學生彼此間
只存著社團、系學會、小團體等非政治性的聯繫,而無法形成全校性的聯繫。而就算有,
也是個跟大家很疏離的學生會學代會。在這點上,台大學生又不是一個階級。
台大學生,就像一袋馬鈴薯中一個個的馬鈴薯。當沒有團體起來組織或動員,就只是群
鄉民。頂多在口頭上抱怨,卻不會、也不知該如何實際行動。雖然有個團體理論上把大家
聯繫了起來,但是因為種種因素使其無法有效跟校方抗衡,使大家失去了大家對他的信任
。但是台大學生「帶有優越感的奴性」,雖然不滿意,還是把期待這個空殼解決事情。
「當台大的學生跟校園失去關聯、對台大環境感到疏離,我們心中就產生了疾病」。當
大家對台大的環境不關心時,許多荒謬的事情就會發生。當環境被改造的更陌生,台大學
生就更不想參與。最後「為什麼這座校園變成這樣!」時,我們除了抱怨外,也不會做什
麼。
--
Tags:
保育
All Comments
By Puput
at 2007-05-17T17:05
at 2007-05-17T17:05
By Andrew
at 2007-05-22T05:01
at 2007-05-22T05:01
By Elizabeth
at 2007-05-25T19:58
at 2007-05-25T19:58
By Dora
at 2007-05-29T23:06
at 2007-05-29T23:06
By Christine
at 2007-06-02T07:09
at 2007-06-02T07:09
Related Posts
反 蘇花高興建案說明會
By Zanna
at 2007-05-14T02:18
at 2007-05-14T02:18
蘇花高公聽會相關報導
By Zora
at 2007-05-14T01:24
at 2007-05-14T01:24
白海豚、開發案與產業政策
By Wallis
at 2007-05-13T16:17
at 2007-05-13T16:17
Re: 灌水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07-05-11T23:13
at 2007-05-11T23:13
Re: 灌水
By Delia
at 2007-05-11T15:08
at 2007-05-11T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