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節約能源教案 - 節約能源
By Anthony
at 2008-12-28T00:00
at 2008-12-28T00:00
Table of Contents
請問要設計節約能源的教案,能從哪個方向去設計?
Tags:
節約能源
All Comments
By Olivia
at 2009-01-01T23:42
at 2009-01-01T23:42
配合勞作教學,
利用空罐子,或汽水瓶做成裝飾品,
元宵節快到可以做燈籠,
筆筒…
By Connor
at 2008-12-28T02:27
at 2008-12-28T02:27
1. 冬一八
請 您將冬季的空調溫度調至18度或以下。如您感覺有些寒冷可以多加件衣服,如此簡單的舉措就可以節約電力,從而減少燃煤發電排放出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減 緩氣候變暖。現今“節約”已成為一種時尚,您手中的遙控器可以幫助您成為時尚人士。(注:中國大陸70%的電力來自燃煤。)
2. 夏二六
請 您將夏季的空調溫度調至26度或以上。大城市的空調負荷約占盛夏最大供電負荷的40%-50%,將空調的溫度從22-24℃提高到26-28℃,可以降低 10%-15%的電力負荷,減少4-6億度以上的耗電量。事實上,人在夏天出些汗是有利於健康的,能增強新陳代謝、調節內分泌功能並促進自身免疫。
3. 省空調
請儘量少開空調或適度的使用空調,用電扇代替空調解暑就能節約不少的電力。除此之外還請您定期對空調進行深度清洗。空調使用兩三年後,換熱器的翅片上會積累 較多灰塵和油污,影響換熱效果,導致空調的能效比下降。根據測試結果,由於灰塵、油污的影響一般將會導致空調的耗電量增加15%左右。
4. 換燈泡
請將家中的普通燈泡換為節能燈泡,並且要購買經過“國家節能產品認證”的產品,您可以通過是否印有“節”字標誌來判斷。
在相同光通量條件下,節能燈比白熾燈可節約電能80%,用於購買節能燈的費用,在(8~10)個月的電費節餘中就可以收回。
5. 不待機
家庭和辦公室內的各種電器,如電視、電腦等,請在不使用的情況下關掉電源。關掉電源這一小小的舉動既可以幫您節省電費,又為保護環境出了力。
6. 爬樓梯
請六層以下的住戶或商戶上下樓時走樓梯,即節約能源,又鍛煉身體。有關數字表明,寫字樓電梯耗能占總耗能的比例為8%,酒店電梯耗能占總耗能的比例為10%。
7. 騎單車
騎自行車出行即節約了能源又鍛煉了身體,使用它的過程中還不會排放廢氣 。在歐洲,很多人為了減少因駕車而帶來的空氣污染願意騎自行車上班,這樣的人被視為環保衛士而受到尊敬。自行車和公共交通的結合使用已成為城市交通發展的方向。
8. 坐公交
請大家儘量乘坐公車出行,公車可以用較少的能源運送較多的人。
一條行車道如果供私家車使用,每小時最多只能通過700輛車,2000人左右,但是如果該車道專供快速公交使用,卻可以運送15000人左右。公民有責任 呼籲政府加大對公共交通的投入,節制私家車的發展。
9. 小排量
如您打算購買私家車,那麼就請選購小排量耗油低的車型吧,它最大的優點就是節約能耗。當然了,我們非常希望您能夠加入公交族,因為現在各大城市中的機動車保有量已經接近飽和。
10. 低油耗
預測到2020年中國大陸一半的石油都要靠進口,石油的價格還在不斷增長,這已威脅到了國防安全。國家已出臺《乘用車燃料消耗量限值》標準,限制高耗油車型出廠。作為普通的消費者,請您將燃油效率高的轎車作為您的首選。
11. 購綠電
“綠 電”即可再生能源產生的電能。可再生能源是指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和海洋能等可以永續利用的能源。化石燃料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氣等不能再生的能源。在 有條件的情況下,消費者購買“綠電”雖然需要多付出一點點的錢,但卻能減少化石燃料發電對環境的破壞,還能夠扶持可再生能源產業。
12. 認綠標
2005年3月1日起,中國大陸對冰箱和空調率先實施“能效標識”制度。“能效標識”粘貼在冰箱和空調上,按能效從高到低分為五個等級。注意別搞錯了,一級為能效最高最節能的。請廣大消費者認清“能效標識”,選購節能家電。
Related Posts
能源及環境教育的海報怎麼寫?((急
By Anthony
at 2008-12-17T00:00
at 2008-12-17T00:00
急問!!!學校該如何節約能源呢?
By Poppy
at 2008-11-29T00:00
at 2008-11-29T00:00
只要是能源~不管水力電力~
只要在學校生活中會消耗到的~
都可以喔!感恩~
會計折舊問題-按二年加速折舊
By Susan
at 2008-11-19T00:00
at 2008-11-19T00:00
如何判斷汽車是否節能?
By Agnes
at 2008-11-10T00:00
at 2008-11-10T00:00
論語裡有講到有關節約能源.保衛地球.珍惜資源的章節嗎?
By Todd Johnson
at 2008-11-10T00:00
at 2008-11-10T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