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愛中的小行星02 地質&望遠鏡科普 - 地球科學討論
By Edith
at 2020-05-19T00:46
at 2020-05-19T00:46
Table of Contents
※ [本文轉錄自 C_Chat 看板 #1UBm14c7 ]
作者: papertim (吃紙小鹿) 看板: C_Chat
標題: [20冬] 戀愛中的小行星02 地質&望遠鏡科普
時間: Mon Jan 27 23:22:35 2020
硬核地科番的瞎扯科普又來啦
照這個進度來看,離一個禮拜一篇的期望好像越來越遠了...
我絕對不會說是是薩爾達太好玩了才害我沒時間發文ㄏㄏ
有興趣的話也可以參考小弟前面發的文
第一集的部分
#1U8QvJpQ (C_Chat)
延續上一集的堅持
由於本人認星一坨屎,所以關於星空的部分就略過
------------以下本文-------------
第一部分、河邊撿石頭
這集在河邊撿石頭的部分,巴哈的字幕的講解真的滿清楚的
這年頭動畫字幕組還真是辛苦啊...
不過作為科普文,當然還是要在這個基礎上多廢話一些了
就一顆一顆石頭來看吧
https://i.imgur.com/pIyNzJ9.png
日文原文是「チャート」,也就是英文chert的直接音譯
基本上只要是微晶質的二氧化矽(也就是石英)沉積岩都屬於這類岩石
一般而言是由放射蟲或矽藻這兩大類生物的屍體堆積而成
在這會特別譯為「放射蟲岩」應該是因為當地的燧石是以放射蟲殼體為主
嚴格來說除了放射蟲以外,矽藻、海綿的殼體的沉積也可以稱作燧石
其顏色則會根據內涵的雜質而有很多種變化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自然界中生物殼體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珊瑚、有孔蟲、貝類)
所以同樣是生物沉積岩,碳酸鈣為主的石灰岩,往往比二氧化矽為主燧石常見
但是當沉積深度到達一定程度的時候,碳酸鈣會因為高壓溶於海水中
這時候生物沉積物當中就只剩二氧化矽,這時才會形成燧石
因此在很多地方,燧石的出現可以代表其沉積當時所在的深度比較大
https://i.imgur.com/KyE6Gtl.png
這顆安山岩真的畫得......滿藝術的
至少還看得出灰色基質當中有白色斑點
要看安山岩可以看OP裡櫻井拿著放大鏡觀察的那顆,細節比較清楚
https://i.imgur.com/lLPlLx7.png
泥岩,沉積岩的一種
只要沉積物的平均顆粒直徑小於<1/256mm的沉積岩,且紋理不明顯的,都可稱作泥岩
基本上在野外的辨識方式就是以手摸起來不會有顆粒感為基準
由於多數泥岩本身抗侵蝕的能力很差,很容易在河流沖積的過程中被侵蝕掉
能在河床上找到這樣大小的泥岩,代表其來源很近
這也是為何這顆相對於其他河裡的岩石顯得比較有稜有角
因為泥岩塊的搬運距離不會太遠,要找到被磨得光滑的泥岩不太容易
很多地層裡的泥岩捏起來跟路邊的泥土塊差不多
甚至有一些真的跟乾掉的便便有點像......
https://i.imgur.com/J4AQL6E.png
頭巾石,嚴格來說這不是一種石頭的種類,而是包含石英脈的鵝卵石
在台灣這種石頭的較深色的部分往往是變質砂岩
而白色的部分則是石英脈
所謂的石英脈指的是岩石在地底受壓形成裂縫之後
含有二氧化矽的水流入這些裂縫之後,二氧化矽在這些裂縫之中沉澱結晶形成石英
由於多數變質岩都經過一定程度的擠壓,因此石英脈在變質岩區當中非常常見
這些岩石在河床中被磨圓之後,就會形成這種形狀
這是我某次地質調查撿到的一顆
https://i.imgur.com/ueOgpOo.jpg
可以看到石英脈的部分相對比較突出,是因為石英脈的抗侵蝕能力很強
多數岩石相對而言會較容易被磨損,而形成石英脈向外突出的形狀
另外由於石英脈本身是填充在岩石的裂縫中
如果裂縫很大,周圍的岩石又不耐侵蝕的話,就會出現整顆都是石英脈的石頭
這樣的岩石會有另一個名稱,叫「脈石英」
這顆是我在河裡撿到的,可以看到當中有晶型的石英
https://i.imgur.com/06XdlWw.jpg
顯示當初的岩石裂縫空間大到可以讓石英有足夠的空間長出晶型
https://i.imgur.com/pTzO1wN.png
這顆被藍說得很像木星的石頭很有可能是沉積岩
那些紋路應該是原本沉積的地層面
考慮到其磨圓程度很均勻,最有可能的應該是砂岩
當然也有可能是層狀的石灰岩或燧石
紅色斑點則可能是後期暴露在空氣中,附著較多氧化鐵的區域
也因此這個紅色斑點看起來與是獨立於岩石的紋路,因為它是較後期形成的
第二部分、望遠鏡的結構說明
這個部分夢露學姊的操作真的滿標準的......
標準到我們高中觀星時根本不是這樣操作的XD
https://i.imgur.com/3tv8552.png
首先來看看圖中這個附加的小望遠鏡,這稱作「尋星鏡」
相對於比較大支的主鏡,尋星鏡的放大倍率較小,而視野範圍較大
因此會先用尋星鏡尋找、瞄準要觀測的目標,再用主鏡去觀測
而這樣的操作需要一個前提,就是兩個望遠鏡的視角要是平行的
這樣才能保證將天體移到尋星鏡的視野中心時,該天體也在主鏡的視野中
一般而言會先將瞄準一個比較近的固定目標,例如數公里內的某個路燈
讓主鏡和尋星鏡同時瞄準該目標,以確認兩者的視角是平行的,這個調整叫做「同軸」
在調整完同軸之後,就可以遵循用尋星鏡瞄準->用主鏡觀測的流程了
但我們高中時則是在對完同軸以後
直接用望遠鏡的邊瞄準要觀測的天體,然後拿調節輪瞎調
真的叫我用尋星鏡找我還不太會用.......
而且動畫裡是全程用調節輪,真的超有耐心
https://i.imgur.com/G2PwGLN.png
https://i.imgur.com/p0tHTHD.png
https://i.imgur.com/hZhFzRL.png
我們自己用都是直接把卡榫鬆開,直接抱著鏡筒邊轉邊瞄準...(摀臉
雖然找天體是這種暴力的方式,但實際上還是有用到尋星鏡的時候
就是櫻學姊遇到的狀況,天體因為地球自轉而離開主鏡的視野範圍
這時候因為尋星鏡視野範圍較大,天體通常不會那麼快脫離
因此手動追星的時候,調節輪搭配尋星鏡還是很好用的
這其實也說明了為什麼藍可以很快幫櫻井找到火星
因為一旦瞄準了某天體之後,就算天體因為地球自轉的關係離開視野
只要順著天體移動的方向微調,要再次瞄準就可以比從頭開始找快很多
動畫在這也做得很細緻,有把天體在望遠鏡視野內因為地球自轉的移動畫出來
也可以從這個方面體會到望遠鏡的視野其實是很小的
https://i.imgur.com/dAT7ydN.png
https://i.imgur.com/nwS1309.png
另外提一下望遠鏡架,也就是角架上可以調整望遠鏡指向的儀器
這個儀器分為兩種:經緯儀和赤道儀
先來說經緯儀,也就是動畫中所使用的那種
https://i.imgur.com/G2PwGLN.png
經緯儀有兩個旋轉軸,分別是水平旋轉和垂直旋轉,對應到的正好是天體的方位和仰角
這種儀器的好處是操作非常直覺
只要知道該天體此時的方位和仰角,直接根據這個數字操作就可以對到要觀察的天體
旁人要下指示也可以直接用「上下左右」來下指令
但缺點也很明顯,就是除非有電子儀器輔助,不然完全無法自動追星
由於天體的運行軌跡會根據所在緯度改變
以台北(北緯約25度)附近為例,天體的運行軌道和地平線夾75度角左右
大概就是下圖這樣(太陽的運行軌跡與其他天體是平行的)
https://i.imgur.com/IeWhXUD.png
絕大部分都不是遵循仰角或方位單一軸旋轉
因此在追星的過程中就必須同時調整仰角和方位,這就會需要電子儀器來操作
而電子儀器就會拉高整個價錢,也比較少天文望遠鏡會用經緯儀來追星
相對而言赤道儀的自動追星就顯得很簡單
赤道儀同樣是利用兩個互相垂直的旋轉軸調整方位,但是會將其中一個軸指向北極星
白話點來說,其中一個轉軸與天體旋轉的軸是平行的
也就是說當我瞄準好一個天體之後,就算這個天體移動了,也只會繞著這個軸轉動
而且這個速度是等速旋轉的(因為地球自轉大致是等角速度旋轉)
因此只要設計一個角速度速與地球自轉相同的馬達
瞄準要觀測的天體之後,把望遠鏡其他卡榫固定好,啟動這個馬達
望遠鏡就會一直追著那個天體跑
就算沒有馬達,一旦天體移出視野,只要轉動一個軸就可以再次找到他
因此在追星的性能方面,赤道儀的性能遠大於經緯儀
但相對的因為其轉軸與地平面夾一個詭異的角度,所以操作上很不直覺
而且望遠鏡重量通常不輕,為了維持馬達的出力,需要加平衡錘來平衡望遠鏡的重量
因此要多攜帶1~2個金屬塊......很重
以下是兩種儀器的示意圖,主要的差異就在旋轉軸的方向
https://i.imgur.com/FKH9XxL.jpg
話又說回來,我自己查了一下赤道儀的價格
不包含電子自動導星,2萬台幣以內可以搞定,我印象中我們高中買一整套也才5~6萬
單買的赤道儀應該不用到20萬日幣吧XD
第三、行星與希臘神話
https://i.imgur.com/8czo0WI.png
https://i.imgur.com/v7lJVkn.png
在這稍微說一嘴
雖然說天體和星座的命名很多東西以及故事確實是來自希臘神話
但其實行星的名字是來自羅馬神話的神明
例如木星的英文是朱彼特,也就是羅馬神話的主神
不過相比於希臘神話,羅馬神話真的很無聊就是了...
-------後記--------
這集的部分大概就是這些了
望遠鏡部分好像寫得有點像上課......
中間認星的部分,動畫內容巴哈的註解已經詳細到沒什麼好補充的了
如果大家還有什麼想知道的可以在推文的部分詢問
希望接下來我還有時間可以寫這個系列
--
ACG美女心目中地位排行
俺の嫁八神はやて(魔法少女リリカルなのは) 1.雪ノ下 雪乃(俺ガイル)
2.天野 遠子(文學少女) 3.牧瀬 紅莉栖(Steins;Gate) 4.坂上 智代(CLANNAD)
5.雪ノ下 陽乃(俺ガイル)6.桂 ヒナギク(ハヤテのごとく!)7.シャナ(灼眼のシャナ)
8.遠坂 凜(Fate/stay night) 9.リーリァ・アスプレイ(終末な(略))
10.式部 帆夏(ヒカルが地球にいたころ) 11.黒雪姫(アクセル・ワールド)
--
作者: papertim (吃紙小鹿) 看板: C_Chat
標題: [20冬] 戀愛中的小行星02 地質&望遠鏡科普
時間: Mon Jan 27 23:22:35 2020
硬核地科番的瞎扯科普又來啦
照這個進度來看,離一個禮拜一篇的期望好像越來越遠了...
我絕對不會說是是薩爾達太好玩了才害我沒時間發文ㄏㄏ
有興趣的話也可以參考小弟前面發的文
第一集的部分
#1U8QvJpQ (C_Chat)
延續上一集的堅持
由於本人認星一坨屎,所以關於星空的部分就略過
------------以下本文-------------
第一部分、河邊撿石頭
這集在河邊撿石頭的部分,巴哈的字幕的講解真的滿清楚的
這年頭動畫字幕組還真是辛苦啊...
不過作為科普文,當然還是要在這個基礎上多廢話一些了
就一顆一顆石頭來看吧
https://i.imgur.com/pIyNzJ9.png
日文原文是「チャート」,也就是英文chert的直接音譯
基本上只要是微晶質的二氧化矽(也就是石英)沉積岩都屬於這類岩石
一般而言是由放射蟲或矽藻這兩大類生物的屍體堆積而成
在這會特別譯為「放射蟲岩」應該是因為當地的燧石是以放射蟲殼體為主
嚴格來說除了放射蟲以外,矽藻、海綿的殼體的沉積也可以稱作燧石
其顏色則會根據內涵的雜質而有很多種變化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自然界中生物殼體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珊瑚、有孔蟲、貝類)
所以同樣是生物沉積岩,碳酸鈣為主的石灰岩,往往比二氧化矽為主燧石常見
但是當沉積深度到達一定程度的時候,碳酸鈣會因為高壓溶於海水中
這時候生物沉積物當中就只剩二氧化矽,這時才會形成燧石
因此在很多地方,燧石的出現可以代表其沉積當時所在的深度比較大
https://i.imgur.com/KyE6Gtl.png
這顆安山岩真的畫得......滿藝術的
至少還看得出灰色基質當中有白色斑點
要看安山岩可以看OP裡櫻井拿著放大鏡觀察的那顆,細節比較清楚
https://i.imgur.com/lLPlLx7.png
泥岩,沉積岩的一種
只要沉積物的平均顆粒直徑小於<1/256mm的沉積岩,且紋理不明顯的,都可稱作泥岩
基本上在野外的辨識方式就是以手摸起來不會有顆粒感為基準
由於多數泥岩本身抗侵蝕的能力很差,很容易在河流沖積的過程中被侵蝕掉
能在河床上找到這樣大小的泥岩,代表其來源很近
這也是為何這顆相對於其他河裡的岩石顯得比較有稜有角
因為泥岩塊的搬運距離不會太遠,要找到被磨得光滑的泥岩不太容易
很多地層裡的泥岩捏起來跟路邊的泥土塊差不多
甚至有一些真的跟乾掉的便便有點像......
https://i.imgur.com/J4AQL6E.png
頭巾石,嚴格來說這不是一種石頭的種類,而是包含石英脈的鵝卵石
在台灣這種石頭的較深色的部分往往是變質砂岩
而白色的部分則是石英脈
所謂的石英脈指的是岩石在地底受壓形成裂縫之後
含有二氧化矽的水流入這些裂縫之後,二氧化矽在這些裂縫之中沉澱結晶形成石英
由於多數變質岩都經過一定程度的擠壓,因此石英脈在變質岩區當中非常常見
這些岩石在河床中被磨圓之後,就會形成這種形狀
這是我某次地質調查撿到的一顆
https://i.imgur.com/ueOgpOo.jpg
可以看到石英脈的部分相對比較突出,是因為石英脈的抗侵蝕能力很強
多數岩石相對而言會較容易被磨損,而形成石英脈向外突出的形狀
另外由於石英脈本身是填充在岩石的裂縫中
如果裂縫很大,周圍的岩石又不耐侵蝕的話,就會出現整顆都是石英脈的石頭
這樣的岩石會有另一個名稱,叫「脈石英」
這顆是我在河裡撿到的,可以看到當中有晶型的石英
https://i.imgur.com/06XdlWw.jpg
顯示當初的岩石裂縫空間大到可以讓石英有足夠的空間長出晶型
https://i.imgur.com/pTzO1wN.png
這顆被藍說得很像木星的石頭很有可能是沉積岩
那些紋路應該是原本沉積的地層面
考慮到其磨圓程度很均勻,最有可能的應該是砂岩
當然也有可能是層狀的石灰岩或燧石
紅色斑點則可能是後期暴露在空氣中,附著較多氧化鐵的區域
也因此這個紅色斑點看起來與是獨立於岩石的紋路,因為它是較後期形成的
第二部分、望遠鏡的結構說明
這個部分夢露學姊的操作真的滿標準的......
標準到我們高中觀星時根本不是這樣操作的XD
https://i.imgur.com/3tv8552.png
首先來看看圖中這個附加的小望遠鏡,這稱作「尋星鏡」
相對於比較大支的主鏡,尋星鏡的放大倍率較小,而視野範圍較大
因此會先用尋星鏡尋找、瞄準要觀測的目標,再用主鏡去觀測
而這樣的操作需要一個前提,就是兩個望遠鏡的視角要是平行的
這樣才能保證將天體移到尋星鏡的視野中心時,該天體也在主鏡的視野中
一般而言會先將瞄準一個比較近的固定目標,例如數公里內的某個路燈
讓主鏡和尋星鏡同時瞄準該目標,以確認兩者的視角是平行的,這個調整叫做「同軸」
在調整完同軸之後,就可以遵循用尋星鏡瞄準->用主鏡觀測的流程了
但我們高中時則是在對完同軸以後
直接用望遠鏡的邊瞄準要觀測的天體,然後拿調節輪瞎調
真的叫我用尋星鏡找我還不太會用.......
而且動畫裡是全程用調節輪,真的超有耐心
https://i.imgur.com/G2PwGLN.png
https://i.imgur.com/p0tHTHD.png
https://i.imgur.com/hZhFzRL.png
我們自己用都是直接把卡榫鬆開,直接抱著鏡筒邊轉邊瞄準...(摀臉
雖然找天體是這種暴力的方式,但實際上還是有用到尋星鏡的時候
就是櫻學姊遇到的狀況,天體因為地球自轉而離開主鏡的視野範圍
這時候因為尋星鏡視野範圍較大,天體通常不會那麼快脫離
因此手動追星的時候,調節輪搭配尋星鏡還是很好用的
這其實也說明了為什麼藍可以很快幫櫻井找到火星
因為一旦瞄準了某天體之後,就算天體因為地球自轉的關係離開視野
只要順著天體移動的方向微調,要再次瞄準就可以比從頭開始找快很多
動畫在這也做得很細緻,有把天體在望遠鏡視野內因為地球自轉的移動畫出來
也可以從這個方面體會到望遠鏡的視野其實是很小的
https://i.imgur.com/dAT7ydN.png
https://i.imgur.com/nwS1309.png
另外提一下望遠鏡架,也就是角架上可以調整望遠鏡指向的儀器
這個儀器分為兩種:經緯儀和赤道儀
先來說經緯儀,也就是動畫中所使用的那種
https://i.imgur.com/G2PwGLN.png
經緯儀有兩個旋轉軸,分別是水平旋轉和垂直旋轉,對應到的正好是天體的方位和仰角
這種儀器的好處是操作非常直覺
只要知道該天體此時的方位和仰角,直接根據這個數字操作就可以對到要觀察的天體
旁人要下指示也可以直接用「上下左右」來下指令
但缺點也很明顯,就是除非有電子儀器輔助,不然完全無法自動追星
由於天體的運行軌跡會根據所在緯度改變
以台北(北緯約25度)附近為例,天體的運行軌道和地平線夾75度角左右
大概就是下圖這樣(太陽的運行軌跡與其他天體是平行的)
https://i.imgur.com/IeWhXUD.png
絕大部分都不是遵循仰角或方位單一軸旋轉
因此在追星的過程中就必須同時調整仰角和方位,這就會需要電子儀器來操作
而電子儀器就會拉高整個價錢,也比較少天文望遠鏡會用經緯儀來追星
相對而言赤道儀的自動追星就顯得很簡單
赤道儀同樣是利用兩個互相垂直的旋轉軸調整方位,但是會將其中一個軸指向北極星
白話點來說,其中一個轉軸與天體旋轉的軸是平行的
也就是說當我瞄準好一個天體之後,就算這個天體移動了,也只會繞著這個軸轉動
而且這個速度是等速旋轉的(因為地球自轉大致是等角速度旋轉)
因此只要設計一個角速度速與地球自轉相同的馬達
瞄準要觀測的天體之後,把望遠鏡其他卡榫固定好,啟動這個馬達
望遠鏡就會一直追著那個天體跑
就算沒有馬達,一旦天體移出視野,只要轉動一個軸就可以再次找到他
因此在追星的性能方面,赤道儀的性能遠大於經緯儀
但相對的因為其轉軸與地平面夾一個詭異的角度,所以操作上很不直覺
而且望遠鏡重量通常不輕,為了維持馬達的出力,需要加平衡錘來平衡望遠鏡的重量
因此要多攜帶1~2個金屬塊......很重
以下是兩種儀器的示意圖,主要的差異就在旋轉軸的方向
https://i.imgur.com/FKH9XxL.jpg
話又說回來,我自己查了一下赤道儀的價格
不包含電子自動導星,2萬台幣以內可以搞定,我印象中我們高中買一整套也才5~6萬
單買的赤道儀應該不用到20萬日幣吧XD
第三、行星與希臘神話
https://i.imgur.com/8czo0WI.png
https://i.imgur.com/v7lJVkn.png
在這稍微說一嘴
雖然說天體和星座的命名很多東西以及故事確實是來自希臘神話
但其實行星的名字是來自羅馬神話的神明
例如木星的英文是朱彼特,也就是羅馬神話的主神
不過相比於希臘神話,羅馬神話真的很無聊就是了...
-------後記--------
這集的部分大概就是這些了
望遠鏡部分好像寫得有點像上課......
中間認星的部分,動畫內容巴哈的註解已經詳細到沒什麼好補充的了
如果大家還有什麼想知道的可以在推文的部分詢問
希望接下來我還有時間可以寫這個系列
--
ACG美女心目中地位排行
俺の嫁八神はやて(魔法少女リリカルなのは) 1.雪ノ下 雪乃(俺ガイル)
2.天野 遠子(文學少女) 3.牧瀬 紅莉栖(Steins;Gate) 4.坂上 智代(CLANNAD)
5.雪ノ下 陽乃(俺ガイル)6.桂 ヒナギク(ハヤテのごとく!)7.シャナ(灼眼のシャナ)
8.遠坂 凜(Fate/stay night) 9.リーリァ・アスプレイ(終末な(略))
10.式部 帆夏(ヒカルが地球にいたころ) 11.黒雪姫(アクセル・ワールド)
--
Tags:
地球科學
All Comments
By Jack
at 2020-05-20T22:28
at 2020-05-20T22:28
By Connor
at 2020-05-22T20:10
at 2020-05-22T20:10
By Kelly
at 2020-05-24T17:52
at 2020-05-24T17:52
By Caroline
at 2020-05-26T15:34
at 2020-05-26T15:34
By Hedwig
at 2020-05-28T13:16
at 2020-05-28T13:16
By Agatha
at 2020-05-30T10:58
at 2020-05-30T10:58
By Olga
at 2020-06-01T08:40
at 2020-06-01T08:40
By Joseph
at 2020-06-03T06:22
at 2020-06-03T06:22
By Steve
at 2020-06-05T04:04
at 2020-06-05T04:04
By Una
at 2020-06-07T01:46
at 2020-06-07T01:46
By George
at 2020-06-08T23:28
at 2020-06-08T23:28
By Callum
at 2020-06-10T21:10
at 2020-06-10T21:10
By Damian
at 2020-06-12T18:52
at 2020-06-12T18:52
By Doris
at 2020-06-14T16:34
at 2020-06-14T16:34
By Enid
at 2020-06-16T14:15
at 2020-06-16T14:15
Related Posts
台灣人地科資訊交流社團
By Jacky
at 2020-05-11T18:47
at 2020-05-11T18:47
中央氣象局025號有感地震報告 臺東M5.9
By Queena
at 2020-05-03T11:37
at 2020-05-03T11:37
地轉流
By Heather
at 2020-04-30T12:51
at 2020-04-30T12:51
日暈頻發 halo
By Lydia
at 2020-04-17T17:49
at 2020-04-17T17:49
請問氣候問題可以這裡問嗎?
By Poppy
at 2020-04-10T00:33
at 2020-04-10T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