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需要地球暖化的相關資料[20點] - 暖化
By Thomas
at 2010-01-26T00:00
at 2010-01-26T00:00
Table of Contents
因為我寒假要做報告 所以很急 希望大大能幫忙解決這個問題 謝謝 註:愈詳細愈好 謝謝
已更新項目:
可以抓重點嗎
已更新項目:
可以抓重點嗎
Tags:
暖化
All Comments
By Brianna
at 2010-01-27T20:12
at 2010-01-27T20:12
全球暖化指的是在一段時間中,地球的大氣和海洋溫度上升的現象。在20世紀,全球平均接近地面的大氣層溫度上升了攝氏0.74度。普遍來說,科學界發現過去50年可觀察的氣候改變的速度是過去100年的雙倍,有理由認為該時期的氣候改變是由人類活動所推動。
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的含量不斷增加。[2]正是全球暖化的人為因素中主要部分。燃燒化石燃料、清理林木和耕作等等都增強了溫室效應。自從1950年,太陽輻射的變化與火山活動所產生的變暖效果比人類所排放的溫室氣體的還要低。這些結論得到30多個來自8大工業國家的研究團體所確認。第一次懷疑溫室效應會發生的觀測是瑞典化學家阿倫尼烏斯在1897年所做的。雖然當時沒有引發公眾討論,但自1980年代後開始引發公眾關注。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科學家在太平洋中央夏威夷的茂納羅亞峰上設立4個7米高和一個27米高的採樣塔,每小時採樣4次,分析二氧化碳的變化情況。(如右圖
目前全球平均溫度的變化,幾乎和二氧化碳含量的變化是同步上升的,從工業革命開始,二氧化碳的含量急劇增加,雖然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了很大一部分二氧化碳,海洋也溶解一部分二氧化碳並固定成碳酸鈣,但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還是逐步增加。根據美國維吉尼亞大學和英國東安格里亞大學聯合研究的結果,在進入20世紀後半葉,全球溫度上升的趨勢非常明顯,溫度變化情況見下圖。
全球性的溫度增量可能反過來導致其它方面的變動,包括海平面上升和降雨量及降雪量在數額上和樣式上的變化。這些變動也許促使極端天氣事件更強更頻繁,譬如洪水、旱災、熱浪、颶風和龍捲風。除此之外,還有其它後果,包括更高或更低的農產量、冰河撤退、夏天時河流流量減少、物種消失及疾病肆虐。預計全球暖化所因致事件的數量和強度;但是很難把這些特殊事件連接到全球暖化。雖然很多研究集中在2100年或之前的時間,但是預期全球暖化、海平面上升會在往後的日子仍然繼續。因為二氧化碳在大氣中有50年到200年的壽命。但是還是有不少氣候研究顯示為人類的行動在最近全球暖化中其實沒有扮演重要角色。但是無論氣候變化的成因或結果為何,許多人是非常關心的;而且對於應付預言後果的政策應該如何實施,引起了全球廣泛的政治爭論、公開辯論及各種學術研究。這些政策討論重點是應該減少還是扭轉未來的暖化及怎麼應付預計的後果。
歷史上的全球暖化
根據儀器記錄,相對於1860年至1900年期間,全球陸地與海洋溫度上升了攝氏0.75度。自1979年,陸地溫度上升速度比海洋溫度快一倍(陸地溫度上升了攝氏0.25度,而海洋溫度上升了攝氏0.13度)。根據衛星溫度探測,對流層的溫度每十年上升攝氏0.12度至0.22度。在1850年前的一兩千年,雖然曾經出現中世紀溫暖時期與小冰河時期,但是大眾相信全球溫度是相對穩定的。
根據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戈達德太空研究所的研究報告估計,自1800年代有測量儀器廣泛地應用開始,2005年是地球有溫度記錄以來第二溫暖的年份,比1998年的年平均地表溫度記錄低了0.06攝氏度。 世界氣象組織和英國氣候研究單位也有類似的估計,曾經預計2005年是僅次於1998年第二溫暖的年份。[12] [13]。
在人類近代歷史才有一些溫度記錄。這些記錄都來自不同的地方,精確度和可靠性都不盡相同。在1860年才有類似全球溫度儀器記錄,相信當年的記錄很少受到城市熱島效應的影響。從最近的千禧年內的多方記錄所展示的長遠展望,在過去1000年的溫度記錄中可以看到有關的討論及其中的差異。最近50年的氣候轉變的過程是十分清晰,全賴詳細的溫度記錄。到了1979年,人類更開始利用衛星溫度測量來量度對流層的溫度。
在2000年後,各地的高溫記錄經常被打破。譬如:2003年8月11日,瑞士格羅諾鎮錄得攝氏41.5度,破139年來的記錄。同年,8月10日,英國倫敦的溫度達到攝氏38.1,破了1990年的記錄。同期,巴黎南部晚上測得最低溫度為攝氏25.5度,破了1873年以來的記錄。8月7日夜間,德國也打破了百年最高氣溫記錄。在2003年夏天,台北、上海、杭州、武漢、福州都破了當地高溫記錄,而中國浙江省更快速地屢破高溫記錄,67個氣象站中40個都刷新記錄。2004年7月,廣州的罕見高溫打破了53年來的記錄。2005年7月,美國有兩百個城市都創下歷史性高溫記錄。2006年8月16日,中國重慶最高氣溫高達43度。台灣宜蘭在2006年7月8日溫度高達38.8度,破了1997年的記錄。 2007年8月16日,日本埼玉縣熊谷市溫度高達40.9度,破了1933年日本山形市的記錄
2010-01-27 20:22:58 補充:
成因
過去40萬年的二氧化碳含量與自工業革命的急速飆升;地球軌道的週期性改變(又稱為米蘭柯維奇旋迴)被相信是十萬年的冰河時期循環的背後推動者。氣候系統的改變來自自然或內部運作及對外來力量的改變作出的反應。這些外來力量包括了人為與非人為因素,譬如太陽活動、火山活動及溫室氣體。多名氣候學家同意地球近年來已經變暖。近代氣候轉變的成因仍然是活躍的研究範疇,但是科學界的共識指出溫室氣體是全球暖化的主因。可是,科學界外仍然對此結論有爭議。
2010-01-27 20:23:22 補充:
在地球大氣層排放二氧化碳及甲烷,而其他情況不變下,會促使地面升溫,溫室氣體產生天然的溫室效應。如果沒有它,地球溫度會比現在低攝氏30度,使地球不適合人類居住。因此,在支持與反對這套變暖理論之間爭辯是不正確的,反而應該則重於大氣層中二氧化碳及甲烷含量的增加所產生的最終效果,什麼時候應該促進或什麼時候才同意使之緩和。
舉一個重要的回饋過程的例子,就是冰反照率回饋。大氣層中增加二氧化碳暖化了地球表面,導致兩極冰塊溶解。陸地與開放水域便佔據更多的地方。兩者比冰的反射還要少,所以吸收了更多太陽輻射。這樣使變暖加劇,到頭來促使更多冰塊溶化,循環不斷持續。
2010-01-27 20:23:40 補充:
因為地球的熱力慣性與對其他間接效應的緩慢反應,地球現今的氣候在不斷增加的溫室氣體下變得不平衡。氣候行為研究指出,縱使溫室氣體維持現今的水平,全球平均溫度可能仍然會上升攝氏0.5至1度。
溫室氣體對於太陽的短波輻射來說是透明的。可是,它們卻吸收了來自地球發放的(黑體輻射)部份長波的紅外線輻射。這樣使地球難以降溫。它們能暖化地球多少是以全球暖化勢能作指標。
2010-01-27 20:23:58 補充:
大氣層中二氧化碳及甲烷的濃度自1750年比前工業化水平(280百萬分率)分別上升了31%與149%。而現在的水平已經高於380百萬分率。從冰芯中提取可靠的數據指出,與過去65萬年的作比較,這是個明顯的飆升。從一些非直接的地質學證據,有理由相信過去4000萬年的二氧化碳含量比較高。在過去的20年中,大約四分之三的人為的二氧化碳排放都是燃燒化石燃料。其他的人為排放都是土地使用方面,特別是砍伐森林。
2010-01-27 20:24:02 補充:
1958年在夏威夷大島海拔約3400公尺的毛納洛峰上對二氧化碳混合比率展開了最漫長的連續的儀器測量。從此以後,人們發現每年的測量結果不斷攀升,如基林曲線(Keeling Curve)顯示,數值由當初的315百萬分率上升至2006年超過了380百萬分率,升幅大約是21%。結果顯示二氧化碳含量在每個月出現輕微季節性變動而整體上全年是不斷上升。
2010-01-27 20:24:25 補充:
甲烷是天然氣的主要組成部分,大部分由生物生產和從天然氣管道和其它基礎設施洩漏出來。一些甲烷的生物來源是自然的,譬如白蟻。可是其他來源則是由人類農業活動增加而帶動的,例如稻米的耕種。最近的證據顯示,森林也許是甲烷的來源。如果屬實,這會是對天然溫室效應的額外貢獻,而不是人為溫室效應的。
2010-01-27 20:25:03 補充:
雖然實際的趨勢軌線視乎不確定的經濟、社會、科技及自然發展,預期未來的二氧化碳水平將因為使用化石燃料而持續攀升。政府間氣候變化委員會的《排放情況的特殊報告》羅列出很多不同的二氧化碳情況,在2100年可以達致由541至970百萬分率的水平。如果煤與焦油被廣泛地採用,現時的化石燃料儲備是有能力實現這個水平並且在2100年後繼續排放。
全球的主要人為排放的溫室氣體是來自燃燒燃料。餘下的大部分來自「短暫的燃料」(生產與運送中耗用的燃料)、工業及農業生產中的排放。
2010-01-27 20:25:07 補充:
在1990年,他們的比重分別是5.8%、5.2%和3.3%。當前的數據都可以作比較。大約17%來自發電時所耗用的燃料。很少來自大自然與人為生物來源,大約只有6.3%來自農業所產生的甲烷和氧化亞氮。
2010-01-27 20:25:22 補充:
正迴饋效果會導致更多溫室氣體的來源。譬如從西伯利亞永久凍土中的泥煤田釋放的甲烷可能多達7百億噸。 注意人類排放的污染物如硫酸鹽氣溶膠有冷卻的作用。雖然被干擾的自然循環可能導致二十世紀中期的溫度記錄中所見的高原,但那些人類排放的污染物在某個程度上也引致同樣的溫度記錄
By Olga
at 2010-01-28T00:49
at 2010-01-28T00:49
氟氯碳化物( CFCs )--約占24%的泅室效應,目前增加的速率最高。如使用在冷氣機、電冰箱的冷煤、電子零件清潔劑、噴霧劑、滅火器等,都含有 CFCs 的作分,同時此類化合物也是破壞臭氧層的禍首。
甲烷(CH4 )--約有15%的溫室效應由此而起,產生自發酵與腐化的變更過程,主要來自牲畜、水田及掩埋場的排放。
氧化亞氮(N2O )約有 6%的溫室效應由此氣體引起,係由燃燒化石燃料、微生物及化學冒料分解所排放。
臭氧(O3)--來自地面污染,如汽、機車、發電廠、煉油廠所排放的氮氧化合物,經光化學作用而產生臭氧。
「溫室效應」對很多人來說祇是一個遙遠的名詞,但事實證明,它的惡果來 得比我們想像得快:
全球暖化將加強颶風的強度。過去數十年來,全球四和五級颶風的數量幾乎加倍。由於海洋的溫度增高,熱帶暴風雨將吸收更多能量,威力也會變得更強。
˙1978至今,北極冰圈以每十年約百分之九的速度縮小。
˙超級暴風雨在某些地區造成嚴重水災,其它地區的旱災和林火則會增加。
˙2003年,熱浪在歐洲造成3萬人喪生,並在印度造成1千5百人喪命。
˙過去50年來,全球平均氣溫以有史以來最快的速度持續上升。
˙ 超級暴風雨在某些地區造成嚴重水災,其它地區的旱災和林火則會增加。
˙珊瑚礁及高山草原等生態棲息地將遭到嚴重破壞,使得許多動植物面臨絕種的危機。
˙印度已經有兩座島嶼因為海平面上升而淹沒,一萬多人被迫撤離家園。
地球越來越暖了,但是對一般人而言,似乎感受不到這樣的事實,氣象專家、天氣風險管理開發公司總經理彭啟明指出,這是因為地球升溫非常緩慢,低於平均每天的溫差,因此,一般人不容易感覺得到。彭啟明說:『事實上,地球的溫度的確是在逐漸升高;不過,100年來不過升高攝氏1到2度,我們說地球溫度升高是平均溫度升高,但是,我們一般每天的溫度上下變化,大約是10度,所以多數人是感覺不到的。但是,溫度上升會造成極端值的增加,也就是夏天越來越熱,冬天越來越冷,極端值增加,這種影響會比較大。』
極端值加大,會造成夏天越來越熱、冬天越來越冷的現象。不但夏天越來越熱,夏天的颱風、颶風,強度也會加大,彭啟明指出,未來會出現更多的強烈颱風和颶風。
高雄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所長葉欣誠,也持同樣的看法,他說:『暖化的意思是,全球平均的地表溫度越來越高,但是它可能在緯度比較高的地方,像俄羅斯或某些特定地方,會在某些年份變得比較暖(給這些地方帶來好處);但是,其實它更嚴重的影響是全球氣候的不穩定,以及全球氣候出現劇烈化的變化。這種劇烈化的變化,長期而言,對全世界而言,都是災難、甚至是毀滅性的影響。』
聯合國跨政府的氣候變遷小組,日前提出第二階段全球氣候變遷報告,對全球暖化提出了嚴峻的警告說,全球暖化造成氣候變遷,情況和後果都比想像嚴重,包括海平面到2080年將上升1.4公尺,全球三成的海岸線會消失,許多物種會消失,天災也會加劇,並導致缺糧缺水。
◎二氧化碳是全球暖化元兇
許多專家都指出,地球暖化的元兇是二氧化碳過多。彭啟明指出:『主要是二氧化碳,也就是溫室氣體,是最主要的因素,這是因為我們人類用了太多的能源,燃燒太多的東西,釋出太多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就像一個蓋子一樣,會把熱吸在地球裡面,越來越熱。』
◎二氧化碳排放大國漠視暖化影響
聯合國氣候變遷小組雖然特別針對二氧化碳的排放發出警告;不過,包括中國、俄羅斯、美國等,卻極力淡化氣候變遷對自然生態的影響。高雄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所長葉欣誠指出,這些主張淡化二氧化碳影響力的國家都有一個共通點,那就是他們溫室氣體的排放量都很高。
◎排放溫室氣體中國最受關注
在各個溫室氣體排放大國當中,中國最受關注,因為預料中國將在2010年取代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因此,葉欣誠指出,中國未來所承受的國際壓力,將會越來越大。
葉欣誠說:『與美國相較,中國的條件屬於開發中國家,經濟快速成長,所以他使用資源,以及資源產生的污染、溫室氣體,基本上是沒有節制的,像現在中國大陸使用大量的化石燃料,比方說,用煤來發電,它發出來的電是髒電,所以中國勢必在2010年前後,他(的排放量)會超越美國,可以預期,中國大陸對於整個世界在全球暖化方面的影響一定是非常明顯,而且未來中國受到的壓力會越來越大。』
◎節約能源共同防範地球暖化
面對地球暖化越來越嚴重的情況,除了積極鼓勵大國遵行京都議定書的規範,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以外,每個人也應該自己做起。彭啟明希望民眾減少使用冷氣;葉欣誠則呼籲大眾過簡單的生活,在食衣住行各方面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當然各國政府都應該設法,儘早定下溫室氣體減量的時間點與目標值,以落實管理,及早遏阻地球暖化的情況持續惡化。
By Candice
at 2010-01-30T02:36
at 2010-01-30T02:36
http://ms2.htps.tn.edu.tw/~htps9520/m1.htm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
http://www.npf.org.tw/post/1/6381
Related Posts
全球暖化的影響
By Olga
at 2010-01-25T00:00
at 2010-01-25T00:00
全球暖化的原因市什麼
By Sandy
at 2010-01-25T00:00
at 2010-01-25T00:00
關於全球暖化的資料
By Steve
at 2010-01-24T00:00
at 2010-01-24T00:00
台灣氣候暖化的速度是其他國家的幾倍?
By Doris
at 2010-01-23T00:00
at 2010-01-23T00:00
何謂碳權(二氧化碳排放權)
By Candice
at 2010-01-22T00:00
at 2010-01-22T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