掠食者和獵物之間的捕殺和禦敵的策略~贈20點 - 社會議題
By Poppy
at 2008-06-19T00:00
at 2008-06-19T00:00
Table of Contents
5.掠食者和獵物之間幾千萬年來的爭戰,使得雙方各自發展出不同的捕殺和禦敵的策略,試分別描述之。
可以告訴我多一點,動物行為報告只差這題...
可以告訴我多一點,動物行為報告只差這題...
Tags:
社會議題
All Comments
By Isla
at 2008-06-19T02:44
at 2008-06-19T02:44
http://www.fg.tp.edu.tw/~d1351935/prod_bio01.htm
壹、前言
藉由第一章「生命世界中的交互作用」中的介紹,我們都知道,兩物種間的互動方式主要有六種:就物種總數來看是雙方皆蒙其害的競爭(competition)(--),一方受益一方損失的掠食行為(predation)(+-)與寄生現象(parasitism)(-+),單方受益另一方沒有影響的片利現象(commensalism)(+0),以及雙方皆受到好處的合作(cooperation)或互利現象(mutualism)(++)。其中我們這組所要討論的是掠食的這一部分,即掠食者(predator)對獵物(prey)的影響。
貳、掠食的定義
大自然中的相生相剋,動物在自然界的敵人--天敵,有兩種,一類是寄生性,一類則是掠食性。對許多人而言,提到掠食動物一詞便會想到兇猛、殘忍、奔跑疾如閃電的豹或飛撲而下毫不猶疑的鷹。事實上,各種生物掠食方式並不一定相同,不過,無庸至疑的,掠食者必然是食物鏈中二級以上的消費者。
「掠食」或稱捕食,是指活的生物被其他生物殺死或食用的現象,掠食者會捕食其他種生物以獲得能量或養分,而被捕的一方則通稱作「獵物」。捕食的重性在於它是構成複雜食物網的必須條件,也是生態系中物質和能量流通的重要途徑。捕食者和被捕食者兩者的相互關係很複雜,是經長期的共同演化所形成,因此在形態、生理和行為等各方面,都可能出現相互適應的現象。南一版課本將掠食行為定義在「動物以他種動物為食的行為」,是狹義了點,捕蟲植物(insectivorous plant)捕食昆蟲以及植物被動物的啃食其實也都可以看作是廣義的掠食之一。掠食行為是自然經濟裡的重要角色,而且在控制昆蟲及其他有害生物上--即生物防治--也對人類經濟有相當大的助益。不過,諷刺的是,我們人類卻是地球上所出現的最具破壞性的掠食動物呢。
參、掠食者與獵物的關係
大自然中掠食者與獵物的關係是各有利弊的。例如在植物被動物啃食的關係中,動物也常常擔任媒人的工作,替植物傳播種子,雀榕又名為「鳥屎榕」即是一例。掠食者經由掠食取得生存所需的各種物質以為持生命,對被獵殺的個體而言是有害的,因為掠食動物可能會對獵物種群造成嚴重限制,更甚者使之滅絕或瀕臨滅絕,這情形通常發生在外來種對當地原物物種的獵食上,一般而言,在自然狀況下掠食者對獵物的族群卻是往往有益的,因為藉由掠食的行為,幫助獵物除去了不適應的個體與防止種群的擴大--一地若缺乏掠食動物,許多物種便會過度繁殖,大量地增加族群的數目,超過該地區的糧食供應量,在大繁殖後伴隨的大死亡,反到造成了該物種個體數的大量減少。課本討論第一題的這個例子,就是野生動物族群研究上一個非常有名的保育案例:美國亞利桑那州曾為了保育黑尾鹿,而大量獵捕美州獅和狼等捕食者,其後不到二十年的時間,由於鹿隻缺少天敵以致繁殖的數目過高,致使森林嚴重破壞,不久大批鹿隻反而因飢餓和疾病而相死亡。
2008-06-20 08:26:34 補充:
由美國亞利桑那州大峽谷的凱北(Kaibab)國家森林中黑尾鹿族群數目變化的歷史可知,多數動物都具有高繁殖力,只要有適當的生存環境,動物族群就會快速增長。自然界的生態是經由繁殖力與不利生存的諸多因子,相互制衡而達平衡,而太多人為的干擾是極易打亂此一平衡的。故掠食者對於獵物,具有改善獵物種群之「生活品質」的重要功能,對掠食者而言,藉由掠食行為也淘汰了其中較劣的個體。
2008-06-20 08:26:54 補充:
掠食者與獵物數量的消長,取決於獵物會受掠食者危害的程度。從掠食者的角度而言,取決於牠必須耗用多少能量來獵捕其獵物;從獵物的角度來看,則取決於個體能逃避被捕的成功率,及能藏匿或保護其後代的能力。對於掠食者與獵物,同時都產生了天擇的壓力:天擇使掠食者發展出更有助於掠食的能力,如蛙快速瞬間的彈跳、豹飛快的奔跑速度,而獵物也發展出更好的逃敵避害本領,兩者也都直接或間接地淘汰掉瘦弱有缺陷、不適合環境生存的個體。在自然狀態下捕食者和被補食者在長期演化的結果,兩者通常都可以很穩定的存在於環境之中,「加拿大雪兔與山貓」數量的異動情況,即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維持一定的循環與平衡。
2008-06-20 08:27:28 補充:
族群大小超過某一限度時,一定會降低其族群密度;如果族群密度減少至某種程度,個體數量又會增加。由上述例子可知,掠食者與獵物間維持了一個上下規律波動的動態平衡,使兩族群間有一定的穩定狀態。
2008-06-20 08:27:37 補充:
此一捕食關係的破壞,往往都是人類所造成的結果--為保育而獵殺掠食者。美國喬治亞州的獵物保留區,狩獵管理人員為保育鵠鳥,因而同意獵人任意射殺其天敵鷹,事實上,只要覓食區附近有植群避難叢,健康的鵠是極易逃避鷹的攻擊,換言之,如果將目標放在改善其環境,也就沒必要獵鷹--畢竟鷹也會掠食吃鵠鳥蛋的囓齒類動物。但是「生態系經營」(ecosystem management)比起射殺鷹的困難度較高,做起來也較沒有戲劇性,即使狩獵管理人員也明知不可,依然選擇了獵殺鷹這個方式。
2008-06-20 08:27:54 補充:
另一種情形則是外來種的引進。人類對地景系統的干擾,特別是引進當地生物所不能適應的新掠食動物,常常使獵物受害度(prey vulnerability)提高。多年前,加勒比海的許多島嶼引進了一種像鼬(weasel)的掠食動物mongoose,希望能控制蔗田的小鼠。結果是,非但無助於小鼠的消滅,反而大肆侵犯了易受傷害的在地面築巢之鳥類、爬蟲類與海龜。
2008-06-20 08:28:24 補充:
肆、獵物的處境
獵物在面臨被掠食者掠食的生存壓力下,往往也發展出一套自我的應付方式,常見的保護色及分泌毒素即是最著名的方式,另外,群居與反攻擊也是不錯的方法。
2008-06-20 08:29:17 補充:
伍、掠食者的處境
生為食物鏈中較高級甚至是頂端的消費者,由生態塔中即可得知,掠食者的數量較獵物而言少得很多,然而掠食者又屬於活動性動物,所需活動空間較大,一旦棲地遭受破壞,衝擊最大。且一般而言,掠食者在演化上屬於前鋒部分,尤其是哺乳類動物中的掠食者,如豹,每次懷孕懷孕期長卻僅生數仔,在現今惡劣的環境下,再加上人類為其毛皮(貂)、為滿一己之腹欲(鯊魚的魚刺、熊掌)、為各式各樣合理化(前述例子的假借保育之名)藉口而採取的大量捕殺,掠食者的處境確實令人擔憂。
2008-06-20 08:29:29 補充:
許多的掠食者,都已遭遇野生種消失、瀕臨滅絕的危機,類似情形的有臺灣雲豹、鯊魚,更甚者甚至早已自地球上消失,如日本狼,在二十世紀初為避免其偷襲農村,造成損失,而大量獵捕,結果卻造成了日本狼的絕種,永遠永遠地消失了蹤跡。
2008-06-20 08:29:49 補充:
鯊魚很可能是因為人類因素而第一個絕跡的海洋生物。身為海洋最高的掠食者,鯊魚的數量自然較其他魚類稀少,同時也非常脆弱。某些鯊魚懷孕期比大象還久,並只生產數隻胎仔,而小鯊需花上二十五年才達到成熟階段。當牠們面臨捕殺的直接威脅,其族群數量會迅速銳減許多,若要恢復其原有數量,可能需要花上好幾十年的時間。
2008-06-20 08:30:24 補充:
參考資料(書籍、網站)
1. 環境倫理學 Holmes Rolston著 王瑞香譯 國立編譯館 85
2. 生態學 Eugene P. Odum著 王瑞香譯 國立編譯館 89
3. 保育生物學 Michael E.Soule著 趙榮台譯 國立編譯館 86
4. 綠色文化網站 http://bakwa.com/lin21.htm
5. 生物的未來-野生動植物保育 http://ens-news.com/ens/aug2001/2001L-08-10g.html
Related Posts
一歲5個月大會長痔瘡麼????
By Tracy
at 2008-06-19T00:00
at 2008-06-19T00:00
造成嚴重環境危機三大主要元兇....是哪三大?
By Quanna
at 2008-06-19T00:00
at 2008-06-19T00:00
關於國外旅遊,旅行社,畢業旅行的問題。
By Jessica
at 2008-06-19T00:00
at 2008-06-19T00:00
酒駕肇事逃逸,何罪
By Liam
at 2008-06-19T00:00
at 2008-06-19T00:00
物價高漲,請問如果家庭使用,用電器比較划算還是用瓦斯比較划算
By Emma
at 2008-06-19T00:00
at 2008-06-19T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