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前必見的卡爾卡松-下城區 - 德國
By Genevieve
at 2020-04-08T21:02
at 2020-04-08T21:02
Table of Contents
https://blog.xuite.net/toiletmei/blog/589026313
拆禮物是一種虔誠的儀式:小心翼翼的將包裝紙拆開,再打開盒子,最後,拿出禮物
仔細端詳。
卡爾卡松城塞是這次返鄉的大禮。
來到卡爾卡松的那一天,把行李安置在民宿後,我們沒有直奔城塞,而是選擇在下城
區走走逛逛,調整好心情,才走上山去。
書上的那句「死前必見卡爾卡松」雖然過於誇大,卻吸引著世界各地的遊人前來一睹
芳澤。
對於一個歷史控而言,步調慢是好的。
慢慢走,慢慢看,慢慢想。
別急著進入城塞,這篇先介紹下城區(Ville Basse)。
--
一些些歷史
顧名思義,城塞位於山丘上,位於下腳下的城市,便稱作「下城區」,它是卡爾卡松
的商業及住宅中心。
在1247年以前,卡爾卡松一直由城塞及周遭的兩座城鎮(bourg)構成。北鎮稱聖文
森鎮(bourg Saint-Vincent),那裡有著該地第一個獻給聖文森的教堂;奉獻給聖米歇
爾的教堂則位於南方的聖米歇爾鎮(bourg Saint-Michel)。
13世紀初,卡爾卡松城塞成為阿爾比派的據點,但阿爾比十字軍(Croisade des
Albigeois,1209-1229,註1)一度占領該城。
1226年,路易八世發動了第二次阿爾比十字軍,阿爾比派的特朗卡維爾的雷蒙二世(
Raimond II Trencavel)被迫逃亡。
這是一段充滿血腥與恐怖的歷史,卡爾卡松城內設立多處宗教裁判所(Inquisition
),審判著被列為「異端」的阿爾比教徒,放眼望去皆是施火刑的柴堆(bûcher)和被
粗暴扣押的房屋。今日,位於城塞內的宗教裁判所博物館(Musée de l'Inquisition)
便是這段過去的見證。
1240年,雷蒙試圖奪回城塞時,作為報復行動的手段之一,所有的天主教堂全被拆除
。
終在1247年,路易九世(後被封聖,稱「聖路易)統治時期,卡爾卡松併入法國領地
,成為與鄰國阿拉貢伯國(Comté d'Aragon)間的邊境要塞。
同年,路易九世下令興建新城,以容納更多的居民。也因此,這座設防的城鎮冠上國
王的名-「聖路易城(Bastide Saint-Louis)」。
百年戰爭期間,黑太子愛德華洗劫此地,因此於1355年至1359年間,阿馬尼亞克伯爵
(Comte d'Armagnac)下令修築總長2800公尺的城牆以抵禦外侮。
目前我們所見的模樣是在16世紀中葉改建後的結果,不過14世紀所建的城牆和城門已
經在18世紀時拆得差不多了,只有城鎮東側保留了些許遺跡。
16世紀的宗教戰爭期間,城堡以四個碉堡增加強度,分別是聖馬丁碉堡(Bastion
Saint-Martin)、十字碉堡(Bastion du Calvaire)、蒙莫朗西碉堡(Bastion de
Montmorency)及大塔/磨坊碉堡(Bastion de la Tour Grosse/Bastion des Moulins
),
建造的規劃十分有趣,以卡諾廣場(Place Carnot)為中心,將街道設計為棋盤式(
plan en damier,又稱希波達莫斯式,plan hippodamien),每條路以90度交岔,並能
直接從城市的一端直通另一端,使得城市被襲擊之時,守城士兵能從一端毫無阻礙的來到
另一端。
這種形式的城鎮稱作「巴斯提德(bastide)」,來自朗格多克語(languedocien)
的「bastida」,指的是「按照常規計劃建造的村莊或城市」。
基於建造快速、利於商業、攻守皆宜的優點,在阿爾比十字軍(croisade des
Albigeois)及百年戰爭之間(即1222年至1373年之間),約有三百至五百個「巴斯提德
」拔立而起,多建在被戰爭蹂躪得最嚴重的法國西南部。
今日的下城區,其中心仍是卡諾廣場,四周皆是商業繁盛的人行步道。
僅存的雅各賓門(Portail des Jacobins)位於城區的正南方,是控制出入的四座城
門裡,唯一僅存下來的。
--
死前必見的卡爾卡松(Carcassonne)-食宿篇
https://blog.xuite.net/toiletmei/blog/589025474
法國全紀錄:
https://blog.xuite.net/toiletmei/blog/587807485
--
拆禮物是一種虔誠的儀式:小心翼翼的將包裝紙拆開,再打開盒子,最後,拿出禮物
仔細端詳。
卡爾卡松城塞是這次返鄉的大禮。
來到卡爾卡松的那一天,把行李安置在民宿後,我們沒有直奔城塞,而是選擇在下城
區走走逛逛,調整好心情,才走上山去。
書上的那句「死前必見卡爾卡松」雖然過於誇大,卻吸引著世界各地的遊人前來一睹
芳澤。
對於一個歷史控而言,步調慢是好的。
慢慢走,慢慢看,慢慢想。
別急著進入城塞,這篇先介紹下城區(Ville Basse)。
--
一些些歷史
顧名思義,城塞位於山丘上,位於下腳下的城市,便稱作「下城區」,它是卡爾卡松
的商業及住宅中心。
在1247年以前,卡爾卡松一直由城塞及周遭的兩座城鎮(bourg)構成。北鎮稱聖文
森鎮(bourg Saint-Vincent),那裡有著該地第一個獻給聖文森的教堂;奉獻給聖米歇
爾的教堂則位於南方的聖米歇爾鎮(bourg Saint-Michel)。
13世紀初,卡爾卡松城塞成為阿爾比派的據點,但阿爾比十字軍(Croisade des
Albigeois,1209-1229,註1)一度占領該城。
1226年,路易八世發動了第二次阿爾比十字軍,阿爾比派的特朗卡維爾的雷蒙二世(
Raimond II Trencavel)被迫逃亡。
這是一段充滿血腥與恐怖的歷史,卡爾卡松城內設立多處宗教裁判所(Inquisition
),審判著被列為「異端」的阿爾比教徒,放眼望去皆是施火刑的柴堆(bûcher)和被
粗暴扣押的房屋。今日,位於城塞內的宗教裁判所博物館(Musée de l'Inquisition)
便是這段過去的見證。
1240年,雷蒙試圖奪回城塞時,作為報復行動的手段之一,所有的天主教堂全被拆除
。
終在1247年,路易九世(後被封聖,稱「聖路易)統治時期,卡爾卡松併入法國領地
,成為與鄰國阿拉貢伯國(Comté d'Aragon)間的邊境要塞。
同年,路易九世下令興建新城,以容納更多的居民。也因此,這座設防的城鎮冠上國
王的名-「聖路易城(Bastide Saint-Louis)」。
百年戰爭期間,黑太子愛德華洗劫此地,因此於1355年至1359年間,阿馬尼亞克伯爵
(Comte d'Armagnac)下令修築總長2800公尺的城牆以抵禦外侮。
目前我們所見的模樣是在16世紀中葉改建後的結果,不過14世紀所建的城牆和城門已
經在18世紀時拆得差不多了,只有城鎮東側保留了些許遺跡。
16世紀的宗教戰爭期間,城堡以四個碉堡增加強度,分別是聖馬丁碉堡(Bastion
Saint-Martin)、十字碉堡(Bastion du Calvaire)、蒙莫朗西碉堡(Bastion de
Montmorency)及大塔/磨坊碉堡(Bastion de la Tour Grosse/Bastion des Moulins
),
建造的規劃十分有趣,以卡諾廣場(Place Carnot)為中心,將街道設計為棋盤式(
plan en damier,又稱希波達莫斯式,plan hippodamien),每條路以90度交岔,並能
直接從城市的一端直通另一端,使得城市被襲擊之時,守城士兵能從一端毫無阻礙的來到
另一端。
這種形式的城鎮稱作「巴斯提德(bastide)」,來自朗格多克語(languedocien)
的「bastida」,指的是「按照常規計劃建造的村莊或城市」。
基於建造快速、利於商業、攻守皆宜的優點,在阿爾比十字軍(croisade des
Albigeois)及百年戰爭之間(即1222年至1373年之間),約有三百至五百個「巴斯提德
」拔立而起,多建在被戰爭蹂躪得最嚴重的法國西南部。
今日的下城區,其中心仍是卡諾廣場,四周皆是商業繁盛的人行步道。
僅存的雅各賓門(Portail des Jacobins)位於城區的正南方,是控制出入的四座城
門裡,唯一僅存下來的。
--
死前必見的卡爾卡松(Carcassonne)-食宿篇
https://blog.xuite.net/toiletmei/blog/589025474
法國全紀錄:
https://blog.xuite.net/toiletmei/blog/587807485
--
Tags:
德國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死前必見的卡爾卡松-食宿篇
By Kumar
at 2020-04-04T21:34
at 2020-04-04T21:34
傳說之域,濱海聖瑪麗
By Olive
at 2020-04-04T11:45
at 2020-04-04T11:45
我的白馬夢,卡馬格(Camargue)
By Oliver
at 2020-03-28T19:12
at 2020-03-28T19:12
小知識:法式手勢、基礎旅行法語
By Robert
at 2020-03-27T20:11
at 2020-03-27T20:11
蒙馬儒修道院
By Oscar
at 2020-03-25T17:36
at 2020-03-25T1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