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劇變,人類該如何是好? - 暖化
By Hedy
at 2006-03-17T00:00
at 2006-03-17T00:00
Table of Contents
最近因為溫室效應加上聖嬰現象加劇,使得全球氣候暖化,
面對此情形,人類該如何因應才能免於滅亡之禍
面對此情形,人類該如何因應才能免於滅亡之禍
Tags:
暖化
All Comments
By Mia
at 2006-03-19T21:36
at 2006-03-19T21:36
溫室氣體:
二氧化碳(CO2 )-在溫室效應中占55%的比率。由於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全球的二氧化碳正以海年六十億噸的量增加中。
氟氯碳化物(Chlorofluorocarbons , CFCs) - 約占24%的泅室效應,目前增加的速率最高。如使用在冷氣機、電冰箱的冷煤、電子零件清潔劑、噴霧劑、滅火器等,都含有 CFCs 的作分,同時此類化合物也是破壞臭氧層的禍首。
甲烷(CH4 )-約有15%的溫室效應由此而起,產生自發酵與腐化的變更過程,主要來自牲畜、水田及掩埋場的排放。
氧化亞氮(N2O )-約有 6%的溫室效應由此氣體引起,係由燃燒化石燃料、微生物及化學冒料分解所排放。
臭氧(O3)-來自地面污染,如汽、機車、發電廠、煉油廠所排放的氮氧化合物,經光化學作用而產生臭氧。
溫室效應現象是來自石油及煤燃燒而排放過量的二氧化碳、燃燒化石燃料所產生的氮氧化物,被大量用於製造各種產品的CFCs、水田及掩埋場所排放的甲烷,以及臭氣等氣體的大量增加。這類氣體的增加會加速破壞大氣自動調節地球溫度的能力;地球表面係由大氧層所包圍,這層大氣有如溫室的透明塑膠,在陽光照射地面時,發揮防止地面濕度、溫度散失的功能,使地面溫度不會下降得太快,地表平均溫度保持在攝氏十五度左右。但是溫室效應不斷增加的結果,使得地球溫度慢慢升高。
溫室效應
影響氣候變化的更重要的外部強迫力是溫室效應。根據太陽輻射波的長短不同,可分為短波太陽輻射和長波太陽輻射。短波太陽輻射的能量不易被大氣吸收,但長波輻射的能量卻易被幾種微量氣體(如,水汽,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及氟氯烴)吸收。當太陽輻射到達地表時,地表吸收其能量而增溫,之後,再以長波輻射向大氣發射,大氣中的微量氣體吸收這種長波輻射後增溫,並且再向地表發射長波輻射,使近地面大氣升溫,這種現象就叫溫室效應,這些微量氣體又叫溫室氣體。這些溫室氣體的作用像溫室的玻璃一樣,既能吸收太陽和地球表面發射的長波輻射能,又能把吸收到的這些長波輻射能反射到地球表面,升高氣溫。
海洋
除此以外,氣候本身也會變化,這就是氣候變化的內因。占全球表面70%以上的海洋,它和全球大氣間長期的相互作用變化也能引起氣候變化;海水溫度、鹽度分布不均,造成密度不同所引起的環流,如溫鹽環流可使北大西洋氣溫昇高,北半球平均氣溫也昇高,但是南半球氣溫則下降。相反的,如果沒有溫鹽環流,北大西洋及北半球平均氣溫皆將下降。
周圍大氣自身的不斷變化也會影響氣候,諸如極地冰覆蓋面積變化對氣候影響,青藏高原雪覆蓋變化對氣候的作用,等等。另外,影響氣候變化的內因與外因之間也會有相互作用。例如,南極大陸周圍冰覆蓋面積的變化(內因),必然影響太陽反照率,進而改變了太陽輻射平衡值變化﹔溫室氣體增加,使得氣候變暖(外因),促使南極大陸及其四周的冰消融,改變周周圍大氣的地表狀態(內因)。
哪些人為活動造成全球暖化現象?
燃燒石油化學燃料、農業活動、砍伐森林和使用含CFCs的產品等活動。
工業革命以來,人類大量的製造二氧化碳、氧化亞氮、甲烷、氟氯碳化物等溫室氣体。人類對大自然的影響不再只是侷限於地表,而是擴張至大氣,而且藉由大氣的運動,將影響逐漸佈及全球,大幅提高了全球暖化的可能性。科學家也因此驚覺到氣候不只變幻莫測,更可能因人類的過度發展而發生更劇烈的變化。1980年代以來,全球平均氣溫迅速上升,不尋常的天氣與氣後現象頻頻發生頻率,更使得氣候變遷突然成為世人矚目的議題。
全球暖化或許會因人類行為釋放於大氣中的氣溶膠(小液滴及固體微粒)而部分抵銷;因為於白天它們會將部分射入的陽光反射回太空,然而黑夜將會因雲層仍然存在而阻止部分白天儲藏在地球表面而反射回太空的熱,這些污染物說明了為何北半球的暖化現象均發生在黑夜。氣溶膠污染物與全球暖化間的交互作用極為複雜,污染物在較低的對流層中影響空氣冷暖的程度視地表的反射能力而定。我們對氣溶膠與雲層性質的影響亦所知有限,這些相衝突與瑣碎的影響及不確定性,加上空氣污染控制的改善,使得期待下一個半世紀空氣污染物能中和消減全球暖化的現象更不可能發生。氣溶膠也會因乾、濕沈降而自大氣層中消失回到地球,而C02及其他溫室氣體則將在大氣中存留數十年甚至數百年。我們或可維持與增加空氣污染的氣溶膠濃度,以抵銷可能的全球暖化現象,然而因這些污染物已經造成每年千百人死亡及植物的損害(包括糧食作物),因而已被減量處理。
By Linda
at 2006-03-17T14:22
at 2006-03-17T14:22
By Thomas
at 2006-03-19T15:49
at 2006-03-19T15:49
“不要在破壞大自然了!”
平時就要有環保的概念,
並且實際去力行,
這樣對地球的傷害就會減輕些,
氣候也就不會那麼異常了!
其他...就順其自然!
By Dinah
at 2006-03-20T21:45
at 2006-03-20T21:45
二氧化碳(CO2 )-在溫室效應中占55%的比率。由於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全球的二氧化碳正以海年六十億噸的量增加中。
氟氯碳化物(Chlorofluorocarbons , CFCs) - 約占24%的泅室效應,目前增加的速率最高。如使用在冷氣機、電冰箱的冷煤、電子零件清潔劑、噴霧劑、滅火器等,都含有 CFCs 的作分,同時此類化合物也是破壞臭氧層的禍首。
甲烷(CH4 )-約有15%的溫室效應由此而起,產生自發酵與腐化的變更過程,主要來自牲畜、水田及掩埋場的排放。
氧化亞氮(N2O )-約有 6%的溫室效應由此氣體引起,係由燃燒化石燃料、微生物及化學冒料分解所排放。
臭氧(O3)-來自地面污染,如汽、機車、發電廠、煉油廠所排放的氮氧化合物,經光化學作用而產生臭氧。
溫室效應現象是來自石油及煤燃燒而排放過量的二氧化碳、燃燒化石燃料所產生的氮氧化物,被大量用於製造各種產品的CFCs、水田及掩埋場所排放的甲烷,以及臭氣等氣體的大量增加。這類氣體的增加會加速破壞大氣自動調節地球溫度的能力;地球表面係由大氧層所包圍,這層大氣有如溫室的透明塑膠,在陽光照射地面時,發揮防止地面濕度、溫度散失的功能,使地面溫度不會下降得太快,地表平均溫度保持在攝氏十五度左右。但是溫室效應不斷增加的結果,使得地球溫度慢慢升高。
溫室效應
影響氣候變化的更重要的外部強迫力是溫室效應。根據太陽輻射波的長短不同,可分為短波太陽輻射和長波太陽輻射。短波太陽輻射的能量不易被大氣吸收,但長波輻射的能量卻易被幾種微量氣體(如,水汽,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及氟氯烴)吸收。當太陽輻射到達地表時,地表吸收其能量而增溫,之後,再以長波輻射向大氣發射,大氣中的微量氣體吸收這種長波輻射後增溫,並且再向地表發射長波輻射,使近地面大氣升溫,這種現象就叫溫室效應,這些微量氣體又叫溫室氣體。這些溫室氣體的作用像溫室的玻璃一樣,既能吸收太陽和地球表面發射的長波輻射能,又能把吸收到的這些長波輻射能反射到地球表面,升高氣溫。
海洋
除此以外,氣候本身也會變化,這就是氣候變化的內因。占全球表面70%以上的海洋,它和全球大氣間長期的相互作用變化也能引起氣候變化;海水溫度、鹽度分布不均,造成密度不同所引起的環流,如溫鹽環流可使北大西洋氣溫昇高,北半球平均氣溫也昇高,但是南半球氣溫則下降。相反的,如果沒有溫鹽環流,北大西洋及北半球平均氣溫皆將下降。
周圍大氣自身的不斷變化也會影響氣候,諸如極地冰覆蓋面積變化對氣候影響,青藏高原雪覆蓋變化對氣候的作用,等等。另外,影響氣候變化的內因與外因之間也會有相互作用。例如,南極大陸周圍冰覆蓋面積的變化(內因),必然影響太陽反照率,進而改變了太陽輻射平衡值變化﹔溫室氣體增加,使得氣候變暖(外因),促使南極大陸及其四周的冰消融,改變周周圍大氣的地表狀態(內因)。
哪些人為活動造成全球暖化現象?
燃燒石油化學燃料、農業活動、砍伐森林和使用含CFCs的產品等活動。
工業革命以來,人類大量的製造二氧化碳、氧化亞氮、甲烷、氟氯碳化物等溫室氣体。人類對大自然的影響不再只是侷限於地表,而是擴張至大氣,而且藉由大氣的運動,將影響逐漸佈及全球,大幅提高了全球暖化的可能性。科學家也因此驚覺到氣候不只變幻莫測,更可能因人類的過度發展而發生更劇烈的變化。1980年代以來,全球平均氣溫迅速上升,不尋常的天氣與氣後現象頻頻發生頻率,更使得氣候變遷突然成為世人矚目的議題。
全球暖化或許會因人類行為釋放於大氣中的氣溶膠(小液滴及固體微粒)而部分抵銷;因為於白天它們會將部分射入的陽光反射回太空,然而黑夜將會因雲層仍然存在而阻止部分白天儲藏在地球表面而反射回太空的熱,這些污染物說明了為何北半球的暖化現象均發生在黑夜。氣溶膠污染物與全球暖化間的交互作用極為複雜,污染物在較低的對流層中影響空氣冷暖的程度視地表的反射能力而定。我們對氣溶膠與雲層性質的影響亦所知有限,這些相衝突與瑣碎的影響及不確定性,加上空氣污染控制的改善,使得期待下一個半世紀空氣污染物能中和消減全球暖化的現象更不可能發生。氣溶膠也會因乾、濕沈降而自大氣層中消失回到地球,而C02及其他溫室氣體則將在大氣中存留數十年甚至數百年。我們或可維持與增加空氣污染的氣溶膠濃度,以抵銷可能的全球暖化現象,然而因這些污染物已經造成每年千百人死亡及植物的損害(包括糧食作物),因而已被減量處理。
By Regina
at 2006-03-21T01:19
at 2006-03-21T01:19
Related Posts
全球暖化&二氧化碳排放量?~~~
By William
at 2006-03-10T00:00
at 2006-03-10T00:00
人有一點可能逃過冰河期嗎
By Edwina
at 2006-03-09T00:00
at 2006-03-09T00:00
哪些人為活動對海洋生態系造成影響...
By Edward Lewis
at 2006-03-02T00:00
at 2006-03-02T00:00
看完[明天過後]的地理問題(十萬火急><)15點
By Barb Cronin
at 2006-02-19T00:00
at 2006-02-19T00:00
一些有關地球科學的問題
By Hedda
at 2006-02-15T00:00
at 2006-02-15T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