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戰後台灣的教育與文化和社會的變遷 - 社會議題
By Sarah
at 2007-05-16T00:00
at 2007-05-16T00:00
Table of Contents
求:戰後台灣的教育與文化和社會的變遷
幫忙一下
謝謝!!
盡量詳細一點@@
Update:
改一下是:
教育與文化〝建設〞社會的變遷
幫忙一下
謝謝!!
盡量詳細一點@@
Update:
改一下是:
教育與文化〝建設〞社會的變遷
Tags:
社會議題
All Comments
By Kumar
at 2007-05-16T05:26
at 2007-05-16T05:26
當時的台灣省教育處提出五大教育方針,根據「國民教育法」將六年義務教育的學校通改名為國民學校,中學由日制的四年中學改編成三年初中,三年高中的兩階段學制。
另外,自從民國38年後,為了反共政策需求,民族精神教育及科學教育成為國家教育的重心。也在同時,國民教育的發展朝向量的方面進行擴充,也就是以達到普遍就學為理想,提升教育的品質。因此,到了民國64年,就學率幾乎達到了百分之九十九。隨著國民教育的發展,師資的培育也有了相當程度的進展。
戰後教育最重要的一環,便是九年國民教育的實施。民國56年草擬提案,民國57年實施公布,由於準備期僅有一年時間,使得中學所需的師資大量增加,因此原本的師資培育系統供不應求,所以廣開師資取得途徑。直到現代,師資的培育已達到飽和,或許這個現象是當初所始料未及的。
在文化方面,戰後文化可以說是由三個面向所組成:1.日本統治時代的延續2.中國內地文化的進入3.西方新文化思潮的衝擊。
這三種文化在戰後台灣社會中相互激盪,在當時國民政府的強力主導下,發起中華文化運動,制定「國民生活須知」。
戰後文化,在政府的政策下,剛開始以反共文學為主流,但是由於教育的普及,人們開始走出不同的道路。後來,開始引進西方的文化,在相互的刺激、交融下,60年代的台灣社會逐漸出現所謂的「鄉土文學」。直到1980年代,台灣文化開始也將觸角伸到現實社會的各種議題。
由此可知,戰後對於教育的建設,使得人民的知識普及,開啟了人民的思考,雖然在戰後國民政府的強人統治之下,有一段時間,整個社會變遷是被箝制的局面,一切都以「三民主義、反攻大陸」為最高指導原則。但在威權政府逐漸鬆綁之後,教育所培育出的人才,逐漸出頭,將台灣社會帶入一種新的局面,漸漸形成台灣的新文化。
By Heather
at 2007-05-20T10:38
at 2007-05-20T10:38
你是誰的後代
就算是正港台灣人
你用這樣的態度面對我們的歷史難道就對了嗎??
真是個大言不慚的傢伙
By Christine
at 2007-05-19T16:23
at 2007-05-19T16:23
By Kyle
at 2007-05-17T17:32
at 2007-05-17T17:32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
台北公會堂
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發表終戰詔書,二戰結束。台灣確定結束日治時期。並由中華民國進行接收。同年8月29日國民政府主席蔣中正命陳儀為台灣省行政長官,並於9月1日於重慶宣佈成立「台灣行政長官公署」與「台灣警備總部」。同時命陳儀兼任「台灣警備司令」。經過多日準備後,10月5日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前進指揮所於台北成立,接收人員分別在10月5日-10月24日分別由上海或重慶飛抵台灣。
受降典禮----1945年10月25日中國戰區台灣省受降典禮於上午十點於台北公會堂舉行。降方為日本國所屬台灣總督府,而福建省主席陳儀則以台灣行政長官的身分代表中國戰區最高統帥受降,從日本末代台灣總督安藤利吉手中接過了降書。同日,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正式運作,機關處所設於原台北市役所(即現在行政院院址)。而主要參加人員有國民政府代表的陳儀、葛敬恩、柯遠芬、黃朝琴、游彌堅、宋斐如、李萬居,台灣人民代表:林獻堂、陳炘、林茂生(台灣代表)。另外,還有台灣總督府的日方代表:安藤利吉及諫山春樹。
措施失當----接收後,臺灣設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集行政、立法、司法及軍事大權於一身,異於中國各省之省政府,成立之初即備受臺民批評。加上行政人的任用與「臺人自治」的期望相逆,重要職務幾由大陸來臺人士擔任。甚至有同職務,臺人待遇卻低於大陸人士的情況。
另外,行政欠缺效率、官員貪污腐化、軍隊紀律敗壞,盡管輿語交相指責卻未有改善。再加上物價飛漲、百業蕭條、失業嚴重、語言隔閡、治安惡化。終於使得臺人由滿懷期望轉為失望。最後在一次偶發事件,爆發全島性反政府行動、省籍直接衝突的二二八事件。[41]
1947年爆發的二二八事件在強力的軍事鎮壓下,不久隨即結束,此後台灣進入白色恐怖時代,許多老一輩居民開始懷念日治時期。臺灣俗諺「狗走豬擱來」(狗走了,豬又來),即形容好不容易「狗」走了(指日本人,犬雖然煩但會工作),卻又來了除了破壞甚麼都不會的「豬」(暗諷國民政府)。對於日治結束至接收初期的轉變,也相當程度地影響了戰後台灣對國家民族認同、族群意識觀念甚至台獨運動。[42]
圖片參考:http://tw.yimg.com/i/tw/blog/rte/smiley_26.gif
教育與文化〝建設〞都是台灣在日治時期已經就有了
中華民國國府接收台灣政權。因為所屬台灣政府無法掌控維持戰後經濟,造成金融物價秩序混亂,加上部分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官員之官僚作風與嚴重貪污問題,造成台灣民眾對中國執政之國民黨失去信心,
國民黨 接收後,必須幫他們打共匪,台灣人生活退回到 二、三十年前生活更困苦(新台幣四萬元換一元,有沒有聽說)
圖片參考:http://tw.yimg.com/i/tw/blog/rte/smiley_17.gif
國民黨沒想要建設台灣只把它當跳板要反攻大陸,直到最後確實了解無法回中國才做十大建設(小蔣的德政)欺騙百姓,那是我們繳的稅金本來就該給百姓過好的生活環境。
跟中國"勢不兩立"的是國民黨,不是台灣人
掩蓋事實,檢舉移除問題也改變不了別人的看法
Related Posts
1992年的AcuraVigor的馬力以及車子的性能介紹
By Anthony
at 2007-05-16T00:00
at 2007-05-16T00:00
我的機車大兜風100
By Ethan
at 2007-05-16T00:00
at 2007-05-16T00:00
急!急!!急!!!太陽光會越來越少嗎?
By Ophelia
at 2007-05-16T00:00
at 2007-05-16T00:00
溫室效應的文章--要有頭尾.
By Queena
at 2007-05-16T00:00
at 2007-05-16T00:00
駕照被吊銷要如何重考呀
By Lucy
at 2007-05-16T00:00
at 2007-05-16T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