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線的平衡 - 地球科學討論
By Kyle
at 2011-01-05T17:17
at 2011-01-05T17:17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Yistevia (理性與感性)》之銘言:
: 雲嘉 外海 的 外傘頂洲 目前變得愈來愈小,
: 其原因最可能為何 ?
: A 沿岸流帶來的泥沙多於帶走的
: B 沿岸流帶來的泥沙少於帶走的
: C 河流帶來的泥沙多於帶走的
: D 河流帶來的泥沙少於帶走的
: 答案是 B
: 問題 : 沿岸流 跟 河流 有什麼不一樣,
: 選 D 河流 不可以嗎 ???
外傘頂洲的變化很早就有人注意到了,
學術論文也蠻多人針對這邊做文章發表的。
如
張憲國和陳蔚瑋(2005)研究指出外傘頂洲11年來的面積及灘線變化,發現面積
逐漸增大,且沙洲向台灣本島靠近,呈現陸化現象。
http://ocean.cv.nctu.edu.tw/NRCEST/Jpaper.files/Waisandin.pdf
洪奕星、張逸中、詹舜瑜和翁健三(2005)提出經由分析至2005的衛星影像,外
傘頂洲已經穩定下來,並且有可能逐漸增大的趨勢。在1999年的921集集
集集大地震之後,各中南部的河川輸砂量均有增加,只要北港溪豐沛的輸
沙量,能夠源源不絕的補注給外傘頂洲,外傘頂洲便不會繼續向南漂移或
消失。
http://www.iag.ntou.edu.tw/~iag/iag/lab/big5/210/waisanding2006.pdf
林宏仁、許泰文和曾以帆(2003)指出至目前為止外傘頂洲仍持續侵蝕南移,
2000 以後平均變遷率仍達每年60 公尺。造成外傘頂洲海岸地形變化的主
要原因包括自然力影響以及人為的開發利用等,前者包括季風、颱風、波
潮流作用以及河川輸沙等因素,後者包括海埔地開發、港灣興建、水庫與
河川水土保持工程之設置以及超抽地下水造成地層下陷等。
1912 年濁水溪整治計畫實施後,濁水溪被導流從西螺溪出海,輸沙量因此
大減,旺盛的堆積作用因此不再進行。
http://enc.ihmt.gov.tw/TSOE/downloads/thesis/2003D10.pdf
一般來說河流的輸砂都會在出海口附近沉積下來,林宏仁等(2003)認為1912之前
的濁水溪還從北港溪及西螺溪注入海中時,外傘頂洲經由長年累月的泥沙堆而成
,而1912年後河川整治工程使濁水溪主流經西螺溪出海後,北港溪自成水系,輸
砂量銳減,自此外傘頂洲開始有侵蝕後退之趨勢並且在東北季風及沿岸流帶動下
而逐年漸向西南方向漂移,所以在1999集集大地震前,是沿岸流帶過來的泥沙少
於被帶走的,造成侵蝕現象,而洪奕星等(2005)的研究則認為集集大地震後,北
港溪的輸砂量增加,可以維持住外傘頂洲的面積而不被侵蝕。
另外沿岸流可參考下列網頁:
http://tinyurl.com/29pp62q
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3351
波浪行進方向與陸地不平行時,會產生垂直向量與水平向量的力,
而水平向量的力就會造成沿岸流。
你用google map去看外傘頂洲,可以發現濁水溪出海口南側興建了麥寮工業區,
而濁水溪出來的泥沙都被工業區延伸入海的防波堤阻檔而堆積在工業區的北側,
工業區南側的海岸得不到濁水溪的沿岸漂沙補充,因此處於被海浪侵蝕的狀態,
而也連帶影響到外傘頂洲。
海岸是一種動態平衡,各種營力、人為活動都有可能會影響海岸的侵淤。
外傘頂洲的沙源非單一,濁水溪的沿岸漂沙,北港溪的河川輸沙,在麥寮工業區
檔住了沿岸漂沙,但是沿岸流繼續往南而沒帶有漂沙,所後北港溪的河川輸沙不
足以支撐外傘頂洲遭受侵蝕量的情況下,使得面積逐年減少。
不過後續研究說北港溪因集集大地震使得輸沙量增大,又可以支撐其遭受的侵蝕
量。
所以其實這題應該選B,他的主要觀念是沿岸流侵蝕外傘頂洲,而河川輸沙堆積
外傘頂洲。收入少於支出就是侵蝕,收入大於支出就是堆積。
--
: 雲嘉 外海 的 外傘頂洲 目前變得愈來愈小,
: 其原因最可能為何 ?
: A 沿岸流帶來的泥沙多於帶走的
: B 沿岸流帶來的泥沙少於帶走的
: C 河流帶來的泥沙多於帶走的
: D 河流帶來的泥沙少於帶走的
: 答案是 B
: 問題 : 沿岸流 跟 河流 有什麼不一樣,
: 選 D 河流 不可以嗎 ???
外傘頂洲的變化很早就有人注意到了,
學術論文也蠻多人針對這邊做文章發表的。
如
張憲國和陳蔚瑋(2005)研究指出外傘頂洲11年來的面積及灘線變化,發現面積
逐漸增大,且沙洲向台灣本島靠近,呈現陸化現象。
http://ocean.cv.nctu.edu.tw/NRCEST/Jpaper.files/Waisandin.pdf
洪奕星、張逸中、詹舜瑜和翁健三(2005)提出經由分析至2005的衛星影像,外
傘頂洲已經穩定下來,並且有可能逐漸增大的趨勢。在1999年的921集集
集集大地震之後,各中南部的河川輸砂量均有增加,只要北港溪豐沛的輸
沙量,能夠源源不絕的補注給外傘頂洲,外傘頂洲便不會繼續向南漂移或
消失。
http://www.iag.ntou.edu.tw/~iag/iag/lab/big5/210/waisanding2006.pdf
林宏仁、許泰文和曾以帆(2003)指出至目前為止外傘頂洲仍持續侵蝕南移,
2000 以後平均變遷率仍達每年60 公尺。造成外傘頂洲海岸地形變化的主
要原因包括自然力影響以及人為的開發利用等,前者包括季風、颱風、波
潮流作用以及河川輸沙等因素,後者包括海埔地開發、港灣興建、水庫與
河川水土保持工程之設置以及超抽地下水造成地層下陷等。
1912 年濁水溪整治計畫實施後,濁水溪被導流從西螺溪出海,輸沙量因此
大減,旺盛的堆積作用因此不再進行。
http://enc.ihmt.gov.tw/TSOE/downloads/thesis/2003D10.pdf
一般來說河流的輸砂都會在出海口附近沉積下來,林宏仁等(2003)認為1912之前
的濁水溪還從北港溪及西螺溪注入海中時,外傘頂洲經由長年累月的泥沙堆而成
,而1912年後河川整治工程使濁水溪主流經西螺溪出海後,北港溪自成水系,輸
砂量銳減,自此外傘頂洲開始有侵蝕後退之趨勢並且在東北季風及沿岸流帶動下
而逐年漸向西南方向漂移,所以在1999集集大地震前,是沿岸流帶過來的泥沙少
於被帶走的,造成侵蝕現象,而洪奕星等(2005)的研究則認為集集大地震後,北
港溪的輸砂量增加,可以維持住外傘頂洲的面積而不被侵蝕。
另外沿岸流可參考下列網頁:
http://tinyurl.com/29pp62q
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3351
波浪行進方向與陸地不平行時,會產生垂直向量與水平向量的力,
而水平向量的力就會造成沿岸流。
你用google map去看外傘頂洲,可以發現濁水溪出海口南側興建了麥寮工業區,
而濁水溪出來的泥沙都被工業區延伸入海的防波堤阻檔而堆積在工業區的北側,
工業區南側的海岸得不到濁水溪的沿岸漂沙補充,因此處於被海浪侵蝕的狀態,
而也連帶影響到外傘頂洲。
海岸是一種動態平衡,各種營力、人為活動都有可能會影響海岸的侵淤。
外傘頂洲的沙源非單一,濁水溪的沿岸漂沙,北港溪的河川輸沙,在麥寮工業區
檔住了沿岸漂沙,但是沿岸流繼續往南而沒帶有漂沙,所後北港溪的河川輸沙不
足以支撐外傘頂洲遭受侵蝕量的情況下,使得面積逐年減少。
不過後續研究說北港溪因集集大地震使得輸沙量增大,又可以支撐其遭受的侵蝕
量。
所以其實這題應該選B,他的主要觀念是沿岸流侵蝕外傘頂洲,而河川輸沙堆積
外傘頂洲。收入少於支出就是侵蝕,收入大於支出就是堆積。
--
Tags:
地球科學
All Comments
By Necoo
at 2011-01-07T01:20
at 2011-01-07T01:20
By Enid
at 2011-01-08T09:24
at 2011-01-08T09:24
Related Posts
海岸線的平衡
By Margaret
at 2011-01-03T23:13
at 2011-01-03T23:13
2010年的強震次數
By Una
at 2011-01-01T21:13
at 2011-01-01T21:13
「低碳台灣 高瞻未來」特展-志工招募
By Hamiltion
at 2010-12-30T00:30
at 2010-12-30T00:30
中正大學地震學碩博班招生啦
By Elizabeth
at 2010-12-29T12:24
at 2010-12-29T12:24
小行星撞擊地球所引發的地震.......
By Doris
at 2010-12-26T22:30
at 2010-12-26T2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