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送20點)有關國際環境問題的資訊 - 社會議題

Erin avatar
By Erin
at 2006-04-11T00:00

Table of Contents

(狂送20點)有關國際環境問題的資訊
請提供
1.溫室效應
2.二氧化碳
3.酸雨
......等相關資料

All Comments

Audriana avatar
By Audriana
at 2006-04-11T20:09
~1.溫室效應~
自地球形成以來,大氣的成分,無時不變,尤其是微量氣體,其量雖微,但對全球環境之影響佔有決定性角色。其中地球溫暖化的原理,就如同溫室(Greenhouse),大氣吸收來自地球表面所釋放之長波輻射,再反射回地面,藉著此種自然的溫室效應,維持地表之溫度。若大氣不存在,地球之溫度將較目前為低。近年來由於人類經濟活動的快速成長,所製造之化學品及產生之空氣污染,正以空前未有之速度,改變大氣結構。其中特別是化石燃料燃燒後所產生之CO2氣體,大量排放進入大氣後,吸收地表之長波輻射,造成之人為溫室效應使地表溫度逐漸增加。
  雖然,至目前為止,僅增加少許溫度(過去100年只增加0.3℃至0.6℃),海平面則持續上升(10至15公分)。工業革命後CO2濃度增加28%,科學家預測若不採取任何防治措施則於西元2100年時,地表溫度將較目前增加l℃至3.5℃,海平面將上升15至95公分,此種溫室效應對於整個生態環境(包括地球、海洋與人類的經濟、社會等)及全球氣候,將有深遠而不可知之影響。
一般認為大氣的組成在剛形成地球時逐漸形成, 與目前狀態有所不同.
~2.二氧化碳~
根據Gammon等人(1985)認為, 在過去一億年根據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變化的不同可以區分為三個時期 :
1. 第一個時期 (108-104前), 白堊紀中期到上個冰河期結束, 二氧化碳含量從數千ppm降到200-300ppm.
2. 第二個時期 從上個冰河期到十九世紀開始, 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維持不變, 在260-290ppm間, 人類衝擊不大.
3. 第三個時期 十九世紀到現在, 可以發現由於人類活動大氣二氧化碳含量逐漸增加, 主要由於樹木砍伐, 石化燃料燃燒, 土地使用改變.
根據各種預估, 目前二氧化碳增加範圍每年約1.5-2.5ppm, 這種大氣中高含量的二氧化碳從幾百萬年到現在都不從觀察到過.
目前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來自有機物質分解, 呼吸代謝, 人類活動和無生命物質來源. 異營有機體的呼吸代謝和有機物質的分解是二氧化碳進入大氣最主要的來源, 可以合光合作用達到平衡 [Table. 13-1].無生命的過程(如經由火山噴發地球外殼氣體釋放)的影響很小, 約只佔0.004-0.02%. 而從十九世紀中期工業年代開始, 人類活動對於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有顯著影響, 與增加燃燒化石燃料有直接的關係
由於碳原子進入大氣和經由光合作用或海洋沉降吸收無法達到平衡, 導致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每年約增加1.5ppm. 而其含量在短時間內也有變化, 與季節變化影響植物光合作用活性和用來加熱的燃料使用量有關.
二氧化碳不是大氣中碳原子的唯一形式, 其它包含碳的氣體像是甲烷(methane, CH4)和一氧化碳 (carbon monoxide)也會釋放到大氣中. 大氣中甲烷的含量約1.7ppm, 大概比二氧化碳低兩百倍. 雖然它的含量比二氧化碳低很多, 但是對全球溫化的影響很大. 由於它的分子構造, 它在吸收紅外線輻射的能力上比二氧化碳高約20-25倍, 因此提高對於溫室效應的影響

~3.酸雨~
酸雨可以直接破壞植物(特別是農作物),造成直接傷害。另外,酸雨可以造成土壤酸化,使得農作物或植物無法生長,一方面使得農產量下降,另一方面使得森林生態系統受到嚴重干擾。土壤酸化多在10~20年內完成,但酸化後,就幾乎無法再恢復,因此如何降低受酸化影響之區域非常重要。
此外,酸雨可以將土壤中重金屬驅離,使得植物(農作物)吸收,人類在進食後,就受到間接影響。酸雨也可以影響湖泊、河水、地下水之水質,影響湖泊、河水、地下水之生態平衡,當然也影響人類所食用之魚蝦品質。
森林遭受傷害的原因,並不只是酸雨,其他硫氧化物,氮氧化物,臭氧等大氣污染物質的複合作用,也會傷害森林,遭受酸雨影森林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阿爾卑斯山和西德黑森林,另外西德其它地區,瑞士、英國等的森林大約半數以上的樹木袋黃,枝葉掉落。
●酸雨因pH小於5.0以下,造成土壤、岩石中的有毒金屬元素溶解,流入河川或湖泊,嚴重時使得魚類大量死亡。
●水生植物和以河川酸化水質灌溉的農作物,因累積有毒金屬,將經由食物鏈進入人體,影響人類的健康。
●酸雨會影響農林作物的葉子,同時土壤中的金屬元素因被酸雨溶解,造成礦物質大量流失,植物無法獲得充足的養分,將枯萎、死亡。
  ●湖泊酸化後,可能使生態系改變,甚至湖中生物死亡,生態系活動因而無法進行,最後變成死湖。
●腐蝕建築物、公共設施、古蹟和金屬物質,造成人類經濟、財物及文化遺產的損失。
●刺激人類眼睛和皮膚,對人體造成傷害。
Edwina avatar
By Edwina
at 2006-04-14T17:49
一、酸雨的定義
「酸雨」,顧名思義,雨是酸的。其正確的名稱應為「酸性沈降」,它可分為「濕沈降」與「乾沈降」兩大類,前者指的是所有氣狀污染物或粒狀污染物,隨著雨、雪、霧或雹等降水型態而落到地面者,後者則是指在不下雨的日子,從空中降下來的落塵所帶的酸性物質而言。在化學上定義水之pH(酸鹼)值等於七為中性,小於則是酸性。自然大氣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常溫時溶解於雨水中並達到氣液相平衡後,雨水之酸鹼值約為 5.6,因此大自然的雨水是酸的;但是,在大自然中,仍存在其他致酸的物質,例如,火山爆發所噴出的硫化氫,海洋所釋放出的二甲基硫,高空閃電所導致之氮氧化物等,均會使雨水進一步酸化,而酸鹼值會降至 5.0 左右。因此,在 1980 年代後期以來,許多國內外(包含環保署研究報告)研究者,已將所謂「酸雨」認知為當雨水酸鹼值在 5.0 以下時,即確定受到人為酸性污染物的影響。因此,在環保署研究報告中,已統一雨水酸鹼值達 5.0以下時,正式定義為「酸雨」。例如,若以環保署台北酸雨監測站 1990-1998 年之有效雨水化學分析資料為準,顯示約九成降水天數的雨水pH值在 5.6 以下,而酸雨發生機率則為七成五左右。
二、酸雨的組成
一般酸水化學組成中,較重要的物種包括 H+、Cl-、NO3-、SO2-4、NH4+、K+、Na+、Ca2+及 Mg2+ 等九種。其來源包括
自然來源及人為來源如圖所示,一般而言NO3-及 SO2-4 為主要的致酸物質,其硫氧化物與氮氧化物轉化而來。在人為污染排放方面,前者則與化石燃料使用、火力電廠、含硫有機物燃燒有關;後者主要源自工廠高溫燃燒過程,交通工具排放等因素 。Ca2+ 及 NH4+ 為主要的中和(致鹼)物質。
人為致酸物質
人為致鹼物質
SO2-4 石化工業、火力電廠、燃燒 Na+、Cl- 、 Mg2+ 海洋的海水飛沫
NO3- 工廠高溫燃燒過程、交通工具排放 Ca2+、K+ 塵土
NH4+ 農藥噴灑  在此釐清一個觀念,雨水 pH 值之高低與否,並不必然代表其中人為污染物多寡除了上述酸性離子外,亦存在其他如銨根、鈣、鎂等鹼性離子,以中和其酸性,雨水酸鹼值則為以上離子平衡後之氫離子所計算得來。換言之,雨水中若有高濃度之硫酸根與硝酸根離子,但因有其他鹼性離子中和之,那麼雨水未必呈現酸性反應(即低酸鹼值),反之亦然。雨水酸鹼值無疑地可以作為一項先期指標,但更重要的是必須進一步進行雨水化學成份分析,了解其污染物來源,並計算隨雨水沈降至地表的污染物通量(即所謂沈降量,以公斤/公頃/年為單位),進而制定控制策略以改善之。
減少酸雨的方法
減少酸雨最好及最直接的方法是減少製造空氣污染,例如減少酸性氣體的排放,不過現今的社會是無法阻止製造污染物,但是隨著科技的進步,減低污染是能做到的。
既然發電廠是空氣污染的主要來源,最有效的方法是減少酸性氣體的排放。其中一種方法是令酸性氣體在排放之前產生中和作用,例如:將未排出前的酸性氣體引過鹼性物質來中和,然後才經過煙囪排出廠外(圖三),最常用的鹼性物質有石炭石(limestone – calcium carbonate; calcium oxide)或石炭水。此外,燃燒化石燃料(fossil fuel)會產生大量酸性氣體,亦會製造大量二氧化碳,助長溫室效應的影響,所以,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是一種有較的方法去減低酸雨及溫室效應的形成。

會再發生石油危機嗎

Liam avatar
By Liam
at 2006-04-10T00:00
請問我們世界上石油可以用多久
剩多久的壽命
做汽車的將來 會不會受到影響
會出現石油危機嗎?

董氏基金會的一些資料

Madame avatar
By Madame
at 2006-04-10T00:00
董氏基金會的:
1標誌
2目標
3成就
4年代

請問何謂乾洗且哪些衣物要乾洗?

Sandy avatar
By Sandy
at 2006-04-10T00:00
因為老是聽有人說某一些的衣物要乾洗?請問何謂乾洗?哪些衣物要乾洗?

我不知道如何防治小黑蚊

Edwina avatar
By Edwina
at 2006-04-10T00:00
我不知道如何防治小黑蚊!請各位大大告訴我!謝謝啦!~要怎麼防治小黑蚊呢!找一些資料給偶呢!拜託

奇怪的胃痛與如何中藥治療

Olga avatar
By Olga
at 2006-04-10T00:00
我的胃痛很奇怪,以下幾樣東西吃了保證痛到吐出來(履試不爽)...鳳梨只要一片就可以痛到掛急診(打止痛針),鳳梨就算打成汁喝也會痛,棗子半顆,櫻桃7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