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歲傳奇導演辭世 葡萄牙全國降半旗誌哀 - 葡萄牙
By Kyle
at 2015-04-06T21:41
at 2015-04-06T21:41
Table of Contents
http://www.storm.mg/lifestyle/45538
(網頁中有大量影片與圖片;底下是文字轉載,文筆甚好!)
百歲傳奇導演辭世 葡萄牙全國降半旗誌哀-國際|風生活-風傳媒
人生百歲已是難得,活到百歲還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與驚人的創造力,更是難能可貴。葡
萄牙傳奇導演馬諾埃爾.德奧利維拉(Manoel de Oliveira)2日在波爾圖(Porto)的家
中辭世,結束幾乎與電影發展史等長的聲光人生,享壽106歲。
德奧利維拉不但是電影史上最高齡的現役導演,從事電影工作長達80載,生涯橫跨默片、
有聲電影、數位化製片時代,而且老而彌堅,76歲之後,幾乎每年都拍攝一部電影,令人
歎為觀止。去年年底歡度106歲生日之前,德奧利維拉還在家鄉出席其最後一部紀錄短片
《貝倫老人》(O Velho do Restelo)的首映典禮。
活到老 導到老
得知國寶級導演去世的消息後,葡萄牙政府宣布2日和3日為全國哀悼日,政府部門降半旗
誌哀。在德奧利維拉的家鄉、葡國第二大城波爾圖,哀悼日為期3天,他的葬禮將於3日在
當地舉行。
葡國總統席爾瓦(Aníbal Cavaco Silva)發表聲明說,德奧利維拉是葡萄牙新一代的楷
模,是葡萄牙文化無與倫比的見證人。總理科埃略(Pedro Passos Coelho)則推崇德奧
利維拉是葡萄牙20世紀電影界舉足輕重的人物,他對電影語言的創新力及對電影藝術的激
情,提升了葡萄牙的國際聲譽。
與電影發展史等長的人生
1908年(中國的清朝光緒34年)12月11日,德奧利維拉出生於波爾圖的一個富裕家庭,從
小就熱愛表演與運動,曾經是撐竿跳冠軍、賽車選手,1920年代以演員身分進入電影圈,
1931年執導了第一部作品,一部無聲紀錄片《多羅河上的勞動》(Douro, Faina Fluvial
),記錄家鄉工人忙碌辛苦的生活。
拍了幾部短片之後,德奧利維拉在1942年推出第一部長片《安尼奇波波》(Aniki-Bóbó
),以前衛的新寫實主義手法博得廣大迴響,然而也因此被葡國極右派獨裁者薩拉查(
António de Oliveira Salazar,1889─1970)的祕密警察「PIDE」盯上。
白色恐怖 鏡頭黑暗
PIDE懷疑德奧利維拉企圖顛覆政府,將他逮捕,拘禁審問了10天才放人。從此德奧利維拉
被列入黑名單,電影事業中輟,劇本送審總是被駁回,募資拍片更是難上加難。德奧利維
拉後來感歎:「我從來不想搞政治,但他們還是恨我。」
從1931年到1974年的33年間,德奧利維拉經商度日,只拍了3部長片和幾部短片。但是後
來他說:「那段時間讓我對電影的藝術本質,做了悠長而深刻的思考。」
隨著葡國的獨裁政權在1974年垮台,德奧利維拉長久被壓抑的創作力也大放異彩。從1985
年(當時他已經76歲)開始,他幾乎每年都有一部長片問世。
政權變天 釋放創作力
德奧利維拉首先以「落空的愛四部曲」《過去與現在》(O Passado e o Presente)、《
貝妮爾德與聖母馬利亞》(Benilde ou a Virgem Mãe)、《無望的愛》(Amor de
Perdição)、《法蘭西斯卡》(Francisca)樹立名聲。
1990年代,他開始拍法語電影,與凱瑟琳丹尼芙(Catherine Deneuve)、馬斯楚安尼(
Marcello Mastroianni)、米修比哥利(Michel Piccoli)、約翰馬可維奇(John
Malkovich)等重量級影星合作,打開國際知名度。1995年由約翰馬可維奇與凱瑟琳丹尼
芙擔綱的《愛慾修道院》(O Convento),是他第一部進軍美國市場的作品。
高貴堂皇 沉思悲傷
《紐約時報》指出,德奧利維拉喜歡改編文學作品或劇場作品,以高貴堂皇的場景鋪陳深
刻的主題,從愛的本質到死亡的陰影,總是瀰漫著一股沉思悲傷的氣氛。1985年以克洛岱
爾(Paul Claudel)同名劇作為藍本的《絲綢拖鞋》(Le Soulier de Satin),片長將
近7個小時。
另一方面,他的電影技法也可說是反璞歸真、追求簡淨,長鏡頭、靜畫(tableau),演
員說話時幾乎沒有表情,甚至不看鏡頭。他曾說:「我的電影追尋一種清晰明澈,讓更深
沉的思緒得以浮現。」
晚期的德奧利維拉對歷史特別著迷,尤其是葡萄牙殖民帝國(Império Português)的
崛起與衰敗。2000年的《話語和烏托邦》(Palavra e Utopia)、2004年的《第五帝國》
(O Quinto Império)與2007年的《哥倫布之謎》(Cristóvão Colombo – O Enigma
)都是這個主題的呈現。
歷史長河 死亡陰影
人到暮年原易感,德奧利維拉的電影不時出現自己的形象,死亡的主題,1997年的《航向
世界的開端》(Viagem ao Princípio do Mundo)留下馬斯楚安尼在大銀幕的最後身影
,飾演一個名叫「馬諾埃爾」(Manoel)的導演。2001年的《我要回家》(Vou para
Casa),米修比哥利飾演的舞台劇演員喪妻喪女,一個人面對晚年。
德奧利維拉70多歲快80歲的時候,歐洲各大影展就開始頒贈「終身成就獎」給他,大概沒
想到他還有近30年的創作生涯。最有趣的是威尼斯影展(Venice Film Festival),1985
年頒了一座,2004年再追加一座。2008年的坎城影展(Festival de Cannes)頒贈他「金
棕櫚獎」(Palme d’Or),得獎的是他一生的作品。
德奧利維拉可以說是為電影而生,一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幕,還在執導演筒。他的最後一部
長片是《蓋伯與陰影》(Gebo e a Sombra),2012年殺青,當時他已經快104歲。
就算死後,德奧利維拉還是會有作品「問世」。他在1982年拍攝的《拜訪.回憶與告白》
(Visita ou Memórias e Confissões),以自己住過的一幢房子為主題,因為事涉私
密,因此他限定要等他過世後才能上映。
--
Bem-vindo ao bordo de Portugal——歡迎蒞臨葡萄牙板!
位置: 生活娛樂館 > GlobalView > LG_Europe > Portugal
Portugal 歐洲 ◎航海英雄的故鄉——葡萄牙
--
(網頁中有大量影片與圖片;底下是文字轉載,文筆甚好!)
百歲傳奇導演辭世 葡萄牙全國降半旗誌哀-國際|風生活-風傳媒
人生百歲已是難得,活到百歲還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與驚人的創造力,更是難能可貴。葡
萄牙傳奇導演馬諾埃爾.德奧利維拉(Manoel de Oliveira)2日在波爾圖(Porto)的家
中辭世,結束幾乎與電影發展史等長的聲光人生,享壽106歲。
德奧利維拉不但是電影史上最高齡的現役導演,從事電影工作長達80載,生涯橫跨默片、
有聲電影、數位化製片時代,而且老而彌堅,76歲之後,幾乎每年都拍攝一部電影,令人
歎為觀止。去年年底歡度106歲生日之前,德奧利維拉還在家鄉出席其最後一部紀錄短片
《貝倫老人》(O Velho do Restelo)的首映典禮。
活到老 導到老
得知國寶級導演去世的消息後,葡萄牙政府宣布2日和3日為全國哀悼日,政府部門降半旗
誌哀。在德奧利維拉的家鄉、葡國第二大城波爾圖,哀悼日為期3天,他的葬禮將於3日在
當地舉行。
葡國總統席爾瓦(Aníbal Cavaco Silva)發表聲明說,德奧利維拉是葡萄牙新一代的楷
模,是葡萄牙文化無與倫比的見證人。總理科埃略(Pedro Passos Coelho)則推崇德奧
利維拉是葡萄牙20世紀電影界舉足輕重的人物,他對電影語言的創新力及對電影藝術的激
情,提升了葡萄牙的國際聲譽。
與電影發展史等長的人生
1908年(中國的清朝光緒34年)12月11日,德奧利維拉出生於波爾圖的一個富裕家庭,從
小就熱愛表演與運動,曾經是撐竿跳冠軍、賽車選手,1920年代以演員身分進入電影圈,
1931年執導了第一部作品,一部無聲紀錄片《多羅河上的勞動》(Douro, Faina Fluvial
),記錄家鄉工人忙碌辛苦的生活。
拍了幾部短片之後,德奧利維拉在1942年推出第一部長片《安尼奇波波》(Aniki-Bóbó
),以前衛的新寫實主義手法博得廣大迴響,然而也因此被葡國極右派獨裁者薩拉查(
António de Oliveira Salazar,1889─1970)的祕密警察「PIDE」盯上。
白色恐怖 鏡頭黑暗
PIDE懷疑德奧利維拉企圖顛覆政府,將他逮捕,拘禁審問了10天才放人。從此德奧利維拉
被列入黑名單,電影事業中輟,劇本送審總是被駁回,募資拍片更是難上加難。德奧利維
拉後來感歎:「我從來不想搞政治,但他們還是恨我。」
從1931年到1974年的33年間,德奧利維拉經商度日,只拍了3部長片和幾部短片。但是後
來他說:「那段時間讓我對電影的藝術本質,做了悠長而深刻的思考。」
隨著葡國的獨裁政權在1974年垮台,德奧利維拉長久被壓抑的創作力也大放異彩。從1985
年(當時他已經76歲)開始,他幾乎每年都有一部長片問世。
政權變天 釋放創作力
德奧利維拉首先以「落空的愛四部曲」《過去與現在》(O Passado e o Presente)、《
貝妮爾德與聖母馬利亞》(Benilde ou a Virgem Mãe)、《無望的愛》(Amor de
Perdição)、《法蘭西斯卡》(Francisca)樹立名聲。
1990年代,他開始拍法語電影,與凱瑟琳丹尼芙(Catherine Deneuve)、馬斯楚安尼(
Marcello Mastroianni)、米修比哥利(Michel Piccoli)、約翰馬可維奇(John
Malkovich)等重量級影星合作,打開國際知名度。1995年由約翰馬可維奇與凱瑟琳丹尼
芙擔綱的《愛慾修道院》(O Convento),是他第一部進軍美國市場的作品。
高貴堂皇 沉思悲傷
《紐約時報》指出,德奧利維拉喜歡改編文學作品或劇場作品,以高貴堂皇的場景鋪陳深
刻的主題,從愛的本質到死亡的陰影,總是瀰漫著一股沉思悲傷的氣氛。1985年以克洛岱
爾(Paul Claudel)同名劇作為藍本的《絲綢拖鞋》(Le Soulier de Satin),片長將
近7個小時。
另一方面,他的電影技法也可說是反璞歸真、追求簡淨,長鏡頭、靜畫(tableau),演
員說話時幾乎沒有表情,甚至不看鏡頭。他曾說:「我的電影追尋一種清晰明澈,讓更深
沉的思緒得以浮現。」
晚期的德奧利維拉對歷史特別著迷,尤其是葡萄牙殖民帝國(Império Português)的
崛起與衰敗。2000年的《話語和烏托邦》(Palavra e Utopia)、2004年的《第五帝國》
(O Quinto Império)與2007年的《哥倫布之謎》(Cristóvão Colombo – O Enigma
)都是這個主題的呈現。
歷史長河 死亡陰影
人到暮年原易感,德奧利維拉的電影不時出現自己的形象,死亡的主題,1997年的《航向
世界的開端》(Viagem ao Princípio do Mundo)留下馬斯楚安尼在大銀幕的最後身影
,飾演一個名叫「馬諾埃爾」(Manoel)的導演。2001年的《我要回家》(Vou para
Casa),米修比哥利飾演的舞台劇演員喪妻喪女,一個人面對晚年。
德奧利維拉70多歲快80歲的時候,歐洲各大影展就開始頒贈「終身成就獎」給他,大概沒
想到他還有近30年的創作生涯。最有趣的是威尼斯影展(Venice Film Festival),1985
年頒了一座,2004年再追加一座。2008年的坎城影展(Festival de Cannes)頒贈他「金
棕櫚獎」(Palme d’Or),得獎的是他一生的作品。
德奧利維拉可以說是為電影而生,一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幕,還在執導演筒。他的最後一部
長片是《蓋伯與陰影》(Gebo e a Sombra),2012年殺青,當時他已經快104歲。
就算死後,德奧利維拉還是會有作品「問世」。他在1982年拍攝的《拜訪.回憶與告白》
(Visita ou Memórias e Confissões),以自己住過的一幢房子為主題,因為事涉私
密,因此他限定要等他過世後才能上映。
--
Bem-vindo ao bordo de Portugal——歡迎蒞臨葡萄牙板!
位置: 生活娛樂館 > GlobalView > LG_Europe > Portugal
Portugal 歐洲 ◎航海英雄的故鄉——葡萄牙
--
Tags:
葡萄牙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里斯本街頭塗鴉藝術 & Feira da Ladra小
By Olga
at 2015-03-26T21:50
at 2015-03-26T21:50
具葡萄牙風味的電箱塗鴉
By Olga
at 2015-03-24T08:22
at 2015-03-24T08:22
台灣參與里斯本旅遊展 廣獲好評
By Gilbert
at 2015-03-10T14:19
at 2015-03-10T14:19
好想聽fado
By Regina
at 2015-03-09T23:08
at 2015-03-09T23:08
請問有沒有葡萄牙的八卦?
By David
at 2015-02-13T18:17
at 2015-02-13T1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