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僑生」密碼─解構「僑生」神話(下) - 馬來西亞
By Olive
at 2007-11-25T12:22
at 2007-11-25T12:22
Table of Contents
「僑生」神話三部曲:「僑生」作為一種學籍狀態
終於沒有經過「加分」考上研究所以後,曾一度試圖把自己的「僑生」身份「漂白」
成「外籍生」,不過依學校教務處的規定,只要你是以考試的方式入學就一律視同
「一般生」,所以我的學籍身份居然從「僑生」搖身一變成了和本地生「平起平坐」
的「一般生」。我和研教組的行政人員表明身分,說我是道道地地的馬來西亞人,應
該算是名正言順的「外籍生」才對,我又沒有中華民國護照,你們把我當作「一般生」
幹嘛呢?他們說「一般生」、「僑生」或「外籍生」的認定都是按照入學管道而定,
和我真正的身份無關,我頓時語塞。
所以說,留學台灣就好像進入一個同時並存著好幾條平行生產線的加工廠,如果
你是循著「僑委會」這條生產線進行加工,最終產品就會被硬生生戳上「僑生」
兩個大大的印記,其他生產線的產品則分別蓋上「外籍生」或「一般生」的印戳。
換言之,你的生產線決定了你的身份。
後來我還是不死心,跑到僑輔室去詢問到底我還算不是算「僑生」,他們的回應
也很妙,說只要你是應屆考上研究所就有權利重回「僑生」的「大家庭」,原來
「僑生」只要一畢業,就會自動從「僑生」家族中被驅逐出去,我還以為一日「僑生」,
終身「僑生」呢。當個研究生「僑生」有什麼好處呢?健保可以打五折,名之曰「僑保」
,僅此而已。
經過一輪盤算,我還是覺得當個「外籍生」比較「有利可圖」,因為可以申請豐厚的
外籍生獎學金,於是再跑了一趟研教組訊問有無任何管道可以將自己的「一般生」身分
「正名」為「外籍生」,相關人員給我的回覆簡直令人難以置信,某女性職員苦口婆心
地勸退我說:「外籍生獎學金的設置是為了吸引那些白種外籍生來台灣唸書,
你知道台灣只是一個很小很小的國家,沒有什麼錢,如果讓你們這些『僑生』統統變成
『外籍生』,那獎學金都被你們搶光了。」雖然她的話不無道理,但是她對「外籍人士」
即狹隘又「前現代」的定義還是叫我愣了一愣,「正名」之路看來是沒有希望了。
從上述好幾回合和學校單位打交道的經驗除了可以領略校方的勢利眼之外,還可以看出
許多海外華人在台灣賴以自我定位的「僑生」身份是多麼的游移不定和充滿任意性,簡直
就好像《不可能的任務》裡面隨時可以剝下來扔掉的人皮面具一般。就馬來西亞旅台生的
實質身份而言(持外國護照),我們毫無疑問是「外籍生」,但就因為入學管道的不同,
以研究所為例,我們居然可以在不同的情況下遊走於「一般生」、「僑生」和「外籍生」
(在海外申請入學)三種截然不同的身份之間,這種怪現象不正好反過來證明了「僑生」
這一類別本身其實就已然和現實脫了節,而充滿了許多內在的矛盾麼?因此,我們可以
得到一個結論,即「僑生」對馬來西亞旅台生而言並非一種本質性的身份,
充其量只不過是一種暫時/階段性的學籍身份/狀態罷了。
有了這一層認識,即「僑生」並不是馬來西亞旅台生實質而固定不變的身份,只不過是
一種短暫的學籍狀態,則我們就不會把「僑生」這一外來強加在我們身上的標籤混淆作
我們應當認同的身份了。馬來西亞旅台生對「僑生」認同的錯亂很大程度當然是受到
台灣主流文化對「僑生」所形塑的刻板印象所影響/干擾所致,只要我們稍一不慎
便很容易誤把台灣對「他者」(the Other)的武斷歸類視為自身原有的身份。
也因為這種「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我才需要大費周章地透過不同的路徑來撇清海外
華人與「僑生」之間的掛勾。
待續
--
Tags:
馬來西亞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轉錄]「無葷日」成為馬來西亞年度活動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07-11-22T18:31
at 2007-11-22T18:31
馬來西亞護照前往申根國家
By Quintina
at 2007-11-22T16:39
at 2007-11-22T16:39
馬來西亞護照前往申根國家
By Iris
at 2007-11-22T15:30
at 2007-11-22T15:30
馬來西亞護照前往申根國家
By Tracy
at 2007-11-21T23:44
at 2007-11-21T23:44
請問馬來西亞國產車
By Regina
at 2007-11-21T15:38
at 2007-11-21T1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