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拿大熱浪:6張圖表讓你秒懂什麼是 - 颱風討論
By Faithe
at 2021-07-04T11:49
at 2021-07-04T11:49
Table of Contents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57665213
美國加拿大熱浪:6張圖表讓你秒懂什麼是「熱蓋現象」
BBC 視覺新聞團隊
(Visual Journalism Team)
2021年7月2日
加拿大和美國西北部地區連日來受到高溫熱浪侵襲,多地氣溫直逼攝氏50度,
突破過去的歷史最高溫紀錄。
持續多日的熱浪高溫也造成美國加拿大數百人死亡。
下面我們透過6張圖表來解釋為什麼加拿大和美國西北部地區這一次會出現
駭人聽聞的極端高溫天氣。
情況有多糟糕?
加拿大更是連續三天刷新該國歷史最高溫紀錄,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卑詩省
British Columbia)的利頓(Lytton)出現攝氏49.6度的高溫。
在這次的極端高溫熱浪之前,加拿大以前氣溫從來沒有超過攝氏45度。
靠近太平洋的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過去幾天以來已經有數百人死於與
極端高溫有關的症狀。
美國西北地區也出現歷史最高溫,數人死亡。
以多雨天氣聞名的美國波特蘭也連續三天刷新當地最高溫紀錄。
根據美國國家氣象局(US National Weather Service)的數據,波特蘭國
家機場連續三天出現最高溫紀錄,分別是攝氏42.2度,44.4度,以及46.1度。
在美國華盛頓州和俄勒岡州,據信至少有十多人死於和熱浪有關的病症。
對居民的影響如何?
加拿大和美國西北地區的氣候一向溫和,當地住宅大多沒有冷氣空調,突如
其來的極端高溫導致許多人喪命,尤其對年長者、嬰幼兒和慢性病患者特別危
險。
極端高溫天氣下,當地居民這幾天好似處於烤箱之中,叫苦連天。
許多居民被迫離開家裏到體育館等提供空調的降溫中心避難,在那裏休息和
工作。
都市地區的建築和基礎設施比鄉下的開放空間更容易吸熱,因此都市居民受
到極端高溫影響也更為嚴重。
極端高溫甚至融化了高壓電纜,路面也熱到變形。
在溫哥華,有居民表示他們的車即使沒有停放在太陽底下,高溫也讓車窗熱
到爆裂。
受到高溫影響,疫苗中心被迫關閉,學校關門,包括波特蘭有軌電車等公共
交通也停擺。
商店的空調都賣到缺貨,店裏的電扇、冰塊和水也都被一掃而空。
與此同時,發生野火的風險也隨之升高,已經有居民因為野火而被迫離家疏
散到安全地點。
為什麼發生極端高溫?
連續多日的極端高溫是所謂的「熱蓋現象」(heat dome)所造成的結果,
過去兩周以來滯留這片地區上空的阻塞高氣壓導致大量熱空氣生成,熱空氣出
不去又被高氣壓向下壓縮後變得更熱。
由於熱空氣會往上升,然後又被上方的阻塞高氣壓往下推,被壓縮後到達地
面,地表氣溫就變得更熱。
專家表示,氣候變化預料將增加這種極端天氣的發生頻率,但是這次的單一
事件也不能如此簡單地全部歸咎於全球變暖。
還會熱多久?
籠罩這片地方的高氣壓系統現在已經向東移動,加拿大的阿爾伯塔省(
Alberta),薩斯喀徹溫省(Saskatchewan)和曼尼托巴省(Manitoba)已經
發出高溫警戒。
氣象預報說,美國西岸地區的高溫已經減緩,包括西雅圖和波特蘭,但是靠
近內陸地區高溫仍然持續。
這波熱浪之所以持續那麼久,是因為阻塞高氣壓擋住了大氣高層的快速氣流
,快速氣流無法進入熱蓋,冷空氣也進不來。
如何降溫散熱?
醫護人員建議,如果身體有頭痛、昏眩、食慾不振、噁心、過度流汗、痙攣
、氣喘或極度口渴等情況發生,就要立即降溫散熱。
如果體溫超過40度就有可能會發生中暑,需要緊急醫療措施,中暑的徵兆包
括停止排汗和呼吸困難。
圖表製作:Mike Hills, Sana Jasemi, Lucy Rodgers, Joy Roxas, Paul
Sargeant, Nassos Stylianou, Alison Trowsdale.
==
我的說明與評論:
1.這則新聞圖多,且圖能清楚呈現報導內容,建議點入觀看。
2.我選貼這則新聞,原因如下:
a/我6/30看到公視晚間新聞說,
6/25開始大氣高壓穹頂籠罩北美洲西部地區、導致當地出現前所未有的熱浪。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33194
https://youtu.be/XIJt8ITalNw
b/我看完新聞後,馬上去美國國家氣象局網站查閱幾日前的天氣圖,
看到6/28的圖上有高壓中心盤踞在英屬哥倫比亞東南部的陸地,嚇了一大跳;
但是對於「高壓穹頂」一詞沒有特別的印象。
c/前兩天BBC中文網FB粉絲專頁推薦這則新聞給我,
剛好提到公視新聞所說「高壓穹頂」的成因。
我覺得很有幫助,所以貼上來。
3.我以前從來沒看過這個名詞,所以看了這則報導之後是真的長知識了。
4.我好像在哪裡看過:
當地平常的氣候型態導致一般住家建材會加強蓄熱、也不太需要冷氣,
因而難以應付這種極端高溫、容易導致住戶中暑。
--
美國加拿大熱浪:6張圖表讓你秒懂什麼是「熱蓋現象」
BBC 視覺新聞團隊
(Visual Journalism Team)
2021年7月2日
加拿大和美國西北部地區連日來受到高溫熱浪侵襲,多地氣溫直逼攝氏50度,
突破過去的歷史最高溫紀錄。
持續多日的熱浪高溫也造成美國加拿大數百人死亡。
下面我們透過6張圖表來解釋為什麼加拿大和美國西北部地區這一次會出現
駭人聽聞的極端高溫天氣。
情況有多糟糕?
加拿大更是連續三天刷新該國歷史最高溫紀錄,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卑詩省
British Columbia)的利頓(Lytton)出現攝氏49.6度的高溫。
在這次的極端高溫熱浪之前,加拿大以前氣溫從來沒有超過攝氏45度。
靠近太平洋的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過去幾天以來已經有數百人死於與
極端高溫有關的症狀。
美國西北地區也出現歷史最高溫,數人死亡。
以多雨天氣聞名的美國波特蘭也連續三天刷新當地最高溫紀錄。
根據美國國家氣象局(US National Weather Service)的數據,波特蘭國
家機場連續三天出現最高溫紀錄,分別是攝氏42.2度,44.4度,以及46.1度。
在美國華盛頓州和俄勒岡州,據信至少有十多人死於和熱浪有關的病症。
對居民的影響如何?
加拿大和美國西北地區的氣候一向溫和,當地住宅大多沒有冷氣空調,突如
其來的極端高溫導致許多人喪命,尤其對年長者、嬰幼兒和慢性病患者特別危
險。
極端高溫天氣下,當地居民這幾天好似處於烤箱之中,叫苦連天。
許多居民被迫離開家裏到體育館等提供空調的降溫中心避難,在那裏休息和
工作。
都市地區的建築和基礎設施比鄉下的開放空間更容易吸熱,因此都市居民受
到極端高溫影響也更為嚴重。
極端高溫甚至融化了高壓電纜,路面也熱到變形。
在溫哥華,有居民表示他們的車即使沒有停放在太陽底下,高溫也讓車窗熱
到爆裂。
受到高溫影響,疫苗中心被迫關閉,學校關門,包括波特蘭有軌電車等公共
交通也停擺。
商店的空調都賣到缺貨,店裏的電扇、冰塊和水也都被一掃而空。
與此同時,發生野火的風險也隨之升高,已經有居民因為野火而被迫離家疏
散到安全地點。
為什麼發生極端高溫?
連續多日的極端高溫是所謂的「熱蓋現象」(heat dome)所造成的結果,
過去兩周以來滯留這片地區上空的阻塞高氣壓導致大量熱空氣生成,熱空氣出
不去又被高氣壓向下壓縮後變得更熱。
由於熱空氣會往上升,然後又被上方的阻塞高氣壓往下推,被壓縮後到達地
面,地表氣溫就變得更熱。
專家表示,氣候變化預料將增加這種極端天氣的發生頻率,但是這次的單一
事件也不能如此簡單地全部歸咎於全球變暖。
還會熱多久?
籠罩這片地方的高氣壓系統現在已經向東移動,加拿大的阿爾伯塔省(
Alberta),薩斯喀徹溫省(Saskatchewan)和曼尼托巴省(Manitoba)已經
發出高溫警戒。
氣象預報說,美國西岸地區的高溫已經減緩,包括西雅圖和波特蘭,但是靠
近內陸地區高溫仍然持續。
這波熱浪之所以持續那麼久,是因為阻塞高氣壓擋住了大氣高層的快速氣流
,快速氣流無法進入熱蓋,冷空氣也進不來。
如何降溫散熱?
醫護人員建議,如果身體有頭痛、昏眩、食慾不振、噁心、過度流汗、痙攣
、氣喘或極度口渴等情況發生,就要立即降溫散熱。
如果體溫超過40度就有可能會發生中暑,需要緊急醫療措施,中暑的徵兆包
括停止排汗和呼吸困難。
圖表製作:Mike Hills, Sana Jasemi, Lucy Rodgers, Joy Roxas, Paul
Sargeant, Nassos Stylianou, Alison Trowsdale.
==
我的說明與評論:
1.這則新聞圖多,且圖能清楚呈現報導內容,建議點入觀看。
2.我選貼這則新聞,原因如下:
a/我6/30看到公視晚間新聞說,
6/25開始大氣高壓穹頂籠罩北美洲西部地區、導致當地出現前所未有的熱浪。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33194
https://youtu.be/XIJt8ITalNw
b/我看完新聞後,馬上去美國國家氣象局網站查閱幾日前的天氣圖,
看到6/28的圖上有高壓中心盤踞在英屬哥倫比亞東南部的陸地,嚇了一大跳;
但是對於「高壓穹頂」一詞沒有特別的印象。
c/前兩天BBC中文網FB粉絲專頁推薦這則新聞給我,
剛好提到公視新聞所說「高壓穹頂」的成因。
我覺得很有幫助,所以貼上來。
3.我以前從來沒看過這個名詞,所以看了這則報導之後是真的長知識了。
4.我好像在哪裡看過:
當地平常的氣候型態導致一般住家建材會加強蓄熱、也不太需要冷氣,
因而難以應付這種極端高溫、容易導致住戶中暑。
--
Tags:
颱風
All Comments
By Emily
at 2021-07-07T01:04
at 2021-07-07T01:04
By Enid
at 2021-07-09T14:18
at 2021-07-09T14:18
By Emily
at 2021-07-12T03:33
at 2021-07-12T03:33
By Blanche
at 2021-07-14T16:48
at 2021-07-14T16:48
By William
at 2021-07-17T06:02
at 2021-07-17T06:02
By Dora
at 2021-07-19T19:17
at 2021-07-19T19:17
By Quanna
at 2021-07-22T08:31
at 2021-07-22T08:31
By Franklin
at 2021-07-24T21:46
at 2021-07-24T21:46
By Caitlin
at 2021-07-27T11:00
at 2021-07-27T11:00
By Puput
at 2021-07-30T00:15
at 2021-07-30T00:15
By Quanna
at 2021-08-01T13:29
at 2021-08-01T13:29
By Zenobia
at 2021-08-04T02:44
at 2021-08-04T02:44
By Noah
at 2021-08-06T15:58
at 2021-08-06T15:58
By Delia
at 2021-08-09T05:13
at 2021-08-09T05:13
By Agatha
at 2021-08-11T18:28
at 2021-08-11T18:28
By Leila
at 2021-08-14T07:42
at 2021-08-14T07:42
By Frederica
at 2021-08-16T20:57
at 2021-08-16T20:57
By Kelly
at 2021-08-19T10:11
at 2021-08-19T10:11
By Noah
at 2021-08-21T23:26
at 2021-08-21T23:26
By Ina
at 2021-08-24T12:40
at 2021-08-24T12:40
By Xanthe
at 2021-08-27T01:55
at 2021-08-27T01:55
By Quanna
at 2021-08-29T15:09
at 2021-08-29T15:09
By Isla
at 2021-09-01T04:24
at 2021-09-01T04:24
By Freda
at 2021-09-03T17:39
at 2021-09-03T17:39
By Hedwig
at 2021-09-06T06:53
at 2021-09-06T06:53
By Doris
at 2021-09-08T20:08
at 2021-09-08T20:08
By Victoria
at 2021-09-11T09:22
at 2021-09-11T09:22
By Ina
at 2021-09-13T22:37
at 2021-09-13T22:37
By Andrew
at 2021-09-16T11:51
at 2021-09-16T11:51
By Cara
at 2021-09-19T01:06
at 2021-09-19T01:06
By Tom
at 2021-09-21T14:20
at 2021-09-21T14:20
By Caitlin
at 2021-09-24T03:35
at 2021-09-24T03:35
By Frederic
at 2021-09-26T16:49
at 2021-09-26T16:49
By Kelly
at 2021-09-29T06:04
at 2021-09-29T06:04
By Rae
at 2021-10-01T19:19
at 2021-10-01T19:19
By Puput
at 2021-10-04T08:33
at 2021-10-04T08:33
By Adele
at 2021-10-06T21:48
at 2021-10-06T21:48
By Joseph
at 2021-10-09T11:02
at 2021-10-09T11:02
By Olivia
at 2021-10-12T00:17
at 2021-10-12T00:17
By Ingrid
at 2021-10-14T13:31
at 2021-10-14T13:31
By Wallis
at 2021-10-17T02:46
at 2021-10-17T02:46
By Anthony
at 2021-10-19T16:00
at 2021-10-19T16:00
By Carol
at 2021-10-22T05:15
at 2021-10-22T05:15
By Rosalind
at 2021-10-24T18:30
at 2021-10-24T18:30
By Oliver
at 2021-10-27T07:44
at 2021-10-27T07:44
By Oliver
at 2021-10-29T20:59
at 2021-10-29T20:59
By Erin
at 2021-11-01T10:13
at 2021-11-01T10:13
By Rae
at 2021-11-03T23:28
at 2021-11-03T23:28
By Skylar Davis
at 2021-11-06T12:42
at 2021-11-06T12:42
By Andrew
at 2021-11-09T01:57
at 2021-11-09T01:57
By Belly
at 2021-11-11T15:11
at 2021-11-11T15:11
By Genevieve
at 2021-11-14T04:26
at 2021-11-14T04:26
By Genevieve
at 2021-11-16T17:40
at 2021-11-16T17:40
Related Posts
天氣小觀:東亞西風噴流北跳,火炎焱燚盛夏天
By Daniel
at 2021-06-29T09:20
at 2021-06-29T09:20
新竹水庫已八九成滿也太神奇了吧?
By Hamiltion
at 2021-06-28T14:40
at 2021-06-28T14:40
天氣小觀:模式再改,未來一週,半出梅等出梅
By Anonymous
at 2021-06-25T10:28
at 2021-06-25T10:28
2105 薔琵
By Doris
at 2021-06-23T09:30
at 2021-06-23T09:30
天氣小觀:昨今在噴流搭配下中南部的強降雨
By Christine
at 2021-06-21T14:18
at 2021-06-21T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