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了解耳鼻喉科的人幫忙回答 - 社會議題
By Zanna
at 2006-07-06T00:00
at 2006-07-06T00:00
Table of Contents
請問過敏性鼻炎還有鼻中膈彎曲一定要開刀嗎?
還是可以用雷射就好~ 然後能不能建議一下哪間醫院的哪些醫生風評比較好
(最好是台北 宜蘭附近) 謝謝
還是可以用雷射就好~ 然後能不能建議一下哪間醫院的哪些醫生風評比較好
(最好是台北 宜蘭附近) 謝謝
Tags:
社會議題
All Comments
By Delia
at 2006-07-07T03:32
at 2006-07-07T03:32
在臨床上,鼻過敏症可分為兩種,抗原清楚的就稱之為過敏性鼻炎,抗原不清楚的就稱之為血管運動性鼻
炎,而過敏性鼻炎分為季節性和常年性兩種臨床類型,季節性過性鼻炎有季節性,主要是花粉引發本病,故又
稱花粉症,常年性過敏性鼻炎一年四季皆發病,以屋內塵?真菌等微生物引發本病為主。血管運動性鼻炎則是
一種非過敏性,非炎症性,患者主要是受到氣候變化,空氣污染或情緒的影響,造成自律神經失調,而產生的
主要症狀為鼻塞,水性鼻漏或有頭痛、鼻、眼、咽喉搔癢感及陣發性噴嚏,病狀常發生於冬季早上起床,晚上
睡前或外出騎乘交通工具時,值得注意的是本症患者常抱怨會鼻塞,尤其「一遇到冷就鼻塞、流鼻水、打噴嚏
」是典型主訴。
■鑑別診斷
將過敏性鼻炎和血管運動性鼻炎統稱為鼻過敏症,主要是因為皆以水性鼻漏,陣發性噴嚏及鼻塞等症狀為
主,但致病機轉及臨床檢驗卻不盡相同,由致病機轉來看,過敏性鼻炎患者易受外來刺激而體內產生第一型抗
原抗體反應,而血管運動性鼻炎患者則不易對外來過敏原產生抗原抗體反應,臨床檢驗血清全 IgE 濃度,也證
實血管運動鼻炎患者其數值並不高。
過敏性鼻炎與血管運動性鼻炎須與急性鼻炎〈俗稱感冒〉鑑別,鼻過敏有過敏史,而急性鼻炎則往往無過
敏史,鼻過敏發病快,消失也快,症狀消失後則如常態,發作時間短,往往數小時即減輕或消失,一般無全身
症狀,而急性鼻炎往往發病漸起,消失也慢,需數天而癒,伴有較重發熱,發寒,頭痛等全身症狀。局部檢查
方面,鼻過敏可見鼻黏膜蒼白、水腫、鼻涕清稀呈清水樣,而急性鼻炎可見鼻黏膜充血、紅腫、鼻涕黏性較為
膿性,後期鼻嚏顏色也由原來的白色轉變為黃白色甚至為黃色,此時多為急性鼻炎的恢復期,若後期鼻塞越來
越重,鼻涕色黃而量多,則多為繼發細菌感染所致,其原因就是大量水樣鼻嚏,致使鼻黏膜趨向於鹼性,使溶
菌?活力降低,導致免疫防禦機轉抵抗力下降,使原來寄生於鼻腔內的細菌,如鏈球菌、葡萄球菌、肺炎雙球
菌等乘機侵入黏膜,並活躍繁殖,造成繼發感染,不過流大量水樣鼻涕,其實也是一種防禦保護機製,藉以排
出感冒病毒。鼻過敏若反覆發作,易使下鼻甲肥厚,變成慢性肥厚性鼻炎,而鼻黏膜和鼻竇黏膜相連接的,因
此,鼻黏膜出現過敏炎症,鼻竇黏膜也必然出現相同反應,若鼻黏膜充血水腫,阻塞了竇口通暢,使鼻竇內分
泌物不能通暢流出,則繼發鼻竇的細菌性感染,鼻過敏症鼻炎會併發支氣管哮喘、出現胸悶、氣憋、出現哮嗚
音,所以鼻過敏鼻炎與急性鼻炎預後是所區別。
■ 病理機轉
註:鼻腔
溫度一般在 32℃,氣溫過冷過熱,對黏膜及其生理功能均有不良影響。影響鼻黏膜纖毛活動,鼻黏膜分泌
粘液的酸鹹度,鼻黏膜血管收縮變化。鼻黏膜分泌溶菌 ,可以殺死或抑制細菌(對病毒的作用較弱),溶菌 需在
酸性環境中始能保持最有效功能,正常人鼻分泌物為酸性,PH值為 5.5-6.5,鼻部溫度改變可影響鼻分泌物的PH
值,而鼻炎會使鼻內酸鹼度偏鹼,因而降低鼻內膜防禦機能。
你還有 鼻中膈彎曲 你可以去看一下醫生 (羅東博愛醫院 耳鼻喉科 蔣敬文 醫生 ) 看看要不要開刀吧~ 祝你身體早是康復喔 ^^
By Catherine
at 2006-07-09T10:11
at 2006-07-09T10:11
By Doris
at 2006-07-10T06:41
at 2006-07-10T06:41
有一位邱正宏醫師
對低強度雷射治療鼻過敏的不錯
妳可以去看看
是景升聯合診所
By Leila
at 2006-07-08T19:16
at 2006-07-08T19:16
Related Posts
手排汽車檔數問題
By Christine
at 2006-07-06T00:00
at 2006-07-06T00:00
酒最駕車的賠償
By Erin
at 2006-07-06T00:00
at 2006-07-06T00:00
如何實施國小兩性教育
By Charlotte
at 2006-07-06T00:00
at 2006-07-06T00:00
什麼是溫室效應??,有可能會停止嗎??
By Hardy
at 2006-07-06T00:00
at 2006-07-06T00:00
求95年地理非選擇題答案~~
By Mary
at 2006-07-05T00:00
at 2006-07-05T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