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提供數則關於『家暴』的案例以及『預防方法』! - 家暴
By Agnes
at 2006-04-03T00:00
at 2006-04-03T00:00
Table of Contents
一、請幫忙提供幾則關於『家暴的案例以及預防方法』二、另外也請找尋之前上了社會新聞的『邱小妹家暴案例』因自己找的資料不是很齊全所以請大家多多幫忙囉『家暴的案例』~數則以及『預防方法』都需要唷感謝各位
Tags:
家暴
All Comments
By Steve
at 2006-04-04T17:29
at 2006-04-04T17:29
2006-04-10 18:37:17 補充:
台灣家庭暴力猖獗,達到令人震驚的地步。平均每四位婦女就有一位曾經有受家暴的經驗。而每一年台灣就有三到七萬的家暴案例發生。前一陣子的邱小妹事件,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暴力案例,可惜媒體專注於醫療系統探討,並沒太多追究家暴問題,這也暴露台灣尚未正視家暴問題。
2006-04-10 18:40:01 補充:
http://w3.education.ntu.edu.tw/civics/timenews-boa...
2006-04-14 12:36:01 補充:
根據兒童福利聯盟的調查,台灣平均每月有四個小孩因成人攜子自殺或虐待而喪生,四年來,兒童及少年被列為法定保護個案每年增加一成。兒福聯盟副董事長、台灣大學社工系主任馮燕指出,兒虐案件爆發時,傷害和問題其實都已存在多時,案發的家庭功能早已破碎。社會資源如果可以透過社區里、鄰長、街坊消息互通,早一步進入高風險家庭,協助重建家庭功能,使無助的家長獲得及時支援,才是預防兒虐悲劇最有效的方法。 受虐兒絕大多數是來自「高風險家庭」,簡單說,就是「困難重重的家庭」。構成家庭關係的「黃金三角」———經濟、健康、婚姻,若其中一個失衡,又沒有其他支持因素,這類家庭就很容易出問題。 這幾年台灣失業率增加,離婚率上升,拿重大傷病卡的、患憂鬱症、精神疾病的人都在快速增加。根據九十二年台灣地區自殺死亡人數統計,廿五至四十四歲佔百分之卅二,這年齡層大多家中有小孩;廿五至六十四歲佔了五成五,這些是家計主要負擔者。這數字還不包括企圖自殺而未成功的。 這些因素反映到社會上,就是受虐兒童案例跟著增加。社會風險增加、家庭壓力增加時,大人承受不了可以跑,太太跑了或先生走了,爛攤子給留下來的人收拾;他們很容易把氣出在兒童身上,因為他們最弱小、無力反抗,也無處可逃。 看見打小孩美國人大多主動報警台灣人看成理所當然內政部的統計,非婚生子女比率也在增高,九十二年是百分之三點六二。這種「家庭」其實還沒成形,雙方對孩子都不認帳,這種家庭的孩子也是受虐的高危險群。有人認為,通報變多,是兒虐數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但其實是背後的社會問題變嚴重了,這些都是家暴、兒虐的前導因素。 美國調查推估,兒虐犯罪黑數是一比十,美國人算是比較「雞婆」的,鄰居若打小孩,大多會主動通報警察。台灣社會則大多仍持「清官難斷家務事」的態度,「別人家管教養孩子」、「丈夫打太太」常被當成理所當然。台灣社會相對較缺乏人權觀念,所以我們的兒虐黑數應該會更高。 台灣在九十二年兒虐通報成案的件數為八千,家暴共兩萬七千件;去年全年統計尚未出來,去年上半年的增加率約百分之十,因此推估去年兒虐案約有八千八百件。 包括邱小妹的案例在內,最近傳出多起嚴重的兒童受虐案,這些不幸的孩子,卻為這個社會帶來改革的好機會。但若沒有公權力,什麼事都做不了,民間社福機構空有熱心成不了事,要推動高風險家庭服務、找出已受虐或潛在受虐兒童,一定要有政府委託,才有可能。 但這種事不是所有民間機構都能做,也不是多給錢就能解決問題,但沒有錢更無法做事。兒盟現在想推動的,是轉變高危險家庭個人行為與家庭成員的關係,這時,當事家庭及成員的個人意願就變得很重要。 每次媒體報導受虐兒案例時,常會見到受害者的鄰居說,「以前就常聽到小孩的哭喊聲」、「這家的父母一天到晚吵架」等。其實,社區裡誰家有不肖子、哪家婆婆會虐待媳婦,鄰居都知道。但台灣社會裡的這些社區訊息管道,都只限於批評、傳遞消息,沒有發揮幫忙的功能。 我們現在想推動是透過鄰里長、社區意見領袖、地方鄉紳、地方有聲望的人、老師等,找到有問題的家庭。和他們的接觸,不只是道德勸說要他們不要打孩子,而是要幫這個家庭找到可以提供支援的關係,或讓社福機構可以進到這個家庭。 找到這樣家庭後,再以支持資源提供訪視、喘息服務,如果是失業,看能否幫他找到經濟資源,檢視「黃金三角」經濟、健康、婚姻,看看缺了哪一角,幫他們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瑞典政府推動的「家庭認養家庭」,就是用類似概念發展出來的制度。他們的做法是徵求退休人員或教師的家庭,請他們認養一個需要幫助的家庭,透過政府社工牽線,把兩個社經地位差異極大的家庭聯繫起來,通常也是年紀較大的家庭認養較年輕的家庭,像「大手牽小手」,發揮「同村協力養小孩」的精神,幫助另一個家庭站起來。 事後的救援、復健非常辛苦,雖說小孩復原力很強,若及早發現治療,可讓身心傷害減到最低,但受過傷害的關係很難彌補。所以,社福團體很早就提醒內政部兒童局應讓重視預防工作。目前家暴、兒虐社福體系是依「家庭暴力防治法」及「兒童少年福利法」行事,但缺點是要有人通報並確定虐待屬實才能成案。 找邊緣個案都知她受虐卻未救援這樣的家庭最需關懷但有些通報卻未成案的,其實已是邊緣、高風險家庭,現在要趕快做的,就是找到這些邊緣個案。像邱小妹妹個案,家人都知道她受虐,卻沒有伸出援手,或想到通報,卻不知怎麼做。這樣的家庭,最需要關懷。 台灣學童的就學率很高,四歲進入托兒所等學齡前機構的比率達百分之七十五,六歲以上更達到百分之九十九。孩子一旦進入教育機構,就比較容易讓外人看見他們是不是受到異常對待。像邱姓女童四歲還沒去上學,就屬於那百分之廿五不容易被社會機構發覺的。這也是為什麼防止兒虐工作要從社區做起的原因。 我想,這是一個時機,來推動鄰里互助,就像推一個社會運動。社會運動需要媒介和催化劑,現在就是要把社工員丟到社區,作為催化劑。 高風險家庭服務面臨的考驗,除了政府要賦予民間機構公權力外,還有就是社工人力需要高度補強。目前全台全職加兼職社工才兩百六十一人,人力嚴重不足。此外,各縣市政府家暴防治中心,僅是任務編組,層級太低且缺乏協調權,而家暴、兒虐問題牽涉社政、警政與衛政單位。我建議應該合署辦公,加強聯繫協調,同時也要縣市首長重視這個問題。首長重視,下屬就肯幹;不重視,底下的人就敷衍。 台灣還有很多像邱小妹這樣的小朋友等待救援,地方首長態度,直接關係著他們的未來。
By Daph Bay
at 2006-04-03T06:30
at 2006-04-03T06:30
Related Posts
婚姻真的是愛情的墳墓嗎?那到底該不該結婚?
By Barb Cronin
at 2006-04-02T00:00
at 2006-04-02T00:00
我女友對我不顧一切的愛
By Skylar Davis
at 2006-04-01T00:00
at 2006-04-01T00:00
家暴標語
By Harry
at 2006-04-01T00:00
at 2006-04-01T00:00
住家裡好嗎?好困惑~~~
By Wallis
at 2006-03-31T00:00
at 2006-03-31T00:00
哪裡可找到有關『婚姻』或『家庭』的評論文章呢?...20點喲
By Belly
at 2006-03-31T00:00
at 2006-03-31T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