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雲(Bayonne)-散步地圖 - 德國

Noah avatar
By Noah
at 2020-08-31T23:49

Table of Contents

https://blog.xuite.net/toiletmei/blog/589226405

  法屬巴斯克(basque français),或者法國人口中的「巴斯克地方(Pays basque
)」,其中心都市即今日要介紹的貝雲(Bayonne)。

  市區被河流劃分成三區-火車站所在的聖靈區(Saint-Esprit),主要景點所在的大
貝雲區(Grand Bayonne)和小貝雲區(Petit Bayonne)。

  我們的行腳大致上也依著這樣的順序前進。

  跟著我的腳步,一起來趟貝雲小旅行!

--

聖靈區

  貝雲火車站(Gare de Bayonne)所在的街區為即為聖靈區,不過人們總是匆匆的來
,又匆匆的去。

  一下火車便火速過橋,前往景點集中的大貝雲區。

  聖靈區?實在是沒什麼可看性!

  我不否認,若是與大貝雲區比,聖靈區的確是小菜一碟。

  但在主餐前來點小菜,也是挺不錯的!

  聖靈區的聖靈教堂(Église de Saint-Esprit)為聖文森(Saint-Vincent)和聖保
羅/聖艾蒂安(Saint-Paul/Saint-Étienne)教區的教區教堂,也是這一區少數被列入
古蹟的建築。

  經過時大門深鎖,繞了一圈,發現靠近莫貝克路(Rue Maubec)後殿外牆更已被商店
遮蔽。

  我們沒能進入。

  教堂的前身遠溯至12世紀末,醫院騎士團(Ordre de Saint-Jean de Jérusalem)
在此設立一間臨終病人的療養院和接待前往西班牙的朝聖者的修道院之時。1243年,聖靈
醫院騎士團(Ordre des Hospitaliers du Saint-Esprit)取而代之。1463年,法王路易
十一(Louis XI)在此興建了一座新教堂,經過數次改建及重建,成為今日的模樣。

  聖靈區的另一座古蹟-貝雲城塞(Citadelle de Bayonne)位於車站北方的山丘上,
可俯視整個聖靈區。

  它的設計者是太陽王路易十四麾下的天才軍事工程師-沃邦元帥(Citadelle de
Bayonne)。

  沃邦奉路易十四之命,於1680年著手設計,旨在加固貝雲的軍事防禦能力。

  要進入城塞現今僅有一個入口-位於北面的援軍門(Porte de Secours),南入口-
人稱「皇家門(Porte Royale)」的阿杜爾門(Porte de l'Adour)為關閉狀態。

  城內的駐軍總是藉由近衛隊路(Rue de la Gendarmerie)抵達位於山丘上的城塞,
這條路的路名也見證了這項事實:「Gendarmerie」在舊時指的是國王的近衛隊,或是元
帥率領的部隊。

  城塞只在特定時間對外開放。

  聖靈區還有另一處古蹟-貝雲猶太教堂(Synagogue de Bayonne)。

  建於1836年至1837年間的猶太教堂,是聖靈區猶太移民落腳的見證。

  這些史稱「葡萄牙的猶太人(見此篇)」於15世紀末陸續「逃」到法、西交界的聖靈
區(當時聖靈區為朗德省(Landes)的轄區),為了生存偽裝成天主教徒。

  「瑪拉諾(marrance)」一詞指的就是這些表面上改信天主信,私底下卻仍信奉猶太
教的猶太人。

  一直到17世紀中,法國長達半世紀的宗教戰爭結束後,這些猶太人在宗教政策寬容下
逐漸公開對猶太教的信仰。

  「人人平等」的大革命之前,猶太人的地位仍低於一等,並受到多重限制。其中一項
即猶太人無法進入貝雲城內。

  1787年,路易十六(Louis XXI)簽署《凡爾賽敕令(Édit de Versailles)》,授
予波爾多(Bordeaux,見此篇)及亞維儂(Avignon,見此篇)猶太人的公民權,猶太人
獲准居住於貝雲城內並能自由購物。

  然而,大部分的猶太人對於這突如其來的「恩典」仍存戒心,不願自聖靈區搬離。

  1857年,聖靈區併入貝雲,成為貝雲的街區之一。

  二次大戰期間,納粹強制撤離此區的猶太人。

  大戰結束後,猶太社區僅有240名猶太人。

  1960年代,隨著來自北非的猶太家庭的加入,猶太社區的活力逐漸復甦中。

--

聖靈橋

  聖靈橋(Pont Saint-Esprit)橫跨阿杜爾河(Adour),連接聖靈區及小貝雲。

  每個來貝雲旅行的人,一定會走過這座連接貝雲火車站及主要景點區的橋梁。

  聖靈橋長200公尺,共有7個橋拱。

  路面曾在1910年時拓寬為今日所見的寬度,為的是讓路面電車通行。然而,今日的路
面電車早已不復行駛。

  時值貝雲節(Fêtes de Bayonne)前夕,聖靈橋一側皆是一切就緒的攤位。

  一座橋,成為前來參加慶典的人們,享樂嬉鬧的天堂。

--

內堡廣場

  內堡廣場(Place du Réduit)位於兩座橋梁的相交之處。

  在沃邦的《築城論(Traité de fortifications)》中,明確的說明「Réduit」與
「Fort réduit」的定義:

  「Réduit」意指城堡外層防禦工事-被半月堡(demi-lune)或半月護堡(
contre-garde)包圍的V形空間。

  「Fort réduit」意指位於棱堡(bastion)內的碉堡,因此譯作「內堡」。

  「Place du Réduit」的「Réduit」指的究竟為何?細看貝雲城的平面圖,我認為
比較偏向前者。

  內堡廣場得名於1860年沃邦所建的內堡要塞(Fort du Réduit),並於1760年增建
一座城門-法蘭西門(Porte de France)。

  這座內堡位於尼夫河(Nive)匯入阿杜爾河的交匯處,軍事地位相當重要。

  然而,再怎麼重要的防禦工事,處於和平時代便成為無用之物,甚至還阻礙了交通發
展!

  1907年,內堡要塞和法蘭西門被夷為平地,並在闢為廣場的空地上放上了樞機主教拉
維熱里(Charles Lavigerie)的雕像!  

  1937年被阿杜爾河河水沖毀的望臺(échauguette)於2006年重建;1993年內堡門(
Porte du Réduit)在舊城堡(Château-Vieux)附近的便門(poterne)前重新組裝。

  沒有慶典時的內堡廣場顯得有些寂寥。

  廣場上沒有綠草,僅是砂石平鋪在上。

  人們一晃即過,從未駐足。

--

馬約橋

  馬約橋(Pont Mayou)橫跨於尼夫河上,為連接大貝雲和小貝雲的橋梁。

  走在橋上,你幾乎不會感受到它的歷史悠久。

  1857年,是鑄鐵欄杆上雙背對背的獅子的出生年代,時值拿破崙路經貝雲之時,他下
了這座石橋的建造令。

  獅子的功能是那個沒有電路燈的年代,燭柱燈(candélabre)的固定處(ancrage)


  過了馬約橋,便來到舊城區所在的大貝雲。

--

市政廳

  子台一見市政廳(Hôtel de Ville)廣場上噴出水霧,便不顧一切的往前衝。

  的確,太陽把我們曬得有些暈了。

  更殘酷的是,還不到一天最熱的時候。

  貝雲的市政廳立面正對著尼夫河與阿杜爾河的交匯處,其地理位置之妙,難以言喻。

  這座新古典主義的建築物的歷史不算久,1842年始建。

  1889年的祝融燒毀了大部分的結構,如今我們很難判辨出遺留的部分,因為市政廳既
非遊人流連之處,亦非常人隨意進入之區。

  即便如此,立面屋頂上的六座雕像,仍從始建之時,一直看守著貝雲。

  即便從石造轉變為鐵鑄,他們一直身負城市命脈象徵的使命:航海、天文學、工業、
藝術、商業及農業。

  貝雲節期間,人們甚至會為六座雕像繫上巴斯克紅圍巾!

  市政廳前的廣場是貝雲節開幕與閉幕活動舉辦的地點,屆時市政廳的陽臺上會出現貝
雲節國王雷昂(Léon)的吉祥物。

  這位國王的來歷並不是謎,至少他的姓名和故事廣為人知。

  本名拉斐爾‧達夏利(Raphaël Dachary)的男子,人們總叫他「雷昂」,他是一名
推銷員,還是業餘的歌手。

  他在1949年8月5日當選為「貝雲節國王」,從此「噢!雷昂、雷昂、雷昂(Oh Lé
on, Léon, Léon)」便成為貝雲節的官方歌曲了!

--

若雷吉貝里海軍上將堤道

  看見大貝雲最美的角度,不外乎由小貝雲的加盧佩利堤道(Quai Galuperie)向尼夫
河的對岸望。

  矗立於若雷吉貝里海軍上將堤道(Quai Amiral Jaureguiberry)沿岸的半木構造建
築(maison à colombages),在平靜的尼夫河面上映出倒影,煞是美麗。

  不由得沿著盧佩利堤道走上一小段,以全景拍攝的方式將眼前美景一網打盡。

  連接大貝雲與小貝雲的橋梁共有四座,由北到南分別是馬約橋、馬倫哥橋(Pont
Marengo)、潘內可橋(Pont Pannecau)和天才橋(Pont du Génie)。

  目前所見的馬倫哥橋建於1864年、拿破崙三世執政期間,因此又名「拿破崙三世橋(
Pont Napoléon III)」。後來改名為「馬倫哥橋」,橋名是為了紀念拿破崙將奧軍驅逐
出義大利的戰役-馬倫哥戰役(Bataille de Marengo,1800)。

  它不只是貝雲橫跨尼夫河的眾多橋梁之一,也是進入大貝雲的最佳入口之一。

  塗著「巴斯克紅」的半木構造建築立於洛克貝指揮官堤道(Quai Commandant
Roquebert)與卡斯特港路(Rue Port de Castets)的交岔口,任誰都會忍不住多瞥一眼


  沿著的上坡道緩緩向上走,道路兩旁盡是歷史悠久、古意濃醇的半木構造建築,直達
大貝雲的心臟地帶。

  第三座橫跨尼夫河的橋梁-潘內可橋正對著公有市場,此橋亦於拿破崙三世執政時期
重建,不過根據歷史記載,最早的木橋早在1120年就存在了。

  那時候人們稱它「柏塔可橋(Pont Bertaco)」,也因此成為公有市場旁道路的名稱
-柏塔可港路(Rue Port de Bertaco)。

  舊時人們會將對丈夫不忠的妻子關在鐵籠裡,從這座橋將鐵籠浸入水中,還給這種刑
罰起了個巫術名-「Cubainhade」或「Cubainhedey」。

  如此可怕的刑罰一直持續至1780年代才停止。

  第四座橋稱為「天才橋」,也不知道指的是不是軍事天才沃邦元帥?

  天才橋的舊名為護牆橋(Pont Courtine),橋的兩端連接著貝雲城南側的護牆,原
址為阻擋船隻進入尼夫河的棧橋(estacade)。

  1920以前,還可見到馬約橋、馬倫哥橋和潘內可橋的階梯堤岸,用意在於在不同的潮
汐高度時,貨物仍可順利輸送上岸。

  我們沿著河的右岸走了一段,從馬約橋走到天才橋,再從左岸走回來。

  尼夫河的河水流得十分緩慢,沖不散仲夏時分的熱情,我們趕緊躲入大貝雲的建築叢
林中,喘口氣。

--

聖瑪麗主教座堂

  從進入大貝雲後,我們的視線除了被成群的半木構造建築吸引以外,貝雲聖瑪麗主教
座堂(Cathédrale Sainte-Marie de Bayonne)的尖塔一直為我們指引方向。

  哪怕弄巷再怎麼複雜,商家販售的物品多麼誘人,我們的腳步仍是堅定的往主教座堂
的方向走去。

  教堂的軸線是典型的東西向,座東朝西,人們自北立面的入口進入。

  貝葉聖瑪麗主教座堂作為前往西班牙朝聖的聖雅各之路(Chemins de
Saint-Jacques-de-Compostelle)的支線-蘇拉克之路(Voie de Soulac)的一部分,於
1998年被列為世界遺產。

  貝雲教堂自四世紀以來,一直是主教座堂的所在地。

  目前所見的教堂建於13至14世紀間,以哥德式的風格重建於羅馬式的教堂廢墟之上。
受到大革命以及往後幾場戰爭的摧殘,大教堂已奄奄一息。

  多虧出生當地的銀行家洛曼(Jacques Taurin de Lormand,1762-1847)的慷慨,
捐出500萬法郎的鉅款,使得市府得以用這筆錢進行不少修復工程,其中有4萬法郎即用來
修繕這座有如沉海之船的建築。

  以修復古蹟出名的法國建築師歐仁·維奧萊-勒-杜克(Eugène Viollet-le-Duc)
的弟子埃米爾‧博斯維瓦德(Émile Boeswillwald)於1862接下了這項繁重的任務。在
此同時,他還肩負了拿破崙三世的歐珍妮皇后(Eugénie)委託的比亞希茲皇家禮拜堂(
Chapelle impériale de Biarritz)的興建。

  他以精湛的設計將大教堂重現於世人眼前,其工藝之出色,不只是單純的修復,而是
蘊涵藝術的創作。

  人們為了紀念他,鐘樓上的尖頂塔(flèche)可見著他的石雕頭像。

  修建的工作集結了許多工匠、石匠、泥水匠、木匠、金銀匠、花窗玻璃設計師、雕刻
家和畫家,其中以法國畫家奧古斯特‧斯泰因海爾(Auguste Steinheil)的作品最吸引
人們的眼光。

  唱詩班席後的圓室(chevet)色彩繽紛的牆面、後殿七座哥德式禮拜堂的花窗玻璃,
以及這些禮拜堂牆上和拱頂所有的壁畫都是他的傑作。

  教堂另一可看處為拱心石(clefs de voûte)。

  由於興建期間經歷了亞奎丹公爵(Duc d'Aquitaine)同時身為亞奎丹公國的領主與
英格蘭國王的雙重身份的時期,因此教堂內部可見獅子(英格蘭國王)及鳶尾花(法國王
室)出現在同一的紋章。

  此外,象徵貝雲作為一河港地位的船隻、聖經故事裡的天主羔羊,都是拱心石的題材


  教堂南側的迴廊(Cloître)更是不容錯過。

  我們循著指示,由迴廊南側進入,只見哥德式教堂高聳入雲的鐘樓和的弧線優美的飛
扶壁。

  作為法國最大的迴廊之一,它的氣勢恢弘是可以預期的。

  哥德式風格的迴廊,其歷史可追溯至14世紀,可見14世紀至18世紀嵌在牆壁中的墓穴
(enfeu)和墓碑。

  迴廊只有東翼、南翼和西翼,北翼在19世紀修復的過程中被新建的聖雷昂禮拜堂(
Chapelle Saint-Léon)和聖器室(sacristie)取代而消失了。

--

舊城堡

  貝雲有兩座城堡:大貝雲的舊城堡(Château-Vieux)和小貝雲的新城堡(Châ
teau-Neuf)。

  相較於15世紀末才建造的「新城堡」,舊城堡的建造早了四個世紀。

  無論是新舊城堡,它們的外觀一點都不吸引人。

  尤其是在城堡多如牛毛的法國,這座城堡實在是非常普通。

  舊城堡始建於11世紀,領主拉布爾子爵(Vicomte de Labourd)在此建造一座堡壘。
其原址為一古羅馬兵營(castrum),當時這座兵營包括了駐軍營地及被稱作「拉普敦(
Lapurdum)」的行政中心。

  沃邦在17世紀時移除了六角形的城樓(donjon),後人修改了設計圖,將其餘的部分
納入城塞的一部分,以抵禦西班牙的入侵。

  這座中世紀的城堡理所當然被列入古蹟,不過卻不對外開放。

  既然不對外開放,我們也死了參觀城堡的心。

  沿著城堡南側的通道,經過便門(poterne)來到城堡後方的草地,一屁股坐下,開
始享受我們的午餐。

  氣溫似乎愈來愈熱,愈來愈令人難以接受。

  縱使我們待在樹蔭下,還是汗流浹背、暑氣難消。

  一旁有座小型的兒童遊戲場,我邊啃食著午餐、邊看著兩個孩子在遊具周圍追逐嬉鬧


  不得不佩服法國小孩的活力!

  子台吃飽喝足後,躺在草地上連動都不想動,平常他可是一見到兒童遊戲場就奮不顧
身衝動去的。

  天氣對他來說,的確太熱了些。

  休息了一會,我們才起身,準備走遍大貝雲的每條巷弄!

--

大貝雲

  大貝雲(Grand Bayonne)是貝雲古蹟密度最高的地方。

  喜歡半木構造建築的我,光是無目的的在街上亂晃就是種樂趣了。

  以貝雲聖瑪麗主教座堂為中心,街道向四面八方散射,尤其是近尼夫河岸東側的建築
,十分有可看性。

  這些道路中,以西班牙路(Rue d'Espagne)最具代表性。

  西班牙路起於教士廣場、終至西班牙門(Porte d'Espagne)-這也是這條路路名的
由來。

  這條路幾乎與尼夫河平行,是這一帶的經濟動脈,兩旁的商店如雲、行人如潮,說它
是大貝雲最繁忙的街道也不為過。

  起於主教座堂的示眾枷路(Rue du Pilori)也是另一條十分精彩的道路。

  「示眾枷」是中古世紀用來禁錮罪犯的刑具,用意在於將罪犯「示眾」以達到羞辱的
目的。

  今日的示眾枷路大概只有從它的地理位置可以想見舊時的功能,這是一條緩緩的上坡
路,路的終點就是大教堂的後殿。

  若要說起大貝雲最美的廣場,我會說是「五角廣場(Place des Cinq Cantons)」。

  在加斯科涅語(Gascon)中,「canton」這個字指的是「街角」。

  顧名思義,五角廣場便是五條街道匯聚之處。

  中世紀的五角廣場是販售金銀等貴重金屬商人(orfèvre)、代理商(courtier)、
兌換貨幣商( changeur)和批發商( négociant)齊聚之地,廣場四周的建築物外牆歷
史大多可追溯至18世紀。

  這些主要的購物街道均是僅有行人可以通行的道路,離開人行道後,街道上似乎少有
人煙。

  反差甚大。

  人少,也有人少的好處。

  那街景似乎只為我一人所有,燠熱的天氣趕不走我們探訪大街小巷的興緻。

  不看地圖也有迷路的樂趣,不知身在何處才有撞見驚喜的可能!

--

老屠夫塔

  若不是對於「古蹟」有一番特別的情感,我想大部分的人不會逛到這座塔樓。

  老屠夫塔(Tour Vieille-Boucherie)並沒有位於老屠夫路(Rue
Vieille-Boucherie)上,而是鐵匠路(Rue des Faures)的盡頭。

  鐵匠路是貝雲最古老的道路之一,其名來自中世紀時整條街都都是鐵匠(forgeron)
們的工作室,專門製作軍用武器,一直到19世紀初!

  字源出自貝雲的「刺刀(baïonnette)」據說也是在條路上工作坊被製造出來的!

  老屠夫路的字源更是明白的指出,這裡曾是肉鋪的所在。

  的確,路名的歷史起源可遠至13世紀,根據考古研究顯示,這裡僅是販售肉品店鋪的
所在,屠宰場則在離市區更遠些的地方。

  老屠夫塔位於舊城的西南端,連接著城牆,上頭有一開口,是為舊時的城門。

--

小貝雲

  走過橫跨尼夫河的橋梁,終於要開始探索小貝雲(Petit Bayonne)。

  相對於擁有悠久商業歷史的大貝雲,中世紀的小貝雲因人口增長而成為新的居住地,
因此有「新市鎮(Bourg Neuf)」之稱。

  此地擁有兩座博物館-巴斯克博物館(Musée Basque et de l'histoire de
Bayonne)和博納現代美術館(Musée Bonnat-Helleu)、新城堡、一座城門-慕瑟侯勒
門(Porte de Mousserolles)、一座教堂-聖安德烈教堂(Église Saint-André de
Bayonne)和數座運動場-足球場(Le Prissé)、保齡球場(Bowlingstar Bayonne)和
巴斯克回力球(Pelote basque)球場(trinquet )。

  這裡更是年輕族群的天堂,酒吧、咖啡廳、餐館都蓬勃發展,充滿活力。

  然而這樣念頭卻被氣溫給打消,時近下午三點,天氣熱到似乎連柏油都快要熔化。

  大貝雲和小貝雲僅有一河之隔,但遊客人數卻天差地遠。

  也許這個時候,遊客會躲進陰涼的咖啡店中,點一杯消暑的氣泡水解渴袪暑,所以才
不見人跡。

  眼前的巴斯克博物館似乎是個不錯的選擇。

  走進地面層的售票處,清涼的冷氣吹過來,我們不由得掏腰包買票參觀。

  那時雖然是在帶點無奈的情況下購票入場的,但後來竟也逛出興趣來,這麼一待,就
是兩個小時。

  這座博物館的全名為「巴斯克博物館暨貝雲歷史博物館」,展出與巴斯克歷史及民族
相關的收藏品,包括自史前時期以來,農人和牧人所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工具、家用品、
傳統繪畫、舞蹈和遊戲。

  除此之外,博物館亦講述身為海港和內河港口貝雲的故事,以及巴斯克、加斯科涅(
Gascon)與猶太文化的相互融合。

  博物館的內部結構為傳統的巴斯克建築,圓形天井(argialde)在建築中央,以玻璃
屋頂覆蓋增加採光,並使用傳統的巴斯克樓梯連接三層樓。

  民族誌展品置於舊港品的倉庫中,倉庫本身即帶有濃厚的象徵意義,採光最佳的頂棚
則放置了藝術與歷史展品,讓人們得以在優美的光線中欣賞畫作。

  我對巴斯克回力球手套製作過程的影片印象十分深刻,工匠以精湛的技法編織造型特
殊的手套,讓人看了莫不驚嘆。

  唯一的缺點大概就是介紹文字沒有英文(但有法文、巴斯克文和西班牙文),所以很
多東西只能用我所學不多的法語字彙猜測!

--


跟著歷史控遊法國(持續更新中)
https://blog.xuite.net/toiletmei/blog/587807485

--
Tags: 德國

All Comments

巴黎文化藝術饗宴|奧塞美術館

Dorothy avatar
By Dorothy
at 2020-08-31T21:29
圖文好讀版 https://www.timelog.to/a91909480 造訪時間 2018.12 來介紹少數有造訪過的美術館-奧賽美術館 歐洲留學之旅中難得的拜訪過幾間美術館/藝術博物館,因為 門 票 免 費! 25歲以下的歐洲居民(學生簽亦可)進去很多博物館都不用錢或非常優惠~ 奧塞美術館( ...

台幣換歐元

Belly avatar
By Belly
at 2020-08-28T21:48
台北/巴黎 徵求歐元現鈔 匯率以當日台銀現金告示買進賣出/2 需要1100歐 百鈔可以 感謝萬能的法國版~~ - ...

法國小幫手

Belly avatar
By Belly
at 2020-08-26T20:59
大家好 因為朋友在做法國的跨境電商Cdiscount,因為備貨時間太長,法國人都不願意等,所以 希望徵求長住在法國、家裡剛好有倉庫願意提供倉儲和發貨的小幫手,會支付相對酬勞! 工作內容-打包、發貨 如有意願可以站內信討論 謝謝 - ...

法國境內包裹郵寄費

Odelette avatar
By Odelette
at 2020-08-23T17:04
想問一下住在法國的大家,法國境內包裹的郵寄費大概一公斤都多少錢呢?因為朋友在做 跨境電商,他從網路上找到一位住在法國的大陸人跟他說法國快遞1公斤9.5歐元(下圖) ,想問一下這樣價格是合理的嗎? https://i.imgur.com/TCJ6UgM.jpg - ...

為什麼法國成歐洲棄養寵物之最?

Rosalind avatar
By Rosalind
at 2020-08-18T19:30
※ [本文轉錄自 Gossiping 看板 #1VExkoJM ] 作者: saiulbb (#KEEP MLB GREAT!)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新聞] 為什麼法國成歐洲棄養寵物之最? 時間: Tue Aug 18 19:29:51 2020 備註請放最後面 違者新聞文章刪除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