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美好年代,比亞希茲(Biarritz) - 德國
By Isabella
at 2020-10-23T01:02
at 2020-10-23T01:02
Table of Contents
https://blog.xuite.net/toiletmei/blog/589392822
前一晚下了整夜的雨,出門時天空還是陰的,隨時都可能再下起傾盆大雨。
許多人選擇在夏天的時候前來巴斯克地區避暑,緯度明明跟馬賽(Marseille,見此
篇)差不多,氣溫卻能低上許多,歸因於毗鄰大洋能調節溫度之因。
可別忘了夏季時,法國全境,無論燥溽,只要下過雨後,氣溫便下降許多。
於是可預期的,即便是在酷熱難耐的八月,巴斯克夏季最常遇見的地形雨下過一夜,
隔日便得穿上冬衣上路。
--
在狂風暴雨的天氣來到比亞希茲(Biarritz),子台顯得有點心不甘情不願的。
人們來到此地,為了那綿延數公里的海灘。
「海灘女王,國王的海灘(Reine des plages, plage des rois)」的封號不是浪得
虛名,拿破崙三世(Napoléon III)將其打造成「帝國之城(Ville Impériale)」。
為了討皇后歐珍妮(Eugénie de Montijo)的歡心,拿破崙三世徹底的改造了這座
城市:行人徒步區、商店街、水療館、娛樂場所、度假別墅、豪華酒店,應有盡有!
如果是好天氣來到此地,這座城市的色調應是亮得令人睜不開眼的。
只可惜陰鴆如墨的雲朵將景色渲成一片灰,我們抵達比亞希茲車站時,天空開始落淚
。
--
火車站離市中心有一小段距離,我們得搭公車前往。
站內遊客中心請我們到對面的公車票口買來回票,會比較優惠。
JY這天早上忙著電話採訪的事,一直在講電話,於是我只好硬著頭皮用我蹩腳的法文
買票,還好順利的買到票!
售票人員建議我們坐車到市政廳站(Mairie de Biarritz),距離著名的大海灘(
Grand Plage)僅有數十公尺。
「天氣不大好,你們可以進去海灘旁的賭場,有一大片落地窗可以看海。」售票人員
貼心的建議我們。
也不知道坐了多久的公車,我只記得下車時風雨大到眼睛都快睜不開。
想起來真好笑,這種狂風暴雨的天氣,去什麼大海灘啦!
我們一下車就迷失了方向,於是隨便抓了個年輕的女孩問路。
我們向她道謝後,便用中文對話起來。結果剛走不遠的年輕女孩竟然碎步跑向我們,
問我們從那裡來?
「臺灣。」JY一頭霧水的回答。
「我會說中文,我的母親是上海人,我去過中國。」年輕的女生興奮的用法文對著我
們說,好似她終於找到機會宣示這事。
「是嗎?真巧啊!」JY面無表情的回應。
「祝你們玩得愉快。」女孩遇到句點王了,仍有禮貌的微笑,並向我們道別。
待女孩走遠了,我才用中文揶揄JY:「你真的是吼!」
「我不知道要怎麼跟陌生人講話啦!」JY知道我要說什麼。我也是知道他的個性的:
不擅言辭,不喜交談。
然後他不到三十分鐘待要被電話採訪,對方如果知道他私底下是這麼木訥,真不知道
會多麼吃驚。
--
這是我第一次走進賭場。
竟是為了看海。
比亞希茲賭場氣派的很,建在大海灘旁,可謂是「海景第一排」的典範。
廁所非常乾淨,免費使用。
上完廁所,我們坐在靠海的落地窗前,看著外頭的狂風暴雨。
海灘上插著的是「紫色」的旗子,這還是我第一次看到。
法國海灘用不同顏色的旗子作為告示,跟紅綠燈的概念相同:綠旗為可戲水,有救生
員;黃旗為戲水具危險性,有救生員;紅旗為禁止戲水。
紫旗是最近才增設的警示,表示微生物數量超標而禁止戲水。
原來在法國為了遊客的安全,還會監控海水的微生物數量啊!實在是太令人佩服了!
(公告上寫若連續三天且每天的雨量若超過10毫米,雨水沖刷而形成一逕流可能會夾
帶大量的大腸桿菌或腸球菌,因此汙染臨岸的海水水質。)
--
眼看JY被採訪的時間要到了,為了不讓我和子台枯等,我們決定先去餐廳點餐,反正
在法國,上菜的時間有時候長到令人咋舌。
我們在賭場旁找了家人氣看起來很旺的餐廳-岩石餐廳(Arroka,巴斯克文,意指「
岩石」),點餐要想超過一世紀的JY第一次這麼果決,匆匆點了巴斯克辣椒披薩後,就急
忙衝回賭場,準備接受正式採訪。
我心想都來海邊了,一定要吃海鮮啊!於是點了比較貴一點的海鮮,子台則是吃千篇
一律的法國兒童餐(大概就是薯條配香腸不然就是炸魚排之類的炸物,法國的兒童餐沒有
什麼均衡飲食的概念啦!)。
侍者問我要喝點什麼的時候,我心一橫,想說都來餐廳了,就吃好一點的吧!於是點
了一小瓶粉紅酒。
本來以為店裡人那~麼~多,應該會等上一小段時間的,沒想到餐點在十分鐘內蹦~
蹦~蹦到齊了!我和子台只好硬著頭皮,先吃再說。
雖然我進食的速度已經盡量放慢了,但JY還是遲遲沒有出現。
侍者應該觀察我們很久了,一直經過我們這桌,結果發現有一盤食物連動都沒動。
「需不需要把披薩拿去熱一下呢?」不知道過了多久,他忍不住開口了,我露出非常
不好意思的尷尬笑容,急忙道謝應好。
彷彿過了一世紀,我那親愛的老公終於出現了!
他一坐下便開始濤濤不絕的跟我說訪問的內容和他怎麼回答,跟剛才那個句點王判若
二人!
「我的披薩還沒來嗎?」JY倒沒有懷疑過法國餐廳上菜的速度。
「侍者拿去熱了。」我指了指那位站在角落對著我笑的服務生。
「喔!這麼好!」JY倒是有點吃驚,「妳的法文怎麼變得這麼厲害!」
我在想,如果JY真把我扔在餐廳更久,我的法文應該會進步得更神速。
「語言能力果然是被逼出來的。」我暗忖,隨即把最後一口酒喝下肚,壓壓驚。
--
吃飽飯後,雨勢小了一些,不過似乎在短時間內不會停。
「我們有備案嗎?」我問JY,「有,水族館。比亞希茲的水族館(Aquarium de
Biarritz)很有名。」
沿著勒克萊爾元帥大道(Boulevard du Maréchal Leclerc)前往水族館的路上,會
經過一小段隧道,有趣的是,隧道上方正是水族館。
好奇特的地形。
一出隧道,柳暗花明。
《桃花源記》裡的字句撞上腦袋:「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
。
未沿溪上行,而是來到海之濱,眼前所見,盡是怪石嶙峋。
路的盡頭是阿塔萊阿岩(Rocher de l'Atalaye),一塊突出於海面的岬角,分隔南
側的舊港(Port-Vieux)和北側的漁夫港。
「復前行,欲窮其林。」
筆直的艾菲爾橋(Passerelle Eiffel)將陸地與兀立於海上的聖母岩(Rocher de
la Vierge)相連,人們不畏風雨,魚貫的向橋那端走去。
聖母岩的下方已被打通,過了小隧道,走到岩石的盡頭。
右側可見大海灘,左側則是巴斯克人海岸海灘(Plage de la Côte des Basques)
。
「天氣好的時候,上頭該是滿滿的人群吧!」我心想,一邊看著眼前的長浪拍打著海
岸。
這裡,是十分著名的賞鯨之處。
巴斯克人是世界上最早的商業化捕鯨人,始於11世紀,比斯開灣的大西洋露脊鯨在數
個世紀被成群成群的獵殺,終在18世紀末絕跡(延伸閱讀:【鯨彩一生】鯨生鯨逝:19世
紀前的捕鯨文化)。
那些依傍著海濱而建的別墅成了比亞希茲繁華似錦的代表,卻掩飾不了這段血腥的過
去。
其中,以貝爾札別墅(Villa Belza)的故事最為傳奇。
貝爾札別墅所處的位置已足以讓人們吃驚,那是一塊突出於海上的岬角,這座建築物
註定一落成便有驚濤駭浪的命運。
1882年,這塊土地的所有權落入巴黎鳳凰保險公司總經理安傑‧杜菲斯內(Ange
Dufresnay)手中,建築師阿爾封斯‧培特朗(Alphonse Bertrand)負責建造。
一開始它的外觀中規中矩,就像是山間常見的小木屋那樣。1889年,建築師多明尼克
‧莫蘭(Dominique Morin)增建了新哥德式的角塔(tourelle en poivrière)。
別墅峻工後,以其妻瑪麗‧貝爾札‧杜伯伊(Marie Belza Dubreuil)為名,稱「貝
爾札別墅」。
在巴斯克文中,「Belza」意指「黑色」。
對於洶湧浪潮不為所動的杜菲斯內先生,怎會將別墅取名為「黑色別墅」呢?
人們曾經好奇的問過他。
月黑風高的夜裡,人們從聖母岩望向這座別墅,眼前霧氣濃重,月色昏暗不明,貝爾
札別墅活像巫女或魔鬼的大宅。
然而事實與人們的想像大相逕庭。
大革命爆發後,身為貴族的杜柏伊家族幸獲(極有可能是來自中美洲)女管家之助,
得以保留血脈。
從此之後,該家族的世世代代在名字裡加上「貝爾札」,以感謝這位有著黑皮膚的女
管家。
20世紀之始,貝爾札別墅更名為「巴斯克城堡(Château Basque)」,成為流亡法
國的俄羅斯人的社交場所。
縱使人在異鄉,紙醉金迷、奢靡放縱的生活誰不愛?
雨又開始下大,眼前無論是海灘也好、別墅也罷,與當時的天氣總那麼不搭。
--
來到水族館售票處時,排隊買票的人龍十分可觀。
該是因為天氣的關係,所以人全都擠進室內,還是平常這裡就是熱門景點呢?
子台對動物園和水族館一向是興致缺缺的,他偏愛鐵道更甚於任何事物。
當然,我們並不是對於水族館有特別熱情,不過比亞希茲的水族館歷史悠久,倒是值
得一來。
早在1870年代,為了對於比開斯灣的海洋生物有更深一層了解,海洋博物館(Musé
e de la Mer)這想法被佛蘭侯爵(Marquis de Folin)利歐波爾(Léopold de Folin)
拋出,獲得學術界一致響應。
該博物館為法國最早研究海洋學的機構之一。
不過市政廳卻遲遲要到戰後才著手規畫水族館的興建事宜。
貝雲海政事務處處長安德烈‧吉雷(André Giret)提議將水族館興建於阿塔萊高地
濱海的懸崖之上,以便觀海遠望。
1933年,裝飾藝術風格的水族館落成,無論是外觀、內部裝潢或格局,在當時皆是現
代化的指標!
比亞希茲水族館整體規模並不大,對於歷史沒什麼興趣的人對於一整層的文物介紹甚
至會覺得有點厭煩。
不過,這正是我最喜歡這座水族館的地方,自然與人文的最佳結合。
比亞希茲水族館於2011年擴建,面積較原來的大小足足大了兩倍。
水族館更名為「比亞希茲海洋世界(Biarritz Océan)」,整合了原來的水族館和
位於郊區的海洋之城(Cité de l'Océan et du Surf),策展人的野心很大,企圖將這
座濱海城市納入展區,更甚者,近至比開斯灣,更向外延伸至大西洋、加勒比海、印度太
平洋水域的物種,都能在水族館內見到牠們的蹤影。
水族館內更受喜歡的動物莫過於大西洋灰海豹。
天臺上有開放的海豹池,會舉行定期的餵食秀,每到餵食期間,池畔總是人滿為患。
餵食秀的過程中,解說人員用法文解說海豹的相關知識,如生長的環境、食物的種類
和覓食的方式等等,邊說邊把手中的魚放入在一旁等待已久的海豹口中。
有時解說人員會用拋丟的方式將魚丟入池中,但這種方式也許會引出程咬金-海鷗。
就在一次將魚拋出的過程中,一隻海鷗從天而降,半路劫殺,接著這隻大膽的海鷗竟
然停在圍觀者的雨傘上面,待牠將整隻魚活吞下肚後,便拍拍翅膀遠走高飛。
整個過程引起群眾驚呼連連,尤其當海鷗停在傘上時,撐傘的先生還不知發生何事,
興致盎然的看著池中的餵食秀,直到他發現傘上停留了「不速之客」,才動動雨傘,趕走
海鷗。
當然,有嚴重恐鳥症的我,發現那隻海鷗就停在我的視線內,當場嚇到身子僵直,不
敢輕舉妄動!
--
雨似乎停了。
是該時候到市中心走走了。
我們的第一站是位於聖歐金妮廣場(Place Sainte-Eugénie)的聖歐金妮教堂(É
glise Sainte-Eugénie de Biarritz)。
教堂位於高處,下方便是別有洞天的漁夫港。
教堂的奉獻給於三世紀殉教的聖人羅馬的歐金妮(Eugénie de Rome),這並非巧合
,而是刻意。
是的,儘管中譯名稱不同,我們還是輕易的猜測出這座教堂是為了皇后歐珍妮的主保
聖人而建的。
教堂的年代對法國而言相對年輕,建於19世紀末,峻工於20世紀初,風格為當時盛行
的新哥德式(néogothique)。
在此之前,皇家夫婦皆在位於維多利亞女王大道(Avenue Reine Victoria)的皇家
禮拜堂(Chapelle Impériale de Biarritz)進行彌撒。
這座皇家禮拜堂應歐珍妮皇后的要求,委託建築師埃米爾‧博斯維瓦德(Émile
Boeswillwald)於1864年至1866年間興建,融合了羅馬拜占庭式與西班牙摩爾式兩種風格
,為地處國境的禮拜堂增添異國風情。
隨著到訪比亞希茲人數增多,神父加斯東‧拉爾(Gaston Larre)決定籌資興建一座
可以容納更多人數的教堂。
聖金妮教堂落成後,成為這一教區最重要的教堂。
--
市中心的範圍大抵位於雨果大道(Avenue Victor Hugo)以西,主要軸線為馬薩格蘭
路(Rue Mazagran)和甘必大路(Rue Gambetta)。
兩條路東側端點相同,由喬治‧克里蒙梭廣場(Place Georges Clémenceau)出發
,分別往舊港和巴斯克人海岸(Côte des Basques)延伸。
馬薩古蘭路為了紀念1840年發生於阿爾及利亞的馬薩格蘭圍城(Siège de Mazagran
),作為法國征服阿爾及利亞中的一個戰役,在媒體的刻意渲染和大力吹捧下,成為振奮
軍心的宣傳。
法國各地也因此有許多以馬薩格蘭為名的村莊、社區和道路。
如同許多入侵美洲的殖民者,被當成英雄傳頌,為了紀念,人名成為地名。
到了下午茶時間,兩位法國人目標一致,前往比亞希茲的公有市場(Halles de la
Ville de Biarritz)看看是否有可以填飽肚子的東西。
公有市場亦是拿破崙三世出資建造的項目之一,1885年落成的公有市場,幾經整修改
建,成為今日的模樣。
魚、肉、鮮花、乳酪、蔬菜、麵包,應有盡有,唯獨少了父子倆最愛的甜點,於是我
們快速的繞了一圈,便回到街上。
最後,我們還是鑽進了一間家樂福,買了盒餅乾和一瓶水,就匆匆到收銀臺結帳了。
聽朋友說,這裡只要天氣好,交通就會大亂。
看著街上滿滿的人,心想原本該在沙灘上做日光浴的人們,都被這陰鬱多雨的天氣趕
到這裡來了吧!
-
我們在比亞希茲的最後一站,竟然是一座教堂。
雖然我是個歷史控,但要在一座不大的城市,參觀兩座教堂,也是意料之外。
位於市中心邊緣的聖約瑟夫教堂(Église Saint-Joseph de Biarritz),與聖尤金
妮教堂一樣,皆隸屬岩石聖母堂區(Paroisse Notre-Dame-du-Rocher)及貝雲教區(
Diocèse de Bayonne)。
教堂的歷史非常新,1895年才落成,且在二戰間受損嚴重。
我們在教堂裡待了一會,也沒做什麼特別的事,就只是想找個地方坐坐,躲躲外頭的
濕冷。
半晌,待身子暖了些,總算有些氣力再度啟程。
--
公車站位於皮耶‧佛桑公園(Pierre Forsans Public Garden)旁,對面就是被稱作
南方車站(Gare du Midi)的建築,前身為比亞希茲的市區車站(Gare de
Biarritz-Ville)。
由建築師阿道夫‧德沃(Adolphe Dervaux)設計的車區車站,於1911年啟用,連接
現今的車站(當時稱作「Gare de la Négresse」)與市中心。
車站於1980年停用,並轉型為展覽場地:1990年的「藝文中心(Centre d'art et
de loisirs)」、1992年的「慶典宮(Palais des Festivals)」,最終定為「南方車站
」,成為編舞家蒂埃里‧馬朗丹(Thierry Malandain)領導的比亞里茲國家舞蹈中心(
Centre Chorégraphique National de Biarritz),即比亞希茲馬朗丹芭蕾舞團(
Malandain Ballet Biarritz)的總部。
我望著南方車站,想著我人在法國美好時代最為知名的濱海度假小鎮,卻在刺骨寒風
中,等著回程的公車,多麼淒苦。
雨將我們打成落湯雞,公車遲遲未到,真是一點也不美好。
--
一些些歷史
我的寫作進度不如預期。
倒是看了幾本不錯的書,以另一個角度觀看世界史,給了我幾許寫作的靈感。
比亞希茲對我而言是個矛盾不已的城鎮。
美好年代(Belle Époque)的象徵、繁華似錦的表象,我們卻在大風大雨中,揭開
她的頭紗。
它的歷史似乎從皇后歐珍妮拉著她的丈夫拿破崙三世來到這裡度假後才開始。
步行區的建築如此華美,我卻連一張照片都懶得拍。
創立於1894年的比亞希茲幸福百貨公司(Biarritz Bonheur)是奢侈和時尚的殿堂,
至今仍營運中;一戰期間,香奈兒於比亞希茲愛德華七世大道(Avenue Édouard VII)
開設了她的第三家精品店;鹵水濃度比海水高出十倍以上的鹽浴場(Bains Salins)是上
流人士放鬆身心的隱藏版社交場合。
很久很久以後,人們才意識到,美好年代不過只是二戰前的一場自我催眠的短暫美夢
。
一場從巴黎、倫敦接踵而至的上流階層,以及流亡至法國的俄羅斯貴族一起編織的美
夢。
只是比亞希茲醒來之後,又再度進入夢鄉。
去年(2019年),第45屆G7高峰會在此舉辦,香港的抗議行動成為焦點之一。
同一時間,塞內加爾籍作家、奴隸制度記憶基金會(Fondation pour la mémoire
de l'esclavage)委員迪亞洛(Karfa Diallo)在比亞希茲車站前抗議廢除該街區現今的
名稱-「La Négresse」,即法語含有貶義的黑人(négre)的陰性名詞。
結果,迪亞洛被拘留、起訴(見此)。
歷史不停重演,黑人沒有勝算。
該街區原名為「阿荷斯塔(Harausta)」,在巴斯克語中為「塵土飛揚之地」,源於
17世紀時,那裡有間同名旅舍。
19世紀時,該旅舍的經營者為一名深色膚色的女性(對了,在那個深色人種就是「黑
人」的年代,無論是來自美洲還是非洲,都是「貝爾札」,人們不會細究的)。
1813年,拿破崙的士兵途經此地時,便因此稱之為「La Négresse」-「女黑人」。
1861年,市政廳決議將鄰近的區域命名為「La Négresse」,在已經宣布廢奴的法國
,顯得格外諷刺。
1864年竣工的火車站站名,就叫做「比亞希茲-女黑人火車站(Gare Biarritz-la-N
égresse)」,位置遠離市區,不會影響皇后度假的好心情。
皇后不在乎那個街區的名稱,她的眼淚,只為她的度假別墅而流。
「我以為我的淚水已經乾涸,直到聽聞比亞里茲別墅付之一炬的那一刻……(Je
croyais avoir perdu la faculté des larmes… j'ai pleuré pourtant l'autre
jour en apprenant l'incendie de ma chère villa de Biarritz.)」
這不是比亞希茲全部的歷史,只是一小部分。
便足以使人反思良久。
--
跟著歷史控遊法國(持續更新中)
https://blog.xuite.net/toiletmei/blog/587807485
--
前一晚下了整夜的雨,出門時天空還是陰的,隨時都可能再下起傾盆大雨。
許多人選擇在夏天的時候前來巴斯克地區避暑,緯度明明跟馬賽(Marseille,見此
篇)差不多,氣溫卻能低上許多,歸因於毗鄰大洋能調節溫度之因。
可別忘了夏季時,法國全境,無論燥溽,只要下過雨後,氣溫便下降許多。
於是可預期的,即便是在酷熱難耐的八月,巴斯克夏季最常遇見的地形雨下過一夜,
隔日便得穿上冬衣上路。
--
在狂風暴雨的天氣來到比亞希茲(Biarritz),子台顯得有點心不甘情不願的。
人們來到此地,為了那綿延數公里的海灘。
「海灘女王,國王的海灘(Reine des plages, plage des rois)」的封號不是浪得
虛名,拿破崙三世(Napoléon III)將其打造成「帝國之城(Ville Impériale)」。
為了討皇后歐珍妮(Eugénie de Montijo)的歡心,拿破崙三世徹底的改造了這座
城市:行人徒步區、商店街、水療館、娛樂場所、度假別墅、豪華酒店,應有盡有!
如果是好天氣來到此地,這座城市的色調應是亮得令人睜不開眼的。
只可惜陰鴆如墨的雲朵將景色渲成一片灰,我們抵達比亞希茲車站時,天空開始落淚
。
--
火車站離市中心有一小段距離,我們得搭公車前往。
站內遊客中心請我們到對面的公車票口買來回票,會比較優惠。
JY這天早上忙著電話採訪的事,一直在講電話,於是我只好硬著頭皮用我蹩腳的法文
買票,還好順利的買到票!
售票人員建議我們坐車到市政廳站(Mairie de Biarritz),距離著名的大海灘(
Grand Plage)僅有數十公尺。
「天氣不大好,你們可以進去海灘旁的賭場,有一大片落地窗可以看海。」售票人員
貼心的建議我們。
也不知道坐了多久的公車,我只記得下車時風雨大到眼睛都快睜不開。
想起來真好笑,這種狂風暴雨的天氣,去什麼大海灘啦!
我們一下車就迷失了方向,於是隨便抓了個年輕的女孩問路。
我們向她道謝後,便用中文對話起來。結果剛走不遠的年輕女孩竟然碎步跑向我們,
問我們從那裡來?
「臺灣。」JY一頭霧水的回答。
「我會說中文,我的母親是上海人,我去過中國。」年輕的女生興奮的用法文對著我
們說,好似她終於找到機會宣示這事。
「是嗎?真巧啊!」JY面無表情的回應。
「祝你們玩得愉快。」女孩遇到句點王了,仍有禮貌的微笑,並向我們道別。
待女孩走遠了,我才用中文揶揄JY:「你真的是吼!」
「我不知道要怎麼跟陌生人講話啦!」JY知道我要說什麼。我也是知道他的個性的:
不擅言辭,不喜交談。
然後他不到三十分鐘待要被電話採訪,對方如果知道他私底下是這麼木訥,真不知道
會多麼吃驚。
--
這是我第一次走進賭場。
竟是為了看海。
比亞希茲賭場氣派的很,建在大海灘旁,可謂是「海景第一排」的典範。
廁所非常乾淨,免費使用。
上完廁所,我們坐在靠海的落地窗前,看著外頭的狂風暴雨。
海灘上插著的是「紫色」的旗子,這還是我第一次看到。
法國海灘用不同顏色的旗子作為告示,跟紅綠燈的概念相同:綠旗為可戲水,有救生
員;黃旗為戲水具危險性,有救生員;紅旗為禁止戲水。
紫旗是最近才增設的警示,表示微生物數量超標而禁止戲水。
原來在法國為了遊客的安全,還會監控海水的微生物數量啊!實在是太令人佩服了!
(公告上寫若連續三天且每天的雨量若超過10毫米,雨水沖刷而形成一逕流可能會夾
帶大量的大腸桿菌或腸球菌,因此汙染臨岸的海水水質。)
--
眼看JY被採訪的時間要到了,為了不讓我和子台枯等,我們決定先去餐廳點餐,反正
在法國,上菜的時間有時候長到令人咋舌。
我們在賭場旁找了家人氣看起來很旺的餐廳-岩石餐廳(Arroka,巴斯克文,意指「
岩石」),點餐要想超過一世紀的JY第一次這麼果決,匆匆點了巴斯克辣椒披薩後,就急
忙衝回賭場,準備接受正式採訪。
我心想都來海邊了,一定要吃海鮮啊!於是點了比較貴一點的海鮮,子台則是吃千篇
一律的法國兒童餐(大概就是薯條配香腸不然就是炸魚排之類的炸物,法國的兒童餐沒有
什麼均衡飲食的概念啦!)。
侍者問我要喝點什麼的時候,我心一橫,想說都來餐廳了,就吃好一點的吧!於是點
了一小瓶粉紅酒。
本來以為店裡人那~麼~多,應該會等上一小段時間的,沒想到餐點在十分鐘內蹦~
蹦~蹦到齊了!我和子台只好硬著頭皮,先吃再說。
雖然我進食的速度已經盡量放慢了,但JY還是遲遲沒有出現。
侍者應該觀察我們很久了,一直經過我們這桌,結果發現有一盤食物連動都沒動。
「需不需要把披薩拿去熱一下呢?」不知道過了多久,他忍不住開口了,我露出非常
不好意思的尷尬笑容,急忙道謝應好。
彷彿過了一世紀,我那親愛的老公終於出現了!
他一坐下便開始濤濤不絕的跟我說訪問的內容和他怎麼回答,跟剛才那個句點王判若
二人!
「我的披薩還沒來嗎?」JY倒沒有懷疑過法國餐廳上菜的速度。
「侍者拿去熱了。」我指了指那位站在角落對著我笑的服務生。
「喔!這麼好!」JY倒是有點吃驚,「妳的法文怎麼變得這麼厲害!」
我在想,如果JY真把我扔在餐廳更久,我的法文應該會進步得更神速。
「語言能力果然是被逼出來的。」我暗忖,隨即把最後一口酒喝下肚,壓壓驚。
--
吃飽飯後,雨勢小了一些,不過似乎在短時間內不會停。
「我們有備案嗎?」我問JY,「有,水族館。比亞希茲的水族館(Aquarium de
Biarritz)很有名。」
沿著勒克萊爾元帥大道(Boulevard du Maréchal Leclerc)前往水族館的路上,會
經過一小段隧道,有趣的是,隧道上方正是水族館。
好奇特的地形。
一出隧道,柳暗花明。
《桃花源記》裡的字句撞上腦袋:「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
。
未沿溪上行,而是來到海之濱,眼前所見,盡是怪石嶙峋。
路的盡頭是阿塔萊阿岩(Rocher de l'Atalaye),一塊突出於海面的岬角,分隔南
側的舊港(Port-Vieux)和北側的漁夫港。
「復前行,欲窮其林。」
筆直的艾菲爾橋(Passerelle Eiffel)將陸地與兀立於海上的聖母岩(Rocher de
la Vierge)相連,人們不畏風雨,魚貫的向橋那端走去。
聖母岩的下方已被打通,過了小隧道,走到岩石的盡頭。
右側可見大海灘,左側則是巴斯克人海岸海灘(Plage de la Côte des Basques)
。
「天氣好的時候,上頭該是滿滿的人群吧!」我心想,一邊看著眼前的長浪拍打著海
岸。
這裡,是十分著名的賞鯨之處。
巴斯克人是世界上最早的商業化捕鯨人,始於11世紀,比斯開灣的大西洋露脊鯨在數
個世紀被成群成群的獵殺,終在18世紀末絕跡(延伸閱讀:【鯨彩一生】鯨生鯨逝:19世
紀前的捕鯨文化)。
那些依傍著海濱而建的別墅成了比亞希茲繁華似錦的代表,卻掩飾不了這段血腥的過
去。
其中,以貝爾札別墅(Villa Belza)的故事最為傳奇。
貝爾札別墅所處的位置已足以讓人們吃驚,那是一塊突出於海上的岬角,這座建築物
註定一落成便有驚濤駭浪的命運。
1882年,這塊土地的所有權落入巴黎鳳凰保險公司總經理安傑‧杜菲斯內(Ange
Dufresnay)手中,建築師阿爾封斯‧培特朗(Alphonse Bertrand)負責建造。
一開始它的外觀中規中矩,就像是山間常見的小木屋那樣。1889年,建築師多明尼克
‧莫蘭(Dominique Morin)增建了新哥德式的角塔(tourelle en poivrière)。
別墅峻工後,以其妻瑪麗‧貝爾札‧杜伯伊(Marie Belza Dubreuil)為名,稱「貝
爾札別墅」。
在巴斯克文中,「Belza」意指「黑色」。
對於洶湧浪潮不為所動的杜菲斯內先生,怎會將別墅取名為「黑色別墅」呢?
人們曾經好奇的問過他。
月黑風高的夜裡,人們從聖母岩望向這座別墅,眼前霧氣濃重,月色昏暗不明,貝爾
札別墅活像巫女或魔鬼的大宅。
然而事實與人們的想像大相逕庭。
大革命爆發後,身為貴族的杜柏伊家族幸獲(極有可能是來自中美洲)女管家之助,
得以保留血脈。
從此之後,該家族的世世代代在名字裡加上「貝爾札」,以感謝這位有著黑皮膚的女
管家。
20世紀之始,貝爾札別墅更名為「巴斯克城堡(Château Basque)」,成為流亡法
國的俄羅斯人的社交場所。
縱使人在異鄉,紙醉金迷、奢靡放縱的生活誰不愛?
雨又開始下大,眼前無論是海灘也好、別墅也罷,與當時的天氣總那麼不搭。
--
來到水族館售票處時,排隊買票的人龍十分可觀。
該是因為天氣的關係,所以人全都擠進室內,還是平常這裡就是熱門景點呢?
子台對動物園和水族館一向是興致缺缺的,他偏愛鐵道更甚於任何事物。
當然,我們並不是對於水族館有特別熱情,不過比亞希茲的水族館歷史悠久,倒是值
得一來。
早在1870年代,為了對於比開斯灣的海洋生物有更深一層了解,海洋博物館(Musé
e de la Mer)這想法被佛蘭侯爵(Marquis de Folin)利歐波爾(Léopold de Folin)
拋出,獲得學術界一致響應。
該博物館為法國最早研究海洋學的機構之一。
不過市政廳卻遲遲要到戰後才著手規畫水族館的興建事宜。
貝雲海政事務處處長安德烈‧吉雷(André Giret)提議將水族館興建於阿塔萊高地
濱海的懸崖之上,以便觀海遠望。
1933年,裝飾藝術風格的水族館落成,無論是外觀、內部裝潢或格局,在當時皆是現
代化的指標!
比亞希茲水族館整體規模並不大,對於歷史沒什麼興趣的人對於一整層的文物介紹甚
至會覺得有點厭煩。
不過,這正是我最喜歡這座水族館的地方,自然與人文的最佳結合。
比亞希茲水族館於2011年擴建,面積較原來的大小足足大了兩倍。
水族館更名為「比亞希茲海洋世界(Biarritz Océan)」,整合了原來的水族館和
位於郊區的海洋之城(Cité de l'Océan et du Surf),策展人的野心很大,企圖將這
座濱海城市納入展區,更甚者,近至比開斯灣,更向外延伸至大西洋、加勒比海、印度太
平洋水域的物種,都能在水族館內見到牠們的蹤影。
水族館內更受喜歡的動物莫過於大西洋灰海豹。
天臺上有開放的海豹池,會舉行定期的餵食秀,每到餵食期間,池畔總是人滿為患。
餵食秀的過程中,解說人員用法文解說海豹的相關知識,如生長的環境、食物的種類
和覓食的方式等等,邊說邊把手中的魚放入在一旁等待已久的海豹口中。
有時解說人員會用拋丟的方式將魚丟入池中,但這種方式也許會引出程咬金-海鷗。
就在一次將魚拋出的過程中,一隻海鷗從天而降,半路劫殺,接著這隻大膽的海鷗竟
然停在圍觀者的雨傘上面,待牠將整隻魚活吞下肚後,便拍拍翅膀遠走高飛。
整個過程引起群眾驚呼連連,尤其當海鷗停在傘上時,撐傘的先生還不知發生何事,
興致盎然的看著池中的餵食秀,直到他發現傘上停留了「不速之客」,才動動雨傘,趕走
海鷗。
當然,有嚴重恐鳥症的我,發現那隻海鷗就停在我的視線內,當場嚇到身子僵直,不
敢輕舉妄動!
--
雨似乎停了。
是該時候到市中心走走了。
我們的第一站是位於聖歐金妮廣場(Place Sainte-Eugénie)的聖歐金妮教堂(É
glise Sainte-Eugénie de Biarritz)。
教堂位於高處,下方便是別有洞天的漁夫港。
教堂的奉獻給於三世紀殉教的聖人羅馬的歐金妮(Eugénie de Rome),這並非巧合
,而是刻意。
是的,儘管中譯名稱不同,我們還是輕易的猜測出這座教堂是為了皇后歐珍妮的主保
聖人而建的。
教堂的年代對法國而言相對年輕,建於19世紀末,峻工於20世紀初,風格為當時盛行
的新哥德式(néogothique)。
在此之前,皇家夫婦皆在位於維多利亞女王大道(Avenue Reine Victoria)的皇家
禮拜堂(Chapelle Impériale de Biarritz)進行彌撒。
這座皇家禮拜堂應歐珍妮皇后的要求,委託建築師埃米爾‧博斯維瓦德(Émile
Boeswillwald)於1864年至1866年間興建,融合了羅馬拜占庭式與西班牙摩爾式兩種風格
,為地處國境的禮拜堂增添異國風情。
隨著到訪比亞希茲人數增多,神父加斯東‧拉爾(Gaston Larre)決定籌資興建一座
可以容納更多人數的教堂。
聖金妮教堂落成後,成為這一教區最重要的教堂。
--
市中心的範圍大抵位於雨果大道(Avenue Victor Hugo)以西,主要軸線為馬薩格蘭
路(Rue Mazagran)和甘必大路(Rue Gambetta)。
兩條路東側端點相同,由喬治‧克里蒙梭廣場(Place Georges Clémenceau)出發
,分別往舊港和巴斯克人海岸(Côte des Basques)延伸。
馬薩古蘭路為了紀念1840年發生於阿爾及利亞的馬薩格蘭圍城(Siège de Mazagran
),作為法國征服阿爾及利亞中的一個戰役,在媒體的刻意渲染和大力吹捧下,成為振奮
軍心的宣傳。
法國各地也因此有許多以馬薩格蘭為名的村莊、社區和道路。
如同許多入侵美洲的殖民者,被當成英雄傳頌,為了紀念,人名成為地名。
到了下午茶時間,兩位法國人目標一致,前往比亞希茲的公有市場(Halles de la
Ville de Biarritz)看看是否有可以填飽肚子的東西。
公有市場亦是拿破崙三世出資建造的項目之一,1885年落成的公有市場,幾經整修改
建,成為今日的模樣。
魚、肉、鮮花、乳酪、蔬菜、麵包,應有盡有,唯獨少了父子倆最愛的甜點,於是我
們快速的繞了一圈,便回到街上。
最後,我們還是鑽進了一間家樂福,買了盒餅乾和一瓶水,就匆匆到收銀臺結帳了。
聽朋友說,這裡只要天氣好,交通就會大亂。
看著街上滿滿的人,心想原本該在沙灘上做日光浴的人們,都被這陰鬱多雨的天氣趕
到這裡來了吧!
-
我們在比亞希茲的最後一站,竟然是一座教堂。
雖然我是個歷史控,但要在一座不大的城市,參觀兩座教堂,也是意料之外。
位於市中心邊緣的聖約瑟夫教堂(Église Saint-Joseph de Biarritz),與聖尤金
妮教堂一樣,皆隸屬岩石聖母堂區(Paroisse Notre-Dame-du-Rocher)及貝雲教區(
Diocèse de Bayonne)。
教堂的歷史非常新,1895年才落成,且在二戰間受損嚴重。
我們在教堂裡待了一會,也沒做什麼特別的事,就只是想找個地方坐坐,躲躲外頭的
濕冷。
半晌,待身子暖了些,總算有些氣力再度啟程。
--
公車站位於皮耶‧佛桑公園(Pierre Forsans Public Garden)旁,對面就是被稱作
南方車站(Gare du Midi)的建築,前身為比亞希茲的市區車站(Gare de
Biarritz-Ville)。
由建築師阿道夫‧德沃(Adolphe Dervaux)設計的車區車站,於1911年啟用,連接
現今的車站(當時稱作「Gare de la Négresse」)與市中心。
車站於1980年停用,並轉型為展覽場地:1990年的「藝文中心(Centre d'art et
de loisirs)」、1992年的「慶典宮(Palais des Festivals)」,最終定為「南方車站
」,成為編舞家蒂埃里‧馬朗丹(Thierry Malandain)領導的比亞里茲國家舞蹈中心(
Centre Chorégraphique National de Biarritz),即比亞希茲馬朗丹芭蕾舞團(
Malandain Ballet Biarritz)的總部。
我望著南方車站,想著我人在法國美好時代最為知名的濱海度假小鎮,卻在刺骨寒風
中,等著回程的公車,多麼淒苦。
雨將我們打成落湯雞,公車遲遲未到,真是一點也不美好。
--
一些些歷史
我的寫作進度不如預期。
倒是看了幾本不錯的書,以另一個角度觀看世界史,給了我幾許寫作的靈感。
比亞希茲對我而言是個矛盾不已的城鎮。
美好年代(Belle Époque)的象徵、繁華似錦的表象,我們卻在大風大雨中,揭開
她的頭紗。
它的歷史似乎從皇后歐珍妮拉著她的丈夫拿破崙三世來到這裡度假後才開始。
步行區的建築如此華美,我卻連一張照片都懶得拍。
創立於1894年的比亞希茲幸福百貨公司(Biarritz Bonheur)是奢侈和時尚的殿堂,
至今仍營運中;一戰期間,香奈兒於比亞希茲愛德華七世大道(Avenue Édouard VII)
開設了她的第三家精品店;鹵水濃度比海水高出十倍以上的鹽浴場(Bains Salins)是上
流人士放鬆身心的隱藏版社交場合。
很久很久以後,人們才意識到,美好年代不過只是二戰前的一場自我催眠的短暫美夢
。
一場從巴黎、倫敦接踵而至的上流階層,以及流亡至法國的俄羅斯貴族一起編織的美
夢。
只是比亞希茲醒來之後,又再度進入夢鄉。
去年(2019年),第45屆G7高峰會在此舉辦,香港的抗議行動成為焦點之一。
同一時間,塞內加爾籍作家、奴隸制度記憶基金會(Fondation pour la mémoire
de l'esclavage)委員迪亞洛(Karfa Diallo)在比亞希茲車站前抗議廢除該街區現今的
名稱-「La Négresse」,即法語含有貶義的黑人(négre)的陰性名詞。
結果,迪亞洛被拘留、起訴(見此)。
歷史不停重演,黑人沒有勝算。
該街區原名為「阿荷斯塔(Harausta)」,在巴斯克語中為「塵土飛揚之地」,源於
17世紀時,那裡有間同名旅舍。
19世紀時,該旅舍的經營者為一名深色膚色的女性(對了,在那個深色人種就是「黑
人」的年代,無論是來自美洲還是非洲,都是「貝爾札」,人們不會細究的)。
1813年,拿破崙的士兵途經此地時,便因此稱之為「La Négresse」-「女黑人」。
1861年,市政廳決議將鄰近的區域命名為「La Négresse」,在已經宣布廢奴的法國
,顯得格外諷刺。
1864年竣工的火車站站名,就叫做「比亞希茲-女黑人火車站(Gare Biarritz-la-N
égresse)」,位置遠離市區,不會影響皇后度假的好心情。
皇后不在乎那個街區的名稱,她的眼淚,只為她的度假別墅而流。
「我以為我的淚水已經乾涸,直到聽聞比亞里茲別墅付之一炬的那一刻……(Je
croyais avoir perdu la faculté des larmes… j'ai pleuré pourtant l'autre
jour en apprenant l'incendie de ma chère villa de Biarritz.)」
這不是比亞希茲全部的歷史,只是一小部分。
便足以使人反思良久。
--
跟著歷史控遊法國(持續更新中)
https://blog.xuite.net/toiletmei/blog/587807485
--
Tags:
德國
All Comments
By Kumar
at 2020-10-26T00:25
at 2020-10-26T00:25
Related Posts
By Delia
at 2020-10-06T00:59
at 2020-10-06T00:59
巴黎地區長租公寓房間 房客一人
By Erin
at 2020-10-05T01:36
at 2020-10-05T01:36
法國醫界大老警告 疫情3、4週內恐蔓延全
By Tom
at 2020-09-27T14:49
at 2020-09-27T14:49
尼韋勒河畔聖佩湖(Lac de Saint-Pée)
By Kumar
at 2020-09-15T22:06
at 2020-09-15T22:06
朝聖之初-聖讓皮耶德波爾(Saint-Jean-Pied-de-Port)
By Ingrid
at 2020-09-11T01:18
at 2020-09-11T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