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受難者~~陳澄波生平故事及罹難過程 - 社會議題
By Quintina
at 2005-07-02T00:00
at 2005-07-02T00:00
Table of Contents
誰可以給我
我給10點
越多越好」
拜託了
我給10點
越多越好」
拜託了
Tags:
社會議題
All Comments
By Linda
at 2005-07-04T04:26
at 2005-07-04T04:26
圖片參考:http://home.pchome.com.tw/life/tsung_te/writer.jpg
前言「油彩的化身」陳澄波的歷史,重疊著近代台灣的歷史。他出生那年,正是台灣被大清帝國割讓給日本之年。他大部份的人生,都在日本殖民的年代中渡過。這位有強烈民族情懷的第一代西畫家,是嘉義市人的文化英雄;他在台灣推廣島內美術教育,為提昇全民美育而奔走;從教育的關懷到文化的認同,由教育愛昇華為民族愛的胸襟,正是他生命熱力所彰顯的生命終極關懷。他的民族情懷、對鄉土的熱愛以及其對教育的關懷,完全流露在其創作之中。故本文擬探討陳澄波的藝術創作思想,並由其思想,反觀目前台灣對鄉土教育的推行,以在教育本土化過程中,「國家認同」此一議題的反思。 陳澄波生平 陳澄波,嘉義人(1895 ~ 1947),十歲(1913)考入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師範科就讀,受教於日籍水彩畫家石川欽一朗,引發了他對美術的興趣(鄭惠美,民83)。1917年畢業,同年授命為嘉義公學校「訓導」。兩年後轉任為水堀頭公學校至1924年為止。1924年,陳澄波辭去教職,以三十歲的高齡及一顆熱愛美術創作的赤忱考取日本東京美術學校,展開了在日本的習畫歲月。而在三年級即以一幅四十號的大油畫「嘉義街外」入選日本第七回「帝國美術展覽會」,成為第一位西畫入選「帝展」的台灣人。畢業後,他再入研究科專攻西畫,並於1929年應邀至上海新華藝專及昌明藝苑任教(李隴西,民83)。旅居上海期間,他投身於上海美術教育達五年之久,並曾擔任上海市舉辦紀念訓政全國美展之審查委員及獲選為當代十二位代表畫家之一;當時他的作品「清流」還代表中國參加芝加哥博覽會(1931),同時也仍繼續提供作品參加帝展、台展。1932年,一二八事變之後,他被迫以「日僑台包」的身份於1933年返台(鄭惠美,民83)。並於1934年與李梅樹等人創立「台陽美術協會」推動台灣的美術運動,一時頓成台灣民間最大力的美術組織;同時並以一名專業畫家的身份參加歡迎國民政府籌備委員會,擔任副委員長,展開他的參政生涯。然1947年,「二二八」事件爆發,陳澄波為出面與政府軍隊協商維持治安事宜被捕,於三月二十五日,被押至嘉義火車站廣場逕行槍決。 陳澄波的藝術思想 陳澄波死於政治,但實際上他的藝術一點也不具政治性。雖然他在台灣光復後曾經陸續擔任過公職,但是他其實只能算是一個真正的畫家。雖然1920年代開始,陳澄波即展開了他的美術生涯,但仔細推想,1923年到1929年之間,他在日本東京的時代,台灣青年的新文化啟蒙和新政治思潮都已萌芽發展。但是陳澄波在日本殖民統治下的苦悶,卻似乎都只轉化在對美術的探索上(李敏勇,民83)。陳澄波的藝術思想和他的民族意識,對教育的關懷以及對自然的堅持,有著密不可分的關連。 一、民族意識 陳澄波生於一個多難的時代,一個被異族統治的時代,而他畢生所追求的卻只是「生於前清,死於漢室」。陳重光(陳澄波之子)在回憶父親時提到「父親對人、對社會很熱情,他關心社會的變遷,且有民族意識。他一方面用畫筆呈現他所關愛的社會,另一方面盡其所能地推動美術運動,與楊三郎先生等畫畫的同志舉辦『臺陽展』來和日本人的官方『臺展』對抗」。(王貞文,民81)。此外,他在東京留學期間,喜歡穿台灣衫,豪不忌諱自己身上的窮酸味,也可說是對整個日本帝國主義的抗拒吧!(顏娟英,民81)。」陳澄波在參加帝展時的作品,是以台灣為題材,特別是描繪嘉義市街部份。帝展乃日本帝國美術展覽,陳澄波參加帝展,但卻以台灣為題材,充份地展現出他對自己鄉土的熱愛,以及對自己內心情感的真實呈現。他成了入選帝展的第一位台灣人,在鄉人的眼中,他是個具文化性的英雄。 二、對教育的關懷及對美育的大力提倡 從陳澄波的經歷看來,他的主要工作是以教育與創作為主。豐富的教育經驗,使他的生命奔流著一股文化與人文關懷的熱血。這股熱血促使他由關心自己畫藝的經進,轉為關懷全體民眾的美育提昇(鄭惠美,民83)。1945年台灣才正式光復,陳澄波就立刻上書張邦傑參議,建議於台北市成立台灣省立(或國立)美術學校以啟蒙省民之美育。陳澄波的民族意識和對美育運動的推行是結合在一起的,他大聲急呼,盼政府早日成立一所公立美術學校,訓練師資以提倡及全國美術教育,將本省美術水準提昇為領導東亞美術的地位。他對美術的熱忱,,促使他希望透過教育理念,,喚起民眾對美術的認知,讓美術深入社會、文化,以提昇本省的美術水準(鄭惠美,民83)。陳澄波對教育的關懷,在他回國後所作的「新樓」系列,充份流露出他對學子的真摯情誼與深厚的人文與教育的關懷。身為美術家,除了關心自己的畫藝之精進外,更關心民眾對美術的認知,希望藉由他的提倡,透過教育來提昇國人的美術水準,足見他對教育其實抱著很大的期待。 三、對自然的追求 陳澄波是個大自然裡的畫家。在當時物資缺乏的年代裡,畫家的繪畫空間是嚴重缺乏的,大自然除了是他的畫室,更是他繪畫靈感的來源;他大部份的畫,都是在戶外完成的,綜觀東京時期的畫作,正是陳澄波受到了當時個人主義影響,漠視光線、空間效果的營造,而以平塗,不加修飾的筆觸來抒發自己的情感,但在視覺觀點上仍然十分拘執於描寫自然實景的一種創作態度(李松泰,民82)。反台後,陳澄波除了素描之外,幾乎沒有人物畫,基本上是以風景畫為主要創作內容;尤其淡水是陳澄波最熱愛的小鎮,在這裡,他留下無數的足跡,亦發展了沉穩動人的畫風。尤其在第九、第十回台展的作品,全都是淡水的風光。再者,反觀陳澄波在1934年的「嘉義街景」、1935年的「淡水」以及1937年的「嘉義公園」等作品,很明顯地是忠實地描寫其所觀察的自然。他在許多細節部份以概化的處理,適當地表現出台灣當地特有的風情;而這也印証了他在返台後對自然描寫關注的企圖。 結語 陳澄波自喻為「油彩的化身」,揮舞著熱愛台灣的彩筆,他為台灣留下一幅幅真實自然的畫作。他認同台灣,所以他的創作中流露出對鄉土的關懷,熱切地想將台灣的一切美好呈現世人面前。因為認同,所以才能全心奉獻。當教育的願景是建立一個本土化的教育景緻,並將本土化搬上世界舞台時,如何讓國人對自己的國家、鄉土有所認同,進而關懷和貢獻心力,實是教育實務上,刻不容緩的重要工作。
By Doris
at 2005-07-04T15:23
at 2005-07-04T15:23
By Yuri
at 2005-07-02T11:01
at 2005-07-02T11:01
By Damian
at 2005-07-02T11:45
at 2005-07-02T11:45
一九二九年三月,他自東京美術學校畢業,即動身前往上海。時值上海第一次全國美術展覽會,陳澄波初抵上海,即任此會的西畫評審員。他居住於上海期間,對中國畫有更多的接觸與認識,其中特別喜歡倪雲林與八大山人的作品。在日後的畫作中,可見到其影響力反應在他的畫面上。
一九三三年六月,陳澄波返回嘉義,已接近不惑之年,在鄉人的眼中,他仍然具有文化英雄的色彩。自從回台後,老家嘉義自然經常入畫,而且其間風格變化頗為明顯。由於開始接觸嚴格西畫訓練的年歲較晚
一九三四年與李梅樹等人創立「台陽美術協會」推動台灣的美術運動,一時間頓成台灣民間最大力的美術組織,同時並以一名專業畫家的身份參加了歡迎國民政府的籌備委員會,並擔任副委員長,從此展開他的參政生涯與不歸路.
一九四七年,「二二八」事件爆發,陳澄波為出面與政府軍隊協商維持治安事情而被捕,於三月二十五日,未經司法判決即被押至嘉義火車站前槍決。
Related Posts
有少年白的我怎麼辦???
By Mary
at 2005-07-01T00:00
at 2005-07-01T00:00
請問-何謂固體微粒呢...............?
By Rae
at 2005-07-01T00:00
at 2005-07-01T00:00
燃料使用費稅是繳那方面的稅?
By Ophelia
at 2005-07-01T00:00
at 2005-07-01T00:00
92.95.98無鉛汽油的差別在哪裡?
By Ivy
at 2005-07-01T00:00
at 2005-07-01T00:00
何謂”基因密碼”?
By Franklin
at 2005-07-01T00:00
at 2005-07-01T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