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7 公視「我們的島」-休耕地上種什麼? - 生態環境討論

Skylar DavisLinda avatar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08-03-17T06:00

Table of Contents


http://e-info.org.tw/node/31142

----------------------------------------------------------
公共電視「我們的島」
3/17(一)晚上10:00~11:00 休耕地上種什麼
(重播時間:3/19, 早上 10:00-11:00).

----------------------------------------------------------
休耕地上種什麼?

文字:李慧宜(公共電視記者);攝影:陳添寶(公共電視記者)


2005年春,第一次看到高雄美濃的波斯菊花海,大為驚艷,原來沒有
綠油油的稻田,農村也可以這麼美麗;可是問了幾個農民,他們的回
答卻更讓人嚇一跳:「不種花種什麼?種米又吃不飽!」「鎮公所說
種花有補助,人老了,身體不好,灑一灑種子就有錢領了!」「孩子
們都出外工作了,沒人要種田,種花總比荒廢好。」經過更多詢問,
才發現,花海只是休耕的一小部分,其餘的像種綠肥、能源作物,都
是政府鼓勵農民休耕的方式。政府推動休耕政策的目的,主要是避免
加入WTO之後,發生「穀賤傷農」的情況。到目前為止,休耕政策成
功縮減國產稻米產量,但這會不會讓農民無立足之地,喪失務農的信
心,加速台灣農村文化的流失?

跟一般肥沃的深色土壤不同,台南縣鹽水鎮的農田,是一片黃色大地
。這裡的土壤,蘊含著豐富的鹽分,雖然不適合種稻,但卻種出了一
顆顆又紅又亮的小番茄。農民李永祥說,台南鹽水比較靠海,屬於非
灌溉區的旱地,種出的小番茄,既結實又多汁,吃起來非常有口感。

1960年次的李永祥,在人生剛步入中年的時候回到家鄉,當時他從建
築工人搖身一變,成為田裡的農夫。可是最近幾年,李永祥意氣風發
的神情越來越少,皺眉抿嘴的機會越來越多,他指著眼前的農地說,
「我們這裡的休耕地,面積增加得真快!」

1997年,政府實施休耕政策。當時台灣兩期作的休耕面積,加起來不
過6萬3千公頃。當休耕政策經過5年推廣,在台灣加入WTO的2002年,
全台休耕面積已經攀升到16萬7千公頃。農委會強調,為了因應加入
WTO,兼顧開放市場對國內農產品的衝擊,唯有透過休耕政策,讓水
稻生產力弱的區域轉作或休耕,才能降低台灣稻米生產量,讓進口米
、國產品同時在國內,達到供需平衡的狀態。但是,農地休耕與否,
卻不全然如農委會所想,是以土地使用效率來決定,實際的狀況是,
農地經營者越老,土地休耕的機率也越高。到了2004年,全台大缺水
,休耕農地大增,第一次超過20萬公頃,也首度超越稻作面積,從此
之後,休耕政策全面達陣。

政府鼓勵休耕,條件是必須種植綠肥作物,成活率在50%以上,且至
少進行一次蟲害防治。只要通過審核,1公頃的休耕地,可以申請到4
萬5千元的獎勵金。這跟生產1公頃稻榖平均獲利5萬來比較,差了5千
。但是,休耕反而促使農民放棄耕種,因為對大部份老農來說,與
其冒著風險栽種,倒不如休耕領補助,在無形之中,改變了農民的勞
動習慣。

鹽水鎮農會的農事指導員方定輝表示,農村裡願意工作的人老了,年
輕一輩有的外出謀生,有的留在鄉下卻也不願勞動,沒有人要務農了
要是休耕政策繼續下去,「農地乾脆放在那邊廢耕就好了,有錢好
領就好啦!

為了國際外交,台灣不得不加入WTO,搭上全球化列車,可是首當其
衝的,是台灣的農地健康。農民李永祥說,每年8、9月,雨水多的季
節或是颱風過後,外號行軍蟲的斜紋夜盜蟲就會大量出現,啃食休耕
地上的田菁綠肥,吃光了一片田,就爬到隔壁田去,吃光了休耕田,
就爬到經濟作物的田裡。2006年,雲嘉南地區發生歷年最嚴重的蟲害
,當時李永祥2甲多的蕃茄園,幾乎無一倖免。

農委會農試所應用動物組研究員鄭允解釋,台灣農民很勤勞,只要看
到蟲就會噴農藥,平常要積極推動的應該是安全用藥,可是近年為什
麼斜紋夜盜蟲會突然大發生,而且沒有人管,後來發現,休耕是重要
的原因。因為沒有人願意花成本維護農地、計算收成,反正到最後綠
肥都會犁到土裡去,種植綠肥的休耕地,最後變成養蟲的大本營

李永祥說,休耕地上的斜紋夜盜蟲把綠肥吃光後,就會開始往外擴散
,如果休耕地隔壁的鄰田種植經濟作物,後果更是不堪設想。像他的
番茄園,以前2星期灑一次農藥,防治效果就很不錯;但每到夏天,
3、4天就要灑一次藥,而且害蟲還是四處爬行。施用農藥越多越頻繁
,作物的種植成本升高,對土地健康更是長久的傷害,對消費者而言
,又是另一個安全衛生的威脅

休耕,不代表不耕作,而是讓土地有補充地力、休養生息的機會;可
是在台灣,休耕政策卻變成把田地放著不管。

鏡頭從台南縣的農地,慢慢地攀到高雄市熙攘的街道上。一位滿頭白
髮、笑容可掬的公車司機蔡清林,緩緩移動腳步走上公車,然後開著
沒有載客的公車,要去加油。

先在加油站加柴油,再回到公車調度站把生質柴油加入油箱,蔡清林
已經完全習慣新的加油方式。從2007年7月起,高雄市的所有公車,
一律使用部分生質柴油。每一部公車,都貼上「能源作物綠色公車」
的標識。公車使用的生質柴油,是由回收的廢食用油,和能源作物提
煉出來的植物油,共同製造出來的,可是很少人知道,所謂的能源作
物,是在休耕地上種出來的。

農委會表示,為了推動休耕地多元化利用,尋找能源危機的應變之道
,從2006年起,開始實施「推動能源作物產銷體系計畫」。台南縣學
甲鎮農會推廣股長李明席說,鄉下的休耕地長期沒有好好管理,也沒
有定期維護,不是雜草叢生就是發生「蟲蟲危機」,以地方農政單位
的角度來看,當然會鼓勵農民參與種植能源作物。

2006年,雲嘉南地區有1,506公頃休耕地投入能源作物計畫;2007年
,台北、桃園兩縣加入,能源作物的種植面積提高到2,343公頃,這
對政府推動減碳工作,具有一定宣示作用,然而最重要的,還是要有
廠商願意與政府、農民一起合作。製造生質柴油的廠商總經理張志毓
說,全台灣有20多萬公頃休耕地,政府補助農民1公頃4萬5千元,不
能種食用的作物,依照WTO綠色補貼的規範,種植能源作物是最好的
選擇

農民種植的能源作物經過榨油後,會送到大工廠轉酯、脫水,再經過
蒸發,就會變成能啟動機具的能源。在廠區內負責搬運的堆高機,就
都有添加20%的生質柴油。

過去,種能源作物與種綠肥一樣,可以領休耕獎勵金,每公頃也都可
以申請1萬5千元的管理補貼費,但是今(2008)年開始,政府取消管
理補貼,大大降低農民種植能源作物的意願,台南縣學甲鎮的例子,
就非常明顯,因為勞動多、收益少,梅雨季節即將來到,連年栽種不
利收成,讓農民又回頭選擇種綠肥領獎勵的休耕模式。李明席說,
2006年有400多公頃農地參與能源作物計畫,可是到了今年,只剩30
公頃

去年的柯羅莎颱風,把雲嘉南地區的大豆田吹得滿目瘡痍,收成比廠
商預估少了70%,再加上農民以休耕心態種植能源作物,收成當然遠
遠不如計畫性種植的產量,因此最後結果就是,政府白花錢、農民買
氣受,廠商空有資金、技術和設備,卻無法製油

市場需求還沒有成形,農民種植誘因過低,目前休耕地上的能源作物
,還創造不出真正的「能源」。

高雄縣美濃鎮,向來被稱為南台灣的穀倉。如今,在春耕時期走進美
濃,已經不容易看到綠油油的景象。取而代之的,是濃烈搶眼的橙黃
,是豐富繽紛的粉紅、粉紫,滿園亮麗的波斯菊花海,有蜜蜂相伴,
也吸引了不少外地遊客。

不種可以填飽肚子的稻米,反而改種僅供欣賞的花海,這片美麗的景
色,其實也是休耕農地上的意外收穫。2004年起,休耕地種植景觀作
物計畫開始推行,到了2007年,景觀作物面積從423公頃增加到4,271
公頃,足足成長了10倍

不過,種花不是重點,透過美景吸引遊客,建立農村文化的價值與自
信,才是真正的目的。美濃鎮公所農業課長楊孝治表示,農村不是老
房子和土地、作物而已,重要的是,外地的遊客、城市的人們,更了
解農業、關心農村,也才能夠知道,自己吃的糧食,其實就是溝通農
村與城市的橋樑,有了這樣的認同,農村的轉型就有更多同志相伴,
而非只有老農孤獨前行。

雖然景觀作物可以提供機會,讓非農業人口更靠近農業,可是,休耕
地上的問題,還是沒有解決。現在,休耕政策已經走進第12年,作物
種類也越來越多元化,從綠肥、景觀作物、能源作物,增加到今年首
度開放的飼料玉米作物。不過,市場需求度不高,收成質量無關緊要
,農民不再勤奮、田地荒蕪一片,休耕政策雖然降低進口米對國產米
的衝擊,但到頭來也讓農民,越來越不知道為何而戰

保護土地、生產食糧,是農民的天職,可是在休耕政策之下,農民漸
漸忘記流汗的滋味和耕種的驕傲。農民的勞動態度,是農村文化的精
神,農地的健康管理與生產價值,是農業發展的基石,在WTO大開國
家門戶的強勢壓力下,如何調整消極的休耕政策,加強積極的產銷策
略,才是台灣農業面對全球經濟的正確態度。


採訪側記

採訪過程中,找了一些數據資料,再對照實際農業現象,我們終於慢
慢了解,為什麼農村裡人人都高喊沒錢、沒希望。去年,農委會的單
位預算,共有 647.9億,其中420億是老農津貼,10億左右是行政支
出。400億特種基金裡面,休耕補助佔117億、稻穀保價收購約80億,
天然災害各種救濟55 億,其餘的全用在漁業用油補貼、補助農民繳
交水利會費、農漁民子女就學獎助金、鼓勵造林等項目上。

單位預算加上特種基金,台灣一年1千多億的農政預算中,只有1/5真
正用在「農業發展」。這種只顧農民,忽略農業與農村的資源分配作
法,只能讓每個農民分一小杯羹,無法安心吃飽,難怪年輕人不願務
農,農地一再發生盜採砂石或回填垃圾的事件。要恢復農地正常運作
、幫助農人回到田裡種出自尊,休耕政策一定要調整,否則在WTO的
大旗下、面對外國農產品的競爭,台灣的農業永遠找不到未來。


【影音閱讀】公視影音中心──我們的島
http://www.pts.org.tw/php/vod/index2.php?VAENO=1&SUBLEVEL=596

--

All Comments

至5/31 台北縣「天天資源回收天」回收活動

Ina avatar
By Ina
at 2008-03-17T06:00
網址:http://www.julia-do.com.tw/page2/activate-recycle.html 1.活動宗旨: 為落實垃圾減量、資源回收再利用,讓民眾更了解資源回收利用的用途,達到資源永續利 用,並使世代享有安全與健康之生活環境。藉由「天天資源回收天」這項活動,倡導珍惜 資源,減量回收 ...

李偉文介紹三本環境、自然相關兒童書籍

Jacky avatar
By Jacky
at 2008-03-17T05:35
http://blog.chinatimes.com/sow/archive/2008/03/15/257049.html 最快樂的時光─當圖書獎項評審的感想 李偉文 [僅節錄與環境、自然相關之三項書評] 小北極熊努特──推薦的話   這一隻2006年12月出生在德國柏林動 ...

[新聞] 聯合國報告:今年全球冰河融化速度創紀錄

Caroline avatar
By Caroline
at 2008-03-17T03:10
※ [本文轉錄自 TY_Research 看板] 作者: Morbert () 看板: TY_Research 標題: [新聞] 聯合國報告:今年全球冰河融化速度創紀錄 時間: Sun Mar 16 18:17:34 2008 聯合國報告:今年全球冰河融化速度創紀錄 http://tw.news.yah ...

Re: 謝馬市長任內政績比較(純量化)

Andrew avatar
By Andrew
at 2008-03-17T00:57
※ 引述《doodod (以為是越獄結果是A片)》之銘言: : 白皮書中,唯一比較認可的就是馬打算作水污的總量管制 : 1.污水下水道普及率 : 值得提醒的是雖然兩人都是直轄市長,因此可以說行政和財源上資源相當 據說統籌分配款北市比高市多,忘記幾年前吵得很兇。 : 不過謝的任期我是以「88年初-93年底」來計 ...

[立報] 環境前線:當三鶯部落變成河濱公園

Edwina avatar
By Edwina
at 2008-03-17T00:16
※ [本文轉錄自 weitzern 信箱] 作者: weitzern.bbsatptt2.cc (weitzern.bbsatptt2.cc) 標題: [立報] 環境前線:當三鶯部落變成河濱公園 時間: Sat Mar 15 23:11:51 2008 作者: yopoyopo (夫人不要!奴才痛!) 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