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多元文化 - 社會議題
By Frederic
at 2005-04-27T00:00
多元文化思潮於1960、70年代,在美國、歐洲蓬勃的社會運動刺激下應運而生。學術界開始深刻而全面地檢討學院和教育體制中絕對、一元式 思維的成因與限制。不同出身、種族、性別、學術背景的學者從種族、性 別、階級、年齡、族群等議題出發,對傳統一元式的歷史觀、文化觀和價值觀,提出史無前例的挑戰。多元文化和多元價值的理念,開始在西方社 會發揮深遠的影響。
台灣,是一個多族裔、多文化的社會,三萬六千餘平方公里的海島中 ,充塞著閩南/客家/外省/原住民/外籍移民…等各族群。近年來,更因性別 議題開放,使得台灣增添更多的異彩。回顧過去一年,從大陸配偶爭取放寬身份證的取得年資、佛光大學草原文化週所引發的風波、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網站上刊登**交圖片的訴訟、到國會殿堂中立委的同志亡國論, 種種社會爭議昭然揭示了多元文化所要關注的性別、族群、移民、宗教等 議題,並非僅囿於學院中的泛論空言,而是與日常生活與實踐密切相關。
多元文化就是「眾生無邊誓願度」 (淨空法師講述 講記小組恭敬整理) 【佛所行處 靡不蒙化】如何真正推動佛法?《無量壽經》云:「佛所行處,國邑丘聚,靡不蒙化」,這是說佛教普遍推行的處所,一切眾生都得到佛陀的教化。這個「行」是指佛陀教育的推行,而不是佛走到那個地方。【淨業三福】無論大乘、小乘,任何宗派、法門,修行的根基都是「淨業三福」。佛菩薩的願望是「四弘誓願」,這是佛家修學的最高指導原則,是我們一生努力的方向,希求的目標。淨業三福的第一句:「孝養父母,奉事師長」,一切諸佛如來自行化他,也不離此八字。一般人的觀念,父母就是這一生生育我們的。而學佛人知道,人有過去世,還有未來世。從時間上講,佛講的「父母」不是指現前的,而是從現前去推廣,「過去無始,未來無終」。從空間上講,《菩薩戒經》云:「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若將時間、空間合起來,才曉得佛所講的「父母」,是虛空法界一切眾生。開經偈云:「願解如來真實義」,我們要懂得如來的真實義,否則這一生的修學,只能跟佛結個法緣,得不到結果。【善根】無量劫來,我們曾經與佛結的緣非常深厚。《無量壽經》上告訴我們,阿闍王子與五百大長者,過去生中曾經供養四百億佛,有這樣深厚的善根,求願往生的念頭依舊生不起來。《彌陀經》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我們今天聽到淨土法門,都想求往生,都想親近阿彌陀佛,證明我們的善根福德相當深厚,絕不亞於阿闍王子等人。【緣】我們這一生能否成就?善導大師說得好,「總在遇緣不同」。若我們這一生遇到的緣殊勝,能將事實真相的道理搞清楚,又能發廣大心,做到《無量壽經》說的「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就成功了,就能永脫輪迴,作佛去了。【多元文化】我聽說有些同修對我的修學生起疑惑,認為我現在不是專修淨土,而是在搞多元文化。其實這件事,就是俗話常講的「文字障」。何謂多元文化?這個名詞,我從前沒聽說過,我是到澳洲參加尤里先生舉辦的「多元文化論壇」,才知道有個多元文化。我一聽這個名詞,再看看他們的作法,原來這就是佛家講的「發菩提心」,四弘誓願的「眾生無邊誓願度」,淨業三福最後一句「勸進行者」,也是《無量壽經》說的「佛所行處,國邑丘聚,靡不蒙化」。佛在每個場合用的名詞雖然不同,但是意思都一樣。我們要問,「眾生無邊誓願度」,過去父母要不要度?佛說:「一切眾生皆是未來諸佛」,未來諸佛要不要度?一切眾生,包括許多不同的族類。你們很慈悲,常常放生,連畜生都有慈悲心度牠,難道不同的種族、不同的宗教就不度了嗎?這豈不是矛盾?天天讀經,天天聽經,聽到迷惑顛倒,疑慮重重,這不能怪我,我說得相當清楚,要怪自己不會聽。馬鳴菩薩在《起信論》裡告訴我們,聽經、讀經的三個原則:「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相」。果然能遵守馬鳴菩薩這三個原則,你讀經、聽經會開悟。若不會運用這個原則,聽經著音聲相,讀經著文字相、著名詞術語相,聽了又胡思亂想,著心緣相。以這種方法聽經,愈聽愈糊塗,愈聽愈迷惑,怎能懂得如來真實義?我到澳洲一接觸多元文化,就知道那是「眾生無邊誓願度」,要廣度各個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這件事情是誰開始的?諸佛如來。我們接觸多元文化、推廣多元文化,就是落實《無量壽經》,落實《大方廣佛華嚴經》。經不是聽過就好了,而是要將經教變成生活、工作與處事待人接物的指導方針,這才是真學佛。諸佛菩薩「隨類化身,隨機說法」,應以基督教身得度者,佛菩薩就示現牧師而為說法;應以伊斯蘭教得度者,佛菩薩就示現阿訇而為說法。所以西方極樂世界,各個宗教、各種族群都有,你若還嫌棄這個宗教,厭惡那個族群,就是還有分別、執著,這就不是菩提心。往生的條件:「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縱使做到一向專念,但沒有發菩提心,還是不能往生。過去無量劫來,我們生生世世都做到了「一向專念」,卻不能往生淨土,原因就是沒發菩提心。菩提心真正發了,就是儒家所說的「仁者無敵」。「仁」是仁慈的人,心地仁慈的人沒有敵對,對於冤親債主都像家親眷屬一樣愛護。他只有愛心,沒有怨恨心,無論對人、對動物,乃至於對植物、礦物,都是以真誠的愛心來看待,這稱作菩提心。若看到這個歡喜,看到那個討厭,這是輪迴心,輪迴心一向專念,還是搞輪迴;唯有菩提心一向專念,才能往生極樂世界。對於事實真相,我不厭其煩的多說幾遍,目的何在?就是希望大家早一天成佛,成佛之後廣度眾生,這也是佛的願望。要想成佛,一定要像佛一樣的發心,佛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大慈大悲,沒有界限。六道眾生是對喜歡的人慈悲,不喜歡的人不慈悲,這不是大慈大悲,這是「愛緣慈悲」。愛緣慈悲還是輪迴心。一定要知道,多元文化就是「眾生無邊誓願度」。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將這句話看得最重要。你要是反對,就是捨棄四弘誓願的「眾生無邊誓願度」,縱使你念佛日夜不間斷,還是搞輪迴,永遠成不了佛。今天展開經卷,我們讀的是中文經典。可見將佛經翻譯成各種語言,是不分族群、不分宗教,廣度眾生,這是菩提心,這是真正覺悟。這種心行,澳洲人稱之為「多元文化」。你反對多元文化,就是反對「發菩提心」,反對「眾生無邊誓願度」。要趕緊懺悔,趕緊回頭,回頭是岸。再不回頭,你還是輪迴心造輪迴業,這是經上常說的「可憐憫者」。
Related Posts
膚質有幾種呢?要怎麼判斷?例如...乾性..油性...敏感性等等的
我想問看看,苯這個化學物質,是在什麼時候會產生的呢????應該是液體吧?!?!拜託各位幫我解答嚕andgt;mandlt;~~~(上課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