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叫我華僑 - 馬來西亞
By Olive
at 2007-12-30T01:13
at 2007-12-30T01:13
Table of Contents
原文連結:
http://blog.pixnet.net/usenleo/post/12311556 上篇
http://blog.pixnet.net/usenleo/post/12311966 下篇
還記得剛來台灣時,在僑大(現為僑生先修部)的入學典禮上聽到校長的致詞:
「歡迎回來。」當下覺得非常納悶,明明才剛落腳台灣,何以是「回來」呢?
這麼多年下來,才知道「華僑」在台灣有著繁複的歷史因素,跟中國大陸在「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第五條」明定「出生時即具有外國國籍的,不具有中國國籍」
明確區分出外國人和中國人不一樣,由於孫中山當年領導的國民黨在辛亥革命時大量
依靠海外華人的支持,所以「中華民國國籍法」接受雙重國籍,把華裔定義為只要血
統上具有中華民族血緣者,皆接受海外華人為中華民國公民。
因此在台灣有兩種華僑,一為在台灣出生,從台灣離開在海外長大的台灣人,一
為海外華人後裔以及香港、澳門的華人,依循這種身份管道來台求學的學生們,則統
稱「僑生」。
然而「僑生」在諸多馬來西亞旅台生眼裏卻是個生命不可承受之重。一旦以僑生
身份入學,也意味著將背負隨此身份而來的原罪:「程度很差、中文不好、加分入學
、搶奪資源、上課很混」等刻板印象。
從來就不知道,單純的留學心願在這裏卻變得如此複雜,除了得默默承受如同符
咒般的「僑生」標籤,有些人還因此面臨認同危機。
這些年來填了數不清的表格,我們都須在「僑居地」那欄中填上「馬來西亞」,
然而「僑居地」帶著「客居」的意味,每每填表格時,看著自己的家鄉在此時莫名奇
妙被打成「客居處」,總有說不上來的感傷。
也許第一代的馬來西亞華人會自許為華僑,畢竟他們確實是飄洋過海而來的,對
原生的土地有一份執著的情感可以理解,但這對土生土長的我們而言,「華僑」兩個
字是如此的吊詭,把自己的故鄉寫成「客居處」更是莫名奇妙的荒謬。
跟第一代馬來西亞華人相比,我們有著不一樣的成長軌跡,上一代的情感糾葛在
今天演變成「一廂情願」的沉重歷史包袱,然而這包袱不該由下一代來承擔,下一代
也不該活在上一代建構出來的幻像裏。
我從來就不是從台灣出去的,我很清楚我的家鄉只有一個,而且永遠不會改變。
在台灣我從不會主動說自己是僑生,被別人稱呼為華僑的時候內心總是會反感。
儘管因為諸多政治因素導致華人族群看似被邊緣化,但這不應該造成馬來西亞華
人不認同馬來西亞的理由,國家和政府永遠是兩回事,政府有錯不該怪罪在國家身上
,因為它是我們的唯一故土。
因此別再叫我華僑,我是馬來西亞人,再來才是華人。
--------------------------------------------------------------------------
上禮拜的文章因時間過於倉促,有些部分沒說得很清楚就匆匆完稿,這禮拜特地
再延續這個議題。
我想我是喜歡中華文化的,要不我不會來到台灣,在這裏,我開始認識堯、舜、
禹、湯、夏、商、周等中國各歷史朝代的興衰,也開始接觸古人的詩詞散文,而不再
只是摘錄式,狠狠切除歷史、情境脈絡的「名句精華」。
我喜歡象形文字,那代表的是內外合一的文化思維,而且帶有音韻美的特質,(
如「貓」是因為貓的叫聲而叫做「貓」);我更喜愛那些詩詞,可以將對人生的體悟
,自然的觀察濃縮在短短的幾個字裏面,卻足以讓人意猶未盡,多麼漂亮的文學想像。
我從來沒有放棄中華文化,對它的認識與喜愛也隨著在台灣的日子以來與日俱增
,一天比一天,更加熟悉一點。
但是我很清楚,瞭解中華文化並不會讓我變成中國或台灣人,我無法忽視我的中
華文化背景,同樣的我更無法忽視我土生土長的馬來西亞背景。
一個人如果可以忽視自己生長的環境,跟忽視把自己一手帶大的家庭是一樣的道
理,都是那麼的可怕與忘本。
我吃Roti Canai、椰漿飯、Nasi Kandar、印度炒麵、叻沙、福建面、海南雞飯、
Ramli Burger、薄餅、沙爹、娘惹糕點等各族美食長大,這是許多馬來西亞人在異地
會瘋狂想念的食物,顯然我們的味蕾已經標識了我們的身份。
我是多麼的幸運,除了中華文化,我還擁有更多,何止「華僑」而已?
更何況,最讓我和朋友詬病的,是這些所謂自稱為「中華文化中心」的國家不止
習慣把華僑定義為擁有華裔血統,共用中華文化者,也習慣將之視為中華文化大一統
思想,於是衍生雖為馬來西亞土生華人卻必須在表格填上「僑居地」為馬來西亞的奇
怪現象。
更甚者,把南洋的華人文化視為「海外」的,中原以外的「邊陲」文化,漠視我
們已經自成一家的文化型態。
這種大一統思想仿佛宣示了我們的命運,一旦自稱華僑,就得接受隨著黑眼睛黃
皮膚黃頭髮而來的「邊陲」想像,成為永遠都是「中原以外」的人,這究竟是不是造
成許多移民後代至今仍在自己生長的土地上自我邊緣化的最大因素?
然而我們不再是第一代移民,時時刻刻對「祖國」牽腸掛肚,他們生長的地方畢
竟與我們不同,我們的開始在這裏,將來也會在這裏(除非你移民)。
如果你已經是土生土長的移民後代。卻時刻覺得自己是中國人,對外自稱「馬來
西亞華僑」,想請教你,你真的認為你的祖國在那有黃河長江水的國度嗎?你真的認
為總有一天你會「回歸祖國」嗎?
抑或,你只是活在長輩為你建構或你自己建構的想像中,看不見這只是一場夢?
該醒囉!
p/s: 上禮拜的文章 “……孫中山當年領導的國民黨在辛亥革命時大量依靠海外華
人的支持,所以「中華民國國籍法」接受雙重國籍,把華裔定義為只要血統上具有中
華民族血緣者,皆接受海外華人為中華民國公民。”的部份有些謬誤,應為“辛亥革
命以後,國民黨為答謝海外華人的支持而設立了「僑教政策」,在教育上接受全球有
中華民族血統 的華裔「歸國」升學”,在此為自己的筆誤深深致歉。
--
http://blog.pixnet.net/usenleo/post/12311556 上篇
http://blog.pixnet.net/usenleo/post/12311966 下篇
還記得剛來台灣時,在僑大(現為僑生先修部)的入學典禮上聽到校長的致詞:
「歡迎回來。」當下覺得非常納悶,明明才剛落腳台灣,何以是「回來」呢?
這麼多年下來,才知道「華僑」在台灣有著繁複的歷史因素,跟中國大陸在「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第五條」明定「出生時即具有外國國籍的,不具有中國國籍」
明確區分出外國人和中國人不一樣,由於孫中山當年領導的國民黨在辛亥革命時大量
依靠海外華人的支持,所以「中華民國國籍法」接受雙重國籍,把華裔定義為只要血
統上具有中華民族血緣者,皆接受海外華人為中華民國公民。
因此在台灣有兩種華僑,一為在台灣出生,從台灣離開在海外長大的台灣人,一
為海外華人後裔以及香港、澳門的華人,依循這種身份管道來台求學的學生們,則統
稱「僑生」。
然而「僑生」在諸多馬來西亞旅台生眼裏卻是個生命不可承受之重。一旦以僑生
身份入學,也意味著將背負隨此身份而來的原罪:「程度很差、中文不好、加分入學
、搶奪資源、上課很混」等刻板印象。
從來就不知道,單純的留學心願在這裏卻變得如此複雜,除了得默默承受如同符
咒般的「僑生」標籤,有些人還因此面臨認同危機。
這些年來填了數不清的表格,我們都須在「僑居地」那欄中填上「馬來西亞」,
然而「僑居地」帶著「客居」的意味,每每填表格時,看著自己的家鄉在此時莫名奇
妙被打成「客居處」,總有說不上來的感傷。
也許第一代的馬來西亞華人會自許為華僑,畢竟他們確實是飄洋過海而來的,對
原生的土地有一份執著的情感可以理解,但這對土生土長的我們而言,「華僑」兩個
字是如此的吊詭,把自己的故鄉寫成「客居處」更是莫名奇妙的荒謬。
跟第一代馬來西亞華人相比,我們有著不一樣的成長軌跡,上一代的情感糾葛在
今天演變成「一廂情願」的沉重歷史包袱,然而這包袱不該由下一代來承擔,下一代
也不該活在上一代建構出來的幻像裏。
我從來就不是從台灣出去的,我很清楚我的家鄉只有一個,而且永遠不會改變。
在台灣我從不會主動說自己是僑生,被別人稱呼為華僑的時候內心總是會反感。
儘管因為諸多政治因素導致華人族群看似被邊緣化,但這不應該造成馬來西亞華
人不認同馬來西亞的理由,國家和政府永遠是兩回事,政府有錯不該怪罪在國家身上
,因為它是我們的唯一故土。
因此別再叫我華僑,我是馬來西亞人,再來才是華人。
--------------------------------------------------------------------------
上禮拜的文章因時間過於倉促,有些部分沒說得很清楚就匆匆完稿,這禮拜特地
再延續這個議題。
我想我是喜歡中華文化的,要不我不會來到台灣,在這裏,我開始認識堯、舜、
禹、湯、夏、商、周等中國各歷史朝代的興衰,也開始接觸古人的詩詞散文,而不再
只是摘錄式,狠狠切除歷史、情境脈絡的「名句精華」。
我喜歡象形文字,那代表的是內外合一的文化思維,而且帶有音韻美的特質,(
如「貓」是因為貓的叫聲而叫做「貓」);我更喜愛那些詩詞,可以將對人生的體悟
,自然的觀察濃縮在短短的幾個字裏面,卻足以讓人意猶未盡,多麼漂亮的文學想像。
我從來沒有放棄中華文化,對它的認識與喜愛也隨著在台灣的日子以來與日俱增
,一天比一天,更加熟悉一點。
但是我很清楚,瞭解中華文化並不會讓我變成中國或台灣人,我無法忽視我的中
華文化背景,同樣的我更無法忽視我土生土長的馬來西亞背景。
一個人如果可以忽視自己生長的環境,跟忽視把自己一手帶大的家庭是一樣的道
理,都是那麼的可怕與忘本。
我吃Roti Canai、椰漿飯、Nasi Kandar、印度炒麵、叻沙、福建面、海南雞飯、
Ramli Burger、薄餅、沙爹、娘惹糕點等各族美食長大,這是許多馬來西亞人在異地
會瘋狂想念的食物,顯然我們的味蕾已經標識了我們的身份。
我是多麼的幸運,除了中華文化,我還擁有更多,何止「華僑」而已?
更何況,最讓我和朋友詬病的,是這些所謂自稱為「中華文化中心」的國家不止
習慣把華僑定義為擁有華裔血統,共用中華文化者,也習慣將之視為中華文化大一統
思想,於是衍生雖為馬來西亞土生華人卻必須在表格填上「僑居地」為馬來西亞的奇
怪現象。
更甚者,把南洋的華人文化視為「海外」的,中原以外的「邊陲」文化,漠視我
們已經自成一家的文化型態。
這種大一統思想仿佛宣示了我們的命運,一旦自稱華僑,就得接受隨著黑眼睛黃
皮膚黃頭髮而來的「邊陲」想像,成為永遠都是「中原以外」的人,這究竟是不是造
成許多移民後代至今仍在自己生長的土地上自我邊緣化的最大因素?
然而我們不再是第一代移民,時時刻刻對「祖國」牽腸掛肚,他們生長的地方畢
竟與我們不同,我們的開始在這裏,將來也會在這裏(除非你移民)。
如果你已經是土生土長的移民後代。卻時刻覺得自己是中國人,對外自稱「馬來
西亞華僑」,想請教你,你真的認為你的祖國在那有黃河長江水的國度嗎?你真的認
為總有一天你會「回歸祖國」嗎?
抑或,你只是活在長輩為你建構或你自己建構的想像中,看不見這只是一場夢?
該醒囉!
p/s: 上禮拜的文章 “……孫中山當年領導的國民黨在辛亥革命時大量依靠海外華
人的支持,所以「中華民國國籍法」接受雙重國籍,把華裔定義為只要血統上具有中
華民族血緣者,皆接受海外華人為中華民國公民。”的部份有些謬誤,應為“辛亥革
命以後,國民黨為答謝海外華人的支持而設立了「僑教政策」,在教育上接受全球有
中華民族血統 的華裔「歸國」升學”,在此為自己的筆誤深深致歉。
--
Tags:
馬來西亞
All Comments
By Valerie
at 2007-12-30T17:51
at 2007-12-30T17:51
By Kyle
at 2008-01-02T05:11
at 2008-01-02T05:11
By Lauren
at 2008-01-03T16:53
at 2008-01-03T16:53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08-01-04T05:14
at 2008-01-04T05:14
By Agatha
at 2008-01-05T07:49
at 2008-01-05T07:49
By Daniel
at 2008-01-09T20:26
at 2008-01-09T20:26
By Hardy
at 2008-01-09T22:34
at 2008-01-09T22:34
By Olivia
at 2008-01-12T19:38
at 2008-01-12T19:38
By Rae
at 2008-01-14T00:21
at 2008-01-14T00:21
By Rachel
at 2008-01-15T05:20
at 2008-01-15T05:20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08-01-15T12:58
at 2008-01-15T12:58
By Regina
at 2008-01-17T19:05
at 2008-01-17T19:05
By Donna
at 2008-01-22T16:35
at 2008-01-22T16:35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08-01-26T04:36
at 2008-01-26T04:36
By Rosalind
at 2008-01-28T03:47
at 2008-01-28T03:47
By Jack
at 2008-01-31T18:59
at 2008-01-31T18:59
By Dinah
at 2008-02-03T17:47
at 2008-02-03T17:47
By Odelette
at 2008-02-04T10:38
at 2008-02-04T10:38
By Selena
at 2008-02-05T12:03
at 2008-02-05T12:03
By Mason
at 2008-02-07T07:23
at 2008-02-07T07:23
By George
at 2008-02-10T23:44
at 2008-02-10T23:44
By Selena
at 2008-02-15T10:47
at 2008-02-15T10:47
By Quanna
at 2008-02-18T17:19
at 2008-02-18T17:19
By Gary
at 2008-02-22T15:18
at 2008-02-22T15:18
By Enid
at 2008-02-23T20:19
at 2008-02-23T20:19
By Hardy
at 2008-02-28T00:11
at 2008-02-28T00:11
By Franklin
at 2008-03-02T21:30
at 2008-03-02T21:30
By Mary
at 2008-03-05T14:52
at 2008-03-05T14:52
By Agnes
at 2008-03-07T17:01
at 2008-03-07T17:01
By Ethan
at 2008-03-08T18:40
at 2008-03-08T18:40
By Poppy
at 2008-03-13T02:10
at 2008-03-13T02:10
By Mary
at 2008-03-16T04:51
at 2008-03-16T04:51
By Linda
at 2008-03-19T15:10
at 2008-03-19T15:10
By Damian
at 2008-03-20T22:34
at 2008-03-20T22:34
By Kama
at 2008-03-22T19:48
at 2008-03-22T19:48
By Yuri
at 2008-03-27T11:08
at 2008-03-27T11:08
By Anonymous
at 2008-03-28T02:46
at 2008-03-28T02:46
By Irma
at 2008-03-31T12:41
at 2008-03-31T12:41
Related Posts
請教 Johor Baru 的意思
By Rosalind
at 2007-12-29T00:20
at 2007-12-29T00:20
請教 Johor Baru 的意思
By Elma
at 2007-12-28T23:26
at 2007-12-28T23:26
人才外流沒有種族之分
By Frederic
at 2007-12-28T19:52
at 2007-12-28T19:52
帶CD回馬來西亞
By Olive
at 2007-12-27T18:09
at 2007-12-27T18:09
●麻煩版友幫個忙 - 離LRT近的Hotel
By Daniel
at 2007-12-26T08:07
at 2007-12-26T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