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麼是腔棘魚它數量有辦法估計嗎? - 社會議題
By Genevieve
at 2005-11-29T00:00
上次看到某本書有講到
希望有人能告訴我它的資料
謝謝
Update:
有完整的照片嗎??
西元1938年12月22日,有人在南非東方的印度洋深海中捕獲了一條形狀非常奇特的怪魚。這條魚的發現,立刻轟動了全世界,因為牠是一條活生生的腔棘魚科學家從來只見過腔棘魚的化石(古生代泥盆紀至中生代白堊紀均發現其化石),因此一直都以為這種魚早在6500萬年前與恐龍同時滅絕了,萬萬沒想到,現在居然會捉到活的標本。英國的魚類學者史密斯教授研究了這條魚之後,把牠命名為拉蒂曼魚,以紀念最先描繪這條魚的南非博物館員拉蒂曼小姐。 非常遺憾的是,當這條魚被送到拉蒂曼小姐的手中時,內臟已經腐爛,因此無法進一步研究這種稀有活化石的生理與生態。史密斯教授只好重金懸賞,希望有人捕獲第二條活標本,以供研究。他等了14年,才於西元1952年12月20日,在東非的科摩羅(Comoro)群島附近,捕獲了第二條腔棘魚,而確定了這種魚的產地。 近些年來,世界各國的魚類學家都在競相研究這種活化石,想了解有關牠的一切知識。因為研究這種活化石,不但可以明瞭這種深海怪魚的生活情況與生理、生態知識,而且可進而了解古代總鰭魚類是如何登陸而演化成陸上的四足動物。這段史實,事關整個脊椎動物的歷史。 1972年,法國有一位研究員從一條雌性大腔棘魚標本中發現成熟的卵。卵的表面呈紫色,覆有一層樹膠般的薄膜,直徑9公分左右,比棒球還要大。1982年,在日本解剖了一條雌腔棘魚,從這件標本中取出了大約30各比這個小一點而呈粉紅色的卵,直徑最大的只有4公分半。這須卵全都未受精,其中還含有一個直徑不到1公分而發育不良的卵。生殖腔棘魚的卵,在卵巢中要經過一段很長的時間才會大起來,受精卵仍在雌魚體內受到保護與孵育。1975年,法國贈給紐約自然史博物館一條腔棘魚標本,解剖時發現卵管中有五條長大了的胍兒,這些胎兒全都超過了30公分,胎兒腹部都還帶有一個很大的卵囊。到目前為止所捕獲的個體中,含有全身大約40到60公分,鰭、眼都很大的幼魚,但數量非常少。由此,我們得以逐漸了解腔棘魚的生長過程。不過,腔棘魚究竟是什麼時候才演化出卵胎生這種生殖方式呢?這一點我們還無法弄清楚。生存環境科摩羅群島的海洋,在離岸100公尺處,有許多地方水深超過1000公尺,可是在靠近海岸陽光的充足的地方,有一片狹窄但是很發達的珊瑚礁(裙礁)。從珊瑚礁的邊緣往下看,可以看到熔岩性的黑岩石,和由暗色的沙形成的陡坡,一質延伸到深海,熔岩性的岩石處處形成水中洞穴。在更深的海底中,到處可見單調的岩石和帶有波紋的沙坡漸漸隱去,及腔腸動物中的鞭海柳珊瑚和黑色的魚。從水深200到500公尺的附近,捕上來的魚有鯖帶魚和薔薇帶鰆等。這些與腔棘魚一起生活在深海的魚,都有一對在弱光下也看見的見的大眼睛,合一咬住就不放的尖銳齒列;在黑漆漆的海中,這些魚可胼和腔棘魚競相爭食。習性腔棘魚是夜行性的 腔棘魚白天躲在水深170~230公尺的洞窟中靜止不動,日落後,三三兩兩地游出往深處移動,捕捉獵物。腔棘魚是用其尖銳的牙齒緊緊咬著獵物,然後一口氣吞下,它們只會捕捉來到口部正前方的獵物,這是反射性的行為。像這樣節約能源只依賴偶然性的狩獵方式成功的機率很少,所以襲擊必需既敏捷又準確,故其頭部先端的吻部器官能感知獵物在游泳時所發出的微弱電場,然後測定獵物的位置 腔棘魚為何能夠殘存至今? 腔棘魚的存在多少與它交互活動成對的鰭有關,由右腹鰭與左腹鰭同時動作,有助於阻撓它的圓形身體不做回轉的動作,而它的鱗片表面以及背鰭邊緣具有齒狀突起的構造,因此讓表面產生境界層,就讓周圍的水能平順地游動了。 腔棘魚正在逐年減少中 腔棘魚的偶然發現,科學家的發表讓它一舉成名,腔棘魚是有限的,而人類的野心無窮,濫捕與不經意的傷害,使數目極快的減少。拯救這些深海中的活化石,需要一筆龐大的經費,世界各地的科學家,正在籌措,我們期盼這天能早日到來。
Related Posts
就如陳水扁說的動搖國本
我想知 動搖國本後
得到的是什麼
社會經濟會有什麼變化嗎?
人口出生率略減,老年人口增加 ,你的看法為何?有何對策`?(說出來討論看看吧)
因熱水器最近有點故障,故想汰舊換新如果太陽能熱水器是不錯的選擇,又何種品牌最棒呢?而儲水電能熱水器是否真 ...
在這裡希望大家不分黨派.....
我想問的是...憑良心說....大家認為近幾年來
台灣的經濟真的是一直在進步的嗎?
老百姓的生活有越來越好嗎...
當 ...
教改實施這幾年來,每況愈下,不論老師、學生、家長…沒有一個角色是進步的。而總是聽到部長在說,這是改革的必經道路。試問一下大家,經過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