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所謂「媒體亂象」主因在大眾嗎? - 社會議題

Odelette avatar
By Odelette
at 2008-01-04T00:00

Table of Contents

劣者有兩個問題想請教各位
其一
我很好奇,諸位在知識+回答的賢聖,不知是如何看待台灣傳播媒體,以及各類發聲之平台的?
所謂傳播媒體,不單指新聞業。媒體本身包括電視新聞網路報章雜誌...等等。而我最好奇的則是關於「搜尋引擎以及各種類線上互動網站資源及論壇」的使用者。
在許多知識+回答中,不外乎「講也講不聽、抓也抓不怕」、「新聞都在亂搞、都在放不營養的垃圾」、「假新聞層出不窮、媒體從業人員素質低落」之流,批判為主,思考與邏輯為輔,甚至不存在。鮮少有將大眾本體心態論清者。
我自已都覺得上面這樣打很煩,白話點說,多數人應該都知道或者隱隱知曉,我們怪罪媒體於操弄新聞時,其實同時在被企業與各種公關公司的「計畫」、政府的風向球等等操弄,傳媒成為替死鬼或者受害再去「害人」的中介者,長期下來傳媒已然麻木,反正做在好的點心也有人罵,做爛的大家還是罵。不如直接「只」以收視率為取向,將謾罵者納入收視群中,廠商樂企業樂媒體也樂。
有人看,愛罵又愛看,也有人不看就罵。既然愛看為何要罵?既然不看拿什麼來罵? 這個大家應該都有自己的想法在。
其實台灣媒體長期下來包括廣告主競爭,企業環境變更,以及各種與商業和娛樂事業的緊密結合、聯繫,已然讓傳媒偏向做節目的效果,但綜觀其內涵,其實技術面上已然高於過去相當多。
重點:為什麼新聞媒體會認為,目前讓大家罵的新聞可以繼續做下去?大家罵難道他們不改變嗎?真心在關懷、責罵的人真的佔「絕對」多數嘛?
另一個問題則是由回答可稍稍看出:
以台灣人的文化氣度-[是氣度,而不是指你唸了很多書而言],WEB2.0以後所連動發展的網際網路傳媒,包括公民新聞,與公眾事務關懷平台、民意論壇等等,是否有足夠的條件讓它們維持穩定、不讓民主變成惡鬥的溫床?
還請諸位指教
Update:
不可以看完第一段就回喔!老是這樣
Update 2:
小玄所發表的意見算是事實。
有個問題在於,媒體將麥克風遞出,要求受訪者回答時的心態,令人不解台灣媒體教育之意涵。
當記者在問受訪者「被車撞很痛嘛」時,難道記者真是白痴?問這種問題的多半是進入新聞業不久者,身上或許還背負著科班教育的技術理念。他問的原因不是因為白痴,而是「要證明自己的專業是有其可考」。長期的新聞媒體教育台灣人,新聞是要有「採訪者」、有好看的畫面才算數的。常常在為了得到採訪者聲音的情形下,背棄了自己的本業倫理。這點的確值得思考。
 另外,有句話「沒圖沒真相」,半玩笑話。這也直接表達了很多年輕人的看法,其實是受長期的傳播表達型態所操弄的。
 
Update 3:
大愛還不錯,不過我認為主要原因還是台灣許多主流新聞媒體,需要用更專業的形象去打造不同的節目,使公共議題發聲。
 你認為,如果眾家媒體都在討論公共議題,關心社會弱勢,大家是不是也會跟著看、跟著討論?
 所以啦,做不做的差別。

All Comments

Candice avatar
By Candice
at 2008-01-08T12:38
我自己本身現在都不看新聞了...因為每次看完新聞都會心情不好..那我如果有得選擇..我何苦把自己搞的心情不好..
關於您的第一個問題...可以肯定的是有兩種情況..
有一種是賠錢也要報的新聞...這當然就是有政治操弄的因素..而且這個操弄會造成其對手名譽受損的..但是真的會賠錢嗎? 未必!!
另一種就是大家會一邊罵一邊看..永遠捨不得轉台的新聞...比方社會新聞 [那裏發生了海嘯? 那裏出了車禍? 那裏的誰沒飯吃? 那裏發生了情殺? 那裏的火車出軌了? 誰發生了外遇? 誰吸毒被抓到了? 那裏球賽發生打架了? ] 這些新聞大家看了都會罵...但是大家都想知道是怎麼一回事...不知不覺..已經把新聞看完了!!!
您說媒體該改變什麼? 假新聞都敢做了..被罰錢都不怕了..政治操弄有政治操弄的利益....社會新聞大家都愛看...他們怎麼捨得改變?
有些媒體就是唯恐台灣不亂...台灣越亂..就越讓有心人有機可趁..
至於您的第2個問題..我認為目前還沒有看到有這樣能力的團體出現...因為政治因素的關係..現在又逼近大選..根本就是誰也不甩誰..
能制衡的方式就是罰錢..您說有那一家媒體怕罰錢的...但也不是全然悲觀的..很多網站..團體都是持續有在做社會關懷的這一環...
民主的進程...本來就是需要長而久遠的時間...才能看到成果
台灣問題比較複雜...基本共識沒有建立前..都會淪為政黨操弄的議題...一邊一種想法就已經夠亂的了...而我們有幾邊的想法..不亂才怪...反觀歐美各國..甚至包括美國...都曾經歷經類似的發展...才能真正建立建全而民主的國家...這需要大家一起加油^^
Christine avatar
By Christine
at 2008-01-08T15:36
如我所料 問也是白問 除了小玄比較有水準
不是批評大家 不過諸位的媒體識讀能力還有待加強
如果對媒體的認識還停留在表面 依然是被操弄罷了
基本上 各位都停留在罵 而沒有用到critical logic在判斷是與否
如果access的概念沒有被完整呈現 我並沒有知識或者判斷上的多於學習與需求 在這一方面
其實 各位都有看法 不過這樣層級的看法 恕我個人是不需要了
我專攻此項目的
Ingrid avatar
By Ingrid
at 2008-01-05T16:32
新聞我都只看非凡
連續劇都只看大愛
其餘的就看日本頻道旅遊頻道國家地理頻道囉
Leila avatar
By Leila
at 2008-01-05T18:24
人民亦政客,政客亦人民
Regina avatar
By Regina
at 2008-01-05T21:31
電視頻道由記憶中的3家(台,中,華視)快速增加到現在連手指腳指加起來都不夠算的時代。
收視率變成了電視台生存賴以寄望的仙丹靈藥。報業自從加入了蘋果及新聞電子化之後其實也是在慘澹經營著。

而我們一打開電視,老是有著每小時重複的新聞疲勞轟炸,或是重播N次的香港電影,或是一播再播的日韓偶像劇。

其實我對媒體的表現是不滿的,尤其是在對受害者的訪問台詞,像是"車禍受傷成這樣,你會不會痛?","至親喪生於火場,請問您的感覺是??"等等。仿佛極度渴望受訪者失去理智地脫口說出"根本不會痛!!", "親人死了,其實我很開心!!!"等才肯罷休的樣子。

泰安休息站也是個媒體錯放焦點的例子。不管實際上有没有犯罪,是否只需將此視為一般性的社會新聞,不要後續追踨地太過份,甚而搞得好像變成娛樂新聞,就只差製作人未邀請主角擔任來賓或主持節目。所以媒體所犯的迷思是:只要是常曝光就是名人,只要是名人就會有收視率的。因此分辨是非好像對他們來說似乎就不再那麼重要了。

這就是重點!!!在政治新聞操作上尤其明顯。政治人物某甲輕描淡寫的批評對方時,走馬燈馬上秀出某甲"炮轟"某乙,或是"重炮抨擊"某乙等等。然後再趕緊把此已遭加重口味的新聞拿去問某乙或其他八竿子打不著的某丙丁戊....。

如此週而復始,也難怪兩黨不亂,新聞不愛。媒體應該好好思考是不是要繼續這樣瘋狂地走下去!!!!
所以藍綠惡鬥的結果,媒體也是要負相當的責任。政治新聞應只需佔小部份的新聞版面就好了。
我是非常不願意去聯想部份媒體為了打進中國市場而刻意討好中國政府,所以做出逢迎拍馬,甚至以製造分化及動亂為目的來製作節目。但有時候這種聯想隨著媒體的不良表現,著實在心中一直揮之不去。

希望大家能因此了解媒體語言,不要動輒隨之起舞,助長氣焰。
您的第二個問題本人是覺得無法避免當今媒體對台灣所造成的亂源及亂象,因為如果有所謂民意論壇就會有不同的主觀看法。惟如果如大愛電台般多些關懷,人文的節目(並不是欺騙大眾或隱惡揚善,而是我們知道過多的負面新聞容易使人心惶惶,或產生過度對人的不信賴感,或有仿效的可能),也許能少些社會的暴戾之氣
2008-01-04 09:10:28 補充:
所謂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已習慣重口味的觀眾們往往對於所謂主流媒體,如八卦,政治口水,演不完的連續劇以及腥羶色,暴力新聞是邊駡邊看,邊駡邊看而不自知。
要把這種對媒體的毒癮戒除需要耐心,純化及時間。
2008-01-04 09:12:50 補充:
如您所言"討論公共議題,關心社會弱勢"就是純化的作用的一種

保育與經濟問題?

Quintina avatar
By Quintina
at 2008-01-04T00:00
前陣子吵的很兇的環保與發展的議題,正負意見都有。可如果是你的話,對於環境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兩者之間, ...

關於本次公投有些疑問請教各位。

Belly avatar
By Belly
at 2008-01-04T00:00
本次公投因一階段、二階段的議題搞的政治社會亂七八糟。
看了一些相關文章,發現
支持一階段的人,大多贊成此次公投議題。
支持二階段的�� ...

公務人員三等考試&書籍

Susan avatar
By Susan
at 2008-01-04T00:00
我想要自己準備公務人員高考三等考試,但不知要買哪些書會比較好,還有只能考一種科目嗎?還是可考多種?,請有經� ...

有個堆高機執照的問題唷

Daniel avatar
By Daniel
at 2008-01-04T00:00
現在我拿到了工業安全衛生協會堆高機合格結業證書~~~~那跟丙級堆高機技術士~~~~~同等嗎??

環境影響評估提供哪些資料?評估哪些事?)

Dinah avatar
By Dinah
at 2008-01-04T00:00
環境影響評估提供哪些資料?評估哪些事?麻煩知道原因的人告訴我一下好嘛!不過最好不要給我環保署的網站然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