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政黨的相關知識 - 社會議題
By Victoria
at 2010-09-19T00:00
at 2010-09-19T00:00
Table of Contents
最近課本談到政黨政治
想知道一些課本上沒有的內容
1.台灣政黨的發展歷史
2.台灣政黨的特色
3.政黨介紹
4.政黨近況和未來發展
麻煩各位了 謝謝!
想知道一些課本上沒有的內容
1.台灣政黨的發展歷史
2.台灣政黨的特色
3.政黨介紹
4.政黨近況和未來發展
麻煩各位了 謝謝!
Tags:
社會議題
All Comments
By Brianna
at 2010-09-22T10:47
at 2010-09-22T10:47
這一個既分裂、但又集團化的政黨體系發展現象,本文從選舉體系的制度、政府組成的政治聯盟,以及統獨相關議題的兩極化等三個效果,來探討台灣政黨體系的演化過程,並進而預期其發展的前景
壹、制度論觀點看政黨結盟
首先是台灣政黨體系的兩個矛盾趨勢:一方面是政黨結構零散化,而政黨間又是集團化;再者是選舉結果與政府組成的不連續性。而與這兩個面向關連的是選舉前後不同政黨聯盟達成的途徑。
政黨結構零散化
所謂政黨結構零散化指涉的是兩個主流政黨(國民黨與民進黨)之外分立的第三黨。在台灣政黨體系中,有利於新興第三黨出現的基本因素在於:社會分歧結構有利少數群體的存在,而主流政黨領導權的競爭催化了(trigger)政黨的分裂與選民的動員,主流政黨化解的方法在於領導權的妥協,但是,台灣選舉制度中多席次單記非讓渡投票(Single nontransferable vote under multi-member district system,簡稱SNTV)的設計則維繫了既有第三黨生存的空間,因此,多黨格局得以確立。(王業立,2001;徐永明、陳鴻章,2004)
有趣的是總統選舉的相對多數決設計影響了多黨格局的勢力分佈;呈現兩大多小的權力分配。至於選後政府的組成與選舉結果的落差,不但有容許總統影響政黨分合的空間,也提供新興第三黨新的槓桿作用(leverage)去影響政黨的分合與政策的形成。(Hsu,2006)因此,兩黨體系形成的初期所出現的新黨與親民黨有族群政治的背景,而立委選舉後出現的政團(或準政黨),則是新階段的「第三黨」,其影響力與發展有待觀察。
至於政黨體系的結構,則可以從制度交疊作用的角度,來觀察政黨大小的分佈(除了政黨的數目外),因為總統選舉是單一席次、贏者全拿(plurality,winner-take-all,or first-past-the-post),贏家只有一個的條件會鼓勵選民、政冶人物與利益團體形成兩個主要的選舉聯盟(或是政黨),但是,多席次的設計與選後聯盟的形成又提供了小黨存在的空間。(Hsu,2006)因此,台灣政黨體系的大小分配應是趨向「兩大多小」的衝突結構。至於第三黨是否能晉身兩大的地位,則取決於是否能提出強力的候選人。
由於存在這個制度交疊的效果(intervention effect of SNTV and Plurality),所以台灣的政黨體系可能擺盪在兩大黨與多黨體系間,因為總統選舉前景(electoral prospect)的預期會影響到政黨勢力的消長,而立委選舉的多席次空間則又提供小黨與政團生存的空間。因此會出現兩極多元的政黨組合,而其間的流動與消長則會加速,因為此時的第三黨已不再是不滿主流政黨領導與政策的「抗議者」,而是要取代主流政黨地位的「競爭者」,而加速這個地位遞移的因素在於選舉前景的影響,尤其是總統的選舉。在這樣的架構下,候選人因素取代了組織與資源的傳統動力。
當結構性條件(社會分歧的存在)提供了第三黨從主流政黨分裂出來的動員條件,而制度性的安排(多席次選舉制度與不分區)則提供了第三黨生存的空間,候選人條件則決定了第三黨是否能在「兩大多小」的政黨結構下競爭。而這個差別影響則表現在新黨與親民黨的前景上,尤其關鍵的是新興的第三黨是否能挑戰主流政黨的地位而成為兩大之一,甚至主導選舉聯盟競爭的議題定位與參與選後聯盟的重組。
By Elvira
at 2010-09-22T14:14
at 2010-09-22T14:14
Related Posts
A片發展史送20點!!急需
By Joseph
at 2010-09-18T00:00
at 2010-09-18T00:00
急!!!酒駕問題但尚未發車
By Brianna
at 2010-09-18T00:00
at 2010-09-18T00:00
什麼是性別主流化
By Catherine
at 2010-09-18T00:00
at 2010-09-18T00:00
我脊椎側彎導致很多地方痠痛怎麼辦?
By Catherine
at 2010-09-18T00:00
at 2010-09-18T00:00
地球好壞問題請幫幫忙20點!!
By George
at 2010-09-18T00:00
at 2010-09-18T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