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文化精髓與精神象徵? - 文化差異
By Jessica
at 2012-03-30T05:34
at 2012-03-30T05:34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bshong0520 (bshong0520)》之銘言:
: 最近有比較多的機會跟不少來自美國各地的交換學生接觸
: 有發覺幾個現象
: 或許不代表真實的情況
: 只算是我個人的觀察與想法
: 基本上,用最粗略的分類
: 我覺得接觸的美國人可以分為幾種類型
: (例如從比較鄉下來的朋友真的就感覺和阿甘有點像
: 但也可能是我的投射)
: 比較值得一提的是有一種類型
: (會稱為類型當然代表「不只一個」)
: ●外向、開朗,積極而主動型的
: 這符合我們一般對美國的sterotype
: 他們看起來對自己很有信心
: 即使他們中文不見得有多好
: 但喜歡用中文開玩笑
: 感覺他們比較開放、勇於嘗試新事物和表達自己
: 會和你擊掌甚至是擁抱你……
: ●坦白說,遇見這一類的人
: 我覺得是我個人很好的榜樣
: 我也想像他(們)一樣給人熱情有活力的第一印象
: 但更深入的想,這或許是他的成長環境與文化氛圍下
: 會造就出這樣的性格
: ●雖然這樣的人不是沒有缺點
: 甚至對某些人來說他們有一點show off
: 但不得不承認他們對週遭的人比較有感染力和影響力
: 我想問的是:
: 反觀我們本地生
: 我們有展現出什麼也值得對方學習的氣質嗎?
: 我相信如果我們能找到我們更清楚的文化精髓與精神象徵
: 我們將可以「更」驕傲而有自信
: 並且我們自己人還可以「連線」(正如「同一類」的人會一起high一樣)
: 目前想到的可能就是
: 孔子、李小龍(role model)的氣質吧!
其實這種事情自己想都想不出個所以然,
聽外國人講時反而會很驚訝.
我在美國念書時有在學校圖書館打工,剛好也有個同事是從台灣來的.
有天我們老闆用很感動的口吻跟我們說
"我覺得台灣人作事好有效率,好有責任感!我真希望我們美國人也能像你們一樣!"
講得我們兩個很窘.....
因為我們其實也沒有特別努力還是怎樣,
當然是沒有到打混摸魚這麼廢,
但是我們兩個也沒有把這工作當成畢生志願那樣奮鬥,
就只是老闆一個口令我們一個動作而已.
被老闆稱讚以後我有開始觀察我們和其他美國工讀生的差別,
後來我發現我們做事情真的比他們快.
我不能代表我的台灣同事說話,
但我自己心裡並沒有在要求自己要快點達成任務,我自己猜測我同事八成也沒有.
純粹就是我們基本步調本來就比美國人快,
還有我們兩個不會因為"心情不好不想上班"就不來了.
當然啦,也不是所有的美國工讀生都會因為心情不好就翹班,
台灣也不是就沒有這麼隨性的人,
而且這跟我們不是本地人也有關係,
比方說我們就不需要在感恩節前一天千方百計提早下班好避開返鄉過節車潮,
但整體來說我們真的不會隨隨便便就請假.
這種生活習慣的不同,往往都已經內化成本能,根本不會意識到那是"優點".
像你說的外向積極主動,擊掌擁抱,
這對美國人來說都是很司空見慣的事情,
你跟他們說你認為他們這樣很了不起,
他們八成也會覺得"這不是很普通的事情嗎?!"
--
: 最近有比較多的機會跟不少來自美國各地的交換學生接觸
: 有發覺幾個現象
: 或許不代表真實的情況
: 只算是我個人的觀察與想法
: 基本上,用最粗略的分類
: 我覺得接觸的美國人可以分為幾種類型
: (例如從比較鄉下來的朋友真的就感覺和阿甘有點像
: 但也可能是我的投射)
: 比較值得一提的是有一種類型
: (會稱為類型當然代表「不只一個」)
: ●外向、開朗,積極而主動型的
: 這符合我們一般對美國的sterotype
: 他們看起來對自己很有信心
: 即使他們中文不見得有多好
: 但喜歡用中文開玩笑
: 感覺他們比較開放、勇於嘗試新事物和表達自己
: 會和你擊掌甚至是擁抱你……
: ●坦白說,遇見這一類的人
: 我覺得是我個人很好的榜樣
: 我也想像他(們)一樣給人熱情有活力的第一印象
: 但更深入的想,這或許是他的成長環境與文化氛圍下
: 會造就出這樣的性格
: ●雖然這樣的人不是沒有缺點
: 甚至對某些人來說他們有一點show off
: 但不得不承認他們對週遭的人比較有感染力和影響力
: 我想問的是:
: 反觀我們本地生
: 我們有展現出什麼也值得對方學習的氣質嗎?
: 我相信如果我們能找到我們更清楚的文化精髓與精神象徵
: 我們將可以「更」驕傲而有自信
: 並且我們自己人還可以「連線」(正如「同一類」的人會一起high一樣)
: 目前想到的可能就是
: 孔子、李小龍(role model)的氣質吧!
其實這種事情自己想都想不出個所以然,
聽外國人講時反而會很驚訝.
我在美國念書時有在學校圖書館打工,剛好也有個同事是從台灣來的.
有天我們老闆用很感動的口吻跟我們說
"我覺得台灣人作事好有效率,好有責任感!我真希望我們美國人也能像你們一樣!"
講得我們兩個很窘.....
因為我們其實也沒有特別努力還是怎樣,
當然是沒有到打混摸魚這麼廢,
但是我們兩個也沒有把這工作當成畢生志願那樣奮鬥,
就只是老闆一個口令我們一個動作而已.
被老闆稱讚以後我有開始觀察我們和其他美國工讀生的差別,
後來我發現我們做事情真的比他們快.
我不能代表我的台灣同事說話,
但我自己心裡並沒有在要求自己要快點達成任務,我自己猜測我同事八成也沒有.
純粹就是我們基本步調本來就比美國人快,
還有我們兩個不會因為"心情不好不想上班"就不來了.
當然啦,也不是所有的美國工讀生都會因為心情不好就翹班,
台灣也不是就沒有這麼隨性的人,
而且這跟我們不是本地人也有關係,
比方說我們就不需要在感恩節前一天千方百計提早下班好避開返鄉過節車潮,
但整體來說我們真的不會隨隨便便就請假.
這種生活習慣的不同,往往都已經內化成本能,根本不會意識到那是"優點".
像你說的外向積極主動,擊掌擁抱,
這對美國人來說都是很司空見慣的事情,
你跟他們說你認為他們這樣很了不起,
他們八成也會覺得"這不是很普通的事情嗎?!"
--
Tags:
文化差異
All Comments
By Ingrid
at 2012-03-31T13:20
at 2012-03-31T13:20
By Joe
at 2012-04-03T17:08
at 2012-04-03T17:08
By Genevieve
at 2012-04-04T08:57
at 2012-04-04T08:57
By Eden
at 2012-04-06T12:34
at 2012-04-06T12:34
By Hardy
at 2012-04-07T17:59
at 2012-04-07T17:59
By Agnes
at 2012-04-08T01:53
at 2012-04-08T01:53
By Xanthe
at 2012-04-12T08:05
at 2012-04-12T08:05
By Ula
at 2012-04-16T14:47
at 2012-04-16T14:47
By Andy
at 2012-04-18T11:20
at 2012-04-18T11:20
By Charlie
at 2012-04-19T12:29
at 2012-04-19T12:29
By Hedwig
at 2012-04-23T16:39
at 2012-04-23T16:39
By Megan
at 2012-04-28T00:34
at 2012-04-28T00:34
By Ingrid
at 2012-05-02T17:31
at 2012-05-02T17:31
By Caroline
at 2012-05-04T07:58
at 2012-05-04T07:58
By Oliver
at 2012-05-06T07:20
at 2012-05-06T07:20
By Isla
at 2012-05-10T14:19
at 2012-05-10T14:19
By Liam
at 2012-05-12T14:59
at 2012-05-12T14:59
By James
at 2012-05-17T11:21
at 2012-05-17T11:21
By Liam
at 2012-05-21T04:19
at 2012-05-21T04:19
By Rosalind
at 2012-05-23T10:03
at 2012-05-23T10:03
By Leila
at 2012-05-24T05:14
at 2012-05-24T05:14
By Irma
at 2012-05-24T10:06
at 2012-05-24T10:06
By Delia
at 2012-05-25T23:51
at 2012-05-25T23:51
By Aaliyah
at 2012-05-26T08:17
at 2012-05-26T08:17
By Dinah
at 2012-05-29T05:50
at 2012-05-29T05:50
By Lydia
at 2012-06-03T03:56
at 2012-06-03T03:56
By Catherine
at 2012-06-06T21:11
at 2012-06-06T21:11
By Genevieve
at 2012-06-10T14:00
at 2012-06-10T14:00
By Robert
at 2012-06-13T10:35
at 2012-06-13T10:35
By Steve
at 2012-06-14T02:19
at 2012-06-14T02:19
By Yuri
at 2012-06-16T03:31
at 2012-06-16T03:31
By Edwina
at 2012-06-17T07:50
at 2012-06-17T07:50
By Olga
at 2012-06-17T11:10
at 2012-06-17T11:10
By Aaliyah
at 2012-06-18T06:13
at 2012-06-18T06:13
By Oscar
at 2012-06-18T09:47
at 2012-06-18T09:47
By Jacob
at 2012-06-19T08:19
at 2012-06-19T08:19
By Caitlin
at 2012-06-20T11:20
at 2012-06-20T11:20
By Susan
at 2012-06-24T23:21
at 2012-06-24T23:21
By Robert
at 2012-06-29T22:45
at 2012-06-29T22:45
By Hedy
at 2012-07-02T03:02
at 2012-07-02T03:02
By Harry
at 2012-07-04T05:50
at 2012-07-04T05:50
By Thomas
at 2012-07-08T15:33
at 2012-07-08T15:33
By Ula
at 2012-07-12T01:58
at 2012-07-12T01:58
By Ophelia
at 2012-07-14T21:01
at 2012-07-14T21:01
By Andy
at 2012-07-18T07:15
at 2012-07-18T07:15
By Caitlin
at 2012-07-20T23:48
at 2012-07-20T23:48
By Freda
at 2012-07-22T22:38
at 2012-07-22T22:38
By Valerie
at 2012-07-24T00:53
at 2012-07-24T00:53
By Candice
at 2012-07-28T05:58
at 2012-07-28T05:58
By Jessica
at 2012-07-30T08:43
at 2012-07-30T08:43
By Harry
at 2012-08-04T02:57
at 2012-08-04T02:57
By Tristan Cohan
at 2012-08-06T09:44
at 2012-08-06T09:44
By Dora
at 2012-08-10T03:46
at 2012-08-10T03:46
By Irma
at 2012-08-12T07:57
at 2012-08-12T07:57
By Ivy
at 2012-08-14T20:17
at 2012-08-14T20:17
By Ursula
at 2012-08-15T05:18
at 2012-08-15T05:18
By Franklin
at 2012-08-19T00:18
at 2012-08-19T00:18
By Belly
at 2012-08-21T06:58
at 2012-08-21T06:58
Related Posts
老外忌諱喪葬嗎
By Bethany
at 2012-03-23T20:19
at 2012-03-23T20:19
關於一些這2年跟美國人接觸的感想
By Belly
at 2012-03-22T11:30
at 2012-03-22T11:30
關於一些這2年跟美國人接觸的感想
By William
at 2012-03-20T23:23
at 2012-03-20T23:23
台灣的文化精髓與精神象徵?
By Iris
at 2012-03-20T19:28
at 2012-03-20T19:28
國外的紫色布丁(?)
By Frederic
at 2012-03-19T20:12
at 2012-03-19T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