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還有希望? - 社會議題

Steve avatar
By Steve
at 2009-06-17T00:00

Table of Contents

每天打開電視就是一些爛政治節目 自從台灣開放民選總統後
政治話題就不斷的發生 真替那些以前努力為台灣打拼出經濟奇蹟的人悲哀 雖然我沒出生在固苦的台灣時代 但現在年輕人的生活壓力我想也沒比前人好太多 當前的台灣非富既貧 那些多數自以為的政治人物和腐敗的政府制度不知道何時可以改革 我相信很多年輕人和我有一樣的想法 但也只能自求多福 活一天就過一天吧!

All Comments

Edward Lewis avatar
By Edward Lewis
at 2009-06-21T05:00
未來10年可能影響台灣產業發展之因素
一、外在因素
(一)經濟全球化
經濟全球化是指個人或廠商可自由地從事跨國籍經濟活動,以及因為技術創新,透過貿易及資金流動,加深經濟整合的一種過程。在全球競爭環境下,創新能力及技術的重要性取代過去自然資源、非技術勞力及資本投入等傳統生產要素地位,技術的擴散與技術的引進能力,逐漸成為企業競爭的關鍵因素;另外,新興市場的崛起,除了提供企業重新進行價值活動佈局的機會之外,也代表龐大的市場潛力。政府如何掌握「世界是平的」發展契機,尋求合適發展的國際布局或產業創新,將是最為重要的經濟發展課題之一。
(二)人口結構變化
在人口結構變化方面,「人口老化」與「少子化」已漸成為全球先進國家的共同現象,此時勞動力與新興需求的相對變化,將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政策議題。台灣面對未來勞動結構的變化,產業發展規劃有必要朝向技術、硬體與服務之結合,以及滿足新興照護需求等,符合未來新人口結構生活型態之產業。
(三)資術訊通訊科技(ICT)技快發展
ICT的廣泛應用速,不僅激發知識生產、擴散與應用,更提高產業科技化與知識化程度,例如Web 2.0的發展,以集體參與、集體創造的新創模式,帶動許多網路上的創新服務,形成不同的社群服務,提供借力使力、以小搏大的新機會,已經在廣大的網路使用者間形成科技化服務的新趨勢。另外,小型化、可攜式、數位化、無線化的個人保健電子市場正在興起,ICT技術結合醫療將可產生龐大的商機,形成全新的生活應用與發展,掌握這些發展趨勢,將可為國家與社會民眾謀求更多的生活便利與福祉。
(四)能源與資源不足
國際原油價格的攀升,除與中東地緣政治不穩定、原油閒置產能有限、氣候、避險與投機基金介入等因素有關外,中國及印度等新興國家對原油市場的強勁需求,扮演關鍵性因素;另外,伴隨新興國家經濟的快速成長,帶動生產要素的強勁需求,亦使得相關原物料價格持續上漲,衝擊全球經貿的穩定發展。未來,政府在推動相關政策上,如何能以較少資源投入,產生較大的附加價值,並充分運用生物技術、環境技術等融合技術,促成產業環境的紓解與親環境製品的出現,並且以替代、再生能源的探求,解決未來能源與生產資源不足之議題,將是未來產業發展的重要課題。
二、內在因素
(一)民間投資動能
民間投資的擴增,係帶動國家經濟成長最根本的動能。綜觀近6年來,在政府積極啟動兩兆雙星、推動相關兆元產業發展計畫,並協助民間業者排除高鐵及六輕等重大建設投資障礙下,民間固定投資均維持穩定成長,平均成長率為3.7%,平均投資金額為1.45兆元,其中2004、2005連續兩年民間投資金額更高達1.65兆元以上,惟投資動能多集中在半導體及LCD產業,預期2010年後前述產業投資高峰將過,有必要多方尋求新的投資動能以支撐未來的經濟成長。
(二)產業升級轉型
隨著台灣產業逐漸邁向模組化生產,並致力於製程技術提升,使得產業成長有趨緩現象,加上台灣經濟發展已邁向開發國家,致低成本優勢不再。此時產業必須透過技術革新與需求導向兩種價值革新策略來克服此一產業發展課題。所謂技術革新,乃是透過現有產業技術優勢為基礎,透果與其他產業技術的融合,創造出共同合作的效果;至於需求導向型革新,則是透過品牌、設計、行銷等實際反映市場需求的策略,進行市場差異化活動,以創造出新的市場機會或新的產品。
(三)新興產業發展
台灣過去藉由技術引進發展產業的模式,成功讓台灣廠商在國際產業分工價值鏈上占有一席之地,也使得台灣的經濟與產業結構逐步朝技術密集的方式穩定轉型,惟這樣的發展模式只能使台灣成為「技術追隨者」;面對未來知識密集型產業型態,唯有積極投入前瞻性科技研發創新,進行跨領域科技整合,才能有效創造領先技術,帶動台灣未來新興產業的發展。
(四)產業均衡發展
1970、1980年代,台灣經濟大致維持高成長、低失業的繁榮局面,成為公義型成長的典範。惟自1990年代起,資訊電子等高科技產業快速發展,使國內的產業發展趨於兩極化;加上全球化風潮、人口結構變遷等因素,逐漸引發國內失業與貧富不均等問題,侵蝕社會的均衡性。為呼應 院長「營造大溫暖社會」的施政主軸,未來產業政策之規劃,除著重在激發經濟成長動能外,更特別注入了人文社會的關懷,尤其是針對發展面臨瓶頸的艱困傳統產業、中小企業及地方型產業,協助取得企業經營所需的生產資源,並積極研擬各項強化體質、提升競爭力的發展策略,以健全傳統產業、中小企業與地方型產業之發展,從而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兼顧社會公義。

由於整體產業發展涉及多項有關勞動、土地、人才、資金與基礎公共建設等功能別發展策略,及農業、製造業及服務業等產業別發展計畫。因此,為使台灣未來產業能夠長期穩健發展,遂由功能別發展策略及產業別發展計畫中,規劃「營造優良投資環境」與「開創產業發展新局」二大旗艦計畫,作為未來3年我國產業發展推動重點。
2009-06-17 15:34:50 補充:
放眼世界 立足台灣
Doris avatar
By Doris
at 2009-06-17T18:46
生在台灣這鬼島還有什麼希望跟未來可期待??
台灣快沉下水了...
台灣不管是哪方面.政治.產業.文化.生活~~全部的全部的全部都沒希望了!
最後只剩下四個子可形容台灣: {[ 死路一條 ]}
Susan avatar
By Susan
at 2009-06-20T03:19
你只要關掉電視
自然就對台灣有希望
更何況
政治節目....把灰說成白 把白說成黑 再把黑說成灰
要從中間找到事實是很難的....過幾天事實出來,也沒見過說過頭來賓在節目中道歉
所以....關掉電視
Doris avatar
By Doris
at 2009-06-21T11:26
【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
孔子說:君子一定是沒有爭執,你要認為君子有所爭的話,那只有在射箭這一方面。升堂的時候互相揖讓,下來的時候勝的人要拿酒,遞給負的人請他先飲酒,這種爭是君子之爭。
【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謂也。子曰,繪事後素。曰,禮後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
子夏來問孔子,「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是什麼意思呢?孔子說:繪畫的事情,要先有白色做底色在後面,然後添上色彩才能畫的好。子夏說:忠信為先,學禮的文、禮的禮儀,這個形式在後,是這樣嗎?孔子說:能夠從我所說話中的道理,得到啟發的人,就是你子夏了,可以開始跟你研究詩了。這是子夏悟到這一句話,悟到其餘的事情。在學詩的時候,最重要的要有『悟性』,『悟性』要靠天才,但是天才也是靠多讀書,書念多了,他自然就有『悟性』。
【子曰: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獻不足故也。足,則吾能徵之矣。】
孔子說:夏朝的禮,我可以說得出來。杞國是夏朝的後代,但是杞國找不到懂禮的人,來跟我驗證夏朝的禮。殷朝的禮,我也能夠說得出來。宋國是殷朝的後代,但是宋國找不到懂禮的人,來跟我驗證殷朝的禮。因為在杞國及宋國找不到那個的人了,如果有這些老年人,他這個夏禮殷禮都能懂的話,我就可以說出來,跟他們對照對照著看。這一章意思就是說,聖人知道的那麼多,他還要講究根據,一切學問都要講依據,沒有依據,講出來,很難取信於人家。
【子曰:禘,自旣灌而往者,吾不欲觀之矣。】
孔子說:禘是天子祭祀宗廟的儀式,從行了灌禮以後,我就不想看了。魯國舉行這個禘裏就是不合禮,魯國可以用天子禮來祭周公廟,但是只限於周公廟。到後來魯國莊公、閔公、僖公都這麼祭了,那顯然不合乎禮了,所以孔子說不想看了。
【或問褅之說,子曰:不知也。知其說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諸斯乎,指其掌。】
或者有這麼一個人問,對於舉行祭宗廟的禮,怎麼樣講才能夠讓人明白,孔子說:這不能一下子就能說的明白。能夠把祭宗廟的禮,知道得非常徹底,也能夠說得明白。對於天下事情,以及治理天下,就像顯示在自己手掌上,看自己手掌,看得清清楚楚的。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與祭,如不祭。】
祭祀祖先的時候,就如同祖先就在那裏。祭一切其他的神明的話,就如同神明就在那裏。孔子說:如果在祭祀的時候,我不自己親自來祭祀的話,如同沒有祭祀。祭祀的時候,必得至誠至敬的在那裏祭,這樣祖先才真正的來,到這裏來接受他的祭祀。接受他的祭祀,他就能得到福報。
【王孫賈問曰:與其媚於奧,寧媚於竈,何謂也。子曰:不然,獲罪於天,無所禱也。】
孔子到衞國的時候,衞國大夫王孫賈來問孔子說:與其你諂媚這個奧神,那不如寧願來諂媚於竈神,這怎麼說呢。孔子說:不是這樣,如果違背天理,你要祭祀,要祈禱,你到那裏祈禱啊!
魏國夫人南子也想拉攏孔夫子。王孫賈意思就是說,你與其你想跟,南子打交道,不如來問問我。你要想到衛國來作官的話,我還可以幫忙你,可以讓你作很高的官,他有這個意思。孔子說不然,這是『言外之意』,你意思要想我來找你,一定是用不正當的方法,用種種的賄賂,來向你行賄。這樣普通人都辦不到,何況孔夫子。他只想純粹作官的話,他在魯國就可以作了,何必到外國來呢?王孫賈不懂,他不了解孔夫子,所以這樣問。孔夫子也就很明白的告訴他,後面這兩句話沒有明說,王孫賈當然知道了。
【子曰:周監於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從周。】
孔子說:周朝的周公來制禮作樂。是考察夏商兩個朝代典章制度,文章、本質都恰到好處,周家的文化到這時候,可以說非常完美了,我學的就是從周家的文化。
【子入太廟,每事問。或曰:孰謂鄹人之子,知禮乎。入太廟,每事問,子聞之,曰,是禮也。】
孔子進入周公廟,每一樁事情都問。或有人這樣批評:誰說鄹邑大夫的兒子「指孔子」,怎麼能說他知禮呢?他進到周公廟裏面,每一樁事情都要問一問。孔子說:這就是禮。
或者有別人他要問,一者,雖然自己知道,為了慎重,還要問一問。再者,如果他要,帶著學生去觀禮的話,那就要問一問,讓學生知道,那裏面有專業的人在那裏,在那裏說明,有這些道理啊。
【子曰:射不主皮,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孔子說:射禮時不一定要把目標射穿了,因為來參加射箭比賽,是來演禮的,各人的力量不相等。自古以來就是這個道。古時候有文射有武射,文射是演禮的。武射是軍事訓練,就要把目標射穿。
2009-06-19 19:32:04 補充:
【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子曰: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
每個月的初一,國君都要進入太廟行告朔禮,國君到後來都不去了,子貢想既然國君都不來了,每個月還要準備沒煮熟的羊當祭禮,不是很浪費嗎?就想把每月送餼羊到太廟的規矩去掉。孔子說:端木賜啊!你愛惜這個餼羊固然好,但是我更愛這個禮。為什麼呢?雖然國君沒有去行這個禮,還要送一個餼羊,讓人家知道禮,知道還有這個禮,到後來國君,他還想要按照這個禮,再去祭祀宗廟的時候,還知道怎麼行法。你如果連這餼羊都去掉,沒有了,以後人家想學,想行禮也沒辦法行了。
2009-06-19 19:32:18 補充:
【子曰:事君盡禮,人以為諂也。】
孔子說:作臣子的盡到「禮」,來對待君主。可是別人不盡禮,他反而認為盡禮的人,對君主是一種諂媚的行為,這就顛倒了。
【定公問,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對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魯定公問孔子,國君如何叫臣子辦事情,臣子怎麼樣事奉君主。孔子答覆魯定公:君主要尊重臣子權限之內,他專業的職責不能越權干預,君主也有一定的禮數對待臣子。作臣子就要把自己,應該負責辦的那些事情,要辦得很好,盡到自己的職責。
2009-06-19 19:32:41 補充:
【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孔子說:關雎這一篇詩,講到歡樂的時候,樂得不過分,有哀傷的時候,對於身心沒有什麼傷害。
【哀公問社於宰我。宰我對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戰栗。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2009-06-19 19:32:52 補充:
宰我是孔子的弟子,言語科裏面,他是特別擅長。魯哀公君權旁落在三家大夫手中,魯哀公想怎樣把君主權力收回來。
魯哀公向宰我問,用什麼樣的木料來代表社神,宰我答覆說:夏朝用松樹木料來作社主。殷朝用柏樹木料來作社主,周家以栗樹木料作社主。宰我說:叫一般人民有畏懼。意思就是答復哀公,你要把你這個君權收回來,沒問題,你用武力也好,什麼都可以的。孔子聽到宰我這樣的答復他,孔子說:君權旁落已成定局,你也別想收回君權了。已經造成三家那種勢力了,宰我不能夠這樣諫勸魯哀公。宰我你話已經說出來了,我也不責備你了。
2009-06-19 19:33:10 補充: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儉乎,曰:管氏有三歸,官事不攝,焉得儉。然則管仲,知禮乎。曰:邦君樹塞門,管氏亦樹塞門,邦君為兩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禮,孰不知禮。】
孔子說:管仲這個人器量不大。有人問孔子說:管仲是不很節儉,孔子說:管仲有三個地方來儲藏財物。管仲家裏用的人,一人主管一件事,何能說得上他是節儉呢?有人又問孔子,管仲他知道禮嗎?孔子說:國君用一個樹木作一個屏風,將室內室外作分隔,管仲家裏也作屏風,兩國君主在會餐的時候,在酒席的旁邊,另外作一個臺子的設備,可以把酒杯放在臺面上,管仲他家裡也設有放酒杯的臺子。你說管仲知道禮,那誰不知道禮呢?
2009-06-19 19:33:23 補充:
【子語魯大師樂曰:樂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從,純如也,曒如也。繹如也,以成。】
孔子跟魯國掌管音樂的大師講:對於音樂這門藝術,可以學得好。開始作的時候,各人把樂器調整好,在那裏預備。一開始放開來演奏的時候,各種樂器發揮自己的功能,而不侵占其他的樂器。每一種樂器分得清清楚楚,不互相侵占對方。彈奏完了,那種餘音嫋嫋還沒散去,這樣演奏就完成了。
2009-06-19 19:33:35 補充:
【儀封人請見,曰:君子之至於斯也,吾未嘗不得見也,從者見之。出曰:二三子,何患於喪乎。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
孔子經過衛國的時候,儀縣的一位官員要來請見孔子,就說:有道德、有學問的人,凡是到我這個地方來,我都會見得到面的。追隨孔子的弟子引導他去見孔子,出來的時候向孔子弟子說:你們這些孔子的弟子們,你們不要怕中國文化會滅掉。無道的時代已經很久了,這時代要轉變,不轉變是沒有天理的。天命令孔夫子,來教化世間,那無道就變成有道。
2009-06-19 19:33:45 補充:
這「儀封人」是了不得的人,他認識孔夫子是聖人,孔夫子到世間來,那個時候周遊列國,各國君臣都不了解,認為孔子到各國去找官去作,只有儀封人知道。知道孔子周遊列國,為的是要教化各國人,要把這個『道』行出去。
【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
孔子在談論音樂時說,舜帝的音樂,既完美又完善。談論周武王的音樂,美是美到極處了,沒有到達完善的境界。因為舜帝是接受堯帝禪讓政治,那樣和平中正。周武王是發動戰爭,推翻殷紂王取得天下,音樂裡面有殺伐的聲音,所以說沒有達到完善的境界。
2009-06-19 19:33:58 補充:
【子曰,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哉。】
孔子說:居在上位的人,不能寬厚的對待下面的人,行禮的時候沒有發出恭敬心,到親戚朋友家弔喪的時候,沒有表現出哀傷的心情,我何能觀得下去呢?
里仁第四
【子曰: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孔子說:附近有仁者為鄰是最完美的,選擇居住環境的時候,不選擇有仁者的地方,怎能說有智慧呢?仁者所居住的地方,那是有仁風的,有仁德的人,他的道德,就能夠感化那個地方的人,對那個地方上一般人的心理,就能夠改善。
2009-06-19 19:34:08 補充: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孔子說:不仁的人,不能夠久處貧困,生活有一點困難,就會去偷人家、搶人家、騙人家。不仁的人,也不能夠久處富貴,有權有勢以後,就產生驕傲心,作出許多傷天害理的事情來。有仁心的人,心安在仁上面,不以仁心待人,心裏就不安。有智慧的人,知道學仁才有好處,不學仁自己就沒有好處。
我們今日之下,「安仁」現在可能還沒有到那個境界,我們先學著「利仁」,『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才能知道「學仁」有好處,這是講因果。
2009-06-19 19:34:20 補充: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孔子說:唯獨有仁者,才有認識人的智慧,認清楚是非善惡,能分辨出善人與惡人,才真正達到,善人令人產生好感,惡人令人產生厭惡。相反的,不仁的人,對他有利益的人,就對他產生好感,對他沒有利益的人,就對他產生厭惡,善人與惡人分辨不清楚。
【子曰:苟志於仁矣,無惡也。】
孔子說:有志向要學仁,對於任何人,都是沒有厭惡的,看見任何人,我們替他想,他是無辜的,他本來就沒有罪惡。他受了這個社會污染,想辦法把污染掃除掉了,他就是個仁者了。
2009-06-19 19:34:32 補充: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孔子說:財富與尊貴,是人人都想得到的。不用正當的方法,得來的財富與尊貴,絕對不能取,一取了之後,是後患無窮。貧窮與下賤是人人所厭惡的,他一切的努力,求學也好,待人接物,辦事的也好,都不違背這個道,應該不會貧賤,而反而得了貧賤,貧賤來得不合道理,這就安居在貧賤上面,不再想以投機取巧違背道的方法,去求得財富與尊貴。
2009-06-19 19:34:49 補充:
【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閒違仁。造次必於是,顚沛必於是。】
一個學君子的人,不講仁的話,如何能成就君子的名稱。就算是吃一餐飯的時間,這樣短暫的時間也不能夠違背仁。就是在倉卒的時候也是不違背仁,就是在跌倒的時候也是不違背仁。不論在什麼時候,在什麼地方,始終是不會違背仁。這樣『學仁』,那就是真正是一個仁者,成為有道的君子。
2009-06-19 19:35:01 補充:
【子曰: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好仁者,無以尚之。惡不仁者,其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
孔子說:我還沒見過喜好仁的人,憎惡不仁的人。喜好仁的人,好到最高的程度了。憎惡不仁的人,他也是個仁者了,不過沒有喜好仁的人那麼高尚,他這個人自然的、不願意與「不仁」的人相處在一起。不受「不仁」的人影響,自己維持住好的人格。就算有人能夠一天,把他的學習的能力,都用在「學仁」這一方面,孔子說:我還沒見過他力量不足的,但是也有力不足的時候,但是我沒有見過。
2009-06-19 19:35:15 補充:
【子曰:人之過也,各於其黨。觀過,斯知仁矣。】
孔子說:人的過失,不能一概來評論的,應該按照那一類的事才觀察他。這個觀察過失的人,不對任何人求全責備,他是個仁者。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孔子說:早晨聞到這個『仁道』,學到「仁」了,早晨到傍晩,這一天的時間很短,如果能夠在早晨,學到這個『道』,到了晚間,就算死,也可以了,也值得了。
聞了這個『道』,聞到我們自己有『本性』,這個『本性』才是『真我』啊。『真我』明白了以後,把那假我,放棄了那種執著,也就是不要造業了,『貪瞋癡慢疑』這些『煩惱』,把它去掉了,『本性』現前,生死就了了。
2009-06-19 19:35:27 補充:
【子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孔子說:讀書人一方面自己脩道,一方面教人家學道,穿的衣服不好,吃的也是很粗的那個飲食,這都感覺得羞恥,這就不足以跟他談論「道」。可見他的心不在道上,是在世間跟一般人那樣的,在名利上面。
【子日: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
孔子說:君子對於天下人,沒有專門對那一個人來親近,也沒有專門對於那些人是疏遠。一切都是合乎道義。
2009-06-19 19:35:40 補充:
【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孔子說:君子他所想的是這個地方,有沒有有德之人住在這裏,小人他所想的是住在這個地方,可不可以有利可圖的地方。君子所想的是,要如何合乎道德的法則,小人所想的是,那裏對他有恩惠就靠那一邊。
【子曰:放於利而行,多怨。】
孔子說:放縱自己的行為,去跟人家爭奪利益,謀求私人的利益,就召了很多的怨。
2009-06-19 19:35:52 補充:
【子曰:能以禮讓為國乎,何有。不能以禮讓為國,如禮何。】
孔子說:如果能以禮讓來治理國家,治國這有什麼困難呢?如果不能夠以禮讓來治國的話,表面上你講禮讓,只是注重形式,從朝廷到民間,大家都講利,而不講讓,國家是治不好的。
【子曰: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
孔子說:讀書人心裡不要憂患有沒有官作,就怕你作了官,而不知道怎麼作法子,毫無建樹,那是值得憂患的。不要怕沒有人知道我,要講究自己有沒有道德脩養與學問,可以讓人知道。人家知道你,就會來跟你學。
2009-06-19 19:36:03 補充:
【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孔子說:曾參啊!我講的道,拿一個道理把它貫穿起來。曾子説:我明白了,孔子就出了。曾子的師兄弟來問:這是什意思呢?曾子就告訴他們,我們的老師所講的道,講忠恕之道而已。從這裏開始學,學到圓滿的境界,就是道。
【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孔子說:君子他所了解的就是義,完全考慮到公義。小人不論是在那一方面,都是為自己私人的利益,跟人家爭奪,所以一切為自己的。君子跟小人要辨別,裏面要辨別的很多,要認識人,就在這上面去分別。
2009-06-19 19:36:14 補充: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孔子說:看到賢人的話,想自己應該怎樣學,才能到達賢人地位。反過來說,看到不賢的普通人,想想自己行為,有沒有跟普通人一樣,對於社會人群沒有助益。
【子曰: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
孔子說:父母有犯過失的可能,作兒女要盡到孝道,就要在父母還沒犯下過失的時候,勸告父母不要犯這個錯誤。看到父母不採納自己的意見,還要繼續孝敬父母,對於父母所吩咐的事情,還是不要違背,一次再一次的,不斷的去勸諫,雖然感覺很勞累,但是並不怨恨父母。
2009-06-19 19:36:25 補充:
【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孔子說:父母在世的時候,作兒女的不要遠遊,不要到遠方去,如果不得已身在在遠方,也要把常去的地方讓父母知道,要時常保持連絡,隨時都要讓父母,知道你到那裏,不能讓父母親為你憂心。父母的心思都在兒女身上,能不遠離父母是最好,遠離父母就讓父母時常掛念,讓父母時常掛念就是不孝。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孔子說:作兒女的人,要知道父母現在有多大年歲了,喜的是父母親得壽了,懼怕的是離父母親過世的日子,越來越近了。
2009-06-19 19:36:40 補充: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
孔子說:古時候的人不亂說話,怕話說出來以後,行為上不能兌現,這就是人家感覺恥啊!
【子曰:以約失之者,鮮矣。】
孔子說:儉約有過失,它是不得中道,但是儉約的過失很少。與儉約相對的那個奢侈,奢侈的過失那就太多了。
2009-06-19 19:36:52 補充:
【子曰: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孔子說:君子在言語上比較遲鈍,話一說出之後,行為馬上就配合,就辦到了。為什麼言語遲鈍呢?他不輕易的說出來,他在說話的時候,心理要考慮一下,我這說出來以後,我這個行為能不能夠,跟這個言語配合,行為不能跟言語配合,乾脆這個話不要說。
【子曰:德不孤,必有鄰。】
孔子說:有德脩養有品德的人,他不會感覺孤獨,一定有同類的相聚。
2009-06-19 19:37:11 補充:
【子游曰:事君數,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
子游說:在朝廷裏面,跟君主相處的時候,要懂得不能夠接觸得太密集了,那就是會招來侮辱。跟朋友相處,也要懂得不能夠接觸得太密集了,朋友會不會給你侮辱的,但是會逐漸疏遠了。
Lily avatar
By Lily
at 2009-06-20T11:36
半部論語治天下
這是從古時候就流傳下來的一句話,歷代宰相大臣,多少都有以論語的章句意思治理國家,提供『論語研讀語釋』幾章,讓我們國家的當政者參考:
論語研讀語釋
學而第一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孔子說:要時常練習開發自己的本性,愈練習心理不是愈是喜悅嗎?學了有心得,有了成就的時候,有遠方人來向你求學,不是感到很快樂嗎?如果沒有遠方人來,甚至於在你的近處,也沒有人來向你求學。這就表明人家不知道你,你的學問再多你脩到脩得怎麼好,人家不知道。不要發牢騷,甚至心裏也不要怨恨,這才稱得上君子。
【有子日:「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有子說:一個人他能夠對於父母孝順,對於兄長尊敬,說他會冒犯在自己的地位之上的人,是很少的。不會冒犯在自己的地位之上的人,然而你說他是好作亂,是沒有這回事情。君子做任何事情。都要追求一個根本,在根本上能夠立得住。然後這個道就生了。學習「孝」與「弟」,是使自身成為「仁」的根本。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孔子說:拿這些花言巧語,裝出善意的表情出來,這是一種虛假的外表,來討人家的歡喜。這種巧言令色的人,內心「仁」的作用很少。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曾子說:我每一天拿下面三樁事情來檢查自己,我替人家研究一樁事情,我是不是很忠實的替人家研究呢?我對於朋友是不是失了信,不信就是不講信用了。老師傳授給我的學問,有沒有時常練習。
【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孔子說:治理能出動一千輛兵車的大國,誠心誠意的為老百姓辦事,對老百姓承諾一件事情,就要辦得到,不能夠失了信用,付出去錢財辦的事情,是完全替民眾辦的事情,不能夠有其他的浪費,必須要節省花用。要愛護民眾。國家有時候需要動用民間的力量,來替國家辦事情時,也都要考慮到他們的時間。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孔子說:求學的人家庭裏面,要對父母盡孝。到了社會上,對於看起來比自己年齡長的人要恭敬他,自己的行為要謹慎,說出的話要有信用,對於普通人都要一律要愛護。遇見有道德的人,我們就要親近他,以上這五種,都做到了,還有多餘時間力量,來學大學、中庸、孟子,以及其他的五經。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必學矣。】
子夏說:一個人選擇配偶,重視她賢慧和品德,不重視她的外表,事奉父母能使盡自己全力對父母孝順。把自己全部的力量,都來替 國 君辦事,一切是公事為先,自己私事是擺在後面,和朋友交往,說話算話,絕對不打折扣,完全講信用,這樣都做到了。假設這個人,雖然說我沒有什麼學問,我子夏必然說他是學了,而且學得很踏實,實實在在的學到了。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己者,過則勿憚改。】
孔子說:求學的君子要講究穩重,不穩重就沒有一種威德。學了以後就不會有蔽塞的缺點。親近忠信的人,跟他學怎麼樣開發自己的品德。交朋友就要交,跟我們自己志向相同的人,有了過以後不要害怕改,過失隨時發現隨時就要改。
【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曾子說:遇到父母之喪的時候,要按照禮謹慎辦理喪事,以哀戚為主。喪葬之後也要按照這個禮,定時候去祭祀,還要從上面追溯,祭他的始祖。在位的人都能夠以身作則,來慎終追遠。一般民眾就跟著學,上行下效,一般民眾的道德歸於厚道,使國內社會治安平定,全國都能夠享受太平盛世,進一步的要使得世界,都能夠和平。
【子禽問於子貢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子禽問子貢說,我們的老師無論到那一個國家,那個 國家的 君臣,都拿政治問題,來向孔子請教,是我們老師向那個國家求來的嗎?還是沒有經過老師求他,而 國 君自動的告訴我們的老師。子貢說:我們的老師是以溫和、善良、恭敬、儉約、禮讓感動對方,對方對於我們的老師,心理上沒有設下防衛的,把國內的政治問題都說出來請教。我們老師就算是你講的求之吧,這與一般人求之不同。

2009-06-19 19:22:12 補充:
【子日: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孔子說:要看一個孝子,他父親在世的時候觀他的志向。父親不在世的時候,就看他的行為。父親死了以後,在三年之內父親在世的時候辦的事情,以及家裏一切的規距,都不能改變。可以說是個孝子了。
【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說:禮用出來的時候,要講究一個和字。從三皇五帝到三王所傳的道,以這個「禮用和」是美好的一種功用。無論小事大事,都用這個禮而不用和,這樣辦事情,有時候辦不好而行不通。一切都講和諧,不用禮來限制,這也是不可行的。
2009-06-19 19:22:24 補充:
【子日:信近於義,言可復也。恭近於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
孔子說:彼此講究信用是好,可是這個信用是不合乎正義,也不適當。如果說出去的話,不合乎義,這就可以不必守信用。言語可以反覆,一定要合乎義。恭敬要跟禮能夠配合起來。如果失禮或者是超過了禮,就被人家譏笑,受人家羞恥了。要找一個對象準備跟她結婚,要看看對方她的品德,她的家庭背景,是不是跟自己的家庭背景能夠相合。對方的品德,是不是跟自己能夠合得來。所以在結婚的時候,要特別慎重,一旦結婚之後,這個親家就是在宗族之內。
2009-06-19 19:22:43 補充: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孔子說:求學的人不必為了自己飲食來追求吃得很好,不必求一定房屋很好。決定好的事情,就要很快去做,言語要謹慎,遇到學有專長的人,可以虛心來請教他,請他教導,這叫好學。
2009-06-19 19:22:58 補充: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子貢問孔子說:貧窮的人,他沒有諂媚的行為,富有的人,對人他沒有驕傲。像這樣的人,品德是怎麼樣。孔子說:算可以了。還是不如貧窮的人雖是貧窮,但是他很快樂。富有的人,不但是沒有驕傲,而且更能夠好禮。子貢說:這樣的話就如同詩裏面所講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好上再加好,是這個意思嗎?孔子告訴子貢說:可以開始跟你研究詩了。把以往的事情告訴你,就知道以後的事情。
2009-06-19 19:23:15 補充: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說:不要憂患人家不知道我自己,你不知人,不能夠認識人,這是值得憂患。如果你不認識人,那就壞了,所用的是小人,自己雖然好,但是所用的人把事情敗壞了,認識人非常重要。
2009-06-19 19:23:28 補充:
為政第二
【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孔子說:就是辦理政治的人,或是一個機關首長要推行政策,比喻地球的北極相對的那一塊,沒有星的這一處天空,那個天空在那裏不動,其他的天空裏面那麼多無數的星球,圍繞在你這個天空的四周,都來擁護你。譬喻一個國家的君主,以『道德』來治國。就可以安居在朝廷裏面,而你的周圍裏面那些臣子,以及全國的老百姓,都來圍繞你、擁護你。
2009-06-19 19:23:41 補充:
【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孔子說:詩經一共有三百零五篇,用一句話總括在一句詩裏面,是「思無邪」三字,是沒有虛假,完全是真性情流露出來。
【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孔子說:用政治來領導民眾,讓那些不遵守政治的人,用刑罰來處分他,使他能夠跟一般人一樣,能夠遵從法治。這樣做法一般民眾為了免除刑罰,所以他遵守政治命令,所以他沒有羞恥心。以道德來領導民眾,用禮教來使他,從心裏面來服從政治。如果這樣做的話,他的行為違反了政治命令的話,他就感覺羞恥,他這個恭敬心就出現了。
2009-06-19 19:23:54 補充: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
孔子說:我十五歲的時候,發出志願來求學。到了三十歲這個學問就像樹根一樣有了根,這個根很穩固,能夠立得住。到了四十歲的時候,用這個『權變』的方法,自己可以靈活的運用,叫「不惑」的境界。到五十歲的時候知道「天命」,『道』行得通就推行出去,沒有人能夠接受「道」,就收藏起來。到六十歲的時候,聽到任何人講的任何的話,都能夠知道這個話裏面,言語之外的意思,能瞭解說話的人心裏。到了七十歲都能順從自己心裏所想的念頭,表現出來的行為,是都合乎規矩、合乎禮。
2009-06-19 19:24:08 補充: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孟懿子來問怎樣盡孝,孔子說:不要違背禮。樊遲替孔子駕御馬車,孔子告訴樊遲說:孟懿子來問我怎樣盡孝,我答覆他不要違背禮。樊遲說:這是什麼意思呢?父母活在人間的時候,你要盡孝道,不要違背禮,一切都要依照禮來事奉父母。父母去世的時候,從預備的棺材、入殮、出殯,以及選擇地方埋葬,整個過程都有都要合乎禮。父母親死後要祭祀,祭祀的時候,用什麼樣的祭品,也都有一定的規定,不能違背禮。
2009-06-19 19:24:20 補充: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孟武伯來問怎樣盡孝,孔子說:唯有這個,只限制這一椿事情。在自己生病,這個沒有辦法的,可以讓父母憂心。其餘一切,作兒子的人應該讓父母寬心,不讓父母憂心。
【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孔子說:現在一般人講對父母怎麼樣盡到孝道,祇說能夠奉養父母。那麼犬馬牠也能用牠的身體,來報答主人,牠也算是對牠主人能夠養,奉養他的主人。如果說一個孝子,祇拿飲食來奉養父母,而對於父母沒有恭敬心,這與犬馬有什麼分別呢?
2009-06-19 19:24:33 補充: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子夏問孔子,怎麼樣盡到孝道。孔子說:自己要有和顏悅色對父母,一般人很難做得到。老師有事情,弟子對老師服務,辛勞的替老師做事情。拿很完備的飲食,來供養老師。拿奉養老師這種方法,來奉養父母,這算是孝道嗎?學生以恭敬心對待老師。但是,拿恭敬心對待父母就不夠,對待父母還要『和顏悅色』。
2009-06-19 19:24:46 補充:
【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
孔子說:我跟顏回整天在那裏談話,顏回他一直在聽,都沒有提出任何疑問。顏回退出了以後,觀察他私下跟他的師兄弟們來談話,顏回很充足的把我所講的這些道理,都能夠發揮出來,顏回原來不是愚者,他是有大智慧。
2009-06-19 19:24:57 補充:
【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孔子說:平常看認識的那個人,在眼前所做的事情。再從過去他所辦的那些事情來觀。他說了話,得罪了人,知道之後**上去向人家道歉,這個人大概不壞。如果説他說話傷害了人家,他不但不肯道歉,反而用種種理由替自己辯駁,這樣可以看出這個人是好是壞。經過去視、去觀、去察,經過這三個層次來考察他。是君子也隱藏不起來,是小人也隱藏不起來。
2009-06-19 19:25:11 補充: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孔子說:每天都要溫習已經學過的,而且還要學沒有學過的東西。學無止境,天下的事情太多太多了,這個學問也是太多了,所以每天要溫習,每天要學習新的。這樣可以來教人家當老師。
【子曰:君子不器。】
孔子說:君子不能限於學一種學問,求一種學問就不夠,學問要廣泛的學,學得愈多愈好,君子將來做的事情廣泛得很。
2009-06-19 19:25:24 補充:
【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子貢向孔子問,什麼是君子。孔子說:在言語還沒說出以前,先去辦事情,事情辦完了,行為出現了,話要說在後面,行為要在前面,這是君子。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說:君子辦事情一切是大公無私,小人辦事情,一切考慮不到公眾的事情,就算他沒有事情的時候,心裏所想的,也是自私心在那裏起作用。
2009-06-19 19:25:36 補充: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孔子說:讀聖人書當然要求了解,了解以後,還要自己要研究。讀聖人的書,而不去研究,等於沒有讀。相反地,只是憑空自己在那研究,不肯讀聖人書,沒有理論做為依據,遇到問題不能解決,那就產生疑問了。
【子曰:攻乎異端,斯害也已。】
孔子說:不讀聖人書,只研究那些怎麼樣的發財,怎麼樣製作小的工藝品,研究這些,有害於自己,不能從大道上面學。
2009-06-19 19:25:52 補充:
【子日:由,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孔子向子由說:我教你的這些學問,談這個道,你知之嗎,你知道的話,就說知道。不知道就說不知道。學聖人就要求真知。
2009-06-19 19:26:04 補充:
【子張學干祿,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子張跟孔子說要學政治。孔子告訴他必得廣泛的求學,學求得愈多愈好。如果有疑問的時候,暫時闕在那裏。言語要謹慎,其餘的不要多說,多說話可能有過失,少說話就能減少過失。做事情要特別謹慎,也行到十分之六七恰到好處就可以了,辦到那個程度還要再辦下去,那就超過了,過與不及都不合乎中道。這樣可以減少有後悔的事情。這樣減少言語的過失,減少辦事情的後悔,這俸祿就在當中了。
2009-06-19 19:26:17 補充:
【哀公問曰,何為則民服。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魯哀公問孔子,怎麼樣使民眾能夠服從。孔子回覆說:把正直的人,你提昇他、任用他,把他的職位放在小人職位之上,讓他來領導小人。人民他就服從你了。不正直的人,把他的位置提得很高,高在那個正直的人地位之上,那你這個朝廷裏面都是小人在作主,以小人來領導君子,領導正直的人,這個朝廷的事情,怎麼辦得好啊?人民不就服從你了。
2009-06-19 19:26:31 補充:
【季康子問,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子曰: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
季康子問孔子,怎麼樣使得老百姓對他恭敬,又對他又忠心,再教老百姓,能夠勸勉老百姓為善,這個怎麼能夠辦得到。孔子說:你自己的威儀莊重之外,最重要的,你自己品德要好,你這樣面對老百姓,老百姓自然對你恭敬。你要拿老百姓當作你的兒女一樣看待,老百姓看你拿父母之心對待他,把他當作自己兒女這樣關心他,他自自然然對於你就忠心對待你。你能夠用善人,對於還沒有到善人那種程度的話,你要教化他。甚至於那些不好的人、不善的人、不能的人也要教化他。民眾自自然然的互相來勉勵,大家互相勉勵來學著善。
2009-06-19 19:26:46 補充:
【或謂孔子日,子奚不為政。子日:書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於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有一個人問孔子:老夫子你為何不去辦政治呢,孔子說【書經】裏面就講:孝字非常重要,只有講究孝道及友愛兄弟,就是發揚『孝悌之道』,我現在雖然不辦政治了,我就是教人家學『孝悌之道』,把『孝悌之道』來教化、發揚出來,以這個讓在位的政治人物他接受了,讓他照這樣去做。這也是在辦政治。就是說除了這個,辦政治一定以『孝悌』為根本,辦政治一方面辦行政,一方面要辦教育,離開這『孝悌之道』,那什麼是辦政治呢?
2009-06-19 19:26:59 補充:
【子日: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孔子說:一個人沒有信用,不知道這個人在人世間,如何存在下去。就像用牛拉的車子沒有輗這個關鍵,馬拉的車子沒有軏這個關鍵,你叫牛也好、馬也好,拉車子怎麼能夠拉得動,行不通的,這車子跑不動。在人世間,還能辦什麼事情啊,還能作人嗎?這個信字太重要了。
2009-06-19 19:27:12 補充:
【子張問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
子張問孔子十個朝代的事情,可不可以知道。孔子說:殷朝依照夏朝的禮,適用的就保留下來,還有一些不適用的,就把他刪除掉。還有需要的,在夏朝禮上沒有的,再加上去。那些是刪除掉的,那些是再加上去的,可以知道。周朝也是依照商朝的禮,那些刪除掉的,那些是再加上去的,也可以知道。後來或者是繼周家建立其他的天下,你問的十世,到以後雖然是百世,實際上千秋萬世都可以知道。
2009-06-19 19:27:25 補充:
禮的本質就是禮讓,就是教人謙卑,用在具體的人羣之中,那就是五倫,『五倫道統』,拿這個禮讓、謙卑、恕道,這都是禮,這個就是無論在那一個朝代,都不能廢棄的。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見義不為,無勇也。】
孔子講:不是自己的祖宗,你去祭祀他,這是諂媚。見到有正義的事情,你應該勇敢的去做。見到人家需要你救濟,需要你幫忙,富有正義感的事情,你要去做。你不去做是沒有道德的勇氣。
2009-06-19 19:27:40 補充:
論語研讀語釋 八佾第三
【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孔子跟別人談話的時候,就評論季孫氏,在他祭祀魯桓公家廟的庭前,以祭天子時所用的禮,用六十四人的八佾舞。季孫氏是大夫的身份,只能用四佾舞祭祀他的祖先。季孫氏這樣的侵犯了禮,這一件事情他都忍心去作,其餘的那一件事情不忍心作。換句話說,什麼罪惡的事情他都肯作了,他都不在乎了。
2009-06-19 19:27:53 補充:
【三家者以雍徹,子曰:相維辟公,天子穆穆。奚取於,三家之堂。】
魯國魯桓公的子孫,孟孫氏、叔孫氏、季孫氏,三桓大夫之家,祭祀魯桓公廟的時候,祭祀完徹祭品所唱的雍詩。孔子說:雍詩裡面『相維辟公,天子穆穆』章句,是說天子來祭祀宗廟,那些天下各國的諸侯都來陪祭,天子神情很溫和而又肅敬。三桓大夫之家祭祀桓公廟,天下諸侯,那一個諸侯來陪祭,這不是笑話嗎?雍詩這一段章句,怎麼用得上三桓大夫之家的宗廟?
2009-06-19 19:28:06 補充:
【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孔子說:一個人他沒有「仁」的脩養,學禮有什麼用處呢?一個人他沒有「仁」的脩養,學樂有什麼用處呢?實際上他只學了『禮樂』的『形式』,『禮樂』的內容完全沒有。所以這種人學「禮樂」永遠學不到,就是學那個『形式』也學不好,沒有用處。
2009-06-19 19:28:19 補充:
【林放問禮之本,子曰:大哉問。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寧戚。】
林放問孔夫子「禮」的根本在那裏。孔子說:你這一問,問得很大,禮要選擇奢侈的話,那我寧願節儉。選擇奢侈那就是勞動大眾,說不定引起了很多不好的後果。遇到父母喪事的時候,有條理、心平氣和的辦理父母喪事,不如在那裡哀戚。如果是孝子遇到父母親過世,孝子還有心思,心平氣和的來辦理喪事嗎?他的心理就是痛苦哀戚,什麼事情也不管,也沒有法子管其他的事情。
2009-06-19 19:28:44 補充: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
孔子說:他那個時期周朝春秋時代,周天子統治下的諸侯各個國家,有的弒君,有的雖然還沒有弒君,國內那些大臣子,分別掌握了政權,不把國君放在眼裏,那時候政治很亂。所以說:「夷狄還有君主,不像中國各個諸侯國家,都沒有君主。」
【季氏旅於泰山,子謂冉有曰:女弗能救與。對曰,不能。子曰:嗚呼,曾謂泰山,不如林放乎?】
2009-06-19 19:28:57 補充:
季孫氏大夫要去祭泰山,孔子向冉有說:你不能去勸告他不要去祭泰山,冉有是孔子的弟子,在季孫氏大夫家當家臣,冉有就對孔夫子說不能,我勸告也沒用,他不會聽的。孔子感嘆的說:像季氏這樣違背禮,去祭泰山神,泰山神接受不接受呢?豈可以說泰山神,還不如林放嗎?林放還知道「問禮之本」,他都懂得禮。天子能祭天下有名的五岳大山,諸侯國的君主,可以祭該國境内的大山,季孫氏是大夫的身份,祭泰山是僭越了禮。
Bethany avatar
By Bethany
at 2009-06-19T04:14
所以一定要支持本土政黨'只有本土政黨才會真正照顧本土人民'這是最簡單的道理.
執政黨偏向中國是因馬先生是大陸人'所有的利益都是在為中國著想'難怪台灣百姓會沒有工作'也不會有人關心.
不會執政的總統只會把國家搞得越來越差'人民更困苦而已.執政能力強的領導者國家會越進步'人民才會越幸福.
菲律賓國民所得排名曾經是亞洲第二'經馬可仕執政後現況如何大家有目共睹.
國父說要選賢與能.
賢能才能治國'治國非靠外表.
Ingrid avatar
By Ingrid
at 2009-06-19T01:06
台湾的机会有的是!
怎会没有呢!
多工作 多读书 多思考 多规划
总能找到出路的呗
耶!怎么变成对岸的文字?奇怪!!!
Irma avatar
By Irma
at 2009-06-20T12:53
同意你
自求多福...活一天就過一天吧!
btw:
明天,王建民先發,希望台灣之光繼續發光
沒有建仔的日子裡真的很無趣...
建仔兒子,應該會給建仔穩定的心,
建仔兒子Justin拆開來是Just In....Just In location....球球投入想要的地帶

Quanna avatar
By Quanna
at 2009-06-17T08:48
逆中求身存,一直都是台灣的宿命。
腐敗的制度一直都是存在的,但是最重要的是自己的決心
現在的年輕人,講句不客氣的話,得過且過。怎麼會有機會進步?
像板主說的現在年輕人的生活壓力我想也沒比前人好太多,這點我不同意。以前的環境,要進步都有困難,哪像現在這麼多機會。現在唯一跟以前不同的,是競爭的壓力。以前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現在是划的不夠快都是退步。
加油吧,儘管對政客無能,不代表人民無力。
Mason avatar
By Mason
at 2009-06-17T20:42
SARS發生時,有人為了求自己生存,
四處散播病菌,
以這種同歸於盡的心態,
自己不好,別人也不會好,
就算台灣不好,
也只是比爛而已,
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台灣人不會提升自己的能力,
增強自己的實力.
但不擇手段綽綽有餘.
SARS是這樣,其它事也是這樣.
Kristin avatar
By Kristin
at 2009-06-17T06:36
台灣原本是個美麗的島,歷經荷蘭人、鄭氏家族的統治,再到日本人的蹂躪,人民的污染...............地球依然運轉!

臺灣人移民嫁給洋人好嘛??

Dora avatar
By Dora
at 2009-06-17T00:00
我同學有ㄍ要移民到國外:1.移民到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地到底要多少錢阿??2.臺灣人嫁給外國人真的好嘛!!我老爸 ...

有男友又卡在婚姻之間的心事要如何解決怎辦離婚..

Jack avatar
By Jack
at 2009-06-17T00:00
我丈夫是一個會酗酒的人,喝酒後會找小孩出氣,又會亂摔東西,又會一直亂唸你一通,就這樣跟他婚姻維持到五年,我� ...

臍帶血費用

Bethany avatar
By Bethany
at 2009-06-17T00:00
想請問有媽咪存臍帶血嗎?費用怎麼算?

遇到不要臉的人我該怎麼辦

Dorothy avatar
By Dorothy
at 2009-06-17T00:00
這個文有一點長.我表弟是一個很不要臉的人他現在24歲了每天工作吃睡喝都不去找工作的這樣的日子都快5年了不�� ...

拉筋會長不高嗎

Daph Bay avatar
By Daph Bay
at 2009-06-17T00:00
請問一下拉筋會長不高嗎我那時候練街舞的時候上次朋友叫我拉筋然後他幫我拉越拉越大總共一天被拉了3次超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