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型中學 缺席華教史 - 馬來西亞

Eartha avatar
By Eartha
at 2008-06-26T20:14

Table of Contents

國民型中學:缺席華教史
星洲廣場‧作者:星洲日報/邊緣評論.安煥然.25/11/2007

10月6日,由華總、華研和綠野集團聯辦的“馬來西亞華人的貢獻與國家進展”
學術研討會,張曉威老師在會上發表〈華文中學教育的發展與對國家的貢獻〉,
述及60年代改制浪潮之後的我國“華文中學”發展時,大抵只限於論說“華文獨
中”的發展。會場就有觀眾質疑,談大馬華文教育,在論及獨中發展之餘,是否
還應該涉及改制後的國民型中學“華文教育”的發展?“華中”稱謂問題,再次
引發了討論。

大馬華文教育的發展能不包括國中華文班的發展?能不涉及改制後的國民型中學
至今還構塑的“華文”氛圍嗎?

華教史的敘述,有其凝聚社群、回應外在挑戰、反制單元、爭取多元、追求民族
平等的“象徵”意義。在“內憂外患”的環境中,“華教史”的論述成了“集體
記憶”,藉以抵抗官方霸權的一種方法。如此說來,它還真有點“後殖民”的意
味。然而在這種“建構”華教史的論述中,原本是置身於邊緣,試圖悲壯地掙扎
、求取多聲調的話語權,以拒絕被同化的文化抵抗論述,有時卻也不自覺地陷入
角色易位的境地。自以為“邊緣”的,反而成了中心、主流,甚至是單元而片面
的論述。坊間的華教史論著,多是這種格局。“集體記憶”的建構,常常是“文
本”創造了“歷史”。

誠然,在1953年至1956年間,檳城鍾靈中學在校長汪永年穿針引線下,向政府申
請特別津貼,成了國民型中學的始作俑者,掀開華文中學改制的序幕,驚動全體
華社。

1956年,芙蓉振華中學在董事長葉茂達率領下也接受改制,華社更為之嘩然。仿
效教總主席林連玉之口吻,這是第二枚原子彈在華社裡爆炸了。繼芙蓉振中之後
,同年10月,昔加末華僑中學董事及贊助人大會在出席者人數稀少下又通過接受
改制。前後兩個月不到,中南馬兩間華文中學也拔旗易主,一時間,華校改制疑
雲及令人窒息的氣壓,籠罩華社。

宋哲湘〈獨立年馬華教育概述〉(載於《教總33年》)記云:1957年全馬華文中
學爆發了總罷課學潮,學生們發出了他們的呼聲,反對華校改制。最劇烈的是檳
怡兩區,結果怡保4間中學遭到最久的封閉,檳城4中學開除了最多的學生。這是
馬來亞獨立後,華文教育史上一宗最不幸的事件,也是馬來亞獨立年裡的黑點。

60年代,對華文中學而言,真是風雨飄搖的年代。1960年《拉曼達立報告書》和
《1961年教育法令》頒布,宣布自1961年起廢除(以華文為媒介的)高初中會考
,取消津貼給拒絕改制的華文中學。這又像是一顆炸彈,震動了馬來亞華教界。
而在華裔政壇上,以陳修信為首的馬華公會新領導層在1959年排擠了一批(比較
親華教界)以林蒼佑為首的“少壯派”(如朱運興、楊邦孝、陳世英等人)後,
更是轉向極力支援《拉曼達立報告書》。並以銀彈出擊華校,向華社鼓吹和游說
華文中學改制,大事宣揚華校改制的好處,聲明國民型中學仍會保有三分一教授
華文。還一再宣導:假若拒絕改制,經費生源等問題,華文獨中難以發展。此時
期的馬華領導層,已與堅持反對華文中學改制的董教總關係緊張,“三大機構”
名存實亡。此為華文中學改制的“大災難”時期(這類相關“話語”的論述,可
參見黎整理〈華文中學改制的回顧〉《華文中學改制專輯》,教總,2000;沈天
奇〈華文中學改制〉《星洲日報》言路版,2004.12.7)。

迄1962年,有55間華文中學接受改制,成為國民型中學。套用鄭良樹在《馬來西
亞華文教育發展史(第四分冊)》(教總,2003)形容華校改制的措辭:尤其北
馬更是“嚴重災區”,拔旗易主者,檳城90%(9間改制,僅韓江1間不改制),
霹靂88%(14間華文中學改制,僅怡保深齋、班台育青沒有改制),簡直就是“
潰不成軍”。

當時堅持不改制,堅守華教自主崗位的華文中學,僅有16間,其中6間就在柔佛
州,超過三分之一的比重。在改制風潮吹襲下,柔佛州是最難得的一州。這種格
局,恐怕與寬柔率先拒絕改制有關,影響所及,州內其他五校也風從影附,守住
立場。

鄭良樹認為:當年正因為新山華社動用了大腦,在華教面臨危機萬狀的時刻,獨
排眾議,開出一條獨立自主的生路。要不是寬柔力挽狂瀾,新山華社的“隻手頂
天”,柔佛州恐怕保不住6間獨中,成為獨中的大本營。新山華社這一次的行動
,無疑是走在全馬華社的前頭,為全馬華社指出一條正確的道路,對打造現在的
中華文化有相當的功勞。

並不是說以上的華教史論述其歷史事實上有誤。坊間華教史的“主流論述”(或
許用此措辭尚值得商榷,因而我放上了引號),在彼等述及改制後的華教發展,
中學部分就僅集中在華文獨中的部分。這種典型的敘述,可以鄭良樹老師的馬來
西亞華文教育發展史或簡史為代表。而前述張曉威的論文思維框架,也是這種“
華教史”書寫模式的延續。

然而,當我們在檢視大馬華教發展史之時,能捨棄改制後的國民型中學(有人說
在北馬那也叫“華中”,縱然這稱謂可以爭議),他們這些年來在其校園裡仍構
塑的“華文氛圍”,以及其“孤兒”般的困境嗎?這些學校有的近乎90%華裔
子弟。他們的校歌還是華文的,學校的練習簿封面印有雙語(華/巫)。他們一
週還有5堂華文課。校內有不少老師熱心推廣馬華文學,不少學生仍熱愛中華文
化,甚至還堅持SPM報考那可能會影響積分的華文科。這一類“型”的學校,不
一定獲得政府公平的撥款,而華人社會又對這一類“型”中學的發展困境相當冷
漠。其中的冷暖炎涼,竟是缺席於我們的“華教史”論述。

我是寬柔人,並非出自上述國民型教育源流,但這些年來在南院中文系的教學感
觀,一些來自國民或國民型中學的中文系學生對“華文”的熱愛,絲毫不遜於獨
中生,甚至有者比獨中生更為執。好事者如有興趣,不妨統計一下當今我們本土
各大專院校的中文系學生,國中源流佔多少,報讀中文系的獨中生又有多少。再
統計看看,讀師訓華文組的學生及目前在本地各大專院校任教中文系的師資中,
究竟有多少是獨中或國中出身的?數據統計出來,恐怕會令人訝異。


--

All Comments

Noah avatar
By Noah
at 2008-07-01T13:37
今天就有一篇的數據文章給大家看,我下一篇po上來。
啊 妳已經po在上面了 XD
Rae avatar
By Rae
at 2008-07-02T11:04
用上中文系的人數多來比,這有點怪吧
Edwina avatar
By Edwina
at 2008-07-06T02:46
我雖不是馬來西亞人,但看了這報道後,對數據統計出來,
Franklin avatar
By Franklin
at 2008-07-08T19:03
到一點都不會敢到遇外。還滿合情點理的丫
還滿合情合理的
Candice avatar
By Candice
at 2008-07-11T11:01
是安老師也!我也是南院中文系的"國中生"
Necoo avatar
By Necoo
at 2008-07-12T07:00
推安煥然老師

國中生撐起華教一片天

Olivia avatar
By Olivia
at 2008-06-26T19:57
國中生撐起華教一片天 二零零八年六月二十五日 下午二時二十五分 http://www.kwongwah.com.my/news/2008/06/25/33.html 文:歐宗敏 上星期閱讀梁友瑄在本版的文章〈讓悲情走出華教運動〉(2008.06.19),文中 作為國中生(國民型中學)的她提到在臺灣求學時, ...

請問要如何從KLIA到The Summit Hotel Subang USJ

Susan avatar
By Susan
at 2008-06-26T00:04
如題 與朋友打算到吉隆坡自助旅行 請問要如何從KLIA到The Summit Hotel Subang USJ 呢? 這是飯店網站http://www.summithotelusj.com/ 目前考慮的方式市預約機場接送atat 但KLIA好像也有計程車的服務,請問各位有沒有什麼更好的建議? 又,請問從The ...

懇請新文龍師生核證張光明博士長校期間事跡

Andy avatar
By Andy
at 2008-06-25T20:06
轉貼自楊善勇個人博客,啊大家有什麼張博士的事跡, 記得要多多益善,勿吝說明啊. http://yongsunyong.wordpress.com/ ====== *[1;31m懇請新文龍師生核證張光明博士長校期間事跡*[m 聽聞張光明博士曾經出任新文龍獨中校長。 掌校期間,曾有「趣聞」。我懇請讀者提供 ...

不能寄

Hedwig avatar
By Hedwig
at 2008-06-25T16:24
我剛去郵局 要去寄EPC 跟我說不能寄 他說電子產品 馬來西亞不收 真的? 有人寄過? - ...

讓悲情走出華教運動

Annie avatar
By Annie
at 2008-06-25T09:33
※ 引述《pelpel (不正常人類)》之銘言: : 友瑄是北部人 C大是中部人 旅台獨中生 有許多是南部人 : 我們不談東馬  : 基本上 這三個地區的獨中無論是學校理念、自我定位、辦學狀況、教學品質、 : 學生來源、在華社的地位等等等 她們都是差天共地的遠 : 獨中從來就不是鐵板一塊 他們彼此的差異太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