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有關鄭和下西洋的報告 - 社會議題

Tom avatar
By Tom
at 2008-11-06T00:00

Table of Contents

我有修一堂海洋與國家安全的課,教授那天給我們看的片,叫我們寫不能超過500或不能少於500的報告,但我不知道這樣的報告要怎寫!!所以有沒有善心人士可不可以幫忙!!
Update:
可不可以多說點這個跟海洋還有國家安全有何相關!!!!

All Comments

Belly avatar
By Belly
at 2008-11-07T12:53
鄭和七下西洋時間與航跡概述
(一)第一次遠航
開啟人類歷史上偉大海洋冒險的序幕時間係起自於永樂三年六月十五日(西元 1405年七月十一日)直到永樂五年九月二日(西元1407年十月二日)為止。 18當時納編之兵力約為:大型寶船1962 艘;官兵、士卒、工役兩萬七千八百餘人。而航程大概包括:自蘇州劉家港啟程經福建長樂太平港(出國前最後集結整補基地)、占城(越南歸仁附近)、爪哇 20、舊港(現印尼蘇門答臘島南部三佛齊附近)、阿魯(印尼蘇門答臘島中部 Belawan灣附近)、蘇門答剌(印尼蘇門答臘島北部亞齊省 Samalanga附近)、錫蘭(斯里蘭卡)、小葛蘭(約為馬爾地夫島附近,今印度南方之奎隆)、印度古裡(印度孟買省哥裡卡德附近)。
(二)第二次遠航
自永樂六年九月十八日(西元1408年十月七日)起,至永樂九年六月十六日(西元 1411年七月六日)止。21納編之確切兵力不祥,大小船隻約 249艘。22航程約略起自蘇州劉家港啟程經占城、暹邏(曼谷附近)、爪哇、九洲山(麻六甲海峽中的 Sembilan群島嶼)、印度古裡、柯枝(印度西南岸、印度古裡以南,今印度科欽地區)、錫蘭。
(三)第三次遠航
此次遠航自永樂十年十一月十五日(西元 1412年十二月十八日)起至永樂十三年七月十二日(西元1415年八月八日)返國。編兵力至少包括寶船 48艘,官兵、雜役約二萬六百七十人。航程亦自蘇州劉家港啟航,經占城、暹邏、 爪哇、舊港、五嶼(麻六甲附近的沃特群島)、蘇門答剌、錫蘭、柯枝、印度古裡、忽魯謨斯(伊朗境內鄰近波斯灣之島嶼,現今之基什姆島(Qeshn))。
(四)第四次遠航
時間起自永樂十四年十二月十日(西元1416 年十二月二十八日)至永樂十七年七月十七日(西元1419年八月八日)返國。 28兵力至少包括寶船63艘,官兵、雜役二萬八千五百六十人。自蘇州劉家港啟程後,經泉州、占城、爪哇、滿刺加(麻六甲)、蘇門答剌、彭亨(馬來半島東南端鄰近新加坡附近)、南巫裡(縣蘇門達臘西北端亞齊河口Banda 附近)、渤泥(汶萊)、錫蘭、溜山(錫蘭西南之珊瑚群島,現今之馬爾地夫群島)、柯枝、印度古裡、忽魯謨斯、阿丹(阿拉伯半島南端,今葉門亞丁)、刺撤(紅海東岸美索不達米亞附近伊薩角)、木骨都束(非洲東岸,今索馬利亞首都摩加迪休)、麻林(非洲東岸,今坦尚尼亞 Kilwa Kisiwani附近)、不刺哇(非洲東岸,今索馬利亞南部Baraawe 附近)。
(五)第五次遠航
永樂十九年元月三十日(西元1421年三月三日) 起至永樂二十年八月十八日(西元1422年九月三日)止。 此次遠航參與之兵力不祥,航程同樣自蘇州劉家港啟程經占城、暹邏、爪哇、蘇門答臘、榜萬刺(孟加拉,現印度加爾各答附近)、甘巴裡(約於印度半島西南端 Cape Comorin)、忽魯謨斯、佐法兒(今阿曼東岸Zufar附近)、阿丹、木骨都束、不刺哇。
(六)第六次遠航
此次遠航的相關紀錄最為欠缺,時間係自永樂二十二年元月十六日(西元 1424年二月十六日)啟航,約於永樂二十二年九月至仁宗洪熙元年二月以前的時間裡返國。 其編組兵力亦不祥,目前研判寶船數應在41艘左右,主要任務可能在於護航朝貢使節返國。航程部分亦因資料不全, 故判斷艦隊自蘇州劉家港啟程後,至少經泉州、暹邏、蘇門答剌、舊港、榜萬刺等地。
(七)第七次遠航
鄭和最後一次遠航時間起自宣德五年六月九日(西元 1430年七月十九日),至宣德八年七月六日(西元1433年七月二十二日)艦隊返國為止。 參與兵力中船隻數量約百餘艘,而水手、士兵等人員計二萬七千五百五十人。艦隊自蘇州劉家港啟程,經泉州、占城、靈山(下交趾)、寶童山(柬埔寨)、真臘(柬埔寨)、爪哇、斯魯馬益(印尼泗水附近)、舊港、滿刺加、蘇門答剌、彭亨、南巫裡、翠藍山(馬來半島與印度之間的Great Nicobar島)、榜萬刺、錫蘭、溜山、小葛蘭、柯枝、印度古裡、忽魯謨斯、佐法兒、阿丹、刺撤、木骨都束、不刺哇等地。
2008-11-07 19:07:05 補充:
鄭和事蹟的理解與歷史意義
鄭和七下西洋係為古代中國人海洋冒險活動的巔峰時代,相對的,也是我國海權衰微的開始。當明憲宗之後,「西洋水程」盡毀,中國艦隊突然消失於海洋時,海權不彰為中國帶來百年苦難的歷史宿命,似乎就已經被設定在牢固的框架之中。然而這是突然發生?亦或有其歷史的宿命?似乎是我們理解歷史發展時所必須要探討的議題。在進入此議題之前,我們必須先理解如此龐大海洋冒險之目的為何?始可理解其終結因素。
2008-11-07 19:07:13 補充:
依明史記載,成祖命鄭和下西洋之目地與動機甚為簡單,係因懷疑惠帝逃亡海外,且欲揚威異域,顯示中國之富強。 除此之外,就當時政經情勢分析尚可發現若干附帶成因,其中包括:
1.明成祖時蒙古貼木兒國的發展迅速,幾乎切斷了歐亞之間的陸路交通,向海路發展成為一種被迫性的選擇。
2.明洪武中期以後,東南亞各國不再定期納貢,明朝為維持其地區霸權,使各國持續朝貢因而採取的政治性措施。
2008-11-07 19:07:16 補充:
3.隨著明代經濟的恢復,社會財力充足,外國物品的輸入有助於財富的誇耀與皇室奢侈生活的必須。
由此明顯的看出其衍生目標為:1.經濟發展、2.軍事安全、 3.帝王喜好等三項。
Robert avatar
By Robert
at 2008-11-08T00:59
一起玩情趣用品網路商城,提供成人情趣用品、情趣內衣等,全省宅配到府、超商付款包裝隱密,歡迎參觀選購。
一起玩情趣用品官網:http://www.17one.net/
一起玩情趣用品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17one
Quanna avatar
By Quanna
at 2008-11-10T09:45
公元1405年7月11日(明永樂三年)明成祖命鄭和率領龐大的二百四十多海船、二萬七千四百名船員組成的船隊遠航,拜訪了30多個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國家和地區,加深了大明國和南海(今東南亞)、東非的友好關係,史稱鄭和下西洋。每次都由蘇州劉家港出發,一直到1433年(明宣德8年),一共遠航了有七次之多。最後一次,宣德八年四月回程到古里時,在船上因病過世。民間故事《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將他的旅行探險稱之為三寶太監下西洋。
回民鄭和曾到達過爪哇、蘇門答臘、蘇祿、彭亨、真臘、古裏、暹羅、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爾、忽魯謨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個國家,最遠曾達非洲東部,紅海、麥加,並有可能到過澳洲。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
清代陳璋根據明代沈度原作瑞應麒麟圖臨摹而成的《榜葛剌進麒麟圖》


2008-11-06 23:55:25 補充:
[編輯] 航程
下『西洋』的定義
明初以婆羅為界,以東稱為東洋,以西稱為西洋,故過去所稱南海、西南海之處,明朝稱為東洋、西洋,且暹羅灣之海,稱為「漲海」。
[編輯] 第一次下西洋
永樂三年六月十五(1405年7月11日)從南京龍江港啟航,經太倉出海,永樂五年九月初二(1407年10月2日)回國。
第一次下西洋人數據載有27800人。
2008-11-06 23:56:43 補充:
[編輯] 第二次下西洋
永樂五年九月十三日(1407年10月13日)出發,到達汶萊、泰國、柬埔寨、印度等地,在錫蘭山迎請佛牙,隨船帶回,永樂七年夏(1409年)回國。 于錫蘭山時,鄭和曾佈施該地佛寺並立碑留念。此碑現存于科倫坡博物館。
第二次下西洋人數據載有27000人。
2008-11-06 23:58:04 補充:
[編輯] 第三次下西洋
永樂七年九月(1409年10月)從太倉劉家港啟航,姚廣孝、費信、馬歡等人會同前往,到達越南、馬來西亞、印度等地,回國途中訪錫蘭山,其王亞烈苦奈兒「負固不恭,謀害舟師」,被鄭和生擒,回國獻永樂帝。 永樂九年六月十六(1411年7月6日)回國。
2008-11-06 23:59:19 補充:
[編輯] 第四次下西洋

明鈔本 馬歡:《瀛涯勝覽》
永樂十一年十一月(1413年11月)出發,隨行有通譯馬歡,繞過阿拉伯半島,首次航行東非麻林迪,永樂十三年七月初八(1415年8月12日)回國。同年11月,麻林迪特使來中國進獻「麒麟」(即長頸鹿)。4 在蘇門大臘時曾助當地平亂,擒其偽王蘇幹剌獻給朝廷。
第四次下西洋人數據載有27670人。
2008-11-07 00:00:24 補充:
[編輯] 第五次下西洋
永樂十五年五月(1417年6月)出發,隨行有蒲壽庚的後代蒲日和,途經泉州,到占城、爪哇,最遠到達東非木骨都束、卜喇哇、麻林等國家,永樂十七年七月十七(1419年8月8日)回國。
2008-11-07 00:01:45 補充:
[編輯] 第六次下西洋
永樂十九年正月三十日(1421年3月3日)出發,往榜葛剌(孟加拉),史載「於鎮東洋中,官舟遭大風,掀翻欲溺,舟中喧泣,急叩神求佑,言未畢,……風恬浪靜」,中道返回,永樂二十年八月十八(1422年9月2日)回國。永樂二十二年,明成祖去世,仁宗朱高熾即位,以經濟空虛,下令停止下西洋的行動。
2008-11-07 00:02:47 補充:
[編輯] 第七次下西洋
宣德五年閏十二月初六(1431年1月)從龍江關(今南京下關)啟航,返航後,鄭和因勞累過度于宣德n年(13年)四月初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1],船隊由太監王景弘率領返航,宣德八年七月初六返回南京。
第七次下西洋人數據載有14755人。
[
2008-11-07 00:04:19 補充:
[編輯] 尋找建文帝
明代多種文獻認為:鄭和下西洋是為了尋找建文帝的下落。
《明史•鄭和傳》中記曰:「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覓蹤跡」。
《西山雜誌•三寶太監下西洋》「永樂三年成祖疑惠帝南逃,命中官鄭和、王景弘、張文等造大船百艘,率軍二萬七千余」。
顧起元《客座贅語·寶船廠》:「寶船之役,時有謂建文帝入海上諸國,假此蹤跡之」。
2008-11-07 00:05:22 補充:
[編輯] 包抄帖木兒帝國
歷史學家向達、尚鉞提出鄭和下西洋是針對帖木兒帝國[2],聯合印度包抄帖木兒帝國後方,牽制其東進[3]。明初時,帖木爾帝國進攻明朝,因此從海外包抄是鄭和的一個主要目的。
[編輯] 發展海外貿易
鄭和下西洋發展的海外貿易包括朝貢貿易,官方貿易和民間貿易。
2008-11-07 00:07:02 補充:
[編輯] 回民鄭和弘揚伊斯蘭教和唐人南海移民
據中國古籍記載,于唐朝時期就已有少量唐人南下馬來半島一帶進行商業活動。當時唐人主要是暫居經商,並無大量定居。

民進黨!甚麼叫作勝利?

Tom avatar
By Tom
at 2008-11-06T00:00
目前這種情況有算勝利嗎?只會逞一時之快
有想過後果嗎?不是說怕對岸而是要做這些事之前有沒有為那些在對岸發展的人想過?那些人要怎麼辦?聽說� ...

和平理性的抗爭?

Kristin avatar
By Kristin
at 2008-11-06T00:00
相信各位都看到這一幕幕的所謂合理遊行,綠營所發起的集會遊行突然變了調,我不懂為何台灣民主會倒退,這是我們大家要的嗎?好可怕,就一個人�� ...

請問一下護士小姐小兒科

Brianna avatar
By Brianna
at 2008-11-06T00:00
請問一下護士小姐小兒科的點滴入針處的那條管路要怎麼貼比較好?還有如果整個被拔出來怎麼辦?如果用手壓住不� ...

台灣農業的未來

Olga avatar
By Olga
at 2008-11-06T00:00
台灣未來會沒有農業活動嗎?1.台灣從事農業的人口數越來越少2.大量農地的休耕3.加入WTO對農業的衝擊以上三點有�� ...

有機肥的製照或者以物剋物的方法?

Hedda avatar
By Hedda
at 2008-11-06T00:00
有機肥的製照方法?現在大部分都是用農藥抵制害蟲想用有機肥或者以物剋物的方法請問有哪些方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