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全球化下的紅綠政治實踐(邱花妹) - 生態環境討論
By Rebecca
at 2008-01-09T00:29
at 2008-01-09T00:29
Table of Contents
※ [本文轉錄自 NTPUyouthCOM 看板]
作者: perlenpo ()
標題: [轉錄][文章] 全球化下的紅綠政治實踐
時間: Wed Jan 9 00:28:03 2008
全球化下的紅綠政治實踐
邱花妹
2001年的11月,我第一次參與英國紅綠研究會(Red Green Study Group, RGSG)在
倫敦的聚會,聚會地點是英國知名的工人階級導演肯‧洛區 ( Ken Loach)的電影工作室
。我也算是肯洛區的影迷,能到他的電影工作室,讓我興奮得要命,但是要去參與這群英
國生態社會主義者的聚會,卻讓英文不好的我,緊張得半死。
在我參加的這段期間,我是唯二的外國人,另外一個外國人戴米恩‧懷特(Damian
F. White),國籍是愛爾蘭。而邀我去參加這個聚會的,是我在艾賽克斯大學(
University of ESSEX)社會系的論文指導老師泰德‧班頓(Ted Benton)。
泰德在英國的環境社會學界算是「大腳」人物,他主編的《綠色馬克思主義》(
Green Marxism)很有名。當時泰德在艾賽克斯大學的社會系開了一門課叫做「環境與社
會」,第二學期的課程討論各種生態思潮,包括「生態社會主義」;其中有一個星期的書
單,包括這本「紅綠研究會」集體撰寫的《究竟該怎麼辦?》(What On Earth Is To
Be Done?)。我照著書單跑去圖書館把這本小冊子借出來,看了覺得很有意思。後來跟泰
德聊起台灣的情形,特別是存在於進步社會運動間難以結盟的困境,以及民進黨在中央執
政後,社運部門普遍存在的挫折感。有一天,他就在他堆滿書的小辦公室裡說:「只要你
有興趣,非常歡迎你來參加這個聚會。」我說:「我英文很爛怎麼辦?我可以去嗎?」這
位六十歲,已經滿頭白髮的英國紳士微笑著說:「你來了英文才會進步啊!」這種樸素老
左派的魅力是很難抵抗的,就這樣,我去了他們的聚會。
這段時間,他們正努力生產另一本書,《全球化、自然、民主:從抗議到另類出路》
(Globalisation, Nature, Democracy: From Protest to Alternatives)1。延續著自
1992年成立「紅綠研究會」十年來的習慣,透過不斷討論,他們形成紅綠觀點對全球化的
批判,提出他們對未來的願景,並進一步探討左翼的進步性力量的實踐原則與方向。
我們究竟該怎麼辦?
十年前,這群多數具有學者身分,又不曾間斷地參與廣泛進步社會運動的人,在面對
1992年英國保守黨連續四次贏得大選,左翼社會運動的各種進步訴求盡出,卻慘敗的不堪
局面下,大衛.庫克(Dave Cook)以及派特.戴文(Pat Devine)倡議組成這個紅綠研究會
,嘗試凝聚當時挫敗、分裂的基進社會運動。
對這群部分自革命的六○年代即開始參加勞工運動,乃至在當時的新社會運動潮流中
愈來愈關心環保運動的生態社會主義者而言,他們所持的社會分析,以及據此所提出的運
動目標是再清楚不過的——那就是對非人性、剝削自然、以追求利潤極大化為運作本質的
資本主義社會進行徹底的分析,並進一步提出我們要什麼樣的社會,以及如何邁向那個另
類社會的政略。
1995年出版的《究竟該怎麼辦?》,靈感來自列寧的一本小冊子《怎麼辦?》(
What Is To Be Done?),英文加上「on earth」具有雙關語的效果:一來是加強提問,
進步社會運動「究竟該怎麼辦?」;二來,「on earth」有「在地球上」、「在世界上」
的意思,這個書名因而多了一層意涵,那就是我們「對地球該怎麼辦?」這個簡潔的書名
,清楚傳達生態社會主義者,在傳統左翼對資本主義的階級分析與以勞工為運動主體的基
礎上,「綠化」(greening)社會主義的意圖。結合「紅」(the Reds)與「綠」(the
Greens)的社會分析與運動實踐方向,構成這本書的主要內容。
紅綠研究會的許多成員,從六○年代就積極參與左翼社會運動,他們個別參與的社會
主義團體如「社會主義者協會」(Socialist Society)、「廢核武運動」(CND,
Campaign for Nuclear Disarmament)、「國際社會主義者」(International
Socialist)、「民主左翼」(Democratic Left)、「英國共產黨」(CPGB,Communist
Party of Great Britain);環保組織如「地球之友」(FOE, Friends of the Earth)
、「地球優先!」(Earth First!),乃至「綠黨」;或者活躍在提倡紅綠聯盟的團體「
紅綠網絡」(Red-Green Network)、左翼雜誌《紅辣椒》(Red Pepper)。
紅綠研究會成員的政治參與軌跡,反應的也是歐洲左翼不斷分裂、重整、修正與自我
反省的過程。在傳統的勞工與社會主義運動外,他們受到歐洲自六○年代的反 (主流) 文
化運動 (counter-cultural movements)中多樣社會運動--包括環境、性別角色、反戰
、族群與文化差異、醫療與健康等議題產生的新運動--的訴求與精神之影響。在認識到
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正加速破壞環境、剝削自然後,綠色社會主義者在關注勞工與社會主
義運動的左翼傳統中,提出「綠化」的社會主義為未來的烏托邦。做為樂觀的理想主義者
,他們相信,綠色社會主義者的首要任務是,提出諸多道理使人們相信:一個生態上可承
受的後資本主義社會,不僅是可欲的,也是可能的。
紅綠陣營互不信任
事實上,這樣的願望是在「綠色份子不喜歡社會主義,紅色份子猜疑環境主義」的歷
史脈絡中被提出的。
在新社會運動興起的年代裡,一些人相信,工人階級不再是改變社會的主要進步力量
;至少,對許多環保人士而言,中產階級遠遠比勞工階級關心這個地球。同時,英國的勞
工與社會主義運動在1970年代末期陷入嚴重的困境,保守黨在柴契爾(Margaret
Thatcher)領軍下,自1979年取得政權後,即全力削弱工會的權力,打擊、分化工會,在
這種情況下,「新」社會運動在1980年代的文化與政治反對運動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在環保運動成長,勞工運動走下坡的年代,一些社會主義者批評環保份子只會關心「
中產階級的自然」2。綠色份子則指責,不論是社會主義或資本主義,都是擁抱「工業主
義」,工業主義是造成環境破壞的根源。他們諷刺,社會主義者對他們的批評,頂多是強
要綠色份子「認真地看待資本主義」3。
簡單講,過去紅綠陣營間主要的歧異表現在:第一,對造成環境破壞的主要根源看法
不同,一方(紅色)直指資本主義,一方(綠色)認為工業主義才是造成環境破壞與惡化
的頭號罪犯。對綠色份子而言,社會主義要不是蘇聯、東歐那種國家官僚主義,就是西方
自由民主政體下的工黨式社會民主政治(Labourist social-democratic politics),這
些社會主義模式以提高勞工生活標準為名,不斷工業化,累積經濟成長,同樣也造成環境
負擔。
第二,在某些議題上,紅綠雙方陷入人類中心主義(Anthropo-centrism)與生態中
心主義(Eco-centrism)這兩種互貼標籤的對決。綠色陣營指控社會主義者是人類中心主
義,從而對自然持一種工具性的態度;紅色陣營則反譏環保主義者是生態中心主義,從純
粹的生態倫理出發,淪為一種幼稚的威權生態決定論,忽略了人也是大自然中的一份子。
第三,關於運動主體的問題。許多綠色份子相信,階級政治已經終結。例如,1983年
,英國綠黨宣稱:「階級意識的政治已經走到終點」、「生活政治將從現在開始」。相似
的看法也出現在1984年,歐洲最大的環保團體之一「地球之友」的領導人喬納森‧波里特
(Jonathan Porritt)的發言:「舊系統破產,只有生態智慧能指示我們如何創造一個新
的經濟秩序……說來綠色政治在某些方面全然不同,一個完善的綠色政治正好適合生病的
當代政治的陰謀詭計。」4
在他們眼裡,工人階級已經從扮演進步性的角色退位,工人的力量已經被牢牢地整合
進整個資本主義體系。綠色生態經濟學者保羅‧艾金斯(Paul Ekins)指出,勞工的力量
現在已經不再是政治力,因為「資本主義極度成功地透過科技省掉勞動力,也極為成功地
選擇保留真正有用的勞動力,它聰明地只付恰恰可以確保人們不會變成革命者的薪資。」
5何況,一旦環境的開發破壞遭受到綠色份子挑戰時,工會總是以捍衛工作權為由,與環
保份子唱反調。
做為生態社會主義者,紅綠研究會採取的立場是:
首先,資本主義確實是生態危機的頭號戰犯。紅綠研究會指出,早在工業主義開始之
前,就已經有人在破壞環境;當前日益增加的生態危機與社會不平等,導因於現代國際資
本主義毫無節制的、擴張性的和利潤取向的性格,「自然」在資本主義的生產模式下,極
盡所能地被商品化。
事實上,我們很難將環境惡化與社會不平等的問題切割開來看。有太多例子顯示,「
環境」不僅僅是「自然」,也是我們所居住的社會、政治、經濟與自然世界。一些簡單的
事實說明了生態危機的社會性質,例如,富國過度消耗資源,貧窮卻導致窮國人民靠剝削
脆弱環境以維生。
其次,這本書的作者們,寧可調和人類中心主義和生態中心主義之間的對立,而不願
意在這兩極的觀點間選邊站。換言之,他們認為,要履行我們對下一個世代的責任,人類
中心論者就必須採取一種對自然更為生態中心的態度,而「深綠分子」(Deep Greens)
如果要避免厭世與生態獨裁主義的陷阱,至少必須接受人類跟其它自然環境下的物種都是
平等的。
最後,紅綠研究會無法同意階級政治已經終結的論調。
的確,一些生態社會主義者同意,勞工的力量已經轉弱。知名的生態社會主義者詹姆
士‧歐康諾(James O’Connor)指出,當前勞工運動至少面對兩大問題:一是在資本市
場去管制化及國際分工下,任何地方的勞工集結都遭到弱化;二是資本與社會運動的焦點
,從生產的衝突移轉到「生產條件」的衝突。在歐康諾的分析裡,為了延續資本主義體系
生產與消費的不斷擴張,將導致對「生產要件」(包括有限的自然資源)的需求不斷增加
,衝突因而產生6。
但多數的生態社會主義者仍相信,社會的改變將來自一個廣泛連結勞工運動與新社會
運動的聯盟,紅綠研究會就是持這樣的立場。他們指出,勞工運動與工會的發展並非故步
自封。在歐洲,一些社會運動的議題已經被工會或勞工運動採納,許多具勞工運動背景的
社會運動者,在這中間扮演重要的媒介。在結合環境與階級議題上,傳統上,勞工關心的
工業安全與衛生,其實就是環境政治中很重要的一部份。例如,英國綠化程度最高的「運
輸總工會」(T&G, Transport and General Workers’ Union)7,採取環境優先的策略
,不但將環境教育整合進安全與健康代表的訓練課程中,也將歐盟的生態審計與管理方案
,列入工會與資方協商的議程。8 在美國,對抗生態種族主義的運動,成功地結合社會與
生態正義,將健康、工作與公民權的議題結合起來,形成有色的工人階級與環保運動者間
的合作,實踐了紅綠聯盟的運動路線9。
朝向「紅綠綜合體」(Red Green Synthesis)
面對紅綠陣營間的各種分歧,乃至運動上的分裂,紅綠研究會相信,嘗試焠煉出一個
紅綠綜合體,絕不是不可能的,至少,紅綠陣營的確共享一些重要的價值:
1.紅綠份子都反對一切以金錢計算為導向的社會,商業利潤優先、財富權力 集中化
,將導致地方的、區域的和全球的環境破壞。
2.紅綠陣營都相信,人類需要另類的社會型態,也就是未來的生活方式要和目前生活
方式有根本的不同。
3.紅色與綠色份子都不滿足於將焦點放在民族國家(nation-state)的層次,他們都相
信,運動焦點應該是地方、也是全球的。此外,兩者也都堅信參與式民主的重要性,認為
草根的地方行動與跨國的整合團結同等重要。
4.紅綠份子其實共享一些核心價值,包括相信人類內在存有價值、瞭解自然環境對於
人類的重要性、社群團結的正面價值,以及相信人類間的平等並反抗任何形式--不管是
階級的、族群的、性別的或是其他社會區隔的壓迫。
在英國,綠色政治如同社會主義左翼政治,也面對內部不斷分裂的困局,提倡一種紅
綠綜合體,試圖尋求個別運動的內部反省、改革,以及不同運動的相互結盟,更是充滿挑
戰。紅綠研究會點出要朝向一個紅綠綜合體的困難:一是如何在現存政治制度下,有效地
完成紅綠政策,實踐基進願景?其次是如何把豐富而歧異的反對文化及實踐經驗整合在一
起,而不製造傷害性的分裂、衝突與對立,並提供廣大群眾一個可行的政治方向。
紅綠份子相信,他們需要與那些對抗社會不公平的進步份子合作,不能忽略社會中現
存的階級、性別與種族等差異;紅綠聯盟可以同時透過環境運動,透過新的、草根的彩虹
運動,或通過連結現有社會民主黨、工黨,及新生的綠黨的力量來壯大紅綠聯盟。
在這本集眾人智慧的運動手冊中,紅綠研究會提出的原則性政治策略是:
1.在地方、地區、全國與全球的層次,鬥爭對抗資本主義經濟關係;
2.改革現有的制度,在國家與市民社會各方面擴大並深化民主;以及
3.創造非資本主義的另類選擇。
挑戰新自由主義的全球化
然而,紅綠綜合體的理想在現實世界裡,聲音與力量都是微弱的。
過去二十年,蘇聯與東歐共產主義垮台,中國共產主義在1979年開放市場後,竄升為
全球最快速成長的經濟體,資本主義的生產與消費模式幾乎攻克全球。在資訊科技與金融
市場自由化的推波助瀾下,新自由主義者無不明目張膽地慶祝資本主義在全球的勝利。
當前,全世界80%的收入集中在地球上20%的人的手中10,全球超過12億的人口一天收
入不到台幣三十五元11;過去十年,巨型跨國企業快速成長,全世界前一百大經濟體,超
過一半是跨國企業12。大企業變得愈來愈大、愈來愈有影響力;世界貿易組織(WTO)、
國際貨幣基金(IMF)、世界銀行(World Bank)則對社會的介入愈來愈多,這些國際機
構帶給窮國改善貧窮的「處方」,是要求這些國家把公共事業更全面地私有化、開發這些
國家的土地與自然資源,以及提供廉價的勞動力給私人資本。詹姆士‧歐康諾形容:
「今天的世界,像是一世紀前卡爾‧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所描述的那個陰暗的世界,政
府與企業佔據了更多世界的公共財,更多人淪為薪資勞動者,更多的有薪勞工失業、未充
分就業或者工資過低(做全職工作但薪水低於維生薪資的水準);以商品滿足需求與消費
主義變得更普遍;資本更集中化與中心化;工業資本、金融與商品日益國際化;勞動剝削
、財富與收入分配的不平等變大;人們面對的是成長中的全球外債威脅、世界金融危機或
金融消退的潛在危機,以及全球環境惡化的危機。」13
政治上,九○年代的歐洲,「紅綠配」在德國等國家取得執政權,證明紅綠綜合體的
意識型態與政治架構不是不可能。然而,2002年的今天,曾經帶給許多歐洲環保份子希望
的德國綠黨,卻又在內部分裂,以及執政後得不到新支持者,原有死忠支持者也因其在政
治上的妥協而紛紛離去的情況下,面臨極大的危機14。在英國,歷經保守黨近兩個世代的
執政後,新工黨終於在1997年贏回執政權。但是首相湯尼‧布萊爾(Tony Blair)走上「
第三條路」,大舉向右派市場經濟的路線靠攏,階級與環境議題持續被邊緣化,同樣挫傷
英國左翼份子。
紅綠份子提出的未來願景,似乎離我們愈來愈遠。
但伴隨著全球勞工階級處境與自然環境惡化的趨勢是,反全球化 / 反資本主義(
anti-globalization / anti-capitalism)運動在國際間的興起,成為紅綠份子挑戰當前
資本主義社會中,各種社會與環境不正義的一股重要力量。
自反全球化運動出現以來,反全球化運動的基進份子,特別是來自於歐美地區的行動
者,征戰於世界各地舉辦的重要國際會議,試圖在跨國大資本家與政治菁英一手掌控的國
際事務中,為全球加速惡化的環境、第三世界的貧窮問題與階級壓迫問題持續發聲。
「我們的地球不是要拿來賣的!!」(Our world is not for sale!!)是其中最為
響亮的口號。
在歐洲,傳統象徵勞工爭取權益與團結權的五一勞動節,也成為反全球化運動發聲的
重要日子。勞動節的意義已經被轉化為:環境份子、馬克思主義者、女性主義者、無政府
主義者與人權運動者集結在一起,控訴、譴責跨國企業與國際機構,如世界銀行與世界貨
幣基金,在全球造成的經濟不平等與環境破壞。
英國右翼老字號雜誌《經濟學人》雖然批評這波反全球化運動內部體質不一致性、缺
乏有效的科層分工,也因而顯得沒有條理、常常像小丑般地滑稽,但這個重量級的媒體仍
不得不否認,這波反全球化運動已經愈來愈有影響力。
我們要什麼樣的社會?
回到台灣。
民進黨執政後,台灣社運界一片低迷,社運部門常瀰漫一種被民進黨背叛的感覺,至
少核四廠的復工最令環保運動者以及昔日的「反核四」民進黨支持者不滿。執政後的民進
黨,以「拼經濟」為鞏固政權的整體施政方針,一切以資本利益為優先的政策,把勞工權
益、環境破壞等社會不正義的問題極度邊緣化。然而,誰能期待一個從組黨開始就是一個
右翼政黨的民進黨,搞一套更重視社會正義的政策呢?英國的工會可以大聲指控布萊爾背
叛工人利益,因為英國工黨本來就是一個工人階級的政黨,英國工會組織也可以在不滿布
萊爾帶領「新工黨」向右轉、一股腦擁抱市場經濟後,撤走工會對新工黨的財源與選票的
支持15,很現實,這是實力原則。
八○年代成長出來的台灣社會運動,在民主化運動中產生交集,在族群與統獨議題下
分裂,又在九○年代後半,隨著解嚴後各主要政黨天天上演的權力爭奪戰,交雜著不間斷
、混亂的選舉戲碼中,不斷地被邊緣化。從缺錢缺人到缺乏對未來社會的想像,台灣的社
會運動真的只能是回應各種單一問題的壓力團體嗎?不管在朝或在野,台灣所有主流政黨
能提出的,不過是虛應民眾、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政治措施,而社運部門常做的則是跟在
後面,逼政府補破洞。
在歷史上,台灣的左翼力量薄弱,曾經有過的是日據時代的台灣共產黨,以及戰後五
○年代在白色恐怖時代被國民黨恐共政策屠殺過後,殘存下來、活在陰暗角落的左翼知識
份子。八○年代出現的左翼知識份子,以及成長起來的社會運動,又多向西方經驗看。然
而,台灣畢竟是一個沒有清楚左、右翼之分的社會,往好處想,這是一個沒有意識型態包
袱的社會,往壞處想,這是一個集體思想混亂、缺乏遠景的社會。
當社會運動面對當前如此多的困境時,我們或許不需要直接複製歐洲左翼提出的藍圖
,但是,他們所提出的一些根本性的問題,卻值得我們一問再問:「我們到底要什麼樣的
社會,又如何朝向我們所嚮往的社會邁進?」
紅綠研究會這本書,其實是在歐洲左翼傳統下,對「人類應該如何營共同生活?而其
組織型式應該如何?」的問題提出一個想像與出路。而這個問題,是普世問題。希望這本
書,能在台灣社運界引發一個討論:「在這個人與自然都被嚴重商品化、民主空有形式卻
內容貧乏的社會,我們想望的是一個什麼樣的未來?我們如何能邁向那樣的社會?」
--
不學無術 擾亂基層 錯用理論 破壞社會
--
作者: perlenpo ()
標題: [轉錄][文章] 全球化下的紅綠政治實踐
時間: Wed Jan 9 00:28:03 2008
全球化下的紅綠政治實踐
邱花妹
2001年的11月,我第一次參與英國紅綠研究會(Red Green Study Group, RGSG)在
倫敦的聚會,聚會地點是英國知名的工人階級導演肯‧洛區 ( Ken Loach)的電影工作室
。我也算是肯洛區的影迷,能到他的電影工作室,讓我興奮得要命,但是要去參與這群英
國生態社會主義者的聚會,卻讓英文不好的我,緊張得半死。
在我參加的這段期間,我是唯二的外國人,另外一個外國人戴米恩‧懷特(Damian
F. White),國籍是愛爾蘭。而邀我去參加這個聚會的,是我在艾賽克斯大學(
University of ESSEX)社會系的論文指導老師泰德‧班頓(Ted Benton)。
泰德在英國的環境社會學界算是「大腳」人物,他主編的《綠色馬克思主義》(
Green Marxism)很有名。當時泰德在艾賽克斯大學的社會系開了一門課叫做「環境與社
會」,第二學期的課程討論各種生態思潮,包括「生態社會主義」;其中有一個星期的書
單,包括這本「紅綠研究會」集體撰寫的《究竟該怎麼辦?》(What On Earth Is To
Be Done?)。我照著書單跑去圖書館把這本小冊子借出來,看了覺得很有意思。後來跟泰
德聊起台灣的情形,特別是存在於進步社會運動間難以結盟的困境,以及民進黨在中央執
政後,社運部門普遍存在的挫折感。有一天,他就在他堆滿書的小辦公室裡說:「只要你
有興趣,非常歡迎你來參加這個聚會。」我說:「我英文很爛怎麼辦?我可以去嗎?」這
位六十歲,已經滿頭白髮的英國紳士微笑著說:「你來了英文才會進步啊!」這種樸素老
左派的魅力是很難抵抗的,就這樣,我去了他們的聚會。
這段時間,他們正努力生產另一本書,《全球化、自然、民主:從抗議到另類出路》
(Globalisation, Nature, Democracy: From Protest to Alternatives)1。延續著自
1992年成立「紅綠研究會」十年來的習慣,透過不斷討論,他們形成紅綠觀點對全球化的
批判,提出他們對未來的願景,並進一步探討左翼的進步性力量的實踐原則與方向。
我們究竟該怎麼辦?
十年前,這群多數具有學者身分,又不曾間斷地參與廣泛進步社會運動的人,在面對
1992年英國保守黨連續四次贏得大選,左翼社會運動的各種進步訴求盡出,卻慘敗的不堪
局面下,大衛.庫克(Dave Cook)以及派特.戴文(Pat Devine)倡議組成這個紅綠研究會
,嘗試凝聚當時挫敗、分裂的基進社會運動。
對這群部分自革命的六○年代即開始參加勞工運動,乃至在當時的新社會運動潮流中
愈來愈關心環保運動的生態社會主義者而言,他們所持的社會分析,以及據此所提出的運
動目標是再清楚不過的——那就是對非人性、剝削自然、以追求利潤極大化為運作本質的
資本主義社會進行徹底的分析,並進一步提出我們要什麼樣的社會,以及如何邁向那個另
類社會的政略。
1995年出版的《究竟該怎麼辦?》,靈感來自列寧的一本小冊子《怎麼辦?》(
What Is To Be Done?),英文加上「on earth」具有雙關語的效果:一來是加強提問,
進步社會運動「究竟該怎麼辦?」;二來,「on earth」有「在地球上」、「在世界上」
的意思,這個書名因而多了一層意涵,那就是我們「對地球該怎麼辦?」這個簡潔的書名
,清楚傳達生態社會主義者,在傳統左翼對資本主義的階級分析與以勞工為運動主體的基
礎上,「綠化」(greening)社會主義的意圖。結合「紅」(the Reds)與「綠」(the
Greens)的社會分析與運動實踐方向,構成這本書的主要內容。
紅綠研究會的許多成員,從六○年代就積極參與左翼社會運動,他們個別參與的社會
主義團體如「社會主義者協會」(Socialist Society)、「廢核武運動」(CND,
Campaign for Nuclear Disarmament)、「國際社會主義者」(International
Socialist)、「民主左翼」(Democratic Left)、「英國共產黨」(CPGB,Communist
Party of Great Britain);環保組織如「地球之友」(FOE, Friends of the Earth)
、「地球優先!」(Earth First!),乃至「綠黨」;或者活躍在提倡紅綠聯盟的團體「
紅綠網絡」(Red-Green Network)、左翼雜誌《紅辣椒》(Red Pepper)。
紅綠研究會成員的政治參與軌跡,反應的也是歐洲左翼不斷分裂、重整、修正與自我
反省的過程。在傳統的勞工與社會主義運動外,他們受到歐洲自六○年代的反 (主流) 文
化運動 (counter-cultural movements)中多樣社會運動--包括環境、性別角色、反戰
、族群與文化差異、醫療與健康等議題產生的新運動--的訴求與精神之影響。在認識到
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正加速破壞環境、剝削自然後,綠色社會主義者在關注勞工與社會主
義運動的左翼傳統中,提出「綠化」的社會主義為未來的烏托邦。做為樂觀的理想主義者
,他們相信,綠色社會主義者的首要任務是,提出諸多道理使人們相信:一個生態上可承
受的後資本主義社會,不僅是可欲的,也是可能的。
紅綠陣營互不信任
事實上,這樣的願望是在「綠色份子不喜歡社會主義,紅色份子猜疑環境主義」的歷
史脈絡中被提出的。
在新社會運動興起的年代裡,一些人相信,工人階級不再是改變社會的主要進步力量
;至少,對許多環保人士而言,中產階級遠遠比勞工階級關心這個地球。同時,英國的勞
工與社會主義運動在1970年代末期陷入嚴重的困境,保守黨在柴契爾(Margaret
Thatcher)領軍下,自1979年取得政權後,即全力削弱工會的權力,打擊、分化工會,在
這種情況下,「新」社會運動在1980年代的文化與政治反對運動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在環保運動成長,勞工運動走下坡的年代,一些社會主義者批評環保份子只會關心「
中產階級的自然」2。綠色份子則指責,不論是社會主義或資本主義,都是擁抱「工業主
義」,工業主義是造成環境破壞的根源。他們諷刺,社會主義者對他們的批評,頂多是強
要綠色份子「認真地看待資本主義」3。
簡單講,過去紅綠陣營間主要的歧異表現在:第一,對造成環境破壞的主要根源看法
不同,一方(紅色)直指資本主義,一方(綠色)認為工業主義才是造成環境破壞與惡化
的頭號罪犯。對綠色份子而言,社會主義要不是蘇聯、東歐那種國家官僚主義,就是西方
自由民主政體下的工黨式社會民主政治(Labourist social-democratic politics),這
些社會主義模式以提高勞工生活標準為名,不斷工業化,累積經濟成長,同樣也造成環境
負擔。
第二,在某些議題上,紅綠雙方陷入人類中心主義(Anthropo-centrism)與生態中
心主義(Eco-centrism)這兩種互貼標籤的對決。綠色陣營指控社會主義者是人類中心主
義,從而對自然持一種工具性的態度;紅色陣營則反譏環保主義者是生態中心主義,從純
粹的生態倫理出發,淪為一種幼稚的威權生態決定論,忽略了人也是大自然中的一份子。
第三,關於運動主體的問題。許多綠色份子相信,階級政治已經終結。例如,1983年
,英國綠黨宣稱:「階級意識的政治已經走到終點」、「生活政治將從現在開始」。相似
的看法也出現在1984年,歐洲最大的環保團體之一「地球之友」的領導人喬納森‧波里特
(Jonathan Porritt)的發言:「舊系統破產,只有生態智慧能指示我們如何創造一個新
的經濟秩序……說來綠色政治在某些方面全然不同,一個完善的綠色政治正好適合生病的
當代政治的陰謀詭計。」4
在他們眼裡,工人階級已經從扮演進步性的角色退位,工人的力量已經被牢牢地整合
進整個資本主義體系。綠色生態經濟學者保羅‧艾金斯(Paul Ekins)指出,勞工的力量
現在已經不再是政治力,因為「資本主義極度成功地透過科技省掉勞動力,也極為成功地
選擇保留真正有用的勞動力,它聰明地只付恰恰可以確保人們不會變成革命者的薪資。」
5何況,一旦環境的開發破壞遭受到綠色份子挑戰時,工會總是以捍衛工作權為由,與環
保份子唱反調。
做為生態社會主義者,紅綠研究會採取的立場是:
首先,資本主義確實是生態危機的頭號戰犯。紅綠研究會指出,早在工業主義開始之
前,就已經有人在破壞環境;當前日益增加的生態危機與社會不平等,導因於現代國際資
本主義毫無節制的、擴張性的和利潤取向的性格,「自然」在資本主義的生產模式下,極
盡所能地被商品化。
事實上,我們很難將環境惡化與社會不平等的問題切割開來看。有太多例子顯示,「
環境」不僅僅是「自然」,也是我們所居住的社會、政治、經濟與自然世界。一些簡單的
事實說明了生態危機的社會性質,例如,富國過度消耗資源,貧窮卻導致窮國人民靠剝削
脆弱環境以維生。
其次,這本書的作者們,寧可調和人類中心主義和生態中心主義之間的對立,而不願
意在這兩極的觀點間選邊站。換言之,他們認為,要履行我們對下一個世代的責任,人類
中心論者就必須採取一種對自然更為生態中心的態度,而「深綠分子」(Deep Greens)
如果要避免厭世與生態獨裁主義的陷阱,至少必須接受人類跟其它自然環境下的物種都是
平等的。
最後,紅綠研究會無法同意階級政治已經終結的論調。
的確,一些生態社會主義者同意,勞工的力量已經轉弱。知名的生態社會主義者詹姆
士‧歐康諾(James O’Connor)指出,當前勞工運動至少面對兩大問題:一是在資本市
場去管制化及國際分工下,任何地方的勞工集結都遭到弱化;二是資本與社會運動的焦點
,從生產的衝突移轉到「生產條件」的衝突。在歐康諾的分析裡,為了延續資本主義體系
生產與消費的不斷擴張,將導致對「生產要件」(包括有限的自然資源)的需求不斷增加
,衝突因而產生6。
但多數的生態社會主義者仍相信,社會的改變將來自一個廣泛連結勞工運動與新社會
運動的聯盟,紅綠研究會就是持這樣的立場。他們指出,勞工運動與工會的發展並非故步
自封。在歐洲,一些社會運動的議題已經被工會或勞工運動採納,許多具勞工運動背景的
社會運動者,在這中間扮演重要的媒介。在結合環境與階級議題上,傳統上,勞工關心的
工業安全與衛生,其實就是環境政治中很重要的一部份。例如,英國綠化程度最高的「運
輸總工會」(T&G, Transport and General Workers’ Union)7,採取環境優先的策略
,不但將環境教育整合進安全與健康代表的訓練課程中,也將歐盟的生態審計與管理方案
,列入工會與資方協商的議程。8 在美國,對抗生態種族主義的運動,成功地結合社會與
生態正義,將健康、工作與公民權的議題結合起來,形成有色的工人階級與環保運動者間
的合作,實踐了紅綠聯盟的運動路線9。
朝向「紅綠綜合體」(Red Green Synthesis)
面對紅綠陣營間的各種分歧,乃至運動上的分裂,紅綠研究會相信,嘗試焠煉出一個
紅綠綜合體,絕不是不可能的,至少,紅綠陣營的確共享一些重要的價值:
1.紅綠份子都反對一切以金錢計算為導向的社會,商業利潤優先、財富權力 集中化
,將導致地方的、區域的和全球的環境破壞。
2.紅綠陣營都相信,人類需要另類的社會型態,也就是未來的生活方式要和目前生活
方式有根本的不同。
3.紅色與綠色份子都不滿足於將焦點放在民族國家(nation-state)的層次,他們都相
信,運動焦點應該是地方、也是全球的。此外,兩者也都堅信參與式民主的重要性,認為
草根的地方行動與跨國的整合團結同等重要。
4.紅綠份子其實共享一些核心價值,包括相信人類內在存有價值、瞭解自然環境對於
人類的重要性、社群團結的正面價值,以及相信人類間的平等並反抗任何形式--不管是
階級的、族群的、性別的或是其他社會區隔的壓迫。
在英國,綠色政治如同社會主義左翼政治,也面對內部不斷分裂的困局,提倡一種紅
綠綜合體,試圖尋求個別運動的內部反省、改革,以及不同運動的相互結盟,更是充滿挑
戰。紅綠研究會點出要朝向一個紅綠綜合體的困難:一是如何在現存政治制度下,有效地
完成紅綠政策,實踐基進願景?其次是如何把豐富而歧異的反對文化及實踐經驗整合在一
起,而不製造傷害性的分裂、衝突與對立,並提供廣大群眾一個可行的政治方向。
紅綠份子相信,他們需要與那些對抗社會不公平的進步份子合作,不能忽略社會中現
存的階級、性別與種族等差異;紅綠聯盟可以同時透過環境運動,透過新的、草根的彩虹
運動,或通過連結現有社會民主黨、工黨,及新生的綠黨的力量來壯大紅綠聯盟。
在這本集眾人智慧的運動手冊中,紅綠研究會提出的原則性政治策略是:
1.在地方、地區、全國與全球的層次,鬥爭對抗資本主義經濟關係;
2.改革現有的制度,在國家與市民社會各方面擴大並深化民主;以及
3.創造非資本主義的另類選擇。
挑戰新自由主義的全球化
然而,紅綠綜合體的理想在現實世界裡,聲音與力量都是微弱的。
過去二十年,蘇聯與東歐共產主義垮台,中國共產主義在1979年開放市場後,竄升為
全球最快速成長的經濟體,資本主義的生產與消費模式幾乎攻克全球。在資訊科技與金融
市場自由化的推波助瀾下,新自由主義者無不明目張膽地慶祝資本主義在全球的勝利。
當前,全世界80%的收入集中在地球上20%的人的手中10,全球超過12億的人口一天收
入不到台幣三十五元11;過去十年,巨型跨國企業快速成長,全世界前一百大經濟體,超
過一半是跨國企業12。大企業變得愈來愈大、愈來愈有影響力;世界貿易組織(WTO)、
國際貨幣基金(IMF)、世界銀行(World Bank)則對社會的介入愈來愈多,這些國際機
構帶給窮國改善貧窮的「處方」,是要求這些國家把公共事業更全面地私有化、開發這些
國家的土地與自然資源,以及提供廉價的勞動力給私人資本。詹姆士‧歐康諾形容:
「今天的世界,像是一世紀前卡爾‧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所描述的那個陰暗的世界,政
府與企業佔據了更多世界的公共財,更多人淪為薪資勞動者,更多的有薪勞工失業、未充
分就業或者工資過低(做全職工作但薪水低於維生薪資的水準);以商品滿足需求與消費
主義變得更普遍;資本更集中化與中心化;工業資本、金融與商品日益國際化;勞動剝削
、財富與收入分配的不平等變大;人們面對的是成長中的全球外債威脅、世界金融危機或
金融消退的潛在危機,以及全球環境惡化的危機。」13
政治上,九○年代的歐洲,「紅綠配」在德國等國家取得執政權,證明紅綠綜合體的
意識型態與政治架構不是不可能。然而,2002年的今天,曾經帶給許多歐洲環保份子希望
的德國綠黨,卻又在內部分裂,以及執政後得不到新支持者,原有死忠支持者也因其在政
治上的妥協而紛紛離去的情況下,面臨極大的危機14。在英國,歷經保守黨近兩個世代的
執政後,新工黨終於在1997年贏回執政權。但是首相湯尼‧布萊爾(Tony Blair)走上「
第三條路」,大舉向右派市場經濟的路線靠攏,階級與環境議題持續被邊緣化,同樣挫傷
英國左翼份子。
紅綠份子提出的未來願景,似乎離我們愈來愈遠。
但伴隨著全球勞工階級處境與自然環境惡化的趨勢是,反全球化 / 反資本主義(
anti-globalization / anti-capitalism)運動在國際間的興起,成為紅綠份子挑戰當前
資本主義社會中,各種社會與環境不正義的一股重要力量。
自反全球化運動出現以來,反全球化運動的基進份子,特別是來自於歐美地區的行動
者,征戰於世界各地舉辦的重要國際會議,試圖在跨國大資本家與政治菁英一手掌控的國
際事務中,為全球加速惡化的環境、第三世界的貧窮問題與階級壓迫問題持續發聲。
「我們的地球不是要拿來賣的!!」(Our world is not for sale!!)是其中最為
響亮的口號。
在歐洲,傳統象徵勞工爭取權益與團結權的五一勞動節,也成為反全球化運動發聲的
重要日子。勞動節的意義已經被轉化為:環境份子、馬克思主義者、女性主義者、無政府
主義者與人權運動者集結在一起,控訴、譴責跨國企業與國際機構,如世界銀行與世界貨
幣基金,在全球造成的經濟不平等與環境破壞。
英國右翼老字號雜誌《經濟學人》雖然批評這波反全球化運動內部體質不一致性、缺
乏有效的科層分工,也因而顯得沒有條理、常常像小丑般地滑稽,但這個重量級的媒體仍
不得不否認,這波反全球化運動已經愈來愈有影響力。
我們要什麼樣的社會?
回到台灣。
民進黨執政後,台灣社運界一片低迷,社運部門常瀰漫一種被民進黨背叛的感覺,至
少核四廠的復工最令環保運動者以及昔日的「反核四」民進黨支持者不滿。執政後的民進
黨,以「拼經濟」為鞏固政權的整體施政方針,一切以資本利益為優先的政策,把勞工權
益、環境破壞等社會不正義的問題極度邊緣化。然而,誰能期待一個從組黨開始就是一個
右翼政黨的民進黨,搞一套更重視社會正義的政策呢?英國的工會可以大聲指控布萊爾背
叛工人利益,因為英國工黨本來就是一個工人階級的政黨,英國工會組織也可以在不滿布
萊爾帶領「新工黨」向右轉、一股腦擁抱市場經濟後,撤走工會對新工黨的財源與選票的
支持15,很現實,這是實力原則。
八○年代成長出來的台灣社會運動,在民主化運動中產生交集,在族群與統獨議題下
分裂,又在九○年代後半,隨著解嚴後各主要政黨天天上演的權力爭奪戰,交雜著不間斷
、混亂的選舉戲碼中,不斷地被邊緣化。從缺錢缺人到缺乏對未來社會的想像,台灣的社
會運動真的只能是回應各種單一問題的壓力團體嗎?不管在朝或在野,台灣所有主流政黨
能提出的,不過是虛應民眾、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政治措施,而社運部門常做的則是跟在
後面,逼政府補破洞。
在歷史上,台灣的左翼力量薄弱,曾經有過的是日據時代的台灣共產黨,以及戰後五
○年代在白色恐怖時代被國民黨恐共政策屠殺過後,殘存下來、活在陰暗角落的左翼知識
份子。八○年代出現的左翼知識份子,以及成長起來的社會運動,又多向西方經驗看。然
而,台灣畢竟是一個沒有清楚左、右翼之分的社會,往好處想,這是一個沒有意識型態包
袱的社會,往壞處想,這是一個集體思想混亂、缺乏遠景的社會。
當社會運動面對當前如此多的困境時,我們或許不需要直接複製歐洲左翼提出的藍圖
,但是,他們所提出的一些根本性的問題,卻值得我們一問再問:「我們到底要什麼樣的
社會,又如何朝向我們所嚮往的社會邁進?」
紅綠研究會這本書,其實是在歐洲左翼傳統下,對「人類應該如何營共同生活?而其
組織型式應該如何?」的問題提出一個想像與出路。而這個問題,是普世問題。希望這本
書,能在台灣社運界引發一個討論:「在這個人與自然都被嚴重商品化、民主空有形式卻
內容貧乏的社會,我們想望的是一個什麼樣的未來?我們如何能邁向那樣的社會?」
--
不學無術 擾亂基層 錯用理論 破壞社會
--
Tags:
生態環境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北極的暖化--Nature 之北極暖化的垂直結構(2)
By Necoo
at 2008-01-08T22:03
at 2008-01-08T22:03
雨水欠缺 巴西政府啟用火力發電應急
By Cara
at 2008-01-08T21:57
at 2008-01-08T21:57
台灣白海豚濱危 跨國顧問團誕生 政院陳넠…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08-01-08T14:48
at 2008-01-08T14:48
加州政府對環保署提出訴訟
By Rosalind
at 2008-01-08T14:20
at 2008-01-08T14:20
全球暖化每上升1度 恐與每年2萬人死亡有關
By Victoria
at 2008-01-08T14:15
at 2008-01-08T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