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於台灣的反對運動.......... - 社會議題
By Margaret
at 2005-12-08T00:00
at 2005-12-08T00:00
Table of Contents
台灣從光復到現在的"反對運動"有哪些呢????????????????????
台灣從光復到現在的"反對運動"有哪些呢????????????????????
台灣從光復到現在的"反對運動"有哪些呢????????????????????
Tags:
社會議題
All Comments
By Delia
at 2005-12-12T08:17
at 2005-12-12T08:17
By Lucy
at 2005-12-10T13:11
at 2005-12-10T13:11
第二件事情就是我們在過去幾集當中,談到台灣土地改革,當時講到不是說要「耕者有其田」嗎?最後國民政府來到台灣之後,就沒收了本省地主的土地,然後讓他們留一部份,其他的,或者用公債,或者用土地債券,跟他去交換,或者用股票跟他交換,他當然得到了補償,可是補償金額相對是比較低的,而且有些人其實不願意被徵收,他寧願說我不要股票、不要甚麼,我要土地,但是不行,基本上都強制徵收了。
所以這些人後來也變成了中南部為主的這些反對運動的基本的力量。當然反對國民黨的力量絶對不只是來自這兩個,國民黨早期在台灣的統治當然遠遠不到中共那麼殘酷,但是它畢竟還是威權統治,很多人還是不喜歡它。所以因為過去的「二二八事件」,和中間的土地改革,跟後來的國民黨直接統治,慢慢就形成了台灣的反對力量,那麼這些反對力量,也就透過不斷的選舉和其他的機會,漸漸就展現出來了。
50年代,國民政府在台灣也有過一個鞏固的時期,當時也到處搜捕匪諜、搜捕共諜,空氣非常緊張,也有過冤假錯案,但它的規模各方面都不如大陸那麼嚴重。但是我們講到,在講台灣地方選舉的時候,我們特別談過,即便在這麼緊的空氣下面,台灣一直有選舉,台灣在50年代的時候,早期有間接選舉,50年代中後期開始,我們上次談過了,就一直有地方層級的直接選舉,也就是縣以下到省議會這一層,都是直接選舉,真的是老百姓一票一票去投,投出來的。
所以當時的這些反對運動或者反對國民黨的人士,很多人就投身政治,在議會場上面、在選舉場上面,跟國民黨一較高下,去批評、去反對國民黨。這就形成了地方上,台灣從北基隆、高雄,一路下來到東部的宜蘭、花蓮,西部的像台中、嘉義等等,南部的高雄、屏東,有廿一、二個縣市,每一個地方都有縣市議會,這地方,非國民黨人士或反國民黨人士,都熱烈投入。
再來,在台中這地方,有台灣省省政府,省議會的議員是直選的,這個地方也變成了反對運動去反對國民黨的一個大本營。所以在50年代到60年代,當時我們講反對國民黨的力量通稱反對運動,就集結在地方的選舉當中,尤其集中在省議會的選舉當中,去跟國民黨一別苗頭。
當然它的力量相對國民黨來說,是小的多,可是反對力量畢竟每一次有一定比例可以選上,所以我們講說,國民黨再不民主,它還真的有一些席次是開出來讓大家去競選,當然選舉並不完全公平,但是即便在不公平的選舉下面,這些非國民黨人士依然可以當選,就像我們在過去講的,這選舉有一些標準的,它是一個競爭的體系,它們都還基本上勉強可以說是造勢競爭,在這情況下,過去的省議會就有號稱的「黨外五虎將」,像吳三連,郭雨新、李萬居,就是很有名的人士,這些就是強烈反對國民黨的人士。
在這裡一而再再而三的選舉選贏,然後一旦選上當了省議員之後,在省議會裡每次開會就批評修理國民黨,講起來就是反對國民黨的聽了都覺得痛快,贊成國民黨或者支持國民黨的聽了就都很不是味道,想抓他們想打他們啊,始終找不到很好的藉口,所以也只好聽之任之了。
到了1960年的時候,60、61年的時候,我們過去提過,曾經有一批從國民黨裡面出來的人,像雷震、傅正這些人,他們要去反對國民黨,所以曾經嚐試在胡適或其他先生的或明或暗支持下,曾經搞過一個反對黨運動,叫做中國民主黨,但這個黨從推出來到結束,時間不到一年,可以說是曇花一現,所以當時的反對運動它只能叫做反對運動,還不能成為一個反對黨,這是50年代到60年代。
70年代之後,我們在過去跟各位提過,除了地方選舉之外,中央選舉慢慢打開了,中央我們提到有國大代表的選舉,有立法委員跟監察委員的選舉,每一次選舉開的名額都很少,競爭都很激烈。不過在每一次選戰當中,反對運動人士都投身進來,激烈批評國民黨,去揭露國民黨所犯的一些錯誤,然後去糾正國民黨,所以這就給反對運動積蓄了能量,當然反對運動也注意到:我光是靠這些東西,不足以打開我的局面,所以還要有別的戰場,別的戰場就是黨外刊物,或者反對運動的刊物。
當時在1970的中期,大概74年、75年前後,台灣最有名的一個反對運動的刊物,叫做【台灣政論】,政治的政,論述的論,【台灣政論】是早年的台北市議員、黨外的康寧祥議員,他所主辦的,他的言論以今天角度來看,那當然不算甚麼,可是在當時來說,卻是一個非常大的突破,它連續出了五期,最後也被禁掉了,不過它畢竟是開了先河。
他的主要訴求跟後來大部份政治刊物一樣,就是講民主、講憲政,他非常小心的在國民黨能夠容忍的尺度上去批評、去罵國民黨,罵到一定的程度,看你能忍受到甚麼程度,我不斷的往前推,當然五期之後就被禁掉了,但是這個被禁掉的【台灣政論】,卻開啟了後面的一大批的所謂的黨外刊物的先河,也為後來的反對運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像我們在1977年出現過選舉的「中壢事件」,就是上次我們跟各位朋友分析過的、桃園許信良的選舉。再來是79年的「高雄事件」,這些對反對運動的發展都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到了1980年代我們可以看見一個新的發展,就是黨外人士或者非國民黨人士或所謂反對運動人士,出現了新一代的人,這些人以作家、編輯、律師、群眾運動人士跟打選戰人士的面貌出現,所以他們的組成分子很特別。但是最重要一點就是,非常年輕,而且知識水準比較高,大概都是大學或是更高學歷的人開始投身於反對運動。
Related Posts
選舉-誰能告訴我這整個架構角色扭曲的問題?
By Queena
at 2005-12-07T00:00
at 2005-12-07T00:00
外傳陳水扁總統想在選舉後邀[王金平]組閣,有可能嗎?
By Kristin
at 2005-12-07T00:00
at 2005-12-07T00:00
Update:
希望多聽聽大家的觀點.......
辯論會學校要裝冷氣嗎???(反方)
By Jack
at 2005-12-07T00:00
at 2005-12-07T00:00
甚麼是日光節約時間?為什麼要改時間?
By Daph Bay
at 2005-12-07T00:00
at 2005-12-07T00:00
請問台灣文學系的相關內容
By Cara
at 2005-12-07T00:00
at 2005-12-07T00:00
貴系所學的是什麼內容
學生畢業後出路為何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