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不遠遊? - 文化差異
By Valerie
at 2009-04-06T19:15
at 2009-04-06T19:15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paranoia5201 (邁向研究生)》之銘言:
: 我研究所畢業準備要找工作了
: 與許多朋友聊天,都聽到相同的感覺
: 就是爸媽都希望小孩回到家裡住,找家裡附近的工作
: 最好連交往對象也別跨縣市太多
: 越長大越感受到爸媽的疼愛
: 離家到外縣市念大學時,爸媽開始不斷地表現出他們沒有孩子在家裡的寂寞
: 不過我也同時遇到許多在台灣工作的外國人
: 似乎一整年都在台灣,或似乎都不在自己國家內
: 電影《賴家王老五》的邏輯好像是說
: 西方人都巴不得小孩成年後,趕快踢出家門去自己謀生
: 那西方人的爸媽都不會覺得小孩離家後很寂寞,希望他們留下來嗎?
: 如果說住在同一個房子裡面很丟臉,那也不會要求在同個城市居住?
: 真的覺得爸媽超希望我可以回家定居、工作、結婚
: 可以理解他們對我的疼愛與寂寞
: 那外國人是怎麼看待這樣的事情呢?
: 當小孩逐漸長大,要離家去讀書、工作、或外地定居時
: 都不會有像我爸媽這樣子的寂寞與想法嗎?(不敢推到所有台灣父母都這樣想)
: 我所經驗的外國人是在學校教書的老外以及一些僑生朋友
: 若有其他國家的不同想法我也想聽聽
: 感謝
歐美人士的父母當然也會寂寞孤單, 希望兒女陪伴
但他們比較沒有許多華人社會中的父母會有那種"兒女乃我的資產 養而防老"的心態
我認識的美國人, 他們的父母也都會希望孩子在就近的城市工作
這些美國人也的確會盡量找不離家鄉太遠的城市或州找工作
比如我兩個南卡的朋友, 一個在D.C.工作一個在Atlanta
不過我必須要說台灣人父母的確比較愛把孩子綁在自己身邊
我大學時期好幾個女生朋友的父母還會反對他們交非台北人的男友(那些女生都台北人)
並不是說美國人比較不重視家庭或愛自己的父母少一點
我反而認為我美國的同學們比我台灣大學的同學們更珍惜全家團員的節日
當然, 在不在意自己的家人真的是case by case
台灣人很多三十好幾以上還與父母同住的成年人
也不代表他們就是"比較愛"他們的父母
很多只是為了要省錢, 要有父母幫做家事或提供伙食而已
不過以文化與價值觀來說
在華人社會, 男人的成就往往在於他能不能"撐起一家子"
大家看一個男人, 會在乎他能否維持一個家, 是否能無虞地照顧妻小父母
大家也往往讚許能夠維持一家和樂多代同堂的人
家庭價值觀相對被放大, 相對變成大家得去競逐的目標, 不然社會會給你壓力
但真的能做到家庭和樂的家庭有多少? 則是另外一回事
只是媒體或電視電影很愛以好幾代家庭為背景, 也很愛運用家庭和人際感情的題材
相對之下, 美國人更重視的是"自我成就" 和 "自我實現"
社會的觀感更在乎你在事業或個人提升上是否有所成就
所以難免家庭的成份會比較沒有那麼突出, 但並不代表他們不重視
只是大家看事情的角度比較不一樣罷了, 看到的東西深淺也會變得不一樣
同樣的, 美國的主流電視電影愛刻劃的"成功"也著重在(英雄式的)個人的社會成就
不過這種現象, 隨著地球村和民族文化的互相影響, 界限已經越來越不明顯了
--
: 我研究所畢業準備要找工作了
: 與許多朋友聊天,都聽到相同的感覺
: 就是爸媽都希望小孩回到家裡住,找家裡附近的工作
: 最好連交往對象也別跨縣市太多
: 越長大越感受到爸媽的疼愛
: 離家到外縣市念大學時,爸媽開始不斷地表現出他們沒有孩子在家裡的寂寞
: 不過我也同時遇到許多在台灣工作的外國人
: 似乎一整年都在台灣,或似乎都不在自己國家內
: 電影《賴家王老五》的邏輯好像是說
: 西方人都巴不得小孩成年後,趕快踢出家門去自己謀生
: 那西方人的爸媽都不會覺得小孩離家後很寂寞,希望他們留下來嗎?
: 如果說住在同一個房子裡面很丟臉,那也不會要求在同個城市居住?
: 真的覺得爸媽超希望我可以回家定居、工作、結婚
: 可以理解他們對我的疼愛與寂寞
: 那外國人是怎麼看待這樣的事情呢?
: 當小孩逐漸長大,要離家去讀書、工作、或外地定居時
: 都不會有像我爸媽這樣子的寂寞與想法嗎?(不敢推到所有台灣父母都這樣想)
: 我所經驗的外國人是在學校教書的老外以及一些僑生朋友
: 若有其他國家的不同想法我也想聽聽
: 感謝
歐美人士的父母當然也會寂寞孤單, 希望兒女陪伴
但他們比較沒有許多華人社會中的父母會有那種"兒女乃我的資產 養而防老"的心態
我認識的美國人, 他們的父母也都會希望孩子在就近的城市工作
這些美國人也的確會盡量找不離家鄉太遠的城市或州找工作
比如我兩個南卡的朋友, 一個在D.C.工作一個在Atlanta
不過我必須要說台灣人父母的確比較愛把孩子綁在自己身邊
我大學時期好幾個女生朋友的父母還會反對他們交非台北人的男友(那些女生都台北人)
並不是說美國人比較不重視家庭或愛自己的父母少一點
我反而認為我美國的同學們比我台灣大學的同學們更珍惜全家團員的節日
當然, 在不在意自己的家人真的是case by case
台灣人很多三十好幾以上還與父母同住的成年人
也不代表他們就是"比較愛"他們的父母
很多只是為了要省錢, 要有父母幫做家事或提供伙食而已
不過以文化與價值觀來說
在華人社會, 男人的成就往往在於他能不能"撐起一家子"
大家看一個男人, 會在乎他能否維持一個家, 是否能無虞地照顧妻小父母
大家也往往讚許能夠維持一家和樂多代同堂的人
家庭價值觀相對被放大, 相對變成大家得去競逐的目標, 不然社會會給你壓力
但真的能做到家庭和樂的家庭有多少? 則是另外一回事
只是媒體或電視電影很愛以好幾代家庭為背景, 也很愛運用家庭和人際感情的題材
相對之下, 美國人更重視的是"自我成就" 和 "自我實現"
社會的觀感更在乎你在事業或個人提升上是否有所成就
所以難免家庭的成份會比較沒有那麼突出, 但並不代表他們不重視
只是大家看事情的角度比較不一樣罷了, 看到的東西深淺也會變得不一樣
同樣的, 美國的主流電視電影愛刻劃的"成功"也著重在(英雄式的)個人的社會成就
不過這種現象, 隨著地球村和民族文化的互相影響, 界限已經越來越不明顯了
--
Tags:
文化差異
All Comments
By Andrew
at 2009-04-10T08:17
at 2009-04-10T08:17
By Margaret
at 2009-04-13T11:10
at 2009-04-13T11:10
Related Posts
外國人對混血兒的看法
By Zenobia
at 2009-04-06T07:34
at 2009-04-06T07:34
請問有人知道shoot class這個東西嗎?
By Robert
at 2009-04-04T13:00
at 2009-04-04T13:00
父母在,不遠遊?
By Blanche
at 2009-04-03T19:20
at 2009-04-03T19:20
台灣以外的男女交往
By Charlie
at 2009-04-03T07:33
at 2009-04-03T07:33
父母在,不遠遊?
By Kelly
at 2009-04-03T06:41
at 2009-04-03T0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