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地球200年20點 - 社會議題
By Megan
at 2006-06-17T00:00
at 2006-06-17T00:00
Table of Contents
有看過這本書的 我想要第3部 \"水晶宮裡的居民\" 9-11
這部份的統整 就是把裡面提到的 人事物 以簡單的條列介紹即可
一共有3小節 每一節為一個單位
謝謝
之前弄錯 只給5點 再發問一次
這部份的統整 就是把裡面提到的 人事物 以簡單的條列介紹即可
一共有3小節 每一節為一個單位
謝謝
之前弄錯 只給5點 再發問一次
Tags:
社會議題
All Comments
By Agnes
at 2006-06-17T21:56
at 2006-06-17T21:56
阿倫尼烏斯
(Svante August Arrhenius 1859-1927)
他當時主張大氣層的功能就像溫室玻璃,它允許戴揚的光射線(light rays)通過,卻留住來自地面的暗射線(dark rays)。
阿倫尼烏斯也提到一位學者廷得爾的一篇論文,提到若是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若大幅下降,將會再次引發冰河期
當時在1883年,位於爪哇與蘇門達臘之間的巽他海峽的拉卡塔島的喀拉喀托火山爆發,火山塵雲衝入50英哩高的大氣層中,並產生巨響,遠在澳洲都能聽見,全球各地也感受到火山爆發產生的壓力波
阿倫尼烏斯在1894年花了整整1年研究,第1位採用「暖房」一詞,日後被重新命名為「溫室效應」。他認為地球因為有水蒸汽和二氧化碳得以暖化,太陽輻射能夠穿越這兩種氣體到達地表,地表吸收之後以肉眼看不見的紅外線反射出去,但因為波長已經改變,所以紅外線無法穿透水蒸汽與二氧化碳,因此又再度反射回地球表面,因此保留住熱能,使地球溫暖。
阿倫尼烏斯以二氧化碳濃度0.67到1890年代中期的估計值3倍濃度為基礎,結論是二氧化碳的濃度若從當時濃度降至0.62-0.55,將使氣溫下降約攝氏4-5度,這樣的變化足以引發另一次冰期;反之若上升1倍,將使平均氣溫上升攝氏5-6度。他認為氣溫上升的機率比下降大,因為石化燃料消耗量持續增加,將吸收的二氧化碳釋放到大氣中。
CH10 從無人跡
阿那薩齊人生活於「小氣候最適期」(little climatic optimum )或是中世紀暖期,即西元900-1300年。此時氣溫暖和,雨量充足,當時歐洲葡萄園分部也北移5度,海拔提高200公尺,當時英格蘭泰恩河以葡萄酒聞名。
但是到了1213年之後,氣候產生變化,冷空氣進入此區,冷空氣及乾旱來臨,之後獲得短暫改善。但1250年後則更加劇烈,小氣候最適期即將結束,1300年時,阿那薩齊人已在此絕跡
距當時三世紀半前,維京人首先抵達格陵蘭,當時維京人領導者為著名的「紅色艾瑞克」(Eric the Red)。
但到了西元1300年後,北大西洋地區平均氣溫下降約攝氏1.5-2度,使得此地生活艱困,大海也被冰封阻斷。在西元1350-1355年間,北半球經歷了800年來最冷的冬天,恰好在14世紀中葉最長的寒冷期(1343-1362)。
而這些史料的科學證據來自於維京人屍骸中牙齒的琺瑯質,當中記錄著水分中攝取的氧18對氧16比例。這兩種氧的同位素中,氧16較輕,容易從海洋蒸發形成雲層;氧18含量越少,大氣溫度越低。密西根大學科學家比較1100年和1450年兒童牙齒後,發現1450年代平均氣溫下降約攝氏1.5度,與其他年代鑑定技術所得結果相符
1920年代因鐵製牽引機的發明,一望無際的大平原種植著小麥,當時每蒲式耳(約35.2公升)的小麥達到1美元的歷史最高價,更多的農人購買土地及牽引機。
1931年,雨量開始下滑,奧克拉荷馬州雨量只有17吋,1932年不到12吋,1935年幾乎不到9吋,其他州也一樣糟。
1934年4月的一個安靜的星期天下午,一陣草原風如大浪般從北方滾滾朝向大平原衝來,剎那間,白日變成黑夜,所有牲畜、機械和農場全遭襲捲而來的塵土覆沒。風車挾帶著表土旋轉,因此開始帶電,人一出門就完全失去方向,有些人甚至窒息而死,這可怕的一天被稱作黑色星期天。
1937年,在沙塵暴和經濟大蕭條高峰期,威斯康辛州立大學地理系副教授-特里瓦撤出版了一本教科書「天氣與氣候入門」,同樣提到水蒸汽及二氧化碳時,他是第1位以溫室效應稱呼此現象。而他認為當時沙塵暴發生的原因歸因於「新式圓犁」所造成。因為它把淺薄表土輕輕犁過,使成為粉狀,加上風的吹散,以及牛隻的踐踏攪拌。
同樣在1936-37年,紐約則是經歷了20世紀最嚴重的熱浪侵襲,許多人在工作中熱死,數以百萬的人群湧向海邊沙灘,直到深夜也不願意回到水泥建成的房屋裡
而光化學煙霧的製造過程非常簡單:當大量的氧氣與一氧化碳中加入些許一氧化氮和硫化物,再與陽光產生光化反應,最後將產物置於密閉容器,例如洛杉磯盆地。
正常狀況下,由於溫室效應產生的紅外線輻射在對流層底加溫,因此近地表處最溫暖,而每向上升高1公里,氣溫下降攝氏6.5度,但是在夏季午後,洛杉磯空中則會形成逆溫現象。
英國一位煤礦工程師-喬治 卡倫德,於1938年發表數十年來第1篇關於溫室效應的文章,題目是「人造二氧化碳與其對氣溫的影響」。他運用全球2百個氣象站自1880-1934年的資料,他認為過去50年來,地球的溫度持續升高,尤其是工業集中的北半球地區。其中在1920-29年與1930-34年經濟大蕭條時其上升最大,他並且預言在未來半世紀內,氣溫上升幅度還會增加1倍,都市則會出現「熱島效應」。
Related Posts
台東縣的自然生態保護團體
By Edward Lewis
at 2006-06-17T00:00
at 2006-06-17T00:00
拜託...救就我!!!期末考...重要!!
By Mary
at 2006-06-17T00:00
at 2006-06-17T00:00
請舉三個例子!!
請幫幫我...這對我很重要拜託!!
食品中的防腐劑
By Puput
at 2006-06-17T00:00
at 2006-06-17T00:00
保時捷與賓士
By Puput
at 2006-06-17T00:00
at 2006-06-17T00:00
小弟想買Porsche Boxster S 但也想買Benz SLK55 AMG..
小弟原本心意已定(Porsche Boxster ...
如何減緩咳嗽?尤其是晚上
By Edith
at 2006-06-17T00:00
at 2006-06-17T00:00
所以想請問各位大大,有沒有,有效的方法可以減緩咳嗽,讓我媽可以
安心入眠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