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學問題-請知道的人回應 - 社會議題
By Robert
at 2006-07-29T00:00
at 2006-07-29T00:00
Table of Contents
下列有關社會運動的敘述何者不正確
1是一群人組織起來的現象
2目標在於促進或抗拒社會變遷
3通常是由被排除在例行權力結構之外的群體所發起的集體行動
4其表現形式是運動者採用體制外的手段進行集體抗爭活動
1是一群人組織起來的現象
2目標在於促進或抗拒社會變遷
3通常是由被排除在例行權力結構之外的群體所發起的集體行動
4其表現形式是運動者採用體制外的手段進行集體抗爭活動
Tags:
社會議題
All Comments
By Regina
at 2006-08-01T21:21
at 2006-08-01T21:21
A. 什麼是社會運動:
社會運動指的是一種有組織的集體行為,想要抵抗現存社會的一些改變,或是想要進行一種生活的一種新的秩序,由上而下地,在體制外的集體抗爭。
B. 社會運動的影響
過去醜化社會運動,認為是破壞社會秩序,要付出很大的社會成本
社會運動的正面意義:有時社會運動當時很基進,後來成為政策(山額夫人),或起碼帶動公眾討論的功能,甚至栽培意見領袖。現今視為理所當然的權益或觀念,如每個公民都有投票權、將家庭暴力視為公領域應介入的議題,可能都是社會運動的成果
C人為什麼要組織起來,做社會運動?社會學主要提供四種解釋:
相對剝奪感(relative deprivation)
人們主觀認為自己生活的社會與經濟的狀況,感到挫折及不滿,因此參與社會運動 Perceive,看待自己的方法,不只是工人的悲慘狀況使之能抵抗,還要有這種認知
主觀是重點,因為相對剝奪感「是一種現實與期待的負面差距」,是比較得來的。例如 普通家庭可能跟經理比起來,也會有相對剝奪感
不只有這種感覺,還要覺得有權力達成其目標,覺得自己應該可以比現在更好。例如, 被殖民不一定會起來抗爭,要覺得這是自己的權力,有其正當性
對此理論的批評:
有時沒有相對剝奪感,也會發起社會運動
相對剝奪感為何會變成社會運動?缺乏理論解釋
太過強調「心理怨恨」的層面,好像發洩完後就可以,不夠著重結構面與制度面的改變
資源動員論(resource mobilization)
要有社會運動,一定要有有組織且持續的領導群;資源指的是,錢,政治氣氛,人,媒體的接觸
相較於相對剝奪感強調「動機面」,資源動員論主要著重在「成本面」
此理論的限制:
沒有回答,為何有些人參與社會運動,有些人不會
有時候會較強調菁英部分,不夠注重運動的草根部分
政治過程論(political process model)
強調社會運動興起的幾個關鍵元素:受壓迫人口的組織準備性(草根組織的力量)、知識解放程度(可能與菁英的參與有關)、較大的社會經濟過程(例如台灣解嚴後提供的政治機會)
新社會運動(new social movement)
對西方社會來說,傳統的社會運動集中在經濟方面。是同一階級/工人階級,常以工會為主。新社會運動不是以階級為主,而是強調自主、自覺,改善生活品質,建立集體認同,成為重要的事以婦女、環保、和平。
台灣的運動發展脈絡不一樣,可能是新舊運動同時進行
By Erin
at 2006-08-02T16:51
at 2006-08-02T16:51
採用體制外的手段.就不是社會運動了
而是叫.革命.或叛亂了
Related Posts
為什麼汽車要熱車
By Aaliyah
at 2006-07-29T00:00
at 2006-07-29T00:00
漂白水的成份是甚麼,那刺鼻的味道有害嗎?
By Daph Bay
at 2006-07-29T00:00
at 2006-07-29T00:00
繳納保釋金才能交保是否與憲法第七條相牴觸呢?
By Annie
at 2006-07-29T00:00
at 2006-07-29T00:00
寶寶10個月了,只喝母奶和吃牙餅?
By Candice
at 2006-07-29T00:00
at 2006-07-29T00:00
侵害他人權利屬於何法?
By Brianna
at 2006-07-29T00:00
at 2006-07-29T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