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製衛星「獵風者」 加強颱風預報能力 - 颱風討論
By Ivy
at 2022-07-20T12:48
at 2022-07-20T12:48
Table of Contents
(一)新聞標題
自製衛星「獵風者」 加強颱風預報能力
(二)新聞內容
第2顆台灣自製衛星「獵風者」組裝完成,預計明年第一季就能發射升空!科技部部長吳
政忠20日表示,隨著《太空發展法》通過、旭海火箭成功升空與該衛星組裝完成,「台灣
正邁進太空元年」;獵風者計畫主持人林辰宗指出,該衛星透過海面反射數據,能算出現
在相當缺乏的海面風場資料,加強颱風預報、海象觀測的能力。
台灣的太空元年
科技部部長吳政忠表示,「今年是台灣太空產業元年」,包括通過《太空發展法》、規劃
行政法人國家太空中心與旭海火箭成功升空。他進一步說,太空預算從前年24億增加到36
億,預計明年更會超過50億,都再再顯示「台灣太空產業要真正的起飛」。
他說,隨著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啟動「星鏈計畫」(Starlink),已發射超過2千顆衛星
。吳政忠指出,雖然台灣目前衛星都致力於遙測與氣象,沒有注意到通訊衛星,但通訊衛
星已形成無所不在的網路商機,尤其在地面上的應用上,台灣更不能缺席,盼企業與商界
一同投入,「打造台灣太空產業的新世紀」。
更精準的颱風預報
林辰宗表示,獵風者計畫本來是台美合作衛星計畫之一,但後續遇到美方經費無法確定的
狀況,決定自製「全球衛星系統反射訊號接受儀」(GNSS),所以才有「獵風者」衛星的
誕生。該衛星將負責觀測風向,透過蒐集海面反射的訊號,並進一步推算海向與風速。
他說,此為台灣第2顆自製衛星,台灣就設計了10項關鍵元件與技術,有超過20家台灣廠
商與學術單位參與,自製部分高達82%。林辰宗指出,現在該衛星已經完成組裝,後續進
行震動,分離等各項測試,預計將於明年第一季發射。
中央大學大氣系教授楊舒芝表示,傳統衛星容易受到雲霧影響,常常缺乏海面風場資訊。
而獵風者衛星能透過GNSS反射訊號,取得海面風場數據,進一步搭配地面雷達的資料,應
用於強降雨與空汙檢測,並更精準掌握颱風的結構與強度,增強預報的精準度。
(三)新聞連結
https://udn.com/news/story/7240/6474629
(四)其他心得或備註
雖然近幾年侵台颱風數量下滑
可能面臨衛星發射上空後無颱可看的困境(誤
但目前颱風基本上還是藉由雲系發展的程度來推測颱風強度
期待衛星能帶來新的推測標準讓颱風的強度預判能更準確
--
自製衛星「獵風者」 加強颱風預報能力
(二)新聞內容
第2顆台灣自製衛星「獵風者」組裝完成,預計明年第一季就能發射升空!科技部部長吳
政忠20日表示,隨著《太空發展法》通過、旭海火箭成功升空與該衛星組裝完成,「台灣
正邁進太空元年」;獵風者計畫主持人林辰宗指出,該衛星透過海面反射數據,能算出現
在相當缺乏的海面風場資料,加強颱風預報、海象觀測的能力。
台灣的太空元年
科技部部長吳政忠表示,「今年是台灣太空產業元年」,包括通過《太空發展法》、規劃
行政法人國家太空中心與旭海火箭成功升空。他進一步說,太空預算從前年24億增加到36
億,預計明年更會超過50億,都再再顯示「台灣太空產業要真正的起飛」。
他說,隨著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啟動「星鏈計畫」(Starlink),已發射超過2千顆衛星
。吳政忠指出,雖然台灣目前衛星都致力於遙測與氣象,沒有注意到通訊衛星,但通訊衛
星已形成無所不在的網路商機,尤其在地面上的應用上,台灣更不能缺席,盼企業與商界
一同投入,「打造台灣太空產業的新世紀」。
更精準的颱風預報
林辰宗表示,獵風者計畫本來是台美合作衛星計畫之一,但後續遇到美方經費無法確定的
狀況,決定自製「全球衛星系統反射訊號接受儀」(GNSS),所以才有「獵風者」衛星的
誕生。該衛星將負責觀測風向,透過蒐集海面反射的訊號,並進一步推算海向與風速。
他說,此為台灣第2顆自製衛星,台灣就設計了10項關鍵元件與技術,有超過20家台灣廠
商與學術單位參與,自製部分高達82%。林辰宗指出,現在該衛星已經完成組裝,後續進
行震動,分離等各項測試,預計將於明年第一季發射。
中央大學大氣系教授楊舒芝表示,傳統衛星容易受到雲霧影響,常常缺乏海面風場資訊。
而獵風者衛星能透過GNSS反射訊號,取得海面風場數據,進一步搭配地面雷達的資料,應
用於強降雨與空汙檢測,並更精準掌握颱風的結構與強度,增強預報的精準度。
(三)新聞連結
https://udn.com/news/story/7240/6474629
(四)其他心得或備註
雖然近幾年侵台颱風數量下滑
可能面臨衛星發射上空後無颱可看的困境(誤
但目前颱風基本上還是藉由雲系發展的程度來推測颱風強度
期待衛星能帶來新的推測標準讓颱風的強度預判能更準確
--
Tags:
颱風
All Comments
By Frederic
at 2022-07-25T09:32
at 2022-07-25T09:32
By Adele
at 2022-07-30T06:15
at 2022-07-30T06:15
By Jack
at 2022-08-04T02:59
at 2022-08-04T02:59
By Tracy
at 2022-08-08T23:43
at 2022-08-08T23:43
By Hedwig
at 2022-08-13T20:26
at 2022-08-13T20:26
By Kyle
at 2022-08-18T17:10
at 2022-08-18T17:10
By Zora
at 2022-08-23T13:54
at 2022-08-23T13:54
By Lucy
at 2022-08-28T10:37
at 2022-08-28T10:37
By Una
at 2022-09-02T07:21
at 2022-09-02T07:21
By Hardy
at 2022-09-07T04:05
at 2022-09-07T04:05
By Carol
at 2022-09-12T00:48
at 2022-09-12T00:48
By Kelly
at 2022-09-16T21:32
at 2022-09-16T21:32
Related Posts
天氣小觀:模式未來一週,關島的東風波擾動發展
By Quanna
at 2022-07-20T12:16
at 2022-07-20T12:16
提早28年!英氣象局預測2050年的高溫 本
By Poppy
at 2022-07-18T08:53
at 2022-07-18T08:53
提早28年!英氣象局預測2050年的高溫 本
By John
at 2022-07-17T12:58
at 2022-07-17T12:58
天氣小觀:熱呼呼的夏天,太平洋高壓熱浪季
By Ophelia
at 2022-07-16T17:33
at 2022-07-16T17:33
七月了怎麼還沒有颱風
By Rebecca
at 2022-07-15T22:20
at 2022-07-15T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