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平埔族文化 - 社會議題
By Bethany
at 2008-10-26T00:00
at 2008-10-26T00:00
Table of Contents
最近要做國文ㄉ作業
各位大大
有人可以告訴我
近代台灣平埔族復振運動的文化意義嗎?
謝謝唷!
各位大大
有人可以告訴我
近代台灣平埔族復振運動的文化意義嗎?
謝謝唷!
Tags:
社會議題
All Comments
By Frederic
at 2008-10-29T21:49
at 2008-10-29T21:49
平埔族並不是一個族,而是一個包括九、十個族的族群,他們的話彼此不通,沒有群體的意識。不錯,他們和現在官方承認的原住民九族都是南島語族,所以他們是徹頭徹尾的原住民,只是因為多數漢化的較早,甚至認為自己是漢人,因而像日月潭的邵族和花蓮新社的噶瑪蘭人,雖然少數人仍能操自己的母語,費了不少力氣才分別於民國90 年 8 月 8 日及 91 年 12 月 25 日恢復族名。 近年來,在政治、社會轉入多元化聲中,平埔研究形成一股潮流,民間學者致力於尋根活動,重新「再造」傳統文化與歷史,可說不遺餘力。而學術界的反應則是較慢,但也漸漸熱烈起來。然而無可諱言的,平埔族群的文化是在消逝中,平埔後裔已幾乎完全溶入漢人社會中。筆者近30 年前,在埔里鎮籃城里的平埔族的貓霧扎族(babuza)之東螺社後裔中作研究時,發現他們生活、語言與福佬人幾無差異。一日,房東老太太對我說:「我們是番,不懂禮數,請勿見笑!」以後我探索了一些該族文化的蛛絲馬跡(歌舞、姓氏、系譜、飲食、族人的自諷的言辭等等),顯見雖在漢文化的淫威下,他們還有著極微弱的族群認同。 平埔族群的傳統文化和過去的歷史,必須費心竭力來研究,而且永遠有新的路徑可走。但是平埔人在那裡,卻是較棘手的問題。於是許多人開始思索「有唐山公,沒有唐山媽」的俗語的意涵,也留意自己是否有平埔血統。在此尋根熱中,有些知識份子,勇敢的站出來,宣稱自己的平埔身份。譬如,中研院文哲所的朱榮貴在聯合報的一篇讀者投書中說到,他的父親從來都隱瞞著其平埔族的身份而以漢人自居,直到有一天孩子們逼著他表白,才承認自己是西拉雅族。朱榮貴接這說道:「---將平埔族納入台灣的原住民是一個起點,但最重要的是平埔族的人自己都站出來,表明自己的身份,才可以走出歷史羞恥的陰影。我先做。我叫朱榮貴,台南白河的西拉雅族。建中,台大哲學系畢業,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現職中央研究院文哲所助研究員。下一個是誰要發表?」朱榮貴的勇氣可嘉,但是又有多少平埔人有他這樣炫耀的學經歷?他似乎是以漢人的標準來誇耀自己,落入了漢文化中心的窠臼裡。平埔族應該不論男女老幼及貴賤,人人出來宣稱自己的族群身份。 筆者覺得平埔族群的認同問題,只要把平埔族群的人以自願的方式確定下來,至於應以何種文化作為族群認同的內容,倒不必非是傳統文化。一方面,傳統文化已很難復原,另方面,傳統文化也一直在變,所以根本沒有辦法確定以那一個時期的為標準的。潘英海(1994,1995)花了多年的時間作平埔的研究,對於文化接觸的問題,發表了「合成文化」、「地方文化」的研究成果,我們已無理由拘泥於平埔的傳統文化。不妨尊重當事的平埔族群的人的共識,以他們的意見為準。也希望認同平埔族群的人,能從人類的文化是推陳出新的角度來看文化,這樣,平埔族群的認同就能落實,也能賦予時代意義。但是同時我們也不能忘記,平埔文化是台灣的中華文化的一支,正像朱榮貴使用著純熟的中文,在中華文化的最高學術機構作著研究中華文化的工作。他有著中華文化以及平埔文化的雙重認同,他是平埔文化的一員,也是中華文化的一員。 但是縱使不少人已經喪失了他們的族群認同,除了極少數的人,平埔人對於這種被同化的現象並不擔憂。然而我們認爲他們的族群認同是不絕如縷,並且有了一些轉機。此中的原因頗爲複雜。首先是世界體系全球化和「電腦空間」發展的影響。在全球化與網際網路資訊時代的衝擊下,人類文化的普同性與差異性的相反特質,卻都被強化了,例如,一方面,像麥當勞的消費文化席捲了全球,産生了全球的一致性;但是另一方面,像臺灣宜蘭、花蓮的噶瑪蘭族的地方性族群的復名運動的草根性群體活動,卻也是如火如荼地展開,並且噶瑪蘭族的復名運動業已成功。這一情勢,正符合後現代理論對於日常生活實踐、認知、知識建構的研究取向。後現代的政治文化強調尊重差異,傾聽異議。因而,文化與認同成爲現今人類的一個重要關注議題。因此,新的族群和群體的產生如雨後春筍般的蓬勃。Appadurai 說:「原本是一個地域性之魔瓶的精靈….竟變爲全球性的魔力,就張牙舞爪,從此就在國家間、各種邊界間鑽動。」正是指的這種現象。在這種全球的脈絡下,臺灣原住民的族群意識,就得到了復振的動力。此外,自從1980 年代末,臺灣的反對黨的合法成立,以及動員戡亂時期戒嚴令的廢止,臺灣民主化的氣候業已形成,經過十多年的發展,政治生態丕變,因而原住民的族群意識與本土化運動落地生根,已能走上復名之路或強化族群認同。
以上擷取自{文化、族群與認同} 作者:謝繼昌 台灣大學人類學系
更多資料可以至以下兩個網址查看
www.sinica.edu.tw/ioe/chinese/seminar/030930/paper/07.pdf
www.jolan.idv.tw/media/ethniccrossing/9.pdf
Related Posts
酒精汽油對環境的影響
By Quintina
at 2008-10-26T00:00
at 2008-10-26T00:00
(急!!)歌劇魅影之相關問題~請大大們多幫忙了!!!
By Poppy
at 2008-10-26T00:00
at 2008-10-26T00:00
1.歌劇魅影之相關書訊
請問各位大大關於歌劇魅影的一些相關訊息。
...
有誰可以幫我翻譯一篇英文新聞?
By Hamiltion
at 2008-10-26T00:00
at 2008-10-26T00:00
海床上的動植物圈
By Gary
at 2008-10-26T00:00
at 2008-10-26T00:00
想探索真理社會一切的運作
By Zenobia
at 2008-10-26T00:00
at 2008-10-26T00:00
並建立自己的價值觀
就是世俗所謂 人生的大道理,就是要去了解那些大道理是為什麼而來
有可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