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語和漢字? - 韓國
By David
at 2012-12-02T23:32
at 2012-12-02T23:32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Kunimoto (YP)》之銘言:
: 不好意思 最近和朋友想到這個話題
: 就是韓文字出現之前 韓國是用漢字 沒有錯吧?
: 但是溝通上一樣是說韓語?
: 那麼...像是什麼 "思咪答" 這種詞也都有對應的漢字??
: 其實我也不知道該怎麼問....但蠻想知道的= =""
很久沒看到這類的討論了,雖然這裡是韓國板,還是嘗試簡單來回答一下
韓文發明之前,朝鮮半島使用的文字系統的確是漢字沒錯
至於實際使用的語言,當然還是古代的韓國語
韓語與漢語無論在語法或構詞之上特性截然不同,而漢字起初是為表記漢語而設計的
因此漢字當然並不適合用以表記韓語,不過古代的韓國人一開始也沒有其它的選擇
西元三世紀時漢字傳入朝鮮半島,大約五世紀之後半島三國的漢字使用已相當成熟
最初三國的漢字文獻完全是漢文式的,也就是用漢語寫作,和中土漢文差異不大
但是畢竟實際使用的語言並非漢語,而漢字所記錄的也不是韓語
為了讓韓語能夠文字化,古代韓國人嘗試過很多方式用漢字來記錄古代韓語
最初的嘗試為調整語句中漢字的語順,將其改為韓語的語順
在慶州出土的西元六世紀的《壬申誓記石銘》中,可以看到如下的例子:
「二人并誓記,天前誓,今自三年以後,忠道執持,過失無誓」
可以看到這個碑銘上的句子完全不是漢文的語順,而是類似韓語這樣 SOV 語言的句子
像是最後一句「過失無誓」就是韓語的語順,而正確的漢文語順應為「誓無過失」
這樣的表記方式我們稱其為「誓記式」,其名稱即來自這個誓記石銘
在五世紀後高句麗、百濟、新羅三國留下許多石碑,其文內容皆以誓記式記錄
誓記式是古代韓國人最初的試驗,雖然調整了語序較符合韓國人語言的思考方式
但其仍非韓語,其中語彙與語法虛詞仍然不是韓語,並不是完整的韓語表記方法
在西元十世紀時,也就是新羅統一三國前後,一種新的韓語表記方式產生了
這種表記方法我們稱作「鄉札」,鄉就是 local 的意思,札則是文字
以鄉札所記錄的作品至今傳世的很少,僅有 25 首我們稱作「鄉歌」的作品流傳下來
鄉札是利用漢字的「音」與「訓」用以記錄古代韓語的一種複雜的系統
我們以最早也是最有名的一首鄉歌《薯童謠》為例,其全文如下:
「善花公主主隱,他密只嫁良置古。薯童房乙,夜矣卯乙抱遣去如」
全部都是漢字,但是相信除非你是研究古代韓語的學者,不然應該是讀不懂的
在實詞的部分,鄉札以漢字的訓讀來表示,而虛詞的部分則採用音讀
我們來嘗試解讀一下後面二句就好 (若有興趣研究鄉歌,歡迎移駕韓國語板討論 XD )
「薯童房乙」這句:前二個字薯童是實詞,我們可以唸漢字音 seo-dong,
或是解讀為純韓語 mas-dung 也可以,這二種都有學者專書支持,反正意思就是薯童
「房」是古代韓語裡面對人的蔑稱,讀作 bang,這個詞到現代韓語仍然存在
像是女生稱呼丈夫為「seo-bang-nim」,漢字雖然寫作「書房 nim」
但是其語源和「書房」沒有關係,是從十五世紀之後才產生用同音漢字記錄的詞彙
「乙」是虛詞,用以表示韓語的受格助詞,就是現代的 eul
不過在古代韓語中受格助詞有區分陰陽性,要遵守母音調和,在這裡要讀作 @l
( @ 代表已經消失的韓語母音 a-rae a,不知道沒關係,反正當作受格助詞就好)
所以「薯童房乙」整句用現代韓語來寫就是 seo-dong bang eul
有點複雜?再看下一句可能會讓你想按 End 鍵了 XDD
「夜矣卯乙抱遣去如」:第一個字「夜」是實詞,讀作 bam,就是韓語夜晚的意思
第二個字「矣」則是虛詞,表示韓語的時間格助詞,也就是現代的 e
不過一樣在古代韓語中這個助詞有分陰陽性,在這裡要讀作 @i,因為 bam 母音是陽性
「卯乙」要合在一起解讀,二個字都是音讀,卯讀作 mo,而乙則是表示終聲 l
所以合起來是 mol,這個詞在古代韓語是 mo-r@-da (不知道) 的副詞形
可譯為「偷偷地」的意思 (mo-r@-da 在現代韓語是 mo-reu-da)
「抱」是實詞,表示動詞 an-da (擁抱) 的語幹 an
「遣」是虛詞,用以表記韓語的連接語尾 go
「去」是實詞,表示動詞 ga-da (去) 的語幹 ga
「如」是虛詞,用以表記韓語的終結語尾 da
所以「夜矣卯乙抱遣去如」整句用現代韓語來寫的話就是:bam-e mol-rae an-go ga-da
這二句合在一起,就是「晚上偷偷地去抱薯童」的意思了
看了解讀之後有沒有感到一陣頭昏腦脹的感覺?鄉札的確是個很複雜的系統
但是這是古代韓國人為了以漢字完整表記韓語所做出的相當大的努力與成就
鄉札已經是個可以完整記錄韓語的成熟文字系統
我們若是要將現代韓語的「我是學生」該句 na-neun hak-saeng im-ni-da
用鄉札來寫的話,可以記錄為「吾隱學生是音尼多」
不過由於流傳下來的鄉歌作品太少,仍然有部分地方至今未能完全解讀出來
雖然鄉札是個完整的系統,但是實在太過複雜且不易學習使用
在十三世紀之後再也沒有任何和鄉札有關的文字資料流傳下來了
除了鄉札之外,與鄉札在同一個時間發展出另一種文字系統,稱作「吏讀」
相傳是新羅人薛聰所發明,不過這樣的系統應該不是單一一個人發明出來的
相較鄉札是完整的韓語文字系統,吏讀則比較像是誓記式和鄉札的混和體
吏讀把漢文改成韓語的語順,然後在漢字詞後面添加類似鄉札的韓語虛詞
我們以十四世紀末朝鮮初年的《大明律直解》一書為例,這本是解釋明朝的律法的書
這本書有漢文和吏讀二個版本,可以對照來看,我們看其中一句:
吏讀:「徒役年限內良中 老疾是去等 如前論之為乎事」
漢文:「若在徒役年限內老疾,亦如之」
吏讀句子中有標顏色的地方表示是韓語語法成份,未標色者則是漢文的內容
「良中」是表示中世韓語的時間格助詞 a-h@i,相當於現在的 e
「是」是訓讀詞,表示韓語的動詞 i-da 的語幹 i
「去等」是中世韓語的假定連接語尾,跟現代韓語一樣讀作 geo-deun,為「如果」之意
「為」是表示中世韓語的動詞 h@-da (做) 的語幹 h@ (現代韓語為 ha)
「乎」是表示中世韓語尊敬態的冠形詞形語尾 on
「事」是訓讀,表示韓語的依存名詞 il (事情)
我們知道了這些吏讀的虛詞所對應的韓語語法成份之後,基本上就不難解讀這句話了吧
吏讀的使用歷史相當悠久,其與漢文並用相當長的時間
高麗與朝鮮的官方文書除了漢文之外,亦有許多吏讀的版本
就算韓文發明之後仍然持續有吏讀文書存在,一直到十九世紀晚期都仍在使用
不過基本上吏讀仍然是以漢文為宗,只是加入了韓語的句法成份幫助閱讀與理解
除了上面提到的三種系統:誓記式、鄉札、吏讀之外,還有一種系統也要提一下
那就是「口訣」,其所表示的部分稱作「點吐」,所謂的「吐」就是指韓語的助詞語尾
口訣大概一樣在十世紀之後開始有相關的文獻出現,高麗時期之後漸增多
但是口訣基本上比較算是輔助漢文學習的一種手段,舉例如下:
「天地之間萬物之中厓 唯人是 最貴為尼 所貴乎人者隱 以其有五倫也羅」
有標注顏色的部分就是口訣,「厓」表示韓語的方位格助詞 e
「是」表示韓語的主格助詞 i,「為」是動詞 h@-da (做) 的語幹 h@ (現代韓語為 ha)
「尼」則是表示韓語的語尾 ni,「隱」則是韓語的比較格助詞 neun
而最後的「羅」則是表示引用的助詞 ra
若把這些稱作「吐」的口訣漢字全部拿掉,會發現這仍然是完整的漢文語句
另外由於口訣的吐用漢字來表記,筆畫太多書寫實在太浪費時間
因此後來韓國人把口訣使用的漢字進行筆畫刪減,創造出特殊的口訣記號
像是「厓」簡化為「厂」,「尼」省改為「匕」
韓國人所發明的口訣記號中,有不少記號和日文的片假名很像
當然讀音和片假名不相同,只是同為漢字偏旁的化簡而已
口訣的目的主要是幫助漢文句子的閱讀,因此流傳下來的口訣文獻中
很多口訣記號都是直接標注在漢文句子的旁邊
誓記式漢文、鄉札、口訣、吏讀,都是古代韓國人為了記錄韓語所做的各種嘗試
利用外來的漢字,想辦法用漢字將韓語文字化,也因為有了這樣的漢字記錄的文獻
讓現在的我們得以研究了解古代的韓語到底是什麼樣的語言
拜偉大的世宗大王之賜,韓語終於能夠擺脫這個極不合身的漢字系統
若是我們現在學習韓語得從鄉札這樣複雜的系統開始學習,不知會是何種光景
對了,要是對古代韓語以及韓語文字系統有興趣的話,歡迎駕臨 HANGUKMAL 韓國語板!
--
: 不好意思 最近和朋友想到這個話題
: 就是韓文字出現之前 韓國是用漢字 沒有錯吧?
: 但是溝通上一樣是說韓語?
: 那麼...像是什麼 "思咪答" 這種詞也都有對應的漢字??
: 其實我也不知道該怎麼問....但蠻想知道的= =""
很久沒看到這類的討論了,雖然這裡是韓國板,還是嘗試簡單來回答一下
韓文發明之前,朝鮮半島使用的文字系統的確是漢字沒錯
至於實際使用的語言,當然還是古代的韓國語
韓語與漢語無論在語法或構詞之上特性截然不同,而漢字起初是為表記漢語而設計的
因此漢字當然並不適合用以表記韓語,不過古代的韓國人一開始也沒有其它的選擇
西元三世紀時漢字傳入朝鮮半島,大約五世紀之後半島三國的漢字使用已相當成熟
最初三國的漢字文獻完全是漢文式的,也就是用漢語寫作,和中土漢文差異不大
但是畢竟實際使用的語言並非漢語,而漢字所記錄的也不是韓語
為了讓韓語能夠文字化,古代韓國人嘗試過很多方式用漢字來記錄古代韓語
最初的嘗試為調整語句中漢字的語順,將其改為韓語的語順
在慶州出土的西元六世紀的《壬申誓記石銘》中,可以看到如下的例子:
「二人并誓記,天前誓,今自三年以後,忠道執持,過失無誓」
可以看到這個碑銘上的句子完全不是漢文的語順,而是類似韓語這樣 SOV 語言的句子
像是最後一句「過失無誓」就是韓語的語順,而正確的漢文語順應為「誓無過失」
這樣的表記方式我們稱其為「誓記式」,其名稱即來自這個誓記石銘
在五世紀後高句麗、百濟、新羅三國留下許多石碑,其文內容皆以誓記式記錄
誓記式是古代韓國人最初的試驗,雖然調整了語序較符合韓國人語言的思考方式
但其仍非韓語,其中語彙與語法虛詞仍然不是韓語,並不是完整的韓語表記方法
在西元十世紀時,也就是新羅統一三國前後,一種新的韓語表記方式產生了
這種表記方法我們稱作「鄉札」,鄉就是 local 的意思,札則是文字
以鄉札所記錄的作品至今傳世的很少,僅有 25 首我們稱作「鄉歌」的作品流傳下來
鄉札是利用漢字的「音」與「訓」用以記錄古代韓語的一種複雜的系統
我們以最早也是最有名的一首鄉歌《薯童謠》為例,其全文如下:
「善花公主主隱,他密只嫁良置古。薯童房乙,夜矣卯乙抱遣去如」
全部都是漢字,但是相信除非你是研究古代韓語的學者,不然應該是讀不懂的
在實詞的部分,鄉札以漢字的訓讀來表示,而虛詞的部分則採用音讀
我們來嘗試解讀一下後面二句就好 (若有興趣研究鄉歌,歡迎移駕韓國語板討論 XD )
「薯童房乙」這句:前二個字薯童是實詞,我們可以唸漢字音 seo-dong,
或是解讀為純韓語 mas-dung 也可以,這二種都有學者專書支持,反正意思就是薯童
「房」是古代韓語裡面對人的蔑稱,讀作 bang,這個詞到現代韓語仍然存在
像是女生稱呼丈夫為「seo-bang-nim」,漢字雖然寫作「書房 nim」
但是其語源和「書房」沒有關係,是從十五世紀之後才產生用同音漢字記錄的詞彙
「乙」是虛詞,用以表示韓語的受格助詞,就是現代的 eul
不過在古代韓語中受格助詞有區分陰陽性,要遵守母音調和,在這裡要讀作 @l
( @ 代表已經消失的韓語母音 a-rae a,不知道沒關係,反正當作受格助詞就好)
所以「薯童房乙」整句用現代韓語來寫就是 seo-dong bang eul
有點複雜?再看下一句可能會讓你想按 End 鍵了 XDD
「夜矣卯乙抱遣去如」:第一個字「夜」是實詞,讀作 bam,就是韓語夜晚的意思
第二個字「矣」則是虛詞,表示韓語的時間格助詞,也就是現代的 e
不過一樣在古代韓語中這個助詞有分陰陽性,在這裡要讀作 @i,因為 bam 母音是陽性
「卯乙」要合在一起解讀,二個字都是音讀,卯讀作 mo,而乙則是表示終聲 l
所以合起來是 mol,這個詞在古代韓語是 mo-r@-da (不知道) 的副詞形
可譯為「偷偷地」的意思 (mo-r@-da 在現代韓語是 mo-reu-da)
「抱」是實詞,表示動詞 an-da (擁抱) 的語幹 an
「遣」是虛詞,用以表記韓語的連接語尾 go
「去」是實詞,表示動詞 ga-da (去) 的語幹 ga
「如」是虛詞,用以表記韓語的終結語尾 da
所以「夜矣卯乙抱遣去如」整句用現代韓語來寫的話就是:bam-e mol-rae an-go ga-da
這二句合在一起,就是「晚上偷偷地去抱薯童」的意思了
看了解讀之後有沒有感到一陣頭昏腦脹的感覺?鄉札的確是個很複雜的系統
但是這是古代韓國人為了以漢字完整表記韓語所做出的相當大的努力與成就
鄉札已經是個可以完整記錄韓語的成熟文字系統
我們若是要將現代韓語的「我是學生」該句 na-neun hak-saeng im-ni-da
用鄉札來寫的話,可以記錄為「吾隱學生是音尼多」
不過由於流傳下來的鄉歌作品太少,仍然有部分地方至今未能完全解讀出來
雖然鄉札是個完整的系統,但是實在太過複雜且不易學習使用
在十三世紀之後再也沒有任何和鄉札有關的文字資料流傳下來了
除了鄉札之外,與鄉札在同一個時間發展出另一種文字系統,稱作「吏讀」
相傳是新羅人薛聰所發明,不過這樣的系統應該不是單一一個人發明出來的
相較鄉札是完整的韓語文字系統,吏讀則比較像是誓記式和鄉札的混和體
吏讀把漢文改成韓語的語順,然後在漢字詞後面添加類似鄉札的韓語虛詞
我們以十四世紀末朝鮮初年的《大明律直解》一書為例,這本是解釋明朝的律法的書
這本書有漢文和吏讀二個版本,可以對照來看,我們看其中一句:
吏讀:「徒役年限內良中 老疾是去等 如前論之為乎事」
漢文:「若在徒役年限內老疾,亦如之」
吏讀句子中有標顏色的地方表示是韓語語法成份,未標色者則是漢文的內容
「良中」是表示中世韓語的時間格助詞 a-h@i,相當於現在的 e
「是」是訓讀詞,表示韓語的動詞 i-da 的語幹 i
「去等」是中世韓語的假定連接語尾,跟現代韓語一樣讀作 geo-deun,為「如果」之意
「為」是表示中世韓語的動詞 h@-da (做) 的語幹 h@ (現代韓語為 ha)
「乎」是表示中世韓語尊敬態的冠形詞形語尾 on
「事」是訓讀,表示韓語的依存名詞 il (事情)
我們知道了這些吏讀的虛詞所對應的韓語語法成份之後,基本上就不難解讀這句話了吧
吏讀的使用歷史相當悠久,其與漢文並用相當長的時間
高麗與朝鮮的官方文書除了漢文之外,亦有許多吏讀的版本
就算韓文發明之後仍然持續有吏讀文書存在,一直到十九世紀晚期都仍在使用
不過基本上吏讀仍然是以漢文為宗,只是加入了韓語的句法成份幫助閱讀與理解
除了上面提到的三種系統:誓記式、鄉札、吏讀之外,還有一種系統也要提一下
那就是「口訣」,其所表示的部分稱作「點吐」,所謂的「吐」就是指韓語的助詞語尾
口訣大概一樣在十世紀之後開始有相關的文獻出現,高麗時期之後漸增多
但是口訣基本上比較算是輔助漢文學習的一種手段,舉例如下:
「天地之間萬物之中厓 唯人是 最貴為尼 所貴乎人者隱 以其有五倫也羅」
有標注顏色的部分就是口訣,「厓」表示韓語的方位格助詞 e
「是」表示韓語的主格助詞 i,「為」是動詞 h@-da (做) 的語幹 h@ (現代韓語為 ha)
「尼」則是表示韓語的語尾 ni,「隱」則是韓語的比較格助詞 neun
而最後的「羅」則是表示引用的助詞 ra
若把這些稱作「吐」的口訣漢字全部拿掉,會發現這仍然是完整的漢文語句
另外由於口訣的吐用漢字來表記,筆畫太多書寫實在太浪費時間
因此後來韓國人把口訣使用的漢字進行筆畫刪減,創造出特殊的口訣記號
像是「厓」簡化為「厂」,「尼」省改為「匕」
韓國人所發明的口訣記號中,有不少記號和日文的片假名很像
當然讀音和片假名不相同,只是同為漢字偏旁的化簡而已
口訣的目的主要是幫助漢文句子的閱讀,因此流傳下來的口訣文獻中
很多口訣記號都是直接標注在漢文句子的旁邊
誓記式漢文、鄉札、口訣、吏讀,都是古代韓國人為了記錄韓語所做的各種嘗試
利用外來的漢字,想辦法用漢字將韓語文字化,也因為有了這樣的漢字記錄的文獻
讓現在的我們得以研究了解古代的韓語到底是什麼樣的語言
拜偉大的世宗大王之賜,韓語終於能夠擺脫這個極不合身的漢字系統
若是我們現在學習韓語得從鄉札這樣複雜的系統開始學習,不知會是何種光景
對了,要是對古代韓語以及韓語文字系統有興趣的話,歡迎駕臨 HANGUKMAL 韓國語板!
--
Tags:
韓國
All Comments
By Genevieve
at 2012-12-03T17:55
at 2012-12-03T17:55
By Margaret
at 2012-12-07T12:37
at 2012-12-07T12:37
By Kama
at 2012-12-11T21:22
at 2012-12-11T21:22
By Irma
at 2012-12-15T06:05
at 2012-12-15T06:05
By Una
at 2012-12-15T11:12
at 2012-12-15T11:12
By Ivy
at 2012-12-18T05:32
at 2012-12-18T05:32
By Mason
at 2012-12-21T07:48
at 2012-12-21T07:48
By Ina
at 2012-12-25T00:21
at 2012-12-25T00:21
By Wallis
at 2012-12-29T00:20
at 2012-12-29T00:20
By Zora
at 2013-01-01T04:04
at 2013-01-01T04:04
By Carol
at 2013-01-03T17:27
at 2013-01-03T17:27
By Belly
at 2013-01-03T21:02
at 2013-01-03T21:02
By Donna
at 2013-01-07T17:38
at 2013-01-07T17:38
By Dorothy
at 2013-01-09T05:48
at 2013-01-09T05:48
By Isla
at 2013-01-11T21:05
at 2013-01-11T21:05
By Doris
at 2013-01-12T15:25
at 2013-01-12T15:25
Related Posts
紳士的品格 女主角用的雷射除毛機哪裡買?
By Skylar Davis
at 2012-12-01T18:29
at 2012-12-01T18:29
韓語和漢字?
By Oscar
at 2012-11-27T21:46
at 2012-11-27T21:46
韓語和漢字?
By Steve
at 2012-11-27T20:34
at 2012-11-27T20:34
韓國有像PTT一樣的論壇嗎
By Isla
at 2012-11-20T23:33
at 2012-11-20T23:33
韓語初學者最推書籍?
By Daniel
at 2012-11-20T10:59
at 2012-11-20T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