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願當「屋奴」中國白領逃離一線大城市 - 社會議題
By Tristan Cohan
at 2010-02-13T00:00
at 2010-02-13T00:00
Table of Contents
人資系統的黑暗人 http://is-hr.blogspot.com/
就是人資系統的錯 http://hr-no.blogspot.com/
台灣是否有一樣的情況呢?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212/5/...
不願當「屋奴」 中國白領逃離一線大城市
圖片參考:http://l.yimg.com/f/i/tw/news/cp_logo/cna_logo.jpg
更新日期:2010/02/12 15:22(中央社台北12日電)隨著大陸房價直衝雲霄,「逃離北上廣(北京、上海、廣州)」的風潮正瀰漫在這些一線大城市。許多白領階級毅然回鄉置業、工作,甚至不惜務農,這一切只因為他們不想當高房價「屋奴」。香港文匯報報導,這些當年削尖腦袋、百般爭取留在大城市實現人生夢想的白領們,在好不容易挨過金融海嘯後,卻被高房價這株最後的稻草壓垮。「每天一睜開眼,就有一串數字蹦出腦海:房貸6000元,吃穿用2500元,冉冉上幼兒園1500元,人情往來600元,... 從我甦醒的第一個呼吸起,我每天至少要進賬400元。這就是我活在這個城市的成本。」大陸去年底熱門都市劇「蝸居」中、女主角海萍的這些話令人印象深刻,也得到無數都市白領的共鳴,他們有人仍舊如海萍一樣堅守在大都市,但也有更多人選擇撤離。報導引述近日一項有3000名網友投票的調查結果顯示,超過80%的大城市白領都曾想過回家鄉或向二、三線城市發展。而「搜房網」近日啟動的「回鄉置業」調查也顯示,有超過80%的網友表示現在高房價已經帶給購房者深深的挫敗感,他們準備逃離大都市,移居到二、三線城市。 上述調查已經表明,「逃離北上廣」已成為絕大多數白領內心隱隱躍動的思考。專家預估,如果上述大城市的房價繼續上漲,撤離的白領們可能越來越多。數據顯示,在北京,2009年前10個月,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前一年同期實際增長10%,但是漲幅超過50%的房宅卻比比皆是。上海「新聞晨報」一項調查顯示,越來越多的上海白領在快節奏的工作與高壓力的生活下,辭去工作,移居到其他城市生活。在上海一家知名媒體擔任部門主管、月薪近2萬的小宇對記者訴苦說:「我現在每個月的房貸就要1萬2,加上飯費、交通費、人際交往費、置裝費,幾乎『月光』,我的生活狀態叫做『生存之上、生活之下』。」白領們的返鄉潮也出現在珠三角地區。娜娜(化名)在廣州一家外貿公司工作6年,月薪5000元左右的她一直希望能在當地買一套小房子,但是現實卻離夢想越來越遠。因為「1年存的錢,還不夠買1平方公尺。」報導說,在大都市地區,除了少數混得特別好的白領有能力買房外,大部分人都無力支付一線城市的高額房價,從而選擇回家鄉購房置業。990212
Update:
to 003
中國式標準的權貴主義?
台灣在地產價值上,已經十五年居高不下;有能力買房的人?
該說是「中國」在學習台灣經濟狀況?你的「時間實務、經濟觀念」錯誤百出。
早就呈現出「收入差別」,為何?政府仍不願意有效介入,改善「房地產」市場?
事實上,現在的年輕一代「25~40之間」毫無能力白手起家,自己買房子!
原因為何?
就因為「報酬所得」不足以正常「供需」,社會報酬的壓低?
造成更多「不良的社會問題」,積壓在「底層」,這些困境?
根本沒有人,願意站出來「說明事實」。
Update 2:
土地私有化?
呵呵!
我的重點是「誰」付得起「超高額」的房貸?
再有生之年,能否正常繳清貸款?
台灣早期的無殼蝸牛,就是面對這種環境!
台灣現在的失業人口,面對的是「貧富收入差距」。
總之?又是財團在搞「炒地皮」嗎?
建商?是否又如同台灣一般?拿去「抵押銀行現金」?
最後?房屋還是一樣沒有什麼人去買嗎?
Update 3:
低薪報酬、高消費市場?
台灣的未來前景?十分糟糕啊!
難道都市化的結果?都爆發同樣的困境嗎?
Update 4:
TO 章熙
你認為背後有人操作?創造「集中利益」來維持「少數權力」?
不論是「台灣\中國\印歐」的房地產炒作?
仍至沒國近年「美國次房貸」的崩潰?
Update 5:
總之創造這種「社會結構」是刻意造成的囉?
那這樣大的經濟行為體?造成的社會底層崩潰?會有退潮的時候嗎?
難道除了經濟體,轉變成「美國次房貸」的崩潰,才能改善?
就是人資系統的錯 http://hr-no.blogspot.com/
台灣是否有一樣的情況呢?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212/5/...
不願當「屋奴」 中國白領逃離一線大城市
圖片參考:http://l.yimg.com/f/i/tw/news/cp_logo/cna_logo.jpg
更新日期:2010/02/12 15:22(中央社台北12日電)隨著大陸房價直衝雲霄,「逃離北上廣(北京、上海、廣州)」的風潮正瀰漫在這些一線大城市。許多白領階級毅然回鄉置業、工作,甚至不惜務農,這一切只因為他們不想當高房價「屋奴」。香港文匯報報導,這些當年削尖腦袋、百般爭取留在大城市實現人生夢想的白領們,在好不容易挨過金融海嘯後,卻被高房價這株最後的稻草壓垮。「每天一睜開眼,就有一串數字蹦出腦海:房貸6000元,吃穿用2500元,冉冉上幼兒園1500元,人情往來600元,... 從我甦醒的第一個呼吸起,我每天至少要進賬400元。這就是我活在這個城市的成本。」大陸去年底熱門都市劇「蝸居」中、女主角海萍的這些話令人印象深刻,也得到無數都市白領的共鳴,他們有人仍舊如海萍一樣堅守在大都市,但也有更多人選擇撤離。報導引述近日一項有3000名網友投票的調查結果顯示,超過80%的大城市白領都曾想過回家鄉或向二、三線城市發展。而「搜房網」近日啟動的「回鄉置業」調查也顯示,有超過80%的網友表示現在高房價已經帶給購房者深深的挫敗感,他們準備逃離大都市,移居到二、三線城市。 上述調查已經表明,「逃離北上廣」已成為絕大多數白領內心隱隱躍動的思考。專家預估,如果上述大城市的房價繼續上漲,撤離的白領們可能越來越多。數據顯示,在北京,2009年前10個月,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前一年同期實際增長10%,但是漲幅超過50%的房宅卻比比皆是。上海「新聞晨報」一項調查顯示,越來越多的上海白領在快節奏的工作與高壓力的生活下,辭去工作,移居到其他城市生活。在上海一家知名媒體擔任部門主管、月薪近2萬的小宇對記者訴苦說:「我現在每個月的房貸就要1萬2,加上飯費、交通費、人際交往費、置裝費,幾乎『月光』,我的生活狀態叫做『生存之上、生活之下』。」白領們的返鄉潮也出現在珠三角地區。娜娜(化名)在廣州一家外貿公司工作6年,月薪5000元左右的她一直希望能在當地買一套小房子,但是現實卻離夢想越來越遠。因為「1年存的錢,還不夠買1平方公尺。」報導說,在大都市地區,除了少數混得特別好的白領有能力買房外,大部分人都無力支付一線城市的高額房價,從而選擇回家鄉購房置業。990212
Update:
to 003
中國式標準的權貴主義?
台灣在地產價值上,已經十五年居高不下;有能力買房的人?
該說是「中國」在學習台灣經濟狀況?你的「時間實務、經濟觀念」錯誤百出。
早就呈現出「收入差別」,為何?政府仍不願意有效介入,改善「房地產」市場?
事實上,現在的年輕一代「25~40之間」毫無能力白手起家,自己買房子!
原因為何?
就因為「報酬所得」不足以正常「供需」,社會報酬的壓低?
造成更多「不良的社會問題」,積壓在「底層」,這些困境?
根本沒有人,願意站出來「說明事實」。
Update 2:
土地私有化?
呵呵!
我的重點是「誰」付得起「超高額」的房貸?
再有生之年,能否正常繳清貸款?
台灣早期的無殼蝸牛,就是面對這種環境!
台灣現在的失業人口,面對的是「貧富收入差距」。
總之?又是財團在搞「炒地皮」嗎?
建商?是否又如同台灣一般?拿去「抵押銀行現金」?
最後?房屋還是一樣沒有什麼人去買嗎?
Update 3:
低薪報酬、高消費市場?
台灣的未來前景?十分糟糕啊!
難道都市化的結果?都爆發同樣的困境嗎?
Update 4:
TO 章熙
你認為背後有人操作?創造「集中利益」來維持「少數權力」?
不論是「台灣\中國\印歐」的房地產炒作?
仍至沒國近年「美國次房貸」的崩潰?
Update 5:
總之創造這種「社會結構」是刻意造成的囉?
那這樣大的經濟行為體?造成的社會底層崩潰?會有退潮的時候嗎?
難道除了經濟體,轉變成「美國次房貸」的崩潰,才能改善?
Tags:
社會議題
All Comments
By Zora
at 2010-02-15T15:07
at 2010-02-15T15:07
中國的土地私有化不過是近20年的事,本來土地是屬於國家與人民的,現在,他們也發生屋奴現象,大家不妨去想一想〈如果閣下的腦袋還在的話〉,這些龐大的資金----最終都跑到哪裡去了?
2010-02-17 12:02:59 補充:
再給你一個提示吧
現代人的民生所需:食衣住行育樂,為什麼惟獨「住」的費用特高?
國家政策可以維持食物價格,因為那是民生必需品,那麼,為何又放任房屋價格的居高不下,難道住房不是民生必需品?
另外,土地私有化也是個笑話,若在城市買一間公寓住宅,消費者所持有的土地權利有多少?〈3、4坪?〉它的生產價值有多少?那不都是隱藏在購買者一生的剩餘生產力之中?
因此我們不得不提問,國家制度是與誰在合作,聯手剝削市民的勞動力?
2010-02-18 02:36:57 補充:
在意見欄一直提問,似乎不太禮貌,正式來回答您的問題吧。
城市住宅價格的居高不下,從現況中是看不出清楚輪廓,因此,章熙必須從歷史脈絡中來分析。在本答題中,只能提出一種較簡易的模型,才能做出約略的解釋,否則這個問題在幾千字數中,是很難講的清楚。
先從城市聚落的基本形式來考察吧。
城市的原初成員為一群統治集團,他們藉由控制自然環境的能力,來支配周圍灌溉區的耕作農民。
統治集團的支配手段包括有:整合大面積灌溉流域的能力,可能再加上一些宗教力量及一些武裝力量。總之,統治集團的生活所需,是依靠農民的生產剩餘所提供。
統治集團必須集中農民的生產剩餘物,因此必須有一座大倉庫,他們的日常生活也需要有一群奴僕來服侍,生活器物也要有一些工匠來製作;最早的城市住民就是:統治集團本身、奴僕及工匠、倉庫管理者、巫師和衛士的組合體。
隨著生產剩餘物的累積,以及工匠製作技術的發展,每個城市都有了地方特產品,這時候,出現了一群商人,商人將每個城市的特產品帶往另一個城市做交易,當交易行為趨向熱絡時,固定店面的經銷商便出現在城市中,商人便成為城市中的新成員。
隨著時間的進展,城市中的居民有了新的交往與競爭的關係,統治集團逐漸的融合起不同屬性的成員:奴僕、工匠、倉庫管理者、巫師、衛士和商人;他們在現代社會中的位置便成為:服務業、工業家〈科技精英〉、銀行家、專家學者、軍人和商人。
統治集團化身為一般市民隱藏在城市中,但是每種統治次團體的利益不盡相同,他們經過常時間的協商讓步過程後,必須將各自的利益委託給一代理人〈政治人物〉,由這些政治人物將統治集團的利益轉換為政策,並交由另一批奴僕〈官僚體系〉去執行。
統治集團將這種支配組織稱之為「國家」,將他們的利益稱之為「法律」:人民有效忠國家,遵守法律的義務,並宣稱是一種「天職」。
另一方面,統治集團為了將他們的支配權力和利益合法化,他們便塑造出一連串現代的神話:有土斯有財、核心家庭、人力資本、公平與正義.....這些神話在真正的市民群體中成為全套的意識形態,而將市民們以看不見的鐵鍊栓緊在統治集團的周邊,供他們終生驅使,任勞任怨而無怨無悔。
至於周邊的那些農民,他們仍然是處於被支配、被剝削的社會結構最底層。他們雖然擁有小塊的農地〈大塊農地已被農業資本家占用〉,生產剩餘卻不能維持基本生活,偶爾還要幫城市居民打打零工,貼補家用。
雖然有些接近功能論,但是,這些,就是一般人所不知道的「社會真實」。
2010-02-18 02:55:03 補充:
共產主義所講的是另一個神話,另一整套的意識形態。
2010-02-18 15:18:04 補充:
回覆:你認為背後有人操作?創造「集中利益」來維持「少數權力」?
不論是「台灣\中國\印歐」的房地產炒作?
仍至沒國近年「美國次房貸」的崩潰?
======================
回答:
你還是由現況來解讀,我已經說過,那會看不到整體;炒作與崩潰只是枝節,那不屬於結構面的問題。
現代人為了求取更好的生活,儘量向統治集團靠攏:城市權力的意象,
造成了城市地產價格高漲,市民也將勞動剩餘出賣給統治集團而不自知。
你應該要問的是,政府為什麼不大量興建國民住宅,建設交通網絡及公共設施,以抑制不合理及高昂房價;否則,事實應當與我描述的相距不遠,不是嗎?
2010-02-19 13:18:41 補充:
最後,大致列一下『參考書目』,只列幾本精華的書籍,是這個的觀調來源,有興趣就看一看吧。知識+的空間有限,不適合做深入討論。
Max Weber 的《社會經濟史》,臺灣商務
Michael Mann 的《社會權力的來源》,桂冠、上海-2種版本
夏鑄久、王志弘的《空間的文化形式與社會理論讀本》,明文
Hans G Gadamer的《真理與方法》,北京商務
Paula Saukko的《文化研究取徑:新舊方法論的探索》,國立編譯
2010-02-19 13:32:42 補充:
還有一本也可以看一看,雖然與章熙的想法有些出入,但是可以做些參考:
黃樹仁的《心牢:農地農用意識形態與臺灣城鄉發展》,巨流
2010-02-20 15:47:31 補充:
回覆:總之創造這種「社會結構」是刻意造成的囉?
那這樣大的經濟行為體?造成的社會底層崩潰?會有退潮的時候嗎?
難道除了經濟體,轉變成「美國次房貸」的崩潰,才能改善?
======================
回答:
我是從人類歷史發展的過程來看「城市房價過高」的問題,在這個觀點中,「社會結構」是人們因地制宜、相互協商讓步之後,經過長久時間,逐步形構而成的〈它不是突然出現,而是代代相傳並逐步修正的〉。
2010-02-20 15:48:03 補充:
在這過程中,總是會出現結構面向的轉變〈牽涉到另一議題,你可以參考Mann 的書〉。就近百年來說吧,經濟崩潰不只一次,從1920年代經濟大消條、1950年的中國經濟崩盤和世界冷戰、1960年石油危機,1990蘇聯解體....這些事件改變了當時的政治生態與經濟結構;發展到目前我們所面對的:中國掘出。
但是,將視野再放寬一些,資本主義的景氣循環是不變的事實:從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到美國;而中國之後呢?是否不過另一個循環的開始。
2010-02-20 16:17:49 補充:
有關資本主義,列幾本書吧,雖然其中某些觀點也和章熙並不相同。
黃仁宇的《資本主義與二十一世紀》,聯經
Joseph A. Schumpeter的《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和民主》,左岸
Fernand Braudel的《15至18世紀的物質文明、經濟和資本主義》,左岸
社會結構可參見Anthony Giddens的《社會的構成》,左岸
關於這些部分的書太多,就不一一介紹了。
2010-02-20 21:41:49 補充:
最後,這個「簡介式」的模型必須加上兩個元素:反思和流動。
文化與意識形態是會轉變的,不能否認,我的歷史考證方法是出於另一種意識形態。
再加上流動概念,想像一下自己是二十二世紀的人,你會如何看待這些前一個世紀社會學術士的儀式和信仰?
By Charlotte
at 2010-02-15T18:23
at 2010-02-15T18:23
三 十年前,新興人口湧入台北市謀職,台北房地產大漲。於是中和,永和,板橋,三重,甚至開發大汐止地區,但是這些房價也不低,租屋很普遍。如果一個家庭要在這台北周邊定居下來,必須雙薪收入達七萬元以上,而且三代同堂,長輩照顧孫子和照顧家裏煮飯的工作。
但是台北是人人響往的大都會,每年湧入找工作的人口激增,當時的台北是最風光的一刻,同樣的,所謂無殼蝸牛的問題日趨嚴重,生活壓力非常大,但是離開台北地區,如何生存?當時為了上班族能買房子,可以貸款九成,興奮之餘才感到貸款和利息的沉重負擔。
這十年來,台北的人口開始外移,雖然超過到台北找工作的人數,但是近年來數目增加,恐怕台北的凋零,已經不是機會天堂了。但是其他城市呢?似乎衰敗的更快,家鄉,早已是窮山惡水了。而中國正是興盛的年代,處處有商機,所以人民可以選擇。台灣經濟衰退,房價還是高居不下,人民已經退無可退了。
By Audriana
at 2010-02-16T16:07
at 2010-02-16T16:07
相對的板橋新莊汐止新店三峽人口數農田變少房子增多鄰居非在地.
萬事順
Related Posts
人爲什麽一定要結婚生孩子呢?
By Joe
at 2010-02-13T00:00
at 2010-02-13T00:00
食物有問題該如何申訴?
By Aaliyah
at 2010-02-13T00:00
at 2010-02-13T00:00
年過30遇不到良人怎麼辦?
By Franklin
at 2010-02-13T00:00
at 2010-02-13T00:00
職場上受到不公平待遇的不是只有女性
By David
at 2010-02-13T00:00
at 2010-02-13T00:00
心臟抽筋舒緩方法
By Mia
at 2010-02-12T00:00
at 2010-02-12T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