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霸凌的相關問題(幫幫忙噢) - 霸凌
By Odelette
at 2008-12-27T00:00
at 2008-12-27T00:00
Table of Contents
以下有幾個小小問題想請有實例的朋友幫作說明
1電視上暴力的節目會影響兒童 那要怎樣輔導兒童?(清楚的解釋)
2那如果家長對自己的小孩展現權威是否也是對小孩產生霸凌?
那家長要如果展現權威呢 ( 說明並舉例)
請問一篇有關兒童霸凌的報告要如果做結論呢 ???
能回多少就回多少
要做報告用的
有引用資料也可以用上來
1電視上暴力的節目會影響兒童 那要怎樣輔導兒童?(清楚的解釋)
2那如果家長對自己的小孩展現權威是否也是對小孩產生霸凌?
那家長要如果展現權威呢 ( 說明並舉例)
請問一篇有關兒童霸凌的報告要如果做結論呢 ???
能回多少就回多少
要做報告用的
有引用資料也可以用上來
Tags:
霸凌
All Comments
By Annie
at 2008-12-29T17:13
at 2008-12-29T17:13
─談高雄市家庭暴力防治中心經驗及成效發現
莊美娥
壹、前言
家庭暴力的現象長久以來一直存在現實的生活中,而此問題也成為實務工作者和研究者重視的焦點,進而也發現兒童常成為家庭暴力中無聲的受害者,即隱性與次級的案主。
所謂家庭暴力目睹兒童之界定,根據Jaffe、Wolfe 與 Wilson(1990)之定義乃經常目睹雙親(指現在或曾經有婚姻關係之父母)之一方對另一方施予暴力之兒童,包括直接看到威脅、毆打、羞辱、辱罵或間接聽到毆打或言語暴力行為,或者僅是看到他最後的結果,如第二天看到母親的傷痕等(陳怡如,二○○一)。另根據陳怡如對目睹暴力子女(兒童)的界定,分廣義:包括單純目睹暴力與自身同時受虐的子女(兒童);及狹義:單純目睹暴力的子女(兒童)。
對於所指目睹兒童則以兒童福利法所規定以未滿十二歲之人。由多項研究發現目睹家庭暴力與兒童虐待有很高的重疊性,依據Peled(1997)之推估,目睹家暴與兒童虐待同時發生的家庭佔家庭暴力案件的四○│六○%之間。由Echlin及Marshall(1995)與Rosenberg及 Giberson(1991)等人之研究發現對兒童來說,目睹父母之間的暴力行為所經歷的心理歷程與直接受虐的心理歷程是很相似的(陳怡如,二○○一),導致兒童情緒與行為問題,甚至學習到錯誤的信念,進而產生暴力的代間傳遞。
在實務工作中也發現以上之問題所佔比例不低,依其需求提供服務而展開處遇工作,所以針對目睹兒童來擬定團體輔導之方案,進行輔導性與治療性之團體活動,以期對此群兒童身心方面及觀念有所幫助。
貳、家庭暴力對目睹兒童之身心影響
Straus(1991)認為目睹父母間的暴力攻擊行為,對兒童而言,是一件高壓力之事,而此壓力也造成多數兒童心理,為社會問題的潛在危險因子(沈慶鴻,二○○一)。Fantuzzo和Lindquist(1989)也發現在所受理的目睹兒童中,不難察覺兒童深受暴力影響,兒童在身心方面有如下之影響(沈慶鴻、高小帆,二○○一):
一、在情緒(心理)方面
產生罪惡感|對暴力的發生感到有責任,為何我沒能力制止。
覺得羞恥|沒有發生在別人身上,而只發生在自己的父母。
會感恐懼|不敢表達自己的情緒(如:憤怒),恐懼父母離婚或分居,恐懼母親離開,害怕未知的事件,害怕受傷害,害怕有敵意的環境。
感到困惑|對父母親忠誠感產生衝突(愛、恨交加)。我該愛施虐者還是恨他?我要站在那一邊?
憤怒事件|對暴力、混亂的情境憤恨。
憂鬱、無力感、無助感|自己沒有能力阻止暴力發生、無法改變現況,沒人能幫我。
會哀傷|看到家人互相傷害對自己所失去的,包括親情、友情等。
有負擔感|不適當的扮演不應由其擔任照顧者或父母的角色。
焦慮未來|對未來的生活產生焦慮。
同理心降低。
過度抑制情緒|壓抑自己的情緒,間接影響人格發展。
恐懼上學|不想上學,可能害怕離開母親。
無法信任他人影響與人建立關係。
低自尊|自我價值感低落。
自我性別印象不佳。
對挫折忍受度低。
二、在行為(外顯)方面
行為放縱或行為退縮(因擔心暴露家庭暴力的秘密,所以自我價值感低)。
行為表現過度(希望自己什麼都是最好的)或行為表現不足者。
拒絕上學|功課退步厲害,不適應團體。
照顧他人|扮演成人的角色(害怕衝突、希望獲得他人的肯定;過度早熟討好|代替爸爸來安慰媽媽)。
僵化固著的防衛|冷漠的,譏諷或責怪他人,防衛心強。
誘引他人對其行為之注意力。
退化行為|尿床、分離焦慮、吸手指、哭泣、使用小孩般的口吻與他人對話。主要尋求被關注。
逃家|引起父母的關心,回家之後會有一段和平的時期。
青少年男孩對其女友出現暴力行為。
對母親被虐待的細節有清楚的記憶及影像。
讓母親感到罪惡,對母親施壓,要求改善現狀。
欺騙行為增加(如過度的說謊、偷竊、欺騙等)。
三、在身體(生理)方面
虐待或殺害動物的傾向|向弱小的動物發洩情緒。
自虐或自我毀滅的行為。
身心症狀(如偏頭痛、胃痛、氣喘等)。
易緊張、焦慮|注意力無法集中(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
常覺疲倦、不想動|惰性逐漸養成。
抵抗力弱,常感冒。
忽略個人衛生(如不喜歡洗澡)。
缺乏痛覺|有時身體痛而不自知。
食慾不佳或以吃發洩情緒。
由上所提對家庭暴力目睹兒童的生活與發展有許多的衝擊,暴力家庭本身的失功能無法協助兒童因應此一壓力,加上暴力家庭的封閉導致兒童缺乏其他的支持系統,在實務上本中心針對這些兒童進行個別、團體處遇以協助因應目睹父母婚姻暴力的壓力,以及處理其生活上的適應問題。
2008-12-27 04:36:44 補充:
http://sowf.moi.gov.tw/19/quarterly/data/101/37.ht...
資料內容過大 不適合放上討論 請進入以上網址 自行閱讀探討
Related Posts
刑法-構成要件。看最後一段
By Anthony
at 2008-12-21T00:00
at 2008-12-21T00:00
學生遭到霸凌時,如何找警察協助上課?
By Odelette
at 2008-12-10T00:00
at 2008-12-10T00:00
這樣叫霸凌嘛?『類容有一點點長』
By Heather
at 2008-11-29T00:00
at 2008-11-29T00:00
內人在工作場所被霸凌
By Queena
at 2008-11-20T00:00
at 2008-11-20T00:00
《超急》機智問答題目請幫忙解答一下有點難~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08-09-22T00:00
at 2008-09-22T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