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印度遊記【九】科欽-荷蘭宮、猶太會堂 - 印度
By Andrew
at 2021-08-26T09:52
at 2021-08-26T09:52
Table of Contents
~※ 科欽-麻坦切里宮、帕拉德錫猶太會堂 ※~
圖文網誌版: https://blog.xuite.net/sirius99/blog/589980761
(這是個被耽擱很久才終於完成的遊記)
當鼻子已漸漸習慣「科欽」海岸的腥臭時,領隊招著手,要大家集合去吃飯,沿途的
市集在我們外地人眼裡依舊新奇,不論是小販吹奏的葫蘆狀怪異樂器,還是生著長棘的亮
橘果實,都引得我多按了幾下快門,就連牆上的塗鴉也相當精湛,一個個有著彩繪臉譜的
舞者華麗騰挪,與方才岸邊的髒亂困蹇形成強烈對比。
走至稍闊的馬路,餐廳是頗具「喀拉拉」風格的木造矮屋,座席環圍的小中庭有陽光
灑落,菜色則已由廚房調配好,是魚蝦、咖哩、薯條拼佐的炒飯,不過菜才端來,便見隔
壁桌大姐們一陣鼓譟,接連衝去廚房。鼓譟的原因很簡單,因為那兒有位帥哥廚師啊,只
見濃眉大眼蓄點小鬍的他被眾人相機團圍,害羞得不知該把視線擺哪,僅能低頭假玩著手
機,這也害我等了許久,才終於等到他抬起頭,稍稍綻出比較陽光的笑靨。
「科欽」行程的重點是下午的「麻坦切里宮」(Mattancherry Palace),被稱為宮
很讓人期待滿滿,不過當順著圍牆走到外門,山牆下只有很粗糙的紅黃漆色,望了不禁有
點傻眼。難道是怕被攻打,所以走外觀低調路線,我開始胡亂想著。怎知跟隨大夥穿進院
裡,茂盛林木後,並沒有什麼翻轉驚喜,就僅僅一棟頗為素簡的褐瓦雙層樓,牆面幾許開
窗,儘管不死心多跨幾步朝後瞧,也不見其他更為雕琢的建築,逼著我接受事實。
根據解說,這棟宮殿是葡萄牙人仿當地風格蓋的,獻給當時大君,補償他們在週邊寺
廟的掠奪。會是因為缺乏誠心與用心,只為了後續利益,所以交出外觀如此敷衍的作品嗎
?還是其實是遭受荷蘭人的毒手?畢竟這座皇居後來成為他們資產,經過了一番改造維修
,也因此被人稱作「荷蘭宮」。
我抬頭望著屋脊山牆,那兒是建築唯一稍具裝飾的地方,可以看到框邊藤紋捲繞,幾
何圖騰撐墊,心處則為兩隻大象呼迎的端坐人像。這才是皇居該有的風貌啊,我忍不住在
宮牆幾個空餘處補上類似的雕鏤層疊。轉過身,院中另有一斜簷矮牆圍繞的區域,中間錐
形頂蓋竄出,似乎是間神廟,奉著毗濕奴的分身「黑天」,不過沒見門戶,導遊又直直帶
我們往主宮走,只能讓內裡留存成謎。
走進主宮,「拍攝禁止」這幾個字很煞風景,不太懂為什麼,若是為了文物保護,禁
用閃光燈就好了啊,好在宮裡沒多少管理員,所以..偶爾還是能偷點機。一般網路文章都
說這兒最精彩的是壁畫,而的確才走幾步路,便能看到一系列擠了諸多男子的圖繪,男子
們幾乎都上身赤裸、下身布巾,部份頭戴纏帽、蓄兩撇鬍的應是印度人,至於頭頂光禿只
留一小撮辮、並在額胸塗抹白紋的,就不知是哪個部族了。只是..這些作品色彩簇新鮮亮
,離我所期待的精妙古繪仍有點距離,莫非跟此宮外觀一樣,又被晃點了?
然當隨路線轉至國王寢室,這樣的嘀咕頓時銷聲匿跡,因為整個廳間的牆面都是極為
複雜的彩繪,下段是拼花式的圖騰,上部則將史詩「羅摩衍那」的各個章節細膩串了起來
。儘管部份稍有磨損殘褪,大致都仍保持完好,但太過緊密的人物排列與華麗衣裝,便很
難在短時間用眼睛拆解,一一推測是在演繪哪個段落,我僅能在諸多交纏手腳間辨認出大
量猴臉,找到猴神「哈奴曼」率領的大軍,而那些青綠膚色、怒目咧嘴的,或許就是魔王
手下吧。至於主角「羅摩」,要在這茫茫人海中找到他,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務。於是我放
棄了解讀,改為欣賞各角色的動作線條、衣冠設計,感受那個時代的畫風。
這樣的圖繪不僅出現在大君寢殿,一路逛至二樓,也能陸續看到些零散的,據說都是
來自「摩訶婆羅多」、「往世書」的場景。而其中一間比較密集的,則以印度神為主題,
對他們極為臉盲的我只辨識出「Ananthasayana」,也就是斜倚在多頭大蛇的毗濕奴,飄
遊於宇宙的他有妻子「吉祥天」及諸多小神環圍,圖下還有他的十化身作點綴。
既被改造為博物館,展品不會僅有繪畫,玻璃櫃裡羅列了當時的郵票、錢幣、地圖、
兵器,並以諸多圖文描述了相關歷史。除此之外,也擺設了王家用品,在大君圖繪中的配
劍跟衣袍被實地展示,似是使用了金銀繡線又串綴了亮片,顯得華貴炫眼。
再多望了望木造框格的天花板,欣賞簷下撐托的波浪狀肋線,我們轉換陣地,來到另
條熱鬧商街。深知大夥習性的領隊叮嚀著不要分心,直直往前走,解決完今日最後景點,
會放大家自由逛,然叮嚀歸叮嚀,商家的賣品多樣且撩亂,很明顯能感覺到隊伍推進的速
度越來越慢。在購買慾不斷堆疊間,一座漆色素白的鐘塔將巷子突兀終結,然後在往旁門
鑽入後,又頓時柳暗花明。
我想若是沒人帶路,應該很難知曉有座「帕拉德錫猶太會堂」(Paradesi Synagogue
)隱於此區吧,字面意義為「外國人」的會堂,裡頭空間不算大,儘管牆面和外頭一樣素
潔,倒也不會顯得空乏,幾種不同式樣的水晶吊燈交互掛垂,有些還勾挑得繁複。殿心則
設了銅亮的講道壇,形貌跟在歐洲見過的很不同,金屬環欄被圈以大紅飾帶,一盞盞花苞
狀的燈罩綻生於欄柱頂,信徒們的座席便這麼以其為視覺中心,沿牆靠著。
導遊招呼我們於座席歇息並開始講解,聽起來「科欽」仍在運作的猶太會堂中,這座
是最古老的了,且由於此地留存的教徒非常少,若要按照規制,湊出十個成年人進行被稱
為「Minyan」的祈禱儀式,還得集合區域外的,感覺能支持下去挺不容易。即便陸陸續續
來了幾個團體,有印度小朋友,也有些西洋膚色,都像是來觀光的,或許能憑藉的只有微
薄的門票費用,以及大夥的捐獻了。
隨著導遊的語聲,我將目光轉向地板,這些來自中國的青花地磚都是手繪,乍看相似
,其實皆略微不同,垂柳繁花、長河扁舟、群山幽塔,寶藍的色彩在視野綴連著,與西式
擺設形成反差的景緻。一般聖壇都是教堂最為華麗之處,這兒的卻以布幕遮著,只能見到
與講道壇式樣呼應的外框,金紅支柱往上轉為藤葉交纏的框邊,再化為羽飾勾繞的徽印,
頗讓人對幕後的華裝有了更多想像。
待了一陣,我跟守門的老伯買了張有殿內景貌的明信片聊表心意,接續的便是在街巷
隨意逛晃了。從地圖上來看,會堂和「荷蘭宮」其實一牆之隔,只是旁側房舍接連砌築,
變成得繞超大一圈。這一塊據說以前是猶太區,現在看起來,已轉為很觀光取向的手工藝
品街。銅鑄的、木雕的印度神祇或立或舞,想挑一個回去作紀念,偏偏又很難抉擇,小巧
樸素的看不上眼,繁複華美的也因價格高昂買不下手,倒是有幾攤人偶有著現代簡約曲線
,以鮮亮的彩繪衣裝在古色店面間別樹一格,結果我盯了片刻,覺得不夠印度,仍舊作了
罷。因此,逛來逛去,又變成純以拍照代替購買,幫家裡省空間。
儘管如此,逛這些店還是挺有樂趣,像大夥集合的咖啡廳走的是現代風,主要裝飾頗
類似數年前流行的禪繞畫,幾張玄佛主題也雜了幻夢斑彩。有些則似古董藝廊,可以看到
神像的各種奇幻變體,也能找到頗具歷史滄桑的柱拱雕飾,有的甚至已殘傷如異形,乍看
頗為悚慄。
不過最後讓我停留的,是間隱於過道的書店,好奇進去瞄了幾眼,竟讓我找到不少講
述古印度建築的書,不像那些僅為介紹景點的旅遊冊子,這邊賣的頗為深入,有的以年代
作分野,有的用地區去歸類,相佐的照片也大幅且清晰。重要的是老闆人很好,即便為了
保護,大多皆上了封套,只要我有興趣,都幫我拆開來確定內容。於是幾番比較後我選了
一本,書名翻成中文約略是《從「卡鳩拉荷」走至「馬督賴」》,它順著時序、穿越這片
大陸,從最早神廟的雛型,至「卡鳩拉荷」的經典,再到近代「馬督賴」的繁豔,收錄了
各個昌盛朝代的風華,也補足了我無法親身皆去的遺憾。
滿足地抱著大本厚書在手,感覺印度在自家文化的推廣還挺用心的啊,教育水平雖不
高,一路走來,在書店都不乏相關的精裝書。像回國前在孟買機場,又讓我找到很棒的硬
殼攝影集,一座座壯偉華麗兼具的宮殿神廟於紙頁浮現,看一旁的地點說明,幾乎都不在
我知識範疇的旅遊地區,可以想見印度這個國度還藏有無數的歷史遺珍,只有真正狂熱、
肯花費生命顛簸追逐的人,才能一一得見。
--
圖文網誌版: https://blog.xuite.net/sirius99/blog/589980761
(這是個被耽擱很久才終於完成的遊記)
當鼻子已漸漸習慣「科欽」海岸的腥臭時,領隊招著手,要大家集合去吃飯,沿途的
市集在我們外地人眼裡依舊新奇,不論是小販吹奏的葫蘆狀怪異樂器,還是生著長棘的亮
橘果實,都引得我多按了幾下快門,就連牆上的塗鴉也相當精湛,一個個有著彩繪臉譜的
舞者華麗騰挪,與方才岸邊的髒亂困蹇形成強烈對比。
走至稍闊的馬路,餐廳是頗具「喀拉拉」風格的木造矮屋,座席環圍的小中庭有陽光
灑落,菜色則已由廚房調配好,是魚蝦、咖哩、薯條拼佐的炒飯,不過菜才端來,便見隔
壁桌大姐們一陣鼓譟,接連衝去廚房。鼓譟的原因很簡單,因為那兒有位帥哥廚師啊,只
見濃眉大眼蓄點小鬍的他被眾人相機團圍,害羞得不知該把視線擺哪,僅能低頭假玩著手
機,這也害我等了許久,才終於等到他抬起頭,稍稍綻出比較陽光的笑靨。
「科欽」行程的重點是下午的「麻坦切里宮」(Mattancherry Palace),被稱為宮
很讓人期待滿滿,不過當順著圍牆走到外門,山牆下只有很粗糙的紅黃漆色,望了不禁有
點傻眼。難道是怕被攻打,所以走外觀低調路線,我開始胡亂想著。怎知跟隨大夥穿進院
裡,茂盛林木後,並沒有什麼翻轉驚喜,就僅僅一棟頗為素簡的褐瓦雙層樓,牆面幾許開
窗,儘管不死心多跨幾步朝後瞧,也不見其他更為雕琢的建築,逼著我接受事實。
根據解說,這棟宮殿是葡萄牙人仿當地風格蓋的,獻給當時大君,補償他們在週邊寺
廟的掠奪。會是因為缺乏誠心與用心,只為了後續利益,所以交出外觀如此敷衍的作品嗎
?還是其實是遭受荷蘭人的毒手?畢竟這座皇居後來成為他們資產,經過了一番改造維修
,也因此被人稱作「荷蘭宮」。
我抬頭望著屋脊山牆,那兒是建築唯一稍具裝飾的地方,可以看到框邊藤紋捲繞,幾
何圖騰撐墊,心處則為兩隻大象呼迎的端坐人像。這才是皇居該有的風貌啊,我忍不住在
宮牆幾個空餘處補上類似的雕鏤層疊。轉過身,院中另有一斜簷矮牆圍繞的區域,中間錐
形頂蓋竄出,似乎是間神廟,奉著毗濕奴的分身「黑天」,不過沒見門戶,導遊又直直帶
我們往主宮走,只能讓內裡留存成謎。
走進主宮,「拍攝禁止」這幾個字很煞風景,不太懂為什麼,若是為了文物保護,禁
用閃光燈就好了啊,好在宮裡沒多少管理員,所以..偶爾還是能偷點機。一般網路文章都
說這兒最精彩的是壁畫,而的確才走幾步路,便能看到一系列擠了諸多男子的圖繪,男子
們幾乎都上身赤裸、下身布巾,部份頭戴纏帽、蓄兩撇鬍的應是印度人,至於頭頂光禿只
留一小撮辮、並在額胸塗抹白紋的,就不知是哪個部族了。只是..這些作品色彩簇新鮮亮
,離我所期待的精妙古繪仍有點距離,莫非跟此宮外觀一樣,又被晃點了?
然當隨路線轉至國王寢室,這樣的嘀咕頓時銷聲匿跡,因為整個廳間的牆面都是極為
複雜的彩繪,下段是拼花式的圖騰,上部則將史詩「羅摩衍那」的各個章節細膩串了起來
。儘管部份稍有磨損殘褪,大致都仍保持完好,但太過緊密的人物排列與華麗衣裝,便很
難在短時間用眼睛拆解,一一推測是在演繪哪個段落,我僅能在諸多交纏手腳間辨認出大
量猴臉,找到猴神「哈奴曼」率領的大軍,而那些青綠膚色、怒目咧嘴的,或許就是魔王
手下吧。至於主角「羅摩」,要在這茫茫人海中找到他,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務。於是我放
棄了解讀,改為欣賞各角色的動作線條、衣冠設計,感受那個時代的畫風。
這樣的圖繪不僅出現在大君寢殿,一路逛至二樓,也能陸續看到些零散的,據說都是
來自「摩訶婆羅多」、「往世書」的場景。而其中一間比較密集的,則以印度神為主題,
對他們極為臉盲的我只辨識出「Ananthasayana」,也就是斜倚在多頭大蛇的毗濕奴,飄
遊於宇宙的他有妻子「吉祥天」及諸多小神環圍,圖下還有他的十化身作點綴。
既被改造為博物館,展品不會僅有繪畫,玻璃櫃裡羅列了當時的郵票、錢幣、地圖、
兵器,並以諸多圖文描述了相關歷史。除此之外,也擺設了王家用品,在大君圖繪中的配
劍跟衣袍被實地展示,似是使用了金銀繡線又串綴了亮片,顯得華貴炫眼。
再多望了望木造框格的天花板,欣賞簷下撐托的波浪狀肋線,我們轉換陣地,來到另
條熱鬧商街。深知大夥習性的領隊叮嚀著不要分心,直直往前走,解決完今日最後景點,
會放大家自由逛,然叮嚀歸叮嚀,商家的賣品多樣且撩亂,很明顯能感覺到隊伍推進的速
度越來越慢。在購買慾不斷堆疊間,一座漆色素白的鐘塔將巷子突兀終結,然後在往旁門
鑽入後,又頓時柳暗花明。
我想若是沒人帶路,應該很難知曉有座「帕拉德錫猶太會堂」(Paradesi Synagogue
)隱於此區吧,字面意義為「外國人」的會堂,裡頭空間不算大,儘管牆面和外頭一樣素
潔,倒也不會顯得空乏,幾種不同式樣的水晶吊燈交互掛垂,有些還勾挑得繁複。殿心則
設了銅亮的講道壇,形貌跟在歐洲見過的很不同,金屬環欄被圈以大紅飾帶,一盞盞花苞
狀的燈罩綻生於欄柱頂,信徒們的座席便這麼以其為視覺中心,沿牆靠著。
導遊招呼我們於座席歇息並開始講解,聽起來「科欽」仍在運作的猶太會堂中,這座
是最古老的了,且由於此地留存的教徒非常少,若要按照規制,湊出十個成年人進行被稱
為「Minyan」的祈禱儀式,還得集合區域外的,感覺能支持下去挺不容易。即便陸陸續續
來了幾個團體,有印度小朋友,也有些西洋膚色,都像是來觀光的,或許能憑藉的只有微
薄的門票費用,以及大夥的捐獻了。
隨著導遊的語聲,我將目光轉向地板,這些來自中國的青花地磚都是手繪,乍看相似
,其實皆略微不同,垂柳繁花、長河扁舟、群山幽塔,寶藍的色彩在視野綴連著,與西式
擺設形成反差的景緻。一般聖壇都是教堂最為華麗之處,這兒的卻以布幕遮著,只能見到
與講道壇式樣呼應的外框,金紅支柱往上轉為藤葉交纏的框邊,再化為羽飾勾繞的徽印,
頗讓人對幕後的華裝有了更多想像。
待了一陣,我跟守門的老伯買了張有殿內景貌的明信片聊表心意,接續的便是在街巷
隨意逛晃了。從地圖上來看,會堂和「荷蘭宮」其實一牆之隔,只是旁側房舍接連砌築,
變成得繞超大一圈。這一塊據說以前是猶太區,現在看起來,已轉為很觀光取向的手工藝
品街。銅鑄的、木雕的印度神祇或立或舞,想挑一個回去作紀念,偏偏又很難抉擇,小巧
樸素的看不上眼,繁複華美的也因價格高昂買不下手,倒是有幾攤人偶有著現代簡約曲線
,以鮮亮的彩繪衣裝在古色店面間別樹一格,結果我盯了片刻,覺得不夠印度,仍舊作了
罷。因此,逛來逛去,又變成純以拍照代替購買,幫家裡省空間。
儘管如此,逛這些店還是挺有樂趣,像大夥集合的咖啡廳走的是現代風,主要裝飾頗
類似數年前流行的禪繞畫,幾張玄佛主題也雜了幻夢斑彩。有些則似古董藝廊,可以看到
神像的各種奇幻變體,也能找到頗具歷史滄桑的柱拱雕飾,有的甚至已殘傷如異形,乍看
頗為悚慄。
不過最後讓我停留的,是間隱於過道的書店,好奇進去瞄了幾眼,竟讓我找到不少講
述古印度建築的書,不像那些僅為介紹景點的旅遊冊子,這邊賣的頗為深入,有的以年代
作分野,有的用地區去歸類,相佐的照片也大幅且清晰。重要的是老闆人很好,即便為了
保護,大多皆上了封套,只要我有興趣,都幫我拆開來確定內容。於是幾番比較後我選了
一本,書名翻成中文約略是《從「卡鳩拉荷」走至「馬督賴」》,它順著時序、穿越這片
大陸,從最早神廟的雛型,至「卡鳩拉荷」的經典,再到近代「馬督賴」的繁豔,收錄了
各個昌盛朝代的風華,也補足了我無法親身皆去的遺憾。
滿足地抱著大本厚書在手,感覺印度在自家文化的推廣還挺用心的啊,教育水平雖不
高,一路走來,在書店都不乏相關的精裝書。像回國前在孟買機場,又讓我找到很棒的硬
殼攝影集,一座座壯偉華麗兼具的宮殿神廟於紙頁浮現,看一旁的地點說明,幾乎都不在
我知識範疇的旅遊地區,可以想見印度這個國度還藏有無數的歷史遺珍,只有真正狂熱、
肯花費生命顛簸追逐的人,才能一一得見。
--
Tags:
印度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南印度遊記【八】科欽-聖方濟教堂
By Megan
at 2021-08-25T10:31
at 2021-08-25T10:31
南印度遊記【七】阿勒皮迴水潟湖
By Vanessa
at 2021-08-24T09:57
at 2021-08-24T09:57
南印度遊記【六】肯亞庫馬利
By Suhail Hany
at 2021-08-23T11:20
at 2021-08-23T11:20
南印度遊記【五】Padmanabhapuram王宮
By Suhail Hany
at 2021-08-20T10:31
at 2021-08-20T10:31
南印度遊記【四】班加羅爾夏宮
By Quintina
at 2021-08-19T10:30
at 2021-08-19T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