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與環保的衝突? - 生態環境討論
By Skylar Davis
at 2007-12-05T17:52
at 2007-12-05T17:52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cd81 (努力向前)》之銘言:
: http://www.abohome.org.tw/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2139
: 原住民觀點 : 太魯閣族人駁斥生態環保團體的目中無“人”
: 2007.11.22 在賴幸媛主持的“還我自然河川-全面檢視不當之野溪整治及坡地治理問題”
: 公聽會上,來自花蓮秀林鄉銅門村的太魯閣族人-巴樣(payan),駁斥所謂生態環保團體
: “目中無人”的謬論,從原住民角度說出族人的心聲與觀點。
: *******
: 請點影片觀看
: 講者很厲害
: 大家聽了覺得如何?
A.
我覺得有個根本的問題點是 原住民生活方式的改變
也可以說是文化吧 一群人與環境互動的方式
從狩獵採集種植小米,轉變成種植高麗菜、水密桃等經濟作物;
(這是我在桃園新竹山區看到的作物, 可能與銅門不同)
從步行,流籠變成機車、汽車的交通方式;
以及連帶的道路,鋪上了水泥與柏油,對於水土保持的破壞也增加了。
血緣上,原住民還是原住民,或者影片中講者所說的「野人」,
但生活方式已經越來越漢化,越來越西化,資本主義化了。
應該要被維護,保障的什麼?
是這種在漢化/資本主義化後的生存權益嗎?
我覺得不是,應該是更早期的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那種文化(與連帶的環境背景)
只是現在他們現在越來越難以跟這樣的生活方式切割開來了,不只是原住民,
幾乎大部分的人,我們也都是吧。
(附上「為什麼」這首歌詞在後面,有比較簡潔的提問。)
B.
讓汽車、冷氣等各種移植自西方與平原的生活方式都上山,都到了多地震的島嶼,
我覺得是錯誤的,不符合基本的生態原則。
至少該做更多的修正,例如前陣子我看到一個「生態工程協會」他們發展出一種透水磚,
讓地面上的水可以透過孔隙的設計滲流到地下,補注地下水。
如果產業道路能夠改用這種材料,應該會比較好。(我的立場有點像「有條件支持」吧)
C.
回到河川整治的問題,
其實我覺得他的發言也有點離題,並沒有針對河川的生態與工法做討論,
而是從大的尺度在談原住民與野生動物被關注的比重,而議論兩者投注的資源多寡。
那些資源,整治河川的水泥與錢,其實也是納稅人的,公共的。
如果整治的不好,受害的也不只是當地的居民,雖然他們的處境最悲慘;
但是下游的人也會受影響,除了浪費錢與資源之外,看到災難新聞,心情也會難過。
(不過就像華氏九一一中,股市投資者【水泥業?】可能看災難越多越高興.....)
基本上還是一種更大的思維態度的對立吧,
控制自然,或者與自然/災害共存。
之前看到一張傳單寫著「我是河川,別再整我了」,
我覺得需要整治/改變的不是河流與水,
是人心,人對待水與河川的態度。
D.為什麼
http://www.kkbox.com.tw/funky/web_info/BX1SpjIHeWG3fwo00DP8008l.html
為什麼?
作詞:胡德夫 作曲:胡德夫
為什麼 這麼多的人 離開碧綠的田園 飄蕩在無際的海洋
為什麼 這麼多的人 離開碧綠的田園 走在最高的鷹架
繁榮 啊 繁榮 為什麼遺忘 燦爛的煙火
點點落成的角落裡的我們
為什麼 這麼多的人 湧進昏暗的礦坑 呼吸著汗水和污氣
為什麼 這麼多的人 湧進昏暗的礦坑 呼吸著汗水和污氣
轟然 的巨響 堵住了所有的路 洶湧的瓦斯
充滿了整個阿美族的胸膛 為什麼啊 為什麼
走不回自己踏出的路 找不到留在家鄉的門
為什麼 這麼多的人 離開碧綠的田園 飄蕩在都市的邊緣
為什麼 這麼多的人 湧進昏暗的礦坑 呼吸著汗水和污氣
轟然 的巨響 堵住了所有的路 洶湧的瓦斯
充滿了整個阿美族的胸膛 為什麼啊 為什麼
走不回自己踏出的路 找不到留在家鄉的門
http://72.14.235.104/search?q=cache:siBpjyOiSZcJ:staff.whsh.tc.edu.tw/~huanyin/mofa/m/mofa_mouna.php+%E8%8E%AB%E9%82%A3%E8%83%BD+%E7%82%BA%E4%BB%80%E9%BA%BC&hl=zh-TW&ct=clnk&cd=1&gl=tw
(我不會縮網址,google 詩名與作者應該可以找到)
為什麼 莫那能
啊!
為什麼呀為什麼
走不回自己踏出的路
找不到留在家鄉的門
啊!
為什麼呀為什麼
這麼多的人
離開了碧綠的田園
沒了幸福沒了希望
噢!不
我的生命還在跳動
我的血液還在奔騰
我要歸去,我要歸去
歸到我原來的地方
深深地挖著土地
埋進我的愛做種籽
只要太陽還昇起
只要高山還聳立
只要大河還奔流
豐收終會掛在子孫的臉上
-----摘自莫那能詩集《美麗的稻穗》
--
想笑 就大聲地笑
能接吻 就不忙著說話 生命就該浪漫在美好的事物上
--
: http://www.abohome.org.tw/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2139
: 原住民觀點 : 太魯閣族人駁斥生態環保團體的目中無“人”
: 2007.11.22 在賴幸媛主持的“還我自然河川-全面檢視不當之野溪整治及坡地治理問題”
: 公聽會上,來自花蓮秀林鄉銅門村的太魯閣族人-巴樣(payan),駁斥所謂生態環保團體
: “目中無人”的謬論,從原住民角度說出族人的心聲與觀點。
: *******
: 請點影片觀看
: 講者很厲害
: 大家聽了覺得如何?
A.
我覺得有個根本的問題點是 原住民生活方式的改變
也可以說是文化吧 一群人與環境互動的方式
從狩獵採集種植小米,轉變成種植高麗菜、水密桃等經濟作物;
(這是我在桃園新竹山區看到的作物, 可能與銅門不同)
從步行,流籠變成機車、汽車的交通方式;
以及連帶的道路,鋪上了水泥與柏油,對於水土保持的破壞也增加了。
血緣上,原住民還是原住民,或者影片中講者所說的「野人」,
但生活方式已經越來越漢化,越來越西化,資本主義化了。
應該要被維護,保障的什麼?
是這種在漢化/資本主義化後的生存權益嗎?
我覺得不是,應該是更早期的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那種文化(與連帶的環境背景)
只是現在他們現在越來越難以跟這樣的生活方式切割開來了,不只是原住民,
幾乎大部分的人,我們也都是吧。
(附上「為什麼」這首歌詞在後面,有比較簡潔的提問。)
B.
讓汽車、冷氣等各種移植自西方與平原的生活方式都上山,都到了多地震的島嶼,
我覺得是錯誤的,不符合基本的生態原則。
至少該做更多的修正,例如前陣子我看到一個「生態工程協會」他們發展出一種透水磚,
讓地面上的水可以透過孔隙的設計滲流到地下,補注地下水。
如果產業道路能夠改用這種材料,應該會比較好。(我的立場有點像「有條件支持」吧)
C.
回到河川整治的問題,
其實我覺得他的發言也有點離題,並沒有針對河川的生態與工法做討論,
而是從大的尺度在談原住民與野生動物被關注的比重,而議論兩者投注的資源多寡。
那些資源,整治河川的水泥與錢,其實也是納稅人的,公共的。
如果整治的不好,受害的也不只是當地的居民,雖然他們的處境最悲慘;
但是下游的人也會受影響,除了浪費錢與資源之外,看到災難新聞,心情也會難過。
(不過就像華氏九一一中,股市投資者【水泥業?】可能看災難越多越高興.....)
基本上還是一種更大的思維態度的對立吧,
控制自然,或者與自然/災害共存。
之前看到一張傳單寫著「我是河川,別再整我了」,
我覺得需要整治/改變的不是河流與水,
是人心,人對待水與河川的態度。
D.為什麼
http://www.kkbox.com.tw/funky/web_info/BX1SpjIHeWG3fwo00DP8008l.html
為什麼?
作詞:胡德夫 作曲:胡德夫
為什麼 這麼多的人 離開碧綠的田園 飄蕩在無際的海洋
為什麼 這麼多的人 離開碧綠的田園 走在最高的鷹架
繁榮 啊 繁榮 為什麼遺忘 燦爛的煙火
點點落成的角落裡的我們
為什麼 這麼多的人 湧進昏暗的礦坑 呼吸著汗水和污氣
為什麼 這麼多的人 湧進昏暗的礦坑 呼吸著汗水和污氣
轟然 的巨響 堵住了所有的路 洶湧的瓦斯
充滿了整個阿美族的胸膛 為什麼啊 為什麼
走不回自己踏出的路 找不到留在家鄉的門
為什麼 這麼多的人 離開碧綠的田園 飄蕩在都市的邊緣
為什麼 這麼多的人 湧進昏暗的礦坑 呼吸著汗水和污氣
轟然 的巨響 堵住了所有的路 洶湧的瓦斯
充滿了整個阿美族的胸膛 為什麼啊 為什麼
走不回自己踏出的路 找不到留在家鄉的門
http://72.14.235.104/search?q=cache:siBpjyOiSZcJ:staff.whsh.tc.edu.tw/~huanyin/mofa/m/mofa_mouna.php+%E8%8E%AB%E9%82%A3%E8%83%BD+%E7%82%BA%E4%BB%80%E9%BA%BC&hl=zh-TW&ct=clnk&cd=1&gl=tw
(我不會縮網址,google 詩名與作者應該可以找到)
為什麼 莫那能
啊!
為什麼呀為什麼
走不回自己踏出的路
找不到留在家鄉的門
啊!
為什麼呀為什麼
這麼多的人
離開了碧綠的田園
沒了幸福沒了希望
噢!不
我的生命還在跳動
我的血液還在奔騰
我要歸去,我要歸去
歸到我原來的地方
深深地挖著土地
埋進我的愛做種籽
只要太陽還昇起
只要高山還聳立
只要大河還奔流
豐收終會掛在子孫的臉上
-----摘自莫那能詩集《美麗的稻穗》
--
想笑 就大聲地笑
能接吻 就不忙著說話 生命就該浪漫在美好的事物上
--
Tags:
生態環境
All Comments
By Lily
at 2007-12-06T22:29
at 2007-12-06T22:29
By Eden
at 2007-12-08T03:06
at 2007-12-08T03:06
By Aaliyah
at 2007-12-09T07:44
at 2007-12-09T07:44
By Yedda
at 2007-12-10T12:21
at 2007-12-10T12:21
Related Posts
食品資訊網
By Faithe
at 2007-12-05T10:54
at 2007-12-05T10:54
各國改良風力發電 成長最快能源科技
By Irma
at 2007-12-05T10:49
at 2007-12-05T10:49
食品資訊網
By Isabella
at 2007-12-05T03:55
at 2007-12-05T03:55
社會學版 Sociology
By Thomas
at 2007-12-04T23:54
at 2007-12-04T23:54
這是什麼海洋國家?
By Lucy
at 2007-12-04T22:44
at 2007-12-04T22:44